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面对着未知的事情时,可能的反应有两种:要么硬着头皮,死命往前冲;要么因为胆怯,驻足不前。不过,如果一个曾经有过辉煌的人,感觉陌生环境中周围的人都很厉害的时候,最大的可能就是,拼命地努力提高自己,不想落于人后,因此当他来到陌生环境的时候,一定会让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耀眼发光一下。
再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说不郁闷是不可能的,可最多的是危机感。因为自己细想了一下,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在初中的时候肯定学习也是很好的,很有可能在班里自己会是一个倒数的,所以可千万不敢懈怠。在开始的一个月,未知的环境里,自己时时不敢放松,就像是初中的时候为了那五元钱奋斗一样。
慢慢地,初一的情节,好像是重演了一样,在自己毫无防备之下,竟然就那么得了班里的第八名,不是倒数而是正数。也许第八名并不是一个多好的成绩,但和自己的预期真的是天上地下,自己认为不是倒数那就是上天的眷顾,也许吧,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本来就不是很高的时候,取得一个稍稍超过自己期望的成绩,自己就会喜出望外。这个也和未知与骄傲有着很大的关系,当自己未知的情况在自己的期望中不断调动的时候,如果超过自己的期望,自己会喜出望外的骄傲起来;当未知的情况低于自己的期望的时候自己或者努力或者放弃。
对于未知与骄傲的理解,自己总结出这么一个道理,未知也是一个人的隐形动力,未知情况到底是什么,决定着自己是继续努力、是放弃努力或者低于自己的预期,变得骄傲。有未知,就会有对未知的猜想,既然是猜想,那么肯定有着主观的因素。每个人都想让未知的情况按着自己的最好想法来出现,盼福不盼祸,这样会让自己的努力过程充满着乐观和快乐。不过,真的要这样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的性格也不一样,对于我这样的情况,这种做法,不适合。
在做着一件事情的时候,对未知的情况作好最坏的打算,做着最全的准备,那样能解决骄傲的毛病,也许这样会被理解成不让乐观。要知道,乐观虽好,却需要放对时候。如果在做事情之前自己变得很乐观,总是认为事情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困难,自己潜意识里就会放松心理。如果,经过自己的努力,还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未知的情况远远比自己预想的更差的时候,自己就需要有些乐观的心理了。告诉自己,不要让困难打败,自己是最棒的,这种乐观只可以激励自己继续努力的,需要多一些。
接着说自己的事情,得了第八名之后,自己感觉在班里是前十名的学生,自己学习还是很厉害的嘛,而且竟然认为班里的同学们学习也并没有那么的好。于是,在揭开了班里同学学习好坏这个未知之后,自己明显的放松了许多。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在轻松乐观的学习生活中一月过去了,考成绩也最终再次出炉,本来还能做第八名的本白痴,成绩竟然直线下滑到了二十五名。大张着嘴巴吃惊的自己,被自己的成绩狠狠地扇了一个耳光。然后就是再次接着努力学习,再次学习成绩上升,然后接着骄傲,接着下滑。说到不断浮动的成绩,还真的有很多的话要说,自己从小到大的成绩可以用一条起伏有规律的曲线来表示,数学不太好,正弦曲线或者余弦曲线吧。
我这个白痴,沉浮在不定的成绩曲线中,在未知和骄傲不断轮流替换的过程中,时间也开始渐渐走向身后。虽然自己知道所陷于的曲线,当然也在试着挣脱,不知道是性格问题还是什么别的问题,总没能做到,这个也的确是自己一直不断困扰的东西,直到毕业都没能摆脱,说轻巧一些,这就是一个小的改变不了的毛病,说严重一些,这就是自己的梦魇!想要说明,就得说到高考了。
因为自己知道了这个毛病,也是一直没能解决,所以,在即将面临高考的时候,自己真的很揪心,很慎的慌。当时的自己并没有考虑太多自己成绩能考哪个大学的问题,而是,希望自己的成绩曲线低谷,千万不要赶在高考的时候,那么自己会无语的撞墙的。于是在高考前的一次考试,自己就故意不想考好,更让自己无语的是,尽管自己故意的不想去考好,成绩依然不是那么的差,也是得到了老师的重视,开始给自己加油打气,事事不随人愿,自己越是怕的东西越是来到了自己的头上,最终高考还是赶到了低谷期的时候……不是给自己的高考找理由,而是在阐述一层原因,世上最难解决的事情并不是外部自己面临的未知情况,而是自己的心,虽然自己的成绩规律是已知的,但,有的时候,一直比未知更难以面对!
未知并不是困难,已知并不是简单,自己的心才是成就大事的关键,虽然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可有的时候,精神的动力才是最大的动力,仍然要借助唯心主义的一句话: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物随心动。
未知产生骄傲也能扼杀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