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拜登经济学与蔡英文经济学

社论

美国总统拜登公布「基础建设革新及升级计划」,媒体称之「拜登经济学」,总经费达2.3兆美元,可以看出拜登以洁净能源政策核心,恢复美国全球最有活力、最具创新力的新经济体,在全球竞争中打败中国大陆,确立美国全球领袖地位的雄心民进党政府2016年执政,也开始推动「前瞻基础建设计划」,以8年时间投入新台币8400亿元兴建及完善各种基础设施,至今已执行6年。

前瞻计划缺乏前瞻产业

比较「拜登经济学」与「蔡英文经济学」,可以发现两者思维差异极大:美国的投资平衡地分配交通生活、产业和护老4个层面,交通面涵盖了公路、铁路桥梁电动车、机场、港口、水道;生活面触及了宽频网路、水、电、住宅水管、学校、职训、减碳等;产业面要发展半导体绿能、研发、供应链;护老则涵盖照护劳工养老院和照护机构。不仅要将4个层面的基础设施全部更新补强,而且在交通转向电动车、能源改为无碳、产业调为自主方面,都有充分的着力。此外,还关注到对经济弱势者的协助,包括住宅、宽频网路、和外部社区的连结都有所关照。更重要是,拜登政府动用租税政策,以调高企业税来支持这个计划,国家债务将逐年减少。

反观蔡政府的「前瞻基础建设计划」,预算分配在交通、绿能、数位供水和城乡建设。我们的计划和美国最大的差异,在于美国的涵盖面触及硬体软体(如租税、护老、减债),看得出来是以前瞻眼光探究美国未来交通、产业、族群、生活的全面性需要,再演绎出来的详细计划;而我国的计划是由各相关部会地方政府提出要求,再由行政院审核,同意的就纳进计划,再分门别类归纳而成。因此,重要的租税政策很自然就消失在我国的计划中,而弱势族群也就同样被遗漏、乏人关切了。

其次,就计划中各类别配置的规模而言,相对于美国,我们分配了半数的庞大预算在铁道建设,包括铁路、捷运观光铁路,对即将成为交通主力的电动车却毫无着墨,但仍以「前瞻」为计划名称,实在是讽刺无比。此外,从基隆新北桃园新竹、台中、台南和高雄,全部都有捷运纳入计划,可说各大都会通通有奖。然而连高雄市的捷运目前都经营得如此辛苦,令人怀疑这些都会捷运是否具有足够的自偿性,或者只是蔡政府在讨好地方,方便未来在各地用「大内宣」来换得选票?而在电动车已清楚地将成为未来主流,台湾电子业高度发展,很有机会占上一席之地的状况下,前瞻计划却未对电动车的发展规画任何协助,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美台基建计划高下立判

再者,我国政府将耗用相当资源、直接投入绿能的建设和研究,看不到规画使用租税政策来引导产业使用绿能,减少碳排放。这是美台对能源使用模式的目标设定,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蔡政府早已硬性设定了2025年要达成非核家园,绿能占比要达到20%、天然气发电50%、燃煤发电30%的目标,因此必须全力以赴、深度介入各种能源使用途径;但美国并不直接设定目标,而是以各种政策(包括租税、补贴)来引导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降低调整成本并且较有弹性。

美国也将「减少国债」视为基础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以「增税」来支持基础建设并降低政府债务。台湾则完全不考虑加税,几乎全部以「特别预算」来支应这个计划,无视于国债逐渐逼近预算法的上限。这不仅是寅吃卯粮,也是对举债几乎毫无空间的下届政府不尊重的行为。

最重要的,美国的计划重视建立安全,上述第一大类交通建设中,就有「改善道路安全、降低自行车行人风险」等项目;而在投资国铁Amtrak的800亿美元中,包括扩大其基金,以拨款和贷款计划来「支持更安全、效率和电气化旅客和货物运输」。反观我国的铁道建设占了前瞻计划一半的比例,却没一项是用来改善行车安全的。

两个基础建设计划可说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