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屡偷粮 终被擒获逃脱后 行凶丧生

第十章

屡偷粮 终被擒获

逃脱后 行凶丧生

敖杆大队光棍汉张连生,刀砍知青马向锋后,走上了逃亡之路。在他的印象里,马向锋头部挨了三刀,头皮掀开,又流了那么多血,当场栽倒在地。肯定是死了。自己已经摊上人命官司了。如不赶快逃跑,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儿。特别是杀害知识青年,那是百分百的死罪。是要挨枪子的。

张连生从敖杆大队逃出来后,一步也没敢停留。直接向南山狂奔。他边跑边想,往哪儿逃呢?怎样才能不被抓到呢?经过几番冥思苦想,他终于想起住在外县的大姑家。那里较为安全。大姑家住在山里,交通不畅通,信息也闭塞,就上她那去吧。能躲过一时算一时。他跑过山梁,看到村庄,本想讨点水喝、弄口饭吃。又一想,这个村肯定是敖杆大队的邻村,他不敢进村,就从村旁的庄稼地里绕过去。一直等到天黑才停下脚步。

张连生累的要不行了,肚子饿的“咕咕”直叫。他四下观望,想寻找能够下肚的食物。他看到不远处有一片地瓜地,就过去用手抠了几个没长成熟的地瓜,用衣襟擦了擦,坐在地边啃起来。他一连吃下几个生地瓜,总算止住了饥饿。他拍了拍衣襟继续往前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天黑了。就找个隐蔽的地方眯一会儿,醒来后起来再走。就这样风餐宿露、十几天以后他终于看到大姑家。

张连生小时候在大姑家住过一段时间。对大姑家的场景历历在目。他在大姑家附近的小溪旁洗净脸上、身上的血污,等到天黑,悄悄地摸进大姑家。大姑看到侄子狼狈不堪的样子,很是吃惊。问其原因。张连生编了个理由说:“敖杆大队有个女知青不知道让谁给祸害了,他们怀疑是我干的,就把我抓起来,五花大绑,狠狠地打。逼我招供。你说大姑,我一个转业军人,能干那事吗?我实在受不了啦,趁他们没注意,偷着跑了。只能上你这躲一躲,过一段时间,等他们把事儿弄清了我再回去。”大姑听他说完后,很是同情,就安排他小时候住过的西厢房暂住。为了掩人耳目,张连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带上柴刀、干粮、水,上山砍柴,等天黑再回大姑家。由于山里住户少,相互之间又都离的远,社员们并没有注意到大姑家来了外人,只见她家的柴禾垛高高的隆起来。

张连生在大姑家躲避一段时间后,总想回敖杆大队探个虚实。他跟大姑说回去看看,如果风声没过再回来。他离开大姑家后,仍然不敢见人。白天走山路、夜晚走村寨,一连走了几日,才到敖杆南山。趁夜晚潜回家中。老爹告诉他,事情早已过去。知青马向锋安然无恙。他才敢公开露面。

敖杆大队李书记听说张连生回来了,就找到他说:“你别以为没事了,你先把偷人家女知青的衣服送回去,给人家赔礼道歉。看人家是否能原谅你,我再处理你。”张连生一听忙辩解说:“书记啊,我拿她们的东西,是跟他们闹着玩的。我根本没往家拿,顺手藏在知青点院里的苞米杆垛里,他们可能早就找到了。我现在去赔礼道歉,他们打我怎么办?”李书记一想,如若遇上马向锋,很可能弄出大事来。就没在追他,教训他一顿,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秋天来了。庄稼的果实把大地装典的五颜六色。但没呆上几天,这些红高梁、黄谷子就都不见了。秋收开始后,社员们把庄稼全部割倒。把高梁穗子、谷穗子掐下来,把苞米棒子劈下来,送往队里的场院。丰富多彩的大地,变的凄凉许多。

场院里垛满了庄稼穗。特别是高梁穗垛特别醒目。一连几天,看场院的社员发现,高梁头垛好像有人动过,每天都有一捆的空缺。他把这事告诉队长。队长连忙向李书记汇报。李书记找来大队治保主任,让他找几个民兵在场院蹲守几夜,抓住小偷。治保主任找俩基干民兵,夜里在场院屋里蹲守两宿,没发现有人偷,但早晨起来查看,高梁头捆还是少了。

李书记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很是着急。他分析了敖杆大队的情况。敖杆大队队连队、户连户,居住集中不说,又都沾亲带故。大队里的一些行动方案是保不住密的。派队里的社员去蹲守,有人走漏消息是很正常的事。有时,大队研究的事儿,没等公布,大家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如果偷粮的人是本大队的,派社员蹲守,一点作用都没有。即便是起了作用,能抓住偷粮的人吗?他们看见偷粮的人能敢抓吗?必须想出一个既不露声色、又能见到成效的方案。李书记想好了一个办法后,就通知治保主任说:“既然有人看着,粮食还是丢了。从今晚开始,蹲守的民兵全都撤掉,回生产队干活。过两天我去公社开会,再另想别的办法。”

李书记想到的办法是受知青郑方同回到大队的启发。他想启用知青来破获这起粮食失窃案,是有他的考量的。他认为知青敢想敢干、见识多、没顾虑。特别是郑方同走南闯北,经验丰富、号召力强。他们定能把小偷抓住。

当晚,李书记到青年点找到郑方同,说明队里连续丢粮和捉贼未果的情况。要求郑方同带领知青挑起捉贼重担。郑方同深知敖杆大队的人际关系和宗族观念的具体情况,很理解李书记的良苦用心。就对李书记说:“这事交给我们您就放心吧!你也别让其他人知道你找过我们。我保证用不了几天,你就能听到好消息。”李书记听完郑方同的话,接着说:“好!你们除了做好保密工作外,还要注重自身安全。实在不行,能看准是谁偷的也可以。”说完,李书记悄悄地走了。

李书记走后,郑方同他们瞒着女知青,把男知青的房门关严。大家共同研究制定出一整套抓捕方案。包括潜伏时间、隐藏地点、携带武器等。做完详尽布属后,大家都佯装睡觉了。

深秋的夜晚,刮起来的风,不像夏天的风那么柔和。尽管风力不大,也使人感到冷嗖嗖的。郑方同领着马向锋等几名知青,翻墙进入场院,埋伏在场院的谷垛后面。他们进场院,连看场院的社员都不知道。他们都穿着棉大衣、拿着手电、木棍等应手家伙,在谷垛的阴凉处找好位置。或蹲或坐,静静地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大家始终没有发现异常。已经到了下半夜了。天空中拉直线、最明亮、距离最近的三颗星斗,俗称“三星”,已经向西坠下去了。预示着黑夜即将过去。也不知道是风儿停了、还是他们呆的地方蔽风,给人的感觉暖和不少。知青们都困倦了。有的提出轮流值守,换班去场院屋里休息;也有的提出,天快亮了,不能有小偷来了,干脆回青年点算了。这些意见郑方同都没有同意。他告诉大家,如果实在太困,就在原地眯一会儿,等天大亮再回去。几个知青抱着应手家伙,一会儿就睡着了。

郑方同一点睡意都没有。他在想,这是谁这么大胆子?连续作案,有人蹲守都没停手,而且还没被发现。这绝不是一般的小偷。不仅胆子大、而且情况熟。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盗贼知道今晚蹲守的人都撤了,他更应该来偷。想着想着,他也有些困倦。他抬头望了望天,天空已经出现蓝白色。灰蒙蒙的夜色逐渐退去。东边的大山与天边的接汇处,放出了白光,出现鱼肚白。天快要亮了。

郑方同感觉到,今天可能是没戏了。当他正准备伸伸胳膊、活动活动腿、缓解一下困倦时,只听不远处“扑通”一声响。他顺着声音看去,从墙外跳进一个黑影,鬼鬼祟祟向高梁头垛摸去。估计这个人在场院墙外已经蛰伏很久,确定没人蹲守后才跳进来。郑方同捅醒了挨着他的马向锋。他俩紧随其后,一左一右的包抄过去。只见黑影并没发现有人跟踪,从腰部掏出麻袋,抱起高梁头捆就往麻袋里装。

所说的高梁头捆,是指高梁收割后,社员们用掐刀把高梁杆上的穗子掐下来,把高梁头一颠一倒地码在一起。用高梁秸牢牢地捆起来。一捆高梁头,约有七、八十个高梁穗组成、有六、七十斤重。偷粮贼装好高梁头,刚要背起来走,被一声:“把高梁头放下!”的断喝,吓得没敢动弹。小偷仔细一看左侧有人过来,掉头就跑。被迎面赶来的郑方同拦住。小偷停住脚步,顺手抽出腰里的柴刀,向郑方同扑去。

马向锋在后面看的真切。紧走几步,抡起手中的木棒,照着小偷的腰眼就是一棒。这一棒好像打的并不重。马向锋也没想打坏他,只是想让他束手就擒。小偷打了一个趔趄,差点没跌倒。他站稳后,并没继续逃跑。他可能也想到了跑不掉。就挥动柴刀向马向锋砍去。郑方同抢先一步,抡起镐把,砸中小偷持刀的手臂,把他的柴刀击落。马向锋照他背部狠砸一棒,把小偷打倒在地。

闻讯赶来的知青,七手八脚把他捆牢。由于天色暗淡,大家忙于格斗,没顾得辫认小偷是谁。天放亮了,大家才发现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张连生。马向锋一看是他,上前又是一顿拳打脚踢。郑方同忙把马向锋拉开,怕他失手、惹出麻烦。此时的张连生,由一条疯狗变成了落水狗。现在他心里明白,自己落到知青手里,那就算完了。很难逃脱严历的制裁。

张连生被押回大队部。李书记让知青领着民兵搜查了张连生家。从他家苞米杆垛里搜出九捆高梁头。这些高梁头加工成粮食,足够一人一年的口粮。李书记为了慎重起见,决定把张连生送往公社。送走他,李书记是有考虑的。一是张连生偷的粮食数量大、够线;二是放在大队难以看管,弄不好又再生事端。张连生一听押送公社,苦苦哀求放她一马。在大队怎么处理他都行,千万别送公社。李书记没同意。张连生被押送公社后,暂时把他羁押在一间木匠干活的闲屋子里。工作人员把门锁好,以待派出所来警察处理。

一直到晚上,警察们因一起刑事案件没来提他,想明天再办理此案。张连生被绳索捆绑的双臂发麻、被知青打的浑身疼痛。他越想越倒霉。治保主任这些蹲守的人,不是都撤了吗?知青怎么会来抓他?他们是谁派来的?很多疑问在他的脑袋里翻腾。他越想越生气。小青年你们是官报私仇,逮住一个偷粮食的犯得上这么打吗?李书记本应该在大队处理我,非得把我押送公社,明摆着是往死里整我。明天派出所来警察,还能有我的好吗!这回怕是逃不过去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他想到这里,恨的咬牙切齿。恶从胆边生,报仇的欲望涌上心头。他要玩命了。

张连生仔细观察室内的情况。地上摆满待修的窗户扇和一些桌椅。窗户台上放着木匠干活的工具。锛、凿、斧、锯样样俱全。他慢慢地立起身来,紧贴墙皮蹭到窗台旁,用绑着的手按住斧头,把身上的绳索贴近斧印,用力蹭起来。不一会儿,绳子被割断。他使劲一挣,绳子就落在地下。

张连生活动一下麻木的胳膊和疼痛的身体,看到公社院里没啥动静,他操起斧子,打开窗户跳出,迅速窜到公社围墙根下,越墙逃跑,直奔敖杆大队青年点。他想先把郑方同、特别是马向锋收拾了,然后再找李书记算账。他来到青年点大门前。青年点大门很简单,就是用手指粗细的柳条编的栅栏。没有锁、也没法上锁。他顺利推开大门,进院后,慢慢向青年点五间大房子靠近。

在青年点的建筑中,最大的房舍就得属这里了。一般的青年点都是四间房。住人的屋子一大一小。而敖杆大队考虑具体情况,东、西两侧住人的房屋都是大的。住上十几个人不成问题。敖杆女知青住房子的东侧,郑方同、马向锋他们住西侧。

今晚说来也巧。睡在东屋的杨末丽尿急。打开手电想去解手。她不经意地向窗外照了照,冷眼一看,窗外好像有人影在晃动。她仔细看去,这个人影好像蹲在窗台底下了。她心里害怕,失声大喊:“是谁?干啥地?”他这一喊,惊动了知青所有人。

知青们通常都比社员们睡的晚,大家刚躺下不久。像郑方同这样爱看书的知青,也就才吹灭油灯不一会儿。大家纷纷坐起来,点燃油灯。问怎么回事?杨末丽说窗外有人。马向锋迷迷瞪瞪地说:“别听她知惊扒古的了,没事啊、睡觉吧!”说完就又躺下了。可郑方同没有这么想。他联想白天发生的事情和以前的一些往事,立刻警觉起来。就大声说道:“都给我起来。穿好衣服、拿好应手家伙,到外边看看。”大家慌忙爬起来,抄家伙、奔屋外。

张连生躲在窗外,听到屋里的一切。知道自己已经惊动了知青。如果硬闯过去,力不抵众,甘等吃亏不说,一旦被捉住还得罪上加罪。如果就此罢手,接着逃跑肯定不好使了。回公社吧,人家已经发现我逃跑了怎么办?我的仇什么时候能报?回去是自投罗网。不能就此收手。在青年点的砍杀计划无法实施,就去下一个目标。他转身猫着腰、贴墙皮,溜出大门口,飞也似地直奔李书记家跑去。由于他太着急,脚步太重,青年点房后,几家住户养的狗都惊叫起来。

郑方同领大家在室外查找,什么都没发现。当他走到大门口的时候,发现大门半开着,就问知青们,谁是最后一个回来的,为什么不关门?可大家都说不清楚。这时,郑方同听到房后住户的狗叫声,断定有人来过,杨末丽不会看错。他告诉大家,千万不要放松警惕,都不要脱衣服睡觉,天亮了再说。马向锋还是一个劲的嘟囔:“多大点事儿,就不睡觉了,能咋地啊!”郑方同生气地说他:“你也不好好想想,今天的事和你以前跟人家的过节,有人报复咱们怎么办?”马向锋不服气地说:“不就是个张连生吗?他不送公社去了吗?”郑方同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说:“偷跑出来了呢?他能放过咱们吗!”

就在这时,李书记家附近的狗叫声连成一片。隐隐约约像是有人在呼救:“杀人啦!抓歹徒啊!”郑方同一听,这声音怎么这样熟悉。是周明!他感到事态严重。忙拉起马向锋,招呼大家:“走!拿着家伙,快去看看去!”

张连生像一头受惊的野兽,一路猛跑,很快就到了书记家门口。农村,特别是偏远的地方,庄户人家夜间睡觉是不插门的。人们睡觉前,只是关严门而已。张连生熟识李书记家里情况。进院后,直接奔李书记睡觉的房间。他轻轻推开房门,看见炕头睡着了的李书记,高高举起斧子向李书记的头部砍去。

木匠用的斧子一般有两种。专业的木工斧子还可能更多。常用的两种,一种是立印斧,另一种是偏斧。偏斧的印子自然是偏的。主要用来砍半成品木料凸起的部分,由于斧印偏,不致于砍的太深、影响木料的使用。昨天正赶上木匠家里有木工活,木匠把立印斧子带回家里,只剩下这把偏斧。张连生用的就是这把斧子。

斧头无情地落在李书记头上。但由于斧印偏颇,斧子落到李书记头上之后,滑向一边,只把李书记额头掀掉一块皮。剧烈的震动和疼痛惊醒了李书记,他不知发生什么事,随口喊了一声:“谁?”就用双手支撑身体想坐起来。张连生一看他要坐起来,心里直打怵。李书记是受过专门训练的老兵,他要是起来了,我张连生没个好。他要是活着,我的命就没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他狠下心来,急忙用左手摁住李书记那鲜血淋漓、头皮倦缩的额头,使劲将他摁倒。右手举起偏斧狠狠地砍下去。

也许是黑夜看目标不太清晰,也可能是他心惊胆颤动作没那么准确,他摁着额头的左手躲闪不及,斧头正砍到自己的手指上,三根手指在关节处齐茬而断,蹦出去挺远。但他用力太大了。即便是这样,斧印透过手指,还是砍开李书记的头盖骨。倾刻,白色的浆体连同血丝从李书记被砍开的头骨缝隙中流了出来。李书记一动也不动了。张连生见状,顾不得手指的剧痛,拎着斧子,慌忙逃跑。

这一切,惊醒了睡在李书记身旁的老伴、也吓坏了她。她拼命地呼喊着、嚎啕大哭着、双手抱着李书记的头颤抖着。周明和李丽蒙听到上屋的哭喊声,赶紧跑过来,点亮油灯。他们看到奄奄一息的李书记都吓坏了。毕竟是见过世面的年青人,很快反映过来。周明跑出去,大声呼喊求救。李丽蒙跑到大队部挂电话报警求救。

就在这时,郑方同他们赶到了。郑方同看了一眼满脸血污的李书记,明白了一切。他急忙领着马向锋等知青向狗叫集中的方向追去。顺着狗叫声,一直追到村南带有苞米茬子的庄稼地里。庄稼收割后,苞米秸杆已经拉走,大地一望无际。借着手电筒的光亮,老远就能看见有一个人拎着斧子、踉踉跄跄的朝南山走去。郑方同他们跑步追了上来。张连生经过一天一夜的折腾,体力消耗殆尽,他别说跑,走也走不动了。听到后边有人追赶,他无力、也无胆量再回去拼杀了。

张连生走到两根带有变压器的电线杆子旁,他再也走不动了。只见追赶上来的人越来越近,他抱住电线杆子、踩住变压器底下的横担,向上面爬去。试图逃脱追赶。由于他手握极易触电的斧头,没往上爬几步,只听“啪”的一声,随着一道刺眼的火光,一团浓烟在变压器上方升起,一股难闻的烧糊东西气味散发出来。张连生从电线杆上被击落下来。一瞬间,他身上的衣服全部被烧焦。整个头部被电击成黑炭模样。只有两只转动不灵的眼珠和牙齿是另色,全身漆黑一团。他卷缩在电线杆下。

郑方同、马向峰等知青和闻讯赶来的社员们,已经追到近前。他们借着手电筒的光束,所看到的眼前的这个东西,决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尊被大火烧焦了的尤物。已无法辫认他究竟是什么东西。张连生从地上爬起来,晃荡两下。背靠着电线杆,手里举着斧子大声喊叫:“我告诉你们,谁都别想过来,谁过来我就砍死谁!”知青和社员们听到他的喊叫声,一下子愣住了,停下了向前的脚步。

郑方同向前迈了几步,试图说服他放下斧子、不要与人民为敌。可马向锋并没有这些考虑。他听完张连生的话,端着手里看青用的扎枪,直接向张连生奔过去。张连生一看是马向锋,心里想,在青年点我没有机会收拾你,你倒送上门来。我今天就把你也一起做了。只见他用脚蹬了一下电线杆,身体向前扑出挺远,迎着马向锋举斧就砍。马向锋一看张连生是想要他的命,就端扎枪直接刺向他的前胸。

张连生当过兵、是个久经沙场的人物。再加上现在这种境遇,他什么都不怕了。他用尽毕生之力,伸出断指的左手,死死地攥住马向锋扎过来的枪头,右手举起利斧,直劈马向锋脑门。马向锋注意力和全身的力量都在这杆扎枪上。当他感到斧头的到来,躲闪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这一斧砍下去,马向锋性命难保。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早就观察动向的郑方同举起手中的镐把,照着张连生的头部猛砸过去。

郑方同没有别的选择了。他这一镐把,砸向张连生任何部位、包括手臂,都难以使马向锋脱险。只有这样了。也许是张连生电击后骨肉疏松、过于脆弱;也可能是郑方同用力过猛,只听张连生“哼”的一声,倒退了两步,倒下去了。他倒下去的那一刻,手里的斧头还在不停的挥舞着。张连生躺在地里,头上冒出来的血流了一地。血流过的地方,不是红色的液体,看上去像是黑乎乎的油漆。

过了一会儿,张连生挥舞的手臂开始僵直,缓缓地拍在地上。弯曲的双腿开始挺直,双脚用力蹬了两下,整个身驱向头部方向稍有移动。脖子一歪,就再也不动了。手握的斧子也落在地上。大家上前确认,张连生死了。

公社唯一的一辆吉普车拉着两名警察来到敖杆大队。警察们看完李书记后,就去了抓捕凶手现场。大家忙把李书记抬上车,送往公社卫生院。卫生院条件有限,只能做简单处理,需转大医院救治。

李丽蒙在挂电话报警时,她知道父亲转业前曾在省军区后勤部门工作过,而且前些日子和首长还有电话联系,就给省军区转挂了长途电话。首长得到消息后,立即派一架直升飞机,把李书记接往军区总医院抢救。李书记经过高水平救治,从死神那里夺回了生命。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手术,粉碎的头骨用钢板代替,砍断的血管、神经大部分接通,一切都非常顺利。手术后,李书记说话、走路都没有啥问题。只是经常头痛、抽搐、流口水,需长期用药物控制。伤愈后,李书记回敖杆大队。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时间过得很快。郑方同回来已有半年多时间。他生产劳动、任劳任怨;助人为乐、从不怠慢。不管是知青还是社员找他帮忙,他都在所不辞。小学老师缺课,他帮助代课,共青团演出编排节目找他,他也前去帮忙。敖杆大队,不管男女老幼,都对郑方同赞不绝口。可郑方同所在意的并不是这些。在他心里除回城外,还有一件事老是放不下。

有一次,马向锋见他回来后提个精美的皮箱,就问过郑方同是谁送给他的?被郑方同搪塞过去。这次,他找钢笔写字,无意间发现皮箱内的一张字条,写有上海地址。就问郑方同是谁的通信地址?郑方同又没跟马向锋说实话。但他心里时常睹物思情,挂念王欣。他不知道王欣现在怎么样了?郑方同曾经想给王欣写一封信,告之自己现在的情况。可又一想,自己没安排工作,回到农村。说不定人家在上海早就有了工作。人家都没有给你写信,你给人家写信,说些什么?人家是否早就把相互通信的事儿给忘了?别自做多情了。尽管他想到这些,但还是抹不去对王欣的这份思念。

王欣送给郑方同的这只皮箱,算不上什么高贵礼品。但要是把它做为情人之间的定情物,就显得十分珍贵了。整个皮箱用牛皮制成。皮箱的外八角用铜角包着。以防箱角磨损。开口处,两把黄铜制作的扣锁,十分精制,开锁后能自动弹起。箱里边花格布做衬,内有暗格。内八角用竹板支撑。外观方方正正,油光锃亮。箱外皮是古铜颜色。看上去庄重大方、十分美观。是一般年青人所不能持有的。

闲暇的时候,郑方同看着皮箱,经常发出无限的感慨:皮箱啊!皮箱,我不会丢弃你,我会让你陪伴我一生,你能愿意陪我吗?

第三十五章清水沟 建院选址老青年 迎来新喜第三十四章纪老大 家遭不幸敬老院 二丫显能第十章屡偷粮 终被擒获逃脱后 行凶丧生第二十五章入大学 亲朋同贺施手术 驱除病魔第十五章表演赛 大显身手遭暗算 昏倒街头第十三章嫁王欣 二老牵线遭家暴 伤重流产第十九章喝醉酒 突破底线抢孙女 郑母住院第三十四章纪老大 家遭不幸敬老院 二丫显能第三十四章纪老大 家遭不幸敬老院 二丫显能第十七章终成婚 款待好友俩亲家 误饮汽油第七章为回城 偷窃洋井全公社 广播扬名第十九章喝醉酒 突破底线抢孙女 郑母住院第三十一章崔淑芬 闯祸住院李丽蒙 全力周旋第二十七章送戒指 真情泄露施诡计 郑家有后第三十四章纪老大 家遭不幸敬老院 二丫显能背回婶,举步艰难;青年人,无力回天。第 四 章仨知青 探寻墓洞俩男女 小屋激情第三十七章崔淑芬 康复出院俩少妇 愿望实现第四十二章冯东案 法院公明马向锋 命殒癌症第二十六辟新路,孟林升迁遇良机,报复大年第五章杨末丽 表露爱情张连生 刀砍向锋第 四 章仨知青 探寻墓洞俩男女 小屋激情第十一章多封信 石沉大海郑方同 无动于衷第八章返家乡 历尽苦难郑方同 险把命断第四十二章冯东案 法院公明马向锋 命殒癌症第八章返家乡 历尽苦难郑方同 险把命断第十九章喝醉酒 突破底线抢孙女 郑母住院第二十七章送戒指 真情泄露施诡计 郑家有后第四十三章养老院 圆满落成仨亲家 敖杆相逢第十四章郑方同 如愿回城小王欣 离婚坚定第四十章建编制 新院动工综治办 拆庙正风第三十六章承包地 张强有方打深井 水漫村庄二十一章求生路 遭遇病患王欣助 脱离苦难第三十六章承包地 张强有方打深井 水漫村庄第三十六章承包地 张强有方打深井 水漫村庄第三十章李丽蒙 不负众望众兄妹 承包农场第四十章建编制 新院动工综治办 拆庙正风第四十三章养老院 圆满落成仨亲家 敖杆相逢背回婶,举步艰难;青年人,无力回天。第十五章表演赛 大显身手遭暗算 昏倒街头第二十八章惩刁妇 小郝决断厂出面 破镜重圆第三十九章水塔枯 张强改造妻换容 喜生双胞第十四章郑方同 如愿回城小王欣 离婚坚定第五章杨末丽 表露爱情张连生 刀砍向锋第六章蔫巴人 做事生性情牵着 俩女知青第十八章忙修车 酿出人命郑母急 求助丽蒙第四十二章冯东案 法院公明马向锋 命殒癌症第三十六章承包地 张强有方打深井 水漫村庄第二十三章重入党 精神振奋郑方同 走马上任第三十章李丽蒙 不负众望众兄妹 承包农场第四十章建编制 新院动工综治办 拆庙正风第十二章好青年 重整旗鼓为乡亲 解困排忧第四十三章养老院 圆满落成仨亲家 敖杆相逢第九章入兵团 英雄救美医务室 偶遇恋情第十一章多封信 石沉大海郑方同 无动于衷第 四 章仨知青 探寻墓洞俩男女 小屋激情第三十七章崔淑芬 康复出院俩少妇 愿望实现第二十九章喝豆浆 旅客中毒郑方同 被撤职务第十三章嫁王欣 二老牵线遭家暴 伤重流产第 四 章仨知青 探寻墓洞俩男女 小屋激情第十九章喝醉酒 突破底线抢孙女 郑母住院第三十九章水塔枯 张强改造妻换容 喜生双胞第三十三章回家乡 孟林有情敬老院 姐弟相逢第十一章多封信 石沉大海郑方同 无动于衷第十章屡偷粮 终被擒获逃脱后 行凶丧生第三十章李丽蒙 不负众望众兄妹 承包农场背回婶,举步艰难;青年人,无力回天。背回婶,举步艰难;青年人,无力回天。第十二章好青年 重整旗鼓为乡亲 解困排忧第三十章李丽蒙 不负众望众兄妹 承包农场第三十五章清水沟 建院选址老青年 迎来新喜第二十三章重入党 精神振奋郑方同 走马上任第二十章假怀孕 孟林出走迎王欣 方同完婚第二十二章休息室 庞云早产众相助 回到家园第三章杀残驴 遭到罢免乡亲们 过上好年第三十九章水塔枯 张强改造妻换容 喜生双胞第二十七章送戒指 真情泄露施诡计 郑家有后第三十章李丽蒙 不负众望众兄妹 承包农场第三十八章副镇长 骚扰小蒙郑方同 重温旧梦第四十三章养老院 圆满落成仨亲家 敖杆相逢第十四章郑方同 如愿回城小王欣 离婚坚定第三十四章纪老大 家遭不幸敬老院 二丫显能第十九章喝醉酒 突破底线抢孙女 郑母住院第三章杀残驴 遭到罢免乡亲们 过上好年第二十三章重入党 精神振奋郑方同 走马上任第三十章李丽蒙 不负众望众兄妹 承包农场第二十三章重入党 精神振奋郑方同 走马上任第九章入兵团 英雄救美医务室 偶遇恋情第三十六章承包地 张强有方打深井 水漫村庄第二十四章辞旧职 俩人经商走新路 酒店开张第 四 章仨知青 探寻墓洞俩男女 小屋激情第二章应号召 上山下乡郑方同 当选队长第十九章喝醉酒 突破底线抢孙女 郑母住院第二十九章喝豆浆 旅客中毒郑方同 被撤职务第二十六辟新路,孟林升迁遇良机,报复大年第九章入兵团 英雄救美医务室 偶遇恋情第三十八章副镇长 骚扰小蒙郑方同 重温旧梦第二十章假怀孕 孟林出走迎王欣 方同完婚背回婶,举步艰难;青年人,无力回天。第四十章建编制 新院动工综治办 拆庙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