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踐踏民意的台美經貿談判

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二阶实体谈判会历经5天连续谈判,落幕后行政院政务委员、经贸办总谈判代表邓振中(右)、副谈判代表杨珍妮(左)举行会后说明记者会。本报资料照

上周五结束台美贸易倡议第二阶段第二次实体谈判,多数媒体将焦点集中在放宽莱剂交换我农产品输美议题,笔者前文已经探究过该议题,本文不再赘论。另一项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美国如何利用国会以及利害关系人参与制度,提高对外谈判的透明度。

行政院的新闻稿指出,此次美方除相关代表团来台参与会议之外,另有美国参众两院国会专业幕僚自行组成跨党派观察团,他们分别来自众议院岁计委员会及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并利用此行与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交换意见。

美国国会参议院与众议院跨党派组团专程至台北,关心台美经贸谈判结果,美国贸易代表署即时向其通报谈判进度,并与台湾的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交换意见,双方还就相关议题进行讨论,让美国国会代表得以掌握台美谈判细节。

反观,即使在台北进行谈判,我国立法机关却宛如置身事外,须待谈完后一段时间,行政院才有可能至立法院报告,并提供不完备的资讯,立法委员无法掌握台美谈判的具体内容,只能在签订后,担任橡皮图章,依据宪法第63条规定,交由立法院审议,只能选择是否为其谈判结果背书。

看看美国谈判代表如何尊重美国国会观察团,让来台的国会代表彻底知悉台美谈判的进度与相关问题,还可向台湾代表交换意见。美国提早在谈判前就与国会沟通,并邀请关心谈判的国会代表适度参与,让其有表达意见的机会,提高谈判后国会审查通过的机会。

行政院的新闻稿并指出,会议最后由台美双方共同举办利害关系人座谈,双方听取共约20多位团体代表阐述相关立场,为台美贸易协定提供具建设性的各项看法。美国USTR新闻稿也表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也主办了一次利害关系人咨询会议,作为其对透明度和强有力的外部参与的持续承诺的一部分。

美国对外谈判时,相当重视民众参与,建立公众咨询机制,遴选各界代表有一定的程序,并对外公告。事实上,2023年6月1日洽签《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定中的「第三章良好法制作业」即已将美国做法纳入,明文要求应提供利害关系人就发布、修正或废止法规提供书面建议以供考量的机会。

经贸办总谈判代表邓振中在会后记者会中表示,我方也有举派利害关系人,参与此次的利害关系人咨询会议。惟其未公布出席会议的人员名单,更未公布这些人员的发言内容,无法知悉其是否有代表性,发言能否客观表达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本回合谈判,无论是农业、劳工抑或是环境等议题,均对产业、规范、国人健康与就业市场等领域产生剧烈的冲击,谈判过程提高公众参与有其必要性。

惟政府积极与美国国会代表团交换意见,却未在第一时间同步将谈判结果与过程,亦向立法院报告,如此差别待遇,可谓是藐视国会;行政院似又以取巧的方式,推派不具代表性的人士,担任我方的利害关系人,参与相关会议,明显违反台美签订的首批协定。

由政府独断决定谈判内涵,与民进党当年指责的「黑箱服贸协议」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