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認同與使用語言不成正比 近7成民眾在家使用國語
台师大今举办「如何从事有效的文化教育」调查结果记者会,由国文系教授钟宗宪(右)主持。记者张博瑞/摄影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化教育策略研究团队,针对「如何从事有效的文化教育」进行调查,发现有超过7成的国人自认是「闽南人」,但只有不到3成的国人在家会使用「闽南语」,在所有调查者中,更有逾7成国人在家使用国语。
台师大今举行记者会,公布国人对于文化教育的看法调查。此调查参考内政部人的口分布的数据,采各县市均等的比例原则,向全台15到59岁民众进行电访。
师大国文系教授钟宗宪表示,国人在族群身分认同方面,有7成3自认为闽南人、1成1则认为自己是客家人,自认是台湾人或外省人的只有各5%,原住民更只有1.4%;不过,以上数据与国人在家使用的语言却不成正比,调查显示,有68.8%民众在家使用国语,使用闽南语者为29.7%,在家讲客语的比例甚至只有1.4%,濒危状况严重。
调查也指出,居住地大概以彰化、南投为基本线,国、闽语比大致是56:44,越往南部,使用国语的比例越低。钟宗宪也进一步说明,都会区则会有不同的结果,像是「高雄人喜欢使用闽南语」的印象,就在调查结果被颠覆了,有高达6成5的高雄人在家使用国语、讲闽语者则约3成2。而「屏东县」在家使用各语言的比例,则与国人族群认同的比例最吻合,国、闽语比约是3比7。
去年研究团队的调查显示,超过5成的国人自认不了解原生族群文化,今年的调查则有近4成左右国人认为「居家语言习惯」不影响「对于原生族群文化的了解」。钟宗宪指出,这显示「居家语言习惯」和「对于原生族群文化的了解」已有脱节的现象。
此外,问卷中「生活环境」及「学校」对原生族群了解程度的影响,有高达8成4及7成4的国人认为是影响的主因。钟宗宪分析,国人强烈期待家庭以外的文化教育资源。他说,在「家庭」以外的场域推广文化教育,值得教育当局关注,而有超过半数的民众认为最容易接触到的文化产品是「影视作品」和「音乐歌谣」。
钟宗宪说,文化部应加强文化教育推广的力道,尤其影视、音乐都是具经济价值、可外销的产品。在此次调查中,超过8成受访者认为「AR、VR、3D动画、电玩游戏等科技发展」对文化教育有助益,表示民众对科技发展有感,知识的取得、教育的方式,甚至体验生活的安排都已不同以往。他举对岸「黑神话:悟空」电玩游戏,发售后一个月内全球销量就超过2000万份为例,台湾应在有限的资源下,努力刺激、开拓文化产业。
钟宗宪表示,文化教育的调查是繁琐且绵密的,研究团队将努力集结近年统计到的数据,并预计于明年推出「文化教育建议书」,供相关部会在研拟政策参考。
台师大调查采分层比例随机抽样法,并以各县市为分层。有效样本1070份,在95%的信心水准下,抽样误差为正负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