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发展地方创生 应有的产业策略思维
台湾与世界各国正面临高龄少子化、人口总数减少且过度集中都会区,以及城乡差距、经济发展停滞和产业转型等问题的严峻未来挑战。
目前,台湾六个直辖市,包括:新北市、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 高雄市、台南市,人口达1,600万人,占全台人数的70%。从收益面来看,六都营利事业销售额的贡献占78%;另从支出面来看,六都获得中央统筹分配税款占65%,其余十六县市则占35%。
落实地方创生政策,对于公部门的挑战在于需要对接「由上而下」(Top-down)的中央政府「国家创新系统」,以及「由下而上」(Bottom-up)的地方政府「区域创新系统」的政策机制设计和资源投入,才能共同相辅相成的解决问题,形成双螺旋的政策机制正向效益,达到活络地方经济活络,均衡区域发展的目的。
台湾在发展地方创生时,必须翻转过去供给面向的产业政策逻辑思维,建立「由下而上」(Bottom-up)以需求面向的产业政策逻辑思维,以做为政策策略主轴和机制设计原则的依据。
因而,商研院建议发展地方创生应有以下三大产业策略思维:
开放城市乡镇为生活实验场域,让「城市乡镇就是一个生活实验室,生活就是一场服务体验」,让地方的区域居民,可以直接在日常的生活型态和生活脉络下,进行先期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验证和反馈,缩短产品和服务商业化的过程,让符合在地需求的地方特色产品和服务,可以用更快速的时间、更适切地的方式,进入市场营运,抢占商机。
因此需要产、政、学、研单位建立起合作互助的公私协力伙伴关系,在创新研发过程中,经由不断地讨论交流,实践开放创新,让可以解决当地问题,符合在地需求的多元解决方案,进而顺利产生。
二、拟定「买软体服务,取代买硬体设备」的公共服务创新采购机制,带动新兴产业的成长发展
地方区域的财政匮乏,更需要民间企业共同协力挹注相关资源,才能提供前瞻的优质的公共服务。再加上科技技术日新月异,今日巨资购买的硬体设备,明日可能就面临折旧汰换的命运。
在地方区域在相关基础设施的布建上,需要从公部门起头做起,引领私部门导入创新的智慧化科技应用服务,增加其能见度,做为带动市场需求风向的示范,以提升在地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例如:公部门可以规划和开放有许多不同的特殊地形道路和街景情境的地方区域,做为自驾车测试场域,引领私部门发展车联网新兴产业。
地方创生事业虽然多为微型企业,但是必须能够串连起在地的消费需求链和供应链,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生存获利的区域商业生态系。
公部门可以持续推动「投资替代补助」的产业创新奖励机制,并且协助地方创生事业形成「生产、流通和消费」三面向正向循环的商业体系,不断地探寻和了解市场的需求,才能建立起永续共好的地方创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