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五个同心圆理论

曹植的坦言相告,却是避过了一次重大的损失,曹cào对此倒也没有责怪。毕竟一些大家族,都会经营商业,曹家以前也有自己的商队,只不过在曹cào起兵之后,要散尽家财,因而这商队也没有再办了。

现在曹植出谋办起了商业,曹cào自然不会反对了。在古人的思想中,其实并没有个人这么一说。好像曹植置办的产业,在曹cào看来这并不是属于曹植个人的,而是整个曹氏宗族的。当然由于曹植是首先置办的人,也jiāo由他管理,曹cào这个当族长的也不会多过问。然一旦曹cào需要动用这些产业,那曹植就必须无条件拿出来,这就是始于周代建立,并一直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宗法制观念了。

在曹植重生前的那个时代的人看来,宗法制是周朝为适应分封建制统治形式而建立的一种制度,而这种制度在秦统一六国,废分封为郡县之后已经消亡。

事实真是这样?

在曹植看来,绝非如此。就算是秦统一天下之后,周代的制度根本没有消亡,或许表面上已经不存在,或者说在政治上已经废止。然而实质上,周代的种种观念、制度,其实早就深入了华夏族的日常生活之中。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渐进,周代的观念和制度,会逐渐演变进化到适合这个时代罢了。

井田制看似废止了,实质历史上北魏的均田制就是周代井田制和汉代授田制的结合和演化。秦汉两代的政fǔ、官吏体系,还是出自于周代,只不过在其中有所变化罢了,后世隋唐的政fǔ、官吏体系,则又脱胎于秦汉等等。

这便是中华民族之所谓传承五千年而不间断之历史了,几乎每一种属于中华民族本土的制度、观念等都可以追根溯源而至夏商周三代,世界上唯中华民族尔!

宗法制也一样,政治上之宗法制崩溃了,然宗法制早就深入民族深处,宗族比个人更加重要。这也是为何,中国人并不崇尚个人自由的原因。他们认为,个人乃是家庭的一部分,你出生在这个家庭,被抚养长大,就有义务为这个家庭付出、维护。从父母之xiǎo家庭,一直扩散至三代、四代,这便是宗族。这种观念,是曹植重生前那个宗族概念已经开始崩溃的时代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因为那是一个天下为sī的时代,而宗族理念,何尝不是一种为公的理念,两者截然相反,试问又怎能理解。

曹植重生前那个年代,喜欢将一个国家分割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部分来研究,其中以经济为核心,其余四种并齐。

事实上分割研究并没有错,起码可以清晰、直观地剖析,然而以经济为核心,则是大错特错。诚然,生产力的进步,是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这是无可否认的,但一切唯经济论,那或许适合西方,但绝不适合于中国。盖因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唯金钱论的国家,他所看重的更多是文化。

在曹植看来,对一个国家的剖析,应该分成五个同心圆。同心圆的最里层,乃是宗族,这宗族不仅仅是指宗法制度,更多的是直指人类的本源,生命传承。若然人类不能传承下去,那就代表人类将要灭亡了。

为何儒家一直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甚至礼记里面规定,成婚之后的男子,每五天就要与老婆、xiǎo妾进行一次xx。而对于生了xiǎo孩的母亲,又给予了截然不同的地位,原因便是保证人类的传承。这一点,周公、孔子都看得十分透彻,故而他们特别强调。

而第二层的同心圆,乃是文化。文化的传承,对一个民族而言至关重要。生存在同一片土地上,为何会对此产生归属感,原因乃是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乃至共同的文化!如若说宗族,是让人类不致灭亡,那么文化就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纽带。任何试图摒弃、抹杀、否定本民族文化的人,都是本民族的罪人。或许文化里面有好有坏、有jīng华有糟粕,然而作为一个传承者,祖宗的东西都必须传承下去。若是强行割裂,那么这个民族离消亡亦不远矣。

西方同一片土地上,不同时期衍生出不同的文化,就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并没有传承下来。以致他们的文化都是短暂而底蕴不够深厚的,一辆名贵轿车和一件古董瓷器,或许在某一时期价钱相等,甚至轿车比瓷器更贵。然而五十年、一百年、一百五十年后,轿车已经是废铜烂铁,古董瓷器的价值依然,甚至更高。

这个比较,或许就能看出东西方的文化的不同!

至于第三层的同心圆,才是国家,或者说是制度。这方面没什么好说的,世上并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相对适合的制度,能寻找到这相对适合的制度,那么民族大兴便离此不远矣。

同心圆的第四层,才是曹植重生前那个时代所一直鼓吹的经济。事实上经济要发展,真的很难吗?只要政通人和,奠定了适合的制度基础,没有战luàn,基本上要发展经济,一点都不困难。相反,若是强行将经济放在第三层,制度不全纵使经济发展上去了,也会滋生**以及其他问题。第三层如此,若是将经济放到第二层,那问题更严重,产生的不仅仅是**,而是对整个民族文化进行破坏,长此下去,民族亦将消亡。

可笑的是,曹植重生前的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的一个年代。而更重要的是,对于同心圆的第一层,也是最核心的人类传承,竟然进行了生育限制。即便那时代婴儿存活率高了许多,但这么做的恶果,数十年后自然会吃到。

同心圆的最后一层,也就是最外层,便是科学技术了。其实这一层与第四层的经济,倒是可以互换的,双方之间的因果关系,也说不清道不明。这一点,倒是不必追究太多。

毫无疑问,同心圆理论是越内层越重要。然而人的认识往往是由外及内,人往往最先看到的是最外层的科学技术,而后是经济,而后是制度……这也是为何,历史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落后于西方,改革是先从科学技术再到经济,再到制度。然而最后改来改去,都不成功,或许要到大部分人,都能将东西方两个同心圆的内容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找寻到适合的路,才能成功吧。

曹植很幸运,他重生来到汉末,这个中华民族还处于领先的时代。而更重要的是,曹植的内心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的改革理念。将汉末这个时代,放入五个同心圆内,除了核心层没有出问题外,其他或多或少都有问题。第二层的文化观念有谬,应该予以纠正;第三层的制度已然崩坏到不适合这个时代,需要大改革;第四层的经济、第五层的科学技术都有改善的空间。

曹植要推行的改革并非由外及内或是由内及外,而是四层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最快最彻底,当然也只有luàn世,才能这么做。若换到承平年代,早就被既得利益集团打垮了。

扯远了,当曹cào知道这些产业都是曹植置办起来的时候,却是忍不住说道:“植儿倒是给了为父一个惊喜。你这天然居和茶坊办起来,为父出钱粮养着的那些游手好闲的人,他们的钱粮却是再次回到我曹家手中了!哈哈哈……”说完,曹cào自己当先忍不住大笑起来。

曹cào的大笑也属正常,自从迎天子到许昌这段时间,发给朝中那帮米虫的钱粮,让曹cào也有一种ròu痛的感觉。在朝中当官的,不管是灵帝时代买来的,还是刘协落难长安时胡luàn封的,起码人人都是大官。年俸两千石的不在少数,一千石、六百石的更是一捉一大把,这些米虫,曹cào不能不养,因为要靠他们维系朝廷这块招牌。

原本按照东汉初立下的规矩,俸禄是一半钱一半粟米的。但是由于五铢钱贬值,那些米虫都不愿意要。曹cào也无法,只能全部改为粟米。历史上官渡之战中,曹cào缺粮,却是有不少的粮食都是落入这帮米虫的手中呢。

现在曹植置办了这天然居和茶坊,却是利用商业的手段,将被这帮米虫吃进肚子里的米粮全部吐出来,曹cào知道之后,又怎会不欢喜。

见到曹cào如此,曹植却是趁热打铁道:“父亲,孩儿在置办这产业的时候,折价收回了不少董卓铸造的五铢钱。孩儿以为,五铢钱之所以无法流通,这部分董卓xiǎo钱的影响甚大,故孩儿恳请父亲下令,废止董卓五铢!”

说到内政,曹cào的眼睛不自觉便往荀彧脸上瞥去,问道:“文若以为如何?”

荀彧点头道:“四公子所言甚是有理,董卓五铢的确有大害。然而贸然废止,只怕会导致民怨沸腾,主公必须三思!”

听得荀彧之言,曹植轻笑道:“父亲不必担心,孩儿有计!”

曹cào知道,自己这个四子屡屡出人意料,因此轻“哦”一声,lù出饶有兴趣之sè道:“植儿且试言之。”

曹植笑道:“此事易尔。孩儿经营这天然居和茶坊时发现,许昌城的五铢钱其实并不流通,百姓jiāo易,多以物易物,或用绢帛抵五铢钱。真正收五铢钱的,只有孩儿这里。而经过这段时间大量收五铢钱,孩儿刻意将董卓xiǎo钱折价回收,而后分开存储,许昌城乃至颍川郡的董卓xiǎo钱基本绝迹,就算有数量亦不大。孩儿准备,以相同的方法,在雒阳、宛城,兖州的陈留、濮阳、鄄城,徐州的彭城、郯城这几个地方建酒楼,以此法折价回收市面上的董卓xiǎo钱!”

曹cào听完,大huò不解道:“既然植儿提出以此法回收董卓xiǎo钱,也无需废止董卓xiǎo钱了……”

曹植闻言,翻了翻白眼道:“回收只是前奏,目的是用经济战!”不过曹植也懒得解释什么是经济战,直接说道:“父亲,并非如此。孩儿这么做,只是要在父亲治内收回董卓xiǎo钱,而当父亲治内的董卓xiǎo钱大部分收回之后,那就可以用朝廷名义,废止董卓xiǎo钱。同时父亲还可以用朝廷名义宣布,拿着董卓xiǎo钱的百姓,可以到各州郡在限定时间内等价换回五铢钱!”说到这里,曹植脸上lù出诡异的笑容。

“用董卓xiǎo钱在限定时间内等价换回五铢钱?”听到曹植这么一说,厅中几人同时错愕了一下。然而这里面全是当世有数的智者,曹植这一手的用意他们顷刻间就明白过来。

当初董卓就是用xiǎo钱等价套取百姓手中的物品,让百姓损失惨重,导致价目húnluàn,现在天下五铢钱基本处于废弛状态。而废止董卓xiǎo钱,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的事,而这么一手,百姓知道消息之后,肯定蜂拥向他们所在的州郡兑钱。如此一来,诸侯们若兑,则损失惨重,若不兑,那损失的便是民心,这一招对各地诸侯的冲击可想而知。

相反,曹植提早将曹cào治内的董卓xiǎo钱,用商业手段收回,剩余的些许xiǎo钱,冲击不会太大。而这里面,还有一个限时兑换,也就让别的诸侯治内的百姓不能夸州到曹cào这边来。当然,他们若来,曹cào也会欢迎,luàn世之中人口最为重要,些许钱帛,曹cào还耗得起。至于曹cào治下的百姓,听到兑换消息之后,最多只会怨自己当初蠢,而不会知道这是曹cào之计。

这便是曹植利用董卓xiǎo钱,要发动的经济战!

当曹植说完之后,荀彧当先点头道:“主公,四公子此策大善!”

荀彧开口,下面荀攸、郭嘉、贾诩同时点头附和,只不过贾诩附和之余,看向曹植的目光好奇之sè就更加浓了。贾诩心中自问,如此奇计,他绝不能想出来!

——————————————

以下字数免费:或许大家会对曹植要推行的改革的思路有点húnluàn这章就将体系列出来应该直观很多吧而这套理论放到现代也一样适用有心的童鞋可以拿东西方现在的状态套进去就会发现我们中国和西方之间差距以及优胜的地方了

第312章 正奇相合第120章 文家(下)第155章 世家试探第446章 建设东西两市第160章 屯田制(下)第79章 以人换粮第352章 双战文丑第401章 九原相遇第466章 回许昌第158章 辩荀彧(下)第296章 虎豹骑换装第473章 曹丕的打算第77章 陶谦应对(上)第24章 怪风第506章 大军南下第135章 “司马八达”之首(下)第65章 先声夺人第236章 曹植习武之木桩阵第47章 老辣陈珪第21章 郭嬛第174章 文稷效忠第431章 战书第480章 “阔”杨修之智第195章 自取其辱第485章 曹操的布局第246章 关羽,让你傲?第140章 火爆老头第84章 交换(下)第287章 单福拜主第125章 乱中求胜第485章 曹操的布局第396章 曹丕与司马懿第490章 郭嬛的算计第481章 郭嘉来访第161章 吃蝗虫以解粮困第126章 战后(上)第504章 进攻新野第24章 怪风第15章 徐州陈元龙(下)第344章 曹植到前线第389章 水淹袁军(上)第213章 计成!花开灿烂!第247章 见陈家父子第99章 大公子曹昂第360章 曹植的名声第262章 识破!董承结张绣!第355章 沮授出手第297章 袁术覆亡第300章 猜字《孟冬篇》第18章 浪子郭嘉第187章 曹操败归第26章 糜竺之谋(下)第423章 四庭柱之高览第341章 许田打围第499章 拜访诸葛第435章 大战落幕第408章 吕布VS马超第460章 被劫了第139章 纲纪严明第297章 袁术覆亡第453章 一石二鸟之计第357章 围歼袁军骑兵第248章 再临栖迟岩第80章 陈家父子的打算第58章 三问(下)第490章 郭嬛的算计第30章 夜袭彭城·序幕第434章 火烧乌巢第251章 张绣的算计?第231章 高手老头第238章 祭酒人选第249章 曹植之志(上)第290章 吕布青睐第410章 抵达金城第151章 兄弟(中)第428章 张颌暂退第460章 被劫了第485章 曹操的布局第270章 家变第136章 大汉风骨第243章 神医华佗第261章 骑兵三宝第366章 终得赵云第20章 女子第140章 火爆老头第514章 张辽威震逍遥津第403章 大胜第22章 神童第497章 青州与辽东第200章 袁尚,耍的就是你!第151章 兄弟(中)第442章 江东孙策第303章 烛船花灯!诗画双绝!第188章 丁夫人与卞夫人第148章 《权书》第515章 逼退二刘,进军江东第345章 袁军高人第136章 大汉风骨第11章 箭囊与酸梅汤(下)第376章 被识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