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人口老化国安危机 以AIoT转为商业契机

结合AI的IoT,创新老人远端照护系统。图为「乐龄陪伴机器人」可将长辈家中第一手影像上传到子女手机。图/本报资料照片

国发会8月18日公布,台湾总人口2020年开始转呈负成长,依此速率下去,台湾将于2025年进入超高龄社会。人口急速老化不仅是一项社会问题,更是一项国安问题,因为其牵涉到国家的劳动力与军事力。然而科技日新月异,在5G与AI浪潮推动下,老人医疗与保健又可为台湾经济带来另一股庞大商机。

结合AI的IoT,以5G为平台,创新了老人的医疗保健设施,包括远端照护系统、老人失智预先防范与机器人,彻底解决老人三大问题:不吃、不睡、不动。

首先,远端照护系统可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里即可受到自动监护,减少医院及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空间问题,另外节省专门医务人员的数目,节省大量社会与医疗成本。

透过穿戴式监测装置及物联网,老人身体状况可即时观测纪录,如有紧急状况也可马上处理。全球有70亿IoT装置,如果连接可携带式健康平台/装置,脑部中风/受损病人可获得语言与认知协助,不需要人、纸、笔。

根据《2019年全球失智症报告》估计,全球有超过5千万名失智者,到2050年预计将成长至1亿5千2百万人。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目前失智症相关成本为每年1兆美元,且至2030年预计将增加一倍。电脑扫描(CT)及磁力共振(MRI)所获得的脑细胞影像,透过人工智慧(AI)可作为医师判断失智症的依据。此外根据医学研究,35%的老人失智症是可防范的,其中达成一致的缓和措施就是运动。

使用影像判断(CT及MRI)再配合人工智慧(AI)软体诊断,可免除60%侵入性手术的实施,大幅降低医疗成本,相关案例有:肺癌、肝癌、胃癌等;另外慢性疾病则可透过视网膜颜色判断,筛检出糖尿病患者;同时,影像也可配合流体力学软体,判读动脉血液流动状态,诊断出罹患中风或痛风的潜在风险。

按照目前科技发展,机器人可分为智慧机器人与行动机器人,前者目前已经使用在商业与金融界,如果应用在老人医疗上,其可以提供健康咨询与医疗服务,例如提醒服药时间、监测、告知身体状况、病情诊断等等。而行动机器人除了解决行动不便老人与病人的移动与交通问题之外,更可配备医疗装置成为急救设备。自动化智能病床更是结合上述功能的另类机器人技术。

最后,台湾具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完善健保资料库,在上述的AIoT高科技辅助下,政府可建立高效完善且低成本的老人医疗保健基础建设,为台湾医疗与科技产业带来庞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