中市個別化服務身障者 庇護工場無縫接軌一般職場

台中市目前设有餐饮烘焙等5种型态庇护工场,协助身障者提升职业技能,中市府劳工局今天表示,透过庇护性就业的高密度训练,逐步无缝接轨助身障者迈向一般就业市场。

市府说明,台中市目前设有「餐饮烘焙」、「清洁服务」、「观光休闲」、「印刷」及「房屋修缮」5种型态庇护工场,协助具有工作意愿但能力尚待培养的身心障碍者,透过庇护性就业高密度训练,提升社会适应力与职能技能,逐步迈向一般就业市场。

劳工局长林淑媛表示,市府长期推动身心障碍者就业促进政策,依据每名障碍者身心特质与需求,提供不同阶段、个别化职业重建服务。近3年,已成功协助23名庇护员工顺利转衔至一般性职场,其成功关键除了庇护工场训练期间的高密度个别化支持外,也包含训练过程导入的「可移转性设计」。

透过庇护就服员系统化建构工作流程概念,结合就业市场需求,设计可与一般职场接轨的技能教导方式,例如观光休闲型庇护工场在安排产品制程时,会参考一般工厂作业员与包装员的工作流程,将其融入庇护员工训练中,让庇护员工未来转衔到一般职场时,能迅速适应并缩短磨合期,有效提升就业稳定性与成功率。

为协助企业雇主更了解身心障碍者就业需求与工作特质,劳工局也积极媒合企业与庇护工场合作,透过职场体验方式,让企业雇主可从中观察到身障者工作适性与特质,由庇护就服员从旁协助与分析,再依企业聘雇需求调整障碍者工作模式,使双方无缝接轨,提升成功进用机率;近3年,此模式已成功转衔8名庇护员工进入一般职场。

劳工局表示,期盼社会大众不再以「爱心认购」或「公益关怀」视角看待身心障碍者产品与服务,透过大家的支持及政府资源的投入,他们也能成为劳动市场中的一份子;另外,劳工局于台湾大道市政大楼、沙鹿劳工服务中心、阳明市政大楼及东区劳工服务中心,皆设有身心障碍者职业重建窗口,提供年满15岁且具有就业意愿的身心障碍朋友,透过完善服务评估与资源整合模式,个别化服务策略协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