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馆办锡克教慈善厨房 席地而坐享用圣餐

第三届锡克教「慈善厨房」(Langar),数百名参加者不分种族、宗教、性别、地位与国籍,轮流席地而坐,享用免费的圣餐。(世界宗教博物馆提供/李奇叡新北传真)

锡克教包头巾文化体验,相当受到欢迎。(世界宗教博物馆提供/李奇叡新北传真)

世界宗教博物馆发展基金会联合印度国际文化交流单位,今天在生命和平多元空间举办第三届锡克教「慈善厨房」(Langar),数百名参加者不分种族、宗教、性别、地位与国籍,轮流席地而坐,享用免费圣餐,实践锡克教义讲求的「平等」,更突显博物馆尊重、包容、博爱的创馆理念。

世界宗教博物馆是一个跨宗教交流平台,11月9日世界宗教和谐日,适逢创馆21周年,规划国际、跨宗教系列活动,包括:2日回佛20论坛,6日第三届锡克教慈善厨房,11日第七届和平诗歌大满贯,中旬世界宗教博物馆创办人、灵鹫山开山住持心道法师受邀以利亚跨信仰会议。

策划活动的世界宗教博物馆发展基金会国际事务副主任陈瑞琳说,「慈善厨房」是锡克教实践平等及博爱的一种方式,这个传统已经有550年以上的历史,不分宗教、种姓、性别、地位与国籍,平等的提供免费素食供大家享用,人们会整齐坐在地板上一起用餐。

陈瑞琳表示,对锡克教徒来说,服务(Sewa)是一种荣誉。从厨房到外场的所有工作,都是由志工服务,分梯轮流用完餐后,多会留下来帮忙,或协助分菜、接待、整理环境等,实践无私奉献的教义。

馆方指出,参与这场盛会的贵宾,都一起席地用餐,彰显平等的真义,印度台北协会(India Taipei Association)副会长卡莫•库拉那(Kamal Khurana)更主动打饭、分菜给天主教主教团宗教交谈委员会执行秘书林之鼎(Raphael Ling)神父。

因参加慈善厨房需有头巾或是布遮盖住头发,馆方准备400条包头的三角巾让参加者使用,并安排锡克教包头巾文化体验。陈瑞琳解释,锡克教徒相信造物主创造的一切都是完美的,不因世俗看法改变身体的任何部位,蓄发、蓄胡不但是为了敬神,也成为教徒的信念及身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