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社会这个概念,也就有了制度这个维持秩序的手段。诚然,我不能否认制度的功效,但是一系列的人情却往往让制度形同虚设,这个尽管知道,却实难完善。不想妄加评论,只是希望这种制度实行障碍能够早日解决。
评教风波实际上是一个评教活动引发的制度与人情之间的战争。到底是谁胜谁负呢?估计答案,已经可以猜出来了。
首先,评教这个词语相信大多数人都很熟悉,是指每学期让老师教的班级里的学生给老师打分排名次,看哪个老师的教学能力更高,由此来给老师奖励奖金,从而激励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这个制度是很好的,给了学生一定的权力。可是,真的那么容易使行吗?
印象最深的当属第一次获得评教这个权力的时候,各位天真的同学们,满心欢喜的以为自己也翻身当主人了一次,可以选出自己喜欢的老师,然后警告一下不喜欢的老师要努力了。于是,各位包青天们都按自己的真实想法给每一位老师打了分数。满心都是复仇的快感,为什么这么说的?心想:“让你这个老师不好好备课,不好好为同学着想,看你每天还布置那么多作业不!”
自己的做的事情当然要自己付出代价,在没几天之后,我们亲爱的老师们都闹开了。一个个的都心寒无比。有的老师说:“我兢兢业业的备课,天天想的都是学生,我讲课哪里不好了?为什么要比别的老师差,为什么你们不知道回报?”更有的老师很干脆的在讲台上哭着骂我们是白眼狼;而且更绝的就是,罢课,如何罢课?到了这个老师的课,老是不肯来上课,或者来上课了知识坐到前面上自习。我们这群天真的孩子可都倒了霉了……不是让评教的吗?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按真的来有什么错吗?
从那之后,我们亲爱的老师们在评教的前几天都会刻意的减轻作业的数量,讲课也会送上一段时间,更会有评教前的动员工作,是这样动员的:“大家上次评教也都知道一些事了,等到评教的时候,每个老师一定要全部给满分,这都是学校为了少发奖金故意难为老师的,你们要体谅老师,千万不要让老师凉了心,到时候又会闹!”那可都是千叮咛万嘱咐的。
我们也都学聪明了,每次填评教分数的时候,都会连题目都不看的直接评满分,速度那是相当的快。而且相互之间都会相互监督,看谁不顾全班利益给老师评了低分,害的老是不给讲课。收评教卡的同学也都限定到了特定的人——班长。有了班长这道坎,只要看到谁评了低分,就会把谁的分数改过来,或者把那个评教卡给扔掉。如此,我们方才在看着每一届的新生的笑话中安然的度过了高中三年。当时,自己也质疑了这件事情,评教不是就要公平公正吗?这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个很好的办法呀,为什么偏偏的好制度论为走程序?
估计社会上这种事情也不在少数,会有多少好的制度会在无奈之下沦为摆设,这些真的很难书的过来。好像有个词语是专门来形容这种情况的,即“潜规则”。存在于社会非光明公开面的无形的规则,这些规则有着很强的约束力,有的时候要比明规则的力量强上许多。许多的利益被侵害这,或者权力拥有者难以行使自己的正当权益,会在无奈之下做出许多违背本心的事情。一个制度的成功实施与否,关键之处无非描述为简简单单的公开规则和潜规则之间的对决,只有公开的规则约束力强过了潜规则,这个制度才算是真正成功的制度。而潜规则,又是人情与公正之间的较量,当然胜利的往往会是人情,为什么?因为人情才是收益最快的,效益反馈最及时的东西。评教时给每个老师评上满分,那么老师就会很高兴的给同学们上课,但是如果给每个老师评上了低分,那么老师可能会生气不给上课,耽误的还是学生自己,虽然对老师激励了,可效果的出现估计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所以还是人情毫无疑问的战胜了公正!
可能现在说当时的老师显得对老师很不仗义,如果老师看到这些话也许会很生气,很愤怒的说我是只白眼狼,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尊重老师。那么,在这儿,先对老师说一声:“对不起,谢谢您们!”数落您们的不是,是学生不尊敬老师,学生拿着老师们的事情评头论足,对不起老师。可是,学生不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白眼狼,这些只是实话实说,希望老师们能够努力改变,做一个更好的老师,学生谢谢您们对学生的兢兢业业的教导。希望您们不要生气,谢谢您们。
再次回到人情上,总而言之,制度可以规定人的行为却难以限制人的心情和心理。所以往往制度会在人情面前输的一塌糊涂。怎么对这种情况加以改变呢?突破点依然是人情,讲人情的负方面转化为正能量,这需要一系列的宣传和道德传染。比如,一些现场的暗箭“伤”人,就是说,找一些典型的自愿的人,让大家当面通过纸条的形式提出对方的缺点。即多提倡互相提高,敢于说出别人的缺点,敢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设一个正能量人情的好环境。也许,做到并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这才需要我们的努力。
谨记:请不要被人情绑架。也不要绑架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