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M503双暂停 两岸春暖花开

两岸为M503航线争议僵持不下。(本报系资料照片)

今年春节假期的陆客来台人数骤减,团客加自由行每日约8000人,是陆客来台最少的一年,与去年相比,每天平均减少3000名,若与马政府执政高峰期每日1.5万人相比,更是接近腰斩,这个年,观光业者显然并不好过。

这个结果,让人遗憾却不让人意外,从「远因」来看,是政党轮替后两岸关系变化、蔡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识所致,「近因」则是大陆在春节前启用M503等4条航路,蔡英文政府欲逼陆方上谈判桌,不批覆中国东方航空与厦门航空提出的176班春节期间加班机,迫使其取消申请所引发的余波。

先放下远因不论,单看近因就会发现两岸关系出了严重问题。蔡英文选择在M503航线上与大陆「决裂」并出手「反制」,让人有些意外。从民进党对此波争议定位的「侵害主权」、「危害国安」言,之前大陆军机、军舰频频绕台似乎比M503更有理由作为决裂点,但蔡政府选择在军机绕台时无具体回应措施,却在仅涉民航的M503航线上「反制」。这中间的判断思维颇耐人寻味。

若细究蔡政府的决策逻辑,或许认为「军机绕台」是陆方飞越岛链、突破围堵的战略布局,未必仅仅针对台湾。此外,也因为是战略层次的布局,基于两岸军事的悬殊差距,蔡英文就不能不考量三点现实,第一,台湾并无威吓力或足以反制的筹码;第二,台湾的「反制」不会动摇陆方的战略;第三,反制若擦抢走火,代价极大,甚至可能是毁灭性的。蔡英文的沉默、克制有其不得不然的背景思考。

除了军机绕台,乃至诸多外交上的围堵,蔡英文政府也面对来自台湾内部质疑其软弱的压力,这个压力必须有宣泄口。M503航路争议就成为蔡政府选择「压力泄洪」的决裂点。相较于「飞越岛链」在大陆战略上的不可动摇,M503是单纯的民航航路安排,看起来是一个可以影响的「战术」层次问题,而由于航班的准驳,台湾亦有决定权,台湾并不是没有「反制」的筹码。因此,选择在M503争议上反制,看起来有些小题大做,但仍有其一定的决策脉络。

然而,这样的决策思路仍面临几个正当性的质疑。首先,M503问题不是从蔡政府开始,在马政府执政时,甚至陈水扁执政末期就已经存在。换言之,M503航路,陆方并不是将之当成对蔡政府的施压筹码,而是必须面对、解决大陆方面确然存在的航路拥挤问题。为纾解航路拥挤,陆方早于2007年便计划在海峡中线西侧增设M503新航路,也经国际民航组织(ICAO)核准,原计划于2008年1月即开始启用,后因故延宕。

换言之,陆方启用M503航路是立足在可纾解航路拥挤、无飞安疑虑、经国际组织认可的3个正当性上,台湾空军的演训与活动可能受到若干压缩,但诉诸国际声援的正当性并不充分,不能得到国际广泛同情。

其次,M503航路争议,台湾与大陆都是输家,但输的「程度」仍有不同。蔡政府的反制可说陷入了「以民为质」的矛盾,蔡英文拿来当作反制M503的筹码,是台湾人民的权利与利益,迫使陆方取消加班机,一是增加台湾人民春节返乡的不便与成本,不啻是以伤害台湾人民在春节和家人团圆的心情来要胁陆方;二是增加大陆游客来台的不便与成本,其结果就是春节来台旅游的陆客减少,陆客不来台旅游仍可转去日、韩或东南亚,但苦的是台湾的观光业者。

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反制」对陆方影响有限,而台湾的正当性又不足,其结果是反制无效,并不会动摇陆方启用M503航线的决定。

当然,蔡政府仍可能「持续反制」,例如近日传出的减少正常航班、紧缩大陆官方人员来台等进一步限缩两岸交流的可能措施。但蔡政府必须知晓,透过这些做法,大陆当然也必须付出两岸交流倒退的代价,但盘点后果就可以发现,反制固然伤彼一百,但将自伤八千,代价太高,又不具正当性,蔡政府何不转个念,大方同意M503航路的开放?

蔡英文总统新春透过推特以简体字向大陆民众贺年,大陆官媒热情反应,两岸关系氛围因共同欢度春节而趋缓,两岸不妨达成「双暂停」默契。台湾不因此争议紧缩两岸交流,大陆不在M503航路上增开航班,各退一步,互释善意。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避免在M503事件上无意义地消耗,并打破两岸的恶性循环,甚至秉此道而行,两岸才有再度春暖花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