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专栏:李学文》数位时代的传家宝

图为微软。(图/美联社

我平时就很喜欢收集一些小古玩,姑且不论真与伪,黄铜做的鼎、青铜宝剑、晶莹剔透的夜明珠、雕刻细腻的木雕,各个是爱不释手。结束一周的奔波劳碌,假日午后看着摆满小古玩的陈列柜心底总觉得特别宁静

对于世上的稀世珍宝,在传统收藏家的默契下,咸认为文物必须至少有100年的历史才能被定义古董,100年也是大多数古董贩售陈列室的最低门槛。

但今非昔比,近年来,西方对于古董的憧憬与需求逐年下降,在2009年纽约的古董冬季展览甚至还放宽了规则,100年的古董历史年限改成了40年,在1969年生产的物品都可以被归类为古董。而到近几年,市场对于古董的需求更加低迷,2016年他们甚至没有设置古董的最低年龄,理由很简单,因为比起老古董,当代艺术品更受欢迎。如此一来,古董还能被称之为「古」董吗?

除了对古董定义的标准放宽,根据BBC的一则报导显示,古董的售价在1990年代达到最高峰,古董就是昂贵的同义字,但在工业革命的推波助澜下,许多仿造的劣质品流通市面,让原本雅俗共赏的艺术复制品,沦落成为酒店的装饰

除了随处可见的复制品,一次性文化的猖獗,再一次打击了古董文化,价格低廉的一次性家具侵门踏户,取代了世世代代传家宝桌子和橱柜。接着,一次性文化又遇上不追求华丽装饰的极简主义,产生了共伴效应,社会氛围如此,古文物和历史味道浓厚的家具也渐渐消失了。

犹有甚者,随之而来的全球数位化大浪潮,更是方方面面地加快了新速实简的文化改造,至此,诸如用时间慢火炖煮的味道及见证过历史的淬炼价值,似乎仅仅成为上一个世代被封存的一个记忆一般。

这让我不禁开始感到好奇,从前我们捧在手中的传家宝,在数位世代会变成什么样子?每一个家庭都有独特的传家之宝,可能是一对耳环、一件婚纱,或是一本相簿,但是,该如何才能让这些传家宝长久流传?可能考虑利用数位方式保存吗?就像是其他科技巨擘一般,微软也有一个很大的研究部门,专门解决许多复杂的电脑运算相关问题,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微软还投入了许多资源找来科学家们,试图解决社会人文类的各式议题,其中之一,正是数位传家宝。

在数位世代我们对于财产的定义已不局限在看得到、摸得着的物品了,相信比起祖父花瓶,时时刻刻陪伴我们的是智慧型手机、电脑和无线蓝芽耳机,我们逐渐对睹物思人这种感觉感到陌生,因为想看什么,手机滑开就是,怕传家宝丢失,还可以购置特别布景,将他们一一拍照记录,手中沉甸甸的重量已成往事,回忆升华成无形资产,而一切都储存云端之中。

只不过,不幸的是,根据上述微软的专案研究发现,许多家庭并无法接受「数位化」的传家宝,甚至会抵抗这样的形式。传统与数位的冲突,再见一例。

我个人特别喜欢日文中的一个词汇叫「侘寂」,他是一种以接受短暂和不完美为核心的日式美学。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物体可以给我们内心带来宁静和精神上的向往,那么它就可以说是「侘寂」。

经过时间或多或少被摧残的古物,也许它不再晶莹无瑕,缺一角,甚至掉漆,但是,它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是沉甸甸的文化底蕴。可惜的是,传家宝这个在人类社会行之有数十代久远的精神文明,却在数位化浪潮的冲刷之下,荡然仅存一些若有似无的追念,着实让人不胜唏嘘。

曾经与一位朋友聊天时讨论出一个概念时下3D列印人偶早已不是问题,利用3D列印父母亲的人偶,外形可以活灵活现,至于内在精神呢?还好,AI现今已成为显学,利用AI技术收集父母的言行举止,把AI放到这个机器人偶里,假以时日,父母不在了,孩子可以跟人偶聊天,人偶说话的口吻与思考逻辑都跟父母神似,就好像父母还在身旁,父母亲将这个人偶送给孩子,就是一种新的数位传家宝概念,它不仅是虚拟的数位,同时具有实体的外形,岂不美哉?

当然啦,孩子们是否还愿意听父母亲叨念,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为科技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