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PC版微信是破坏?批判张小龙别脱离时代背景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最为知名的产品经理,先后做成了Foxmail、QQ邮箱、微信的张小龙,毫无疑问是焦点中的焦点,甚至其在微信之夜等等公开场合的一言一行,也往往会被外界拿着放大镜进行解读。这不,日前就有媒体报道称,张小龙在《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一书中透露,微信本来不想做PC版,因为觉得做PC版是一种破坏。
只不过因为很多用户说在手机上输入文字太辛苦,经常坐在电脑旁却用手机输入文字,所以微信为了更好地解决输入问题,做了Web版而不是真正的PC端。而至于为什么微信没有PC端,张小龙表示,“如果我们去做PC版,会带来的结果是:用户不再相信对方能立即收到消息了,因为我们可能发到一台没有人在旁边的计算机上,那么他会选择别的可以很快找到他的工具”。
毫无疑问,这样极具争议性的表述,以及这种好为人师的姿态,让张小龙又一次站在了互联网的舆论漩涡中,也引发了许多网友对于微信的吐槽。毕竟,如今市场上并不是没有其他应用已经实现了APP、Web、PC等全平台多客户端同步接收信息的功能。
作为一款即时通讯工具、社交软件,贯彻着张小龙的“极简主义”、“好的产品应该是让人用完就走的”的微信,即便更新到了第八个大版本,当下也称不上是非常好用,例如对存储空间的占用、聊天记录不能云存储、群功能约等于零等,也成为了许多用户对微信的诟病。对于这些,显然张小龙是心知肚明的,他就该书中就表示,“每天有5亿人在吐槽,有1亿人想教我做产品.....不过我都习惯了”。
别看张小龙这番话看起来有些傲慢,但我们并不能用2021年的剑去斩2012年的官,张小龙此言的时代背景是在2012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2年1月发布的中国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1月,我国网民总数约为5.0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7.7%。而作为对比,CNNIC的第47次报告中表明,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事实上,2012年互联网厂商中抱有PC已经过时到需要被淘汰,移动端才是未来的想法的产品经理不要太多。21世纪10年代的开端,是伴随着PC互联网的衰落、传说中的Web 3.0迟迟未至,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方兴未艾。在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有一组数据就可以反应PC互联网在彼时的颓势,作为最早的Web2.0应用形态,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的使用率较较上年底下降了2.3%。
对于彼时的互联网产品经理来说,一边是江河日下的PC端,一边则是亟待开发的移动端。这时候,产品经理不去争夺尚未触网的新网民,反而在PC端的“绞肉机”里厮杀,难道不会很奇怪吗?时至今日,“下载APP浏览完整内容”这类阉割Web端功能来给APP引流的情况依然屡见不鲜,毕竟APP才能够收集更多的用户信息、并且其所展示的广告也更难以被屏蔽。
回过头再来看看微信,其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生产品,最初的定位就是给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之后,首次触网的人群使用,无论是其手机号注册、读取通讯录联系人、语音输入,还是早期极简的功能其实都是在为这一目标服务,而这也是为什么中年人钟情于微信的原因。对于这些此前基本不接触互联网的用户来说,简单且免费的微信无疑是取代电话、短信的最佳选择。
更何况,彼时腾讯赖以起家的QQ依然如日中天,这时如果微信做PC端,无异于是让微信与QQ开启全面内耗,而当时腾讯在IM领域还有这例如小米的米聊、中国移动的飞信等竞争对手存在。所以从当年的市场环境出发,PC端的推出确实会有破坏移动端体验的风险,可能会导致用户在心智上发生认知混淆,产生微信与QQ有什么区别的疑问。
但如今情况则已完全不同,已经化身超级APP,拥有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的微信,早已成为了一个平台,而不是一款IM软件。这时候,已经变得和曾经QQ差不多臃肿的微信,也需要PC端来让用户有着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E世代开始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岗位,在移动端的生产力暂时不成熟时,PC依旧还是互联网乃至其他行业最为核心的生产力工具。
这时候,成为了工作场景中沟通工具的微信如果没有PC端,或者说不大力提升PC端的体验,就有被其他新兴产品代替的可能。特别是在企业微信推广不利的情况下,如果微信主动放弃PC端,几乎就等同于腾讯将这一细分市场拱手让给阿里的钉钉或字节跳动的飞书。
而这也就正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张小龙当年所说“做PC版微信是一种破坏”,而引发用户吐槽的点。但这句话在如今微信已经开始重视PC端的时候,显然不太合时宜,但要是放到在2012年,这句话则确实是当时互联网人追逐移动端的真实写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