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靖王朱术桂:最后一位殉国的大明正统王爷,半生颠沛流离
明清鼎革之时,华夏大地风云激荡,满清、南明、义军几大势力逐鹿中原,征战不休。小冰河期的叠加效果,更是让百姓在这场天倾之变中饱经摧残,短短数十年间人口锐减近半,多达数千万人口在这场巨变中失去性命。灾难降临之时,作为天潢贵胄的大明宗室们,也从高耸的云端跌落到无尽的深渊,承受着比普通百姓更多的磨难。
曾经高高在上的王爷们,很多仗着特权在藩地肆意妄为,民愤极大。故而不论是落入满清手里,还是落入义军手里,被当猪养的他们终究是被当做了肥猪。当然大明王爷众多,明末之时少说有三四百号,不可能全是昏暴庸碌之辈,比如周孝王朱恭枵,被拥立为监国的鲁王朱以海,被有立为天子的唐王朱聿键等人,在国难之际展现了自己身为太祖后裔的操守。
本文要讲的主角,虽然一生并无多大作为,却至死保持了自己的气节与尊严,当这座名为“大明”的墓葬即将被覆盖上最后一锹土时,他一跃而下主动跳入墓中,选择为其陪葬。他就是最后一位以死殉国的大明正统王爷——宁靖王朱术桂。
朱术桂,字天球,号一元子,生于万历四十五年 (1617年),为第六代长阳王朱宪焕之子,第七代长阳王朱术雅之弟,初封辅国将军。
长阳郡国是辽藩下面的一个支系,且是其中最具传奇属性的支系。首封长阳王朱贵烚(音xia2)为辽简王朱植次子,初封长阳王,因大哥辽世子朱贵煐早夭,晋封为辽世子,并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袭封,长阳郡国依例除封。
许是亲王爵位来的太轻松,以至于不知道珍惜,朱贵烚在位期间不友诸弟,待庶母寡恩,捶死长史杜述,擅杀无辜百姓,殴打朝廷命官,可谓是无恶不作,简直是荆州一霸。更为过分的是,为寻找刺激,竟昏了头去霸占亲妹,做出有违人伦的丑事。东窗事发之后于正统四年(1439年)三月,被削去王爵,废为庶人,发配辽简王坟园守墓。
由于辽庶人朱贵烚得势之时不友诸弟,以至于新任辽王、前兴山王朱贵燰(音wei1)上台后,逮着二哥一家死命报复。令他没想到是大侄子朱豪㙷(音zhi2)也是个狠角色,在叔叔的逼迫下,竟然逃出坟园意图上京申诉,将此事捅到了明英宗面前。
其后朱豪㙷抓住机会,一次次的提升自己的地位,最终在堂兄、第四代辽王王豪墭的帮助下,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九月被册封为长阳王。长阳郡国在除国半个多后得以复封,在有明一代属于少有的奇迹。也正因此,历代长阳王都很是低调,安分守己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长阳郡国传到朱术桂的父王朱宪焕这里,已历六代(包括追封),所以朱术桂是辽简王朱植的七世孙,明太祖朱元璋的八世孙。
相对于长阳郡国,辽藩这个大宗只能说是多灾多难。第八代辽王朱宪㸅(音jie2)为人残暴不仁,犯下淫乱宗室、紊乱宗统、僭越不臣等重罪,于隆庆二年(1568年)十月被废为庶人,发配凤阳高墙禁锢。因为犯有意图谋反这种大罪,故而这次辽王被废之后,朝廷没有更立新王,而是直接将辽藩除国。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惠王朱常润之国荆州,空置近一甲子的辽王府迎来了它的新主人,只不过名称由辽王府变成了惠王府。辽藩府事,历经广元端恪王朱宪爀、广元温裕王朱术垌(音dong4或tong2)、光泽王朱术堣(音yu2)三代郡王署理后,被归并到惠藩名下。
“(天启七年七月)庚寅……礼部尚书来宗道题:‘辽藩支庶既已归并惠王约束,藩体尊矣。其表笺封婚等项亦悉归于类进,则藩体益尊矣。事权业已画一,惟有成命,是遵无容复议。至光泽王术堣所请奉祀一节,以辽遗支派而奉辽藩六庙、湘陵香火,例所宜然。乞以地土悉归惠府,奉祀仍属辽藩。’”(《明熹宗实录》)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在攻破夷陵、荆门之后,东下荆州一战而下。惠王朱常润抢先一步南下避难,辽王宗室多有追随,朱术桂与兄长长阳王朱术雅也在其中。先后在湘潭、长沙、衡州避难,在张献忠部的追击下南逃广西。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流落南直隶的朱术桂得以晋封镇国将军,受命与兄长长阳王朱术雅同守宁海(浙江宁海县)。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十五日,南京沦陷。二十二日,弘光帝朱由崧在芜湖被俘,弘光政权倒台。
此后南明方面陷入浙东的鲁监国,与福建的隆武朝廷,两个政权对立的局面。流亡在浙东的朱术桂,选择了投靠鲁王朱以海,而其兄长朱术雅南逃入闽,在混乱中不见了踪影,传言已经去世。于是他在鲁王的背书下继承长阳王爵位,隆武朝廷为拉拢鲁监国政权成员,也承认他长阳王的身份。
然而事情很快有了变化,福建方面传来朱术雅没死,且被隆武帝朱聿键册封为辽王(注:南明时期大量除封王国得以复封,辽藩只是其中之一)。兄长晋封亲王,自然不会再来跟他争夺长阳王爵位。本来他可以心安理得的占据长阳王位,然而朱术桂不干,给隆武帝上疏坚决要求将王位让给朱术雅次子。隆武帝拗不过他,遂于隆武二年(1646年)改封为他宁靖王。
“南都亡,长阳王入闽,有传其死者;鲁监国以术桂袭封,隆武帝封亦如之。后闻其兄尚存,已袭辽王;术桂疏请以长阳之封让兄次子。隆武帝不许,改封宁靖王。”(《小腆纪传·卷第九》)
需要注意的是,朱术桂和朱奠培虽然都被称为宁靖王,可两者决然不同。朱术桂的“宁靖”是其封号,代表着他是郡王。而朱奠培是第三代宁王,属于亲王,“靖”则是其谥号。
史籍称朱术桂“为人美髯、宏声,善书翰、喜佩剑,沈勇寡言;兵民咸尊礼之”,因此南明时期长期受命监军。
早在朱术桂受封长阳王,成为郡王之后,就被派往鲁监国所属的越国公方国安部任监军,这是他第一次充任监军一职。
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清廷命多罗贝勒博洛为征南大将军,会同固山额真图赖率军渡钱塘江南下,进攻鲁监国所部。方国安等部署的钱塘江防线瓦解,各部明军损兵折将之下纷纷逃窜,鲁监国的驻地绍兴不保。
“丁酉,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等奏报:‘大军五月二十日抵杭州,适贼兵营于钱塘江东岸,绵亘二百里,舣舟江上以待。我军未具舟楫,不能渡。忽见江沙暴涨,水浅可涉,遂令固山额真图赖等策马径渡,分兵往击之。伪国公方国安望风胆落,尽弃战舰急趋绍兴,携伪鲁王朱彝垓遁保台州。大兵奋力追巢,□刀屡获全胜。擒伪总兵武景科等,斩获甚众,江东厎定。’”(《清顺治实录》)
朱术桂从乱军之中逃出生天,乘船走海路奔石浦(今浙江宁海县石浦镇)。因方国安不战而降,退到台州的鲁王朱以海也从海门(今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乘船入海,前来石浦与朱术桂等汇合。
当年六月,朱以海在张名振等人保护下抵达舟山。然而割据舟山群岛的黄斌卿以自己是隆武臣子为由,拒不接纳朱以海入城,只同意他们在岛上借住。宁靖王朱术桂也在其中。
鲁监国在浙东溃败,隆武朝廷也因内乱无力抵挡清军,使得对方得以从容南下。八月二十九日,隆武帝朱聿键在汀州(今福建长汀县)被掳,后绝食而死。九月十九日,福州沦陷,隆武政权正式灭亡。
隆武政权败亡的根源在于掌控大权的郑氏家族与隆武帝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郑芝龙要皇帝当傀儡,而隆武帝不愿,双方因此决裂。在此过程中郑氏集团一分为三。身为家主的郑芝龙早已与清廷眉来眼去,清军入闽后选择降清。郑鸿逵、郑成功叔侄继续沿用隆武朝名号,拥立淮王朱常清监国,在闽粤一带抗清。而郑芝龙的族侄郑彩则选择与鲁监国合作,将对方从舟山迎到厦门。
离开舟山后,朱术桂与鲁王朱以海分道扬镳,被郑鸿逵迎入军中,负责监军。随郑鸿逵、郑成功部围攻泉州。事有不靖,不得不退守南澳。
隆武二年十月,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音yu4)在广州称帝,建元邵武;而桂王朱由榔则在肇庆登基,建元永历。南明再现两帝并立的局面。为争夺正统,绍武帝与永历帝兵戎相见,结果落得两败俱伤,让奉命进攻广东的清军李成栋部坐收渔翁之利,于当年十二月攻陷广州,随即发生广州之屠,包括辽王朱术雅在内的20余名明朝王爷遇害。
迫于形势,郑成功向永历帝称臣,与永历政权表面上达成和解。朱术桂随即赴肇庆朝觐永历帝。永历二年(1648年)春,永历帝命他担任郑成功集团的监军。正是这段经历,让朱术桂与郑氏集团建立起联系。
“是时郑芝龙已归命我朝,郑鸿逵迎淮王于军中,留术桂监其师,合朱成功之兵围泉州;不克,鸿逵载淮王与术桂至南澳,朝永历帝于肇庆。戊子(一六四八)春,命督鸿逵、成功师,就所在地方月支膳银五十两。庚寅(一六五○)冬,粤事又溃,乃与鸿逵旋金门。”(《小腆纪传·卷第九》)
因东南沦陷,永历政权的小日子过得并不好过,16年间几起几伏。隆武二年底,因皇位之争,南明陷入内乱,清军乘机占领广东,永历帝先由肇庆逃亡梧州,又因梧州告急仓皇逃到桂林,随即由转进全州(今广西全州市),后被刘承胤劫持到武冈州。历经磨难才逃回桂林。
永历二年(1648年)正月,江西提督金声桓、副总兵王得仁先发制人,擒杀江西清廷重臣,宣布反清复明。四月,清两广提督李成栋,广西巡抚耿献忠反清复明。金声桓、李成栋反正,使得南明声势瞬间高涨,永历帝也得以还都肇庆。然而一年之后,金声桓、李成栋先后兵败身死,南明再次陷入低谷。
永历元年,就在永历帝东躲西藏与清军大玩躲猫猫时,继顺军之后大西军也宣布联明清。永历六年(1652年),经过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率军东进,先后攻取沅州(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桂林、柳州、衡州等地,兵锋直指湖广重镇长沙,光复广西、湖南大部,史称“湘桂大捷”。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阵斩清廷宗室重臣、敬谨亲王尼堪,史称“两厥名王”。一时间东南震动,清廷惶恐。结果因为孙李内讧,白白错失良机,不得不退守云贵。
永历十二年(1658年),清军兵分三路进兵西南,李定国等战败,永历朝廷形势危急。东南压力骤降,郑成功认为这是一个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好机会,遂联合张煌言所部,于次年亲率大军杀入长江,发动南京之战,意图光复南京。结果在南京城下功败垂成。
长江之战是南明在大陆最后的绝唱。战后,郑成功所部因元气大伤,急需修养之地,在何斌的建议下,锁定了海峡对岸的旧基地——被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岛。
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经过大半年征战,于十二月二十日拿下赤嵌城,将荷兰殖民者驱逐,成功收复台湾。
同年,流亡缅甸的永历帝,在咒水之难后被缅方献给清廷,于次年在昆明篦子坡被吴三桂派人用弓弦绞死,终年40岁。
永历十八年(康熙三年,1664年),临国公李来亨在茅麓山自焚殉国。至此,坚持抗清近20年之久的夔东十三家宣告退出历史舞台,南明在大陆抗清的最后一支队伍被消灭。
台湾方面,随着清廷发布迁界令,郑氏集团在大陆的经贸财源被切断,遂将主要心思转移到经营台湾之上。朱术桂等明宗室成员,也随郑氏集团成员一同移居台湾。
永历十六年(1662年) 五月初八,郑成功去世,郑经继位。郑经虽然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但志在割据称王,因此选择奉已然去世的永历帝为正朔,借此避开拥立本地的明朝宗室为皇帝,给自己的头顶加个太上皇。
郑经虽然表示要优待明宗室,可台湾毕竟处于草创阶段,各项供应紧缺,自然顾不上这群“吉祥物”。为避免陷入“首阳之饿”,朱术桂在万年州竹沪庄(今高雄县路竹乡)一带,垦拓田园达数十甲。然而郑经不仅没有给予他应有的礼仪尊重,反而向他征税。
永历三十五年(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去世,其次子、年仅12岁的郑克塽被冯锡范拥立为延平王。明郑政权越发衰弱,清廷下定决心对其动手。永历三十七年六月,施琅率清军水师从福建渡海攻台,双方在澎湖爆发海战,结果明郑战败,台湾门户大开,本就处于劣势的明郑选择投降。
朱术桂闻讯表示“是吾归报高皇之日矣”,决定以身殉国。在此之前他对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安排,将开垦的田地尽数分给佃户,把宁靖王府舍为佛寺。
此时王妃罗氏已经去世,身边只有五名妾侍相伴。毕竟相伴一场,对她们还是很有感情的,因此将她们召到身边,表示自己颠沛流离,翼图恢复,以期有朝一日能正大光明地见列祖列宗于地下,奈何时运不济,现在是自己为国尽忠的时候了,你们还年轻,自找出路去吧。
不成想这些女子皆深明大义,说您既然决定保全节气,我们又岂能自甘堕落?请赐我们三尺白绫,让我们先君而去,黄泉路上再见。
朱术桂叹息道“善哉!”于是提前备下六副寿材,沐浴更衣之后环坐畅饮。随即五名妾侍起身自缢而亡。朱术桂为她们入殓完毕后,穿戴后郡王冠服出门向平素交往的耆老道别。返回家中后,北面向东再拜,书写下绝笔信,随即悬梁自尽。
“备六棺,沐浴更衣,环坐欢饮。五人起自缢,术桂为殓毕,冠服辞交游耆老。入而北面向东再拜,援笔书曰:‘自壬午流贼陷荆州,携家南下。甲申避乱闽海,几茎头发,保全遗体。远潜外国,今已四十余年,岁六十有二(注:当为六十有六);时逢大难,全发冠裳,归报高皇。生事毕矣,无愧无怍!’” (《小腆纪传·卷第九》)
宁靖王朱术桂自缢前,还题写了一首绝命诗词“艰辛避海外,总为几茎发。于今事已毕,祖宗应容纳!”事实证明,朱术桂无愧于大明列祖列宗,他是明朝最后一位殉国的正统王爷。
明郑政权投降时,除了朱术桂之外,其余诸如鲁监国朱以海的世子朱弘桓、泸溪王朱慈旷、巴东王、乐安王、舒城王、奉南王及益王宗室等,皆向清廷缴册投降。
朱术桂自杀后,岛内民众有感于他崇高的气节,将他与元配罗氏葬在一起,并修筑假坟一百多座,以免被清军唐突了其英灵。清朝台湾府诸罗县首任知县、康熙版《台湾府志》编撰者之一季麟光,十分钦佩朱术桂,专门为他立传,并在文末盛赞他的气节:
“王播迁琐尾已四十余年,存亡痛哭之愤,久不撄心,乃能从容就义,下至妾媵,视死如归,由其悲凉去国之苦,固未尝一日忘,而平日能自决于生死关头,不可谓非仁者之勇也。”
陪同朱术桂一同殉葬的五名妾侍分别为:袁氏、王氏、秀姑、荷姐、梅姐。她们被当地百姓安葬于朱术桂墓三十里开外的台南魁斗山,被当地人称之为五烈墓。后人建有五妃庙祀之。
江川王朱膺鐩:当朝皇帝的天祖,有明一代辈分最高、最长寿的宗王
从晋爵亲王例不袭封,到再度复封,辽藩长阳王家族到底经历了什么
辽王朱贵烚:殴打命官,欺压诸弟,霸占亲妹,凭本事不要这爵位
辽肃王朱贵燰:最长寿的辽王,却逮着二哥朱贵烚一家子死命报复
吉贞王朱由楝:明末去世时间成谜的藩王代表,儿子死于咒水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