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5章 心照

“你说公孙息所说的那种恐怖,究竟是什么?竟让诸圣不得已而联手,叫那个时代一夜消亡。”

无边潜意识海的上空,白日梦乡静静悬照。波光粼粼,斗昭的问题在流淌。

“猜不到,也不好乱猜。”姜望的回应,是潜意之海的微澜:“这人没一句实话,或许那种恐怖也只是随口编造。祂已是超脱者,修行史上无上存在,世间岂有祂不能言?除非祂忘了!”

公孙息有意无意地把猜疑引向道门三尊,这问题延展开来实在危险。

但说到这里,姜望自己也愣了一下——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公孙息主动遗忘了某个名字,以此赢得被忽略的机会,这才成为诸圣时代唯一的幸存者。多年之后,祂只记得那种恐怖的存在,记得那种绝望,记得祂自己的选择,但说不出名字。认为是自己没有能力说出。

“无论如何,那具天衍至圣是真实存在的。诸圣的确联手创造过这样一件兵器。”斗昭沉吟着说。

姜望其实也在思考:“从【龟虽寿】的反应来看,更像是公孙息为了独掌这件诸圣兵器,背叛了诸圣。不然为什么只有祂活下来,纵横真圣又何以留恨万载?”

斗昭的声音显耀于白日:“公孙息在诸圣时代还未得超脱,与鬼圣对弈都尚输一局,即便祂在末期成就了超脱,也没可能一个人算死诸圣——我相信诸圣一定是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存在。前有强敌,而腹心受叛,这才导致诸圣命化的结局。”

“公孙息说,诸圣在战前就预见到不幸的结局,在离开祸水之前,都做好了不幸的准备,以各种方式,留下道统和传承。”

“我认为这是谎言。”

“诸圣并不恐惧,恐惧的是公孙息自己。”

“诸圣生活在一个极致灿烂的时代里,沐浴着中古人皇无敌于万界的余晖,拥有在当代解决一切问题的决心,这一点从莲华圣界的构想也可见一斑。”

“诸圣恰恰是对那一战抱有极大的信心,才会群起而动,打算毕其功于一役。”

“诸圣的道统早就留下,刻于历史,留于圣名,跟那一战没有关系。”

“诸圣的失败,是一个突兀的结果,是事先都不曾意想到的。忽然就大败亏输,死于一夕,所以什么都来不及。”

“这才能够解释,为什么对于那一战,诸圣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即便决定以隐秘杀隐秘,诸圣主动晦隐此事,在知不可为的情况下,诸圣也一定会想办法告警后人,或者留下‘以待来者’的手段。”

“这才符合我心中‘圣’的力量,‘圣’的德行。”

斗昭的语气略带疑问,但又十分笃定:“这种想法有点想当然,像公孙息也曾伟大过,也为人族做出过卓越贡献,祂也变得完全不同于最初。但诸圣尽都命化,岂不正是说明,诸圣都没有如公孙息一样变质?”

“可惜这段历史完全被抹掉了,真相也许永远不会有人知晓……”姜望若有所思:“想不到你竟然这么关心历史。”

斗昭这样的人,勇猛精进,向来视历史为尘埃,少年时就发出“自我而往,皆为陈篇,自我而上,必当履下”的豪言。现在却对公孙息所讲述的真假难辨的故事反复琢磨,可见着实是受了些刺激。

被翻掌拿捏、任意揉搓……且真正搓成了丹丸的滋味,确实不那么好受。凰唯真以幻想成真的力量救下了他们,但那幻想成真的也确实可以等同姜某人和斗某人的力量,他们真的没有反抗之力。

“我关不关心,它都在那里。它真不真实,都不影响我前行。”斗昭道:“公孙息要统合天衍至圣身,真正掌控这尊诸圣兵器,其实不止一条路走,不是非得吞阴阳真丹不可。祂至少还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秦太祖的杂家道统,一个是山海道主的幻想成真,但祂哪个都不选,只费尽机心地吞咱们——你道是为什么?”

潜意之海一时无波。

这还能为什么?

咱俩弱呗!

柿子哪有不捡软的捏,那硬的多涩啊。去打嬴允年或者凰唯真的主意,可不是找死么?甚至都不用找,凰唯真自己都打上门了,形影不离地逐杀了近两年,你名家圣人倒是能拿得住机会?

斗昭的问题有点自取两人之辱,姜某人懒得答他。

一般来说,他不接话,对话就结束了。斗昭可不是那种一定要凑上来跟你聊点什么的人。

但斗昭就此没了下文,那灿耀白日也并未移走。

姜望突然就明白了,斗昭问的是什么。

当年邹晦明和公孙息于寒山手谈十局,不分胜负,至今是弈林名谱。

其后又有第十一局,局无疆、棋无界,不设限地落子于寰宇,此局名为“天衍”。

这一局,他和斗昭在五德小世界里亲历!

按照季貍的解说,此局之所以邹晦明得胜,是因为局势演变到后来,已超过公孙息的算力极限。

既然阴阳真圣的算力强于名家圣人,那么在当年那件事情上,阴阳真圣是否比名家真圣看得更远?

公孙息死前说祂做了唯一正确的选择,一定是算到、看到了什么,到死都认为自己是对的。

可比公孙息算力更强、看得更远的邹晦明,却站在了祂的对立面,选择战斗,最后也迎来了命化。

那么阴阳真圣会不会其实留下了什么……

而公孙息苦求阴阳真丹,正是为了那份遗产?

如果这份遗产确实存在的话,它又是什么呢?

阴阳真意,潜意识海和白日梦乡,不都已传下了吗?还有一本《阴阳五行论》,马上也要放进楚国的国库中。

因为这件事情是如此隐秘,诸圣当年都晦隐,公孙息至死都说“讲不出”,所以即便现在是白日梦乡和潜意识海的交汇,斗昭也不明言。

刚刚死去的诸葛义先,教会了他们要如何谋划不可测度、不能言说的存在——前提是充分的准备,和不言自明的默契。

向来无论面对什么都一刀横之的斗昭,在这个问题上如此谨慎,恰恰是他有探寻的决心!

“新君登基,旧皇去位,你在这里走神——”泛在潜意识海里的波澜,是姜望的意味深长:“斗兄,这实在危险。”

“我要叫那些所谓的危险都明白——我也很危险。”斗昭只此一句,便跳动灿耀白日,跃出这无边的海洋。

姜望已经听明白,他也就不在这里废话。

甫登绝巅的他,还远没有把握他应有的战力。

还有个现阶段最强的楚国真君,他的太奶奶正在等他。斗氏三千年家传,将会向他放开真正的力量。

“孤……”

熊咨度虚悬在阿鼻鬼窟上空,把那个字咬成了“朕!”

现在不是谦不谦谨的问题,他也不必再去寻求礼制。

就算之后补办即位大典,他也是自己为自己戴上冠冕,绝不再假手于谁,不走什么旁授的过场。

因为他的父皇已经把权力交给了他,这柄剑他握在手中,从父皇转身的那一刻起,他不会有一息的放松!

他就是楚天子,皇传正朔,史册永昭。

他看着两位国公,看着在场所有楚人:“朕非工玉,是石中顽灵。幸蒙德泽,乃居大位……诚惶诚恐!”

自国家体制开创以来,列国列邦起而又衰、兴而又灭,难尽其数。但明确具备霸主国位格的国家,这三千九百多年里,只有七个。

其中旧旸为新齐所替。

“楚”即在那不替的霸名之中。

且作为阻止景国一统的关键国家,楚国是还存在的那一个,旸国是不幸灭亡了的那一个。

现在熊咨度接掌了这个伟大帝国,他将和景之姬凤洲、齐之姜述、秦之嬴昭、牧之赫连山海、荆之唐宪歧……和这些他父辈的霸国天子,同台竞技,共逐天下。

其父熊稷已尽可能地为他扫平了障碍,但前路仍然堪称漫长!

而他以一句“朕非工玉”,开始了他的皇帝生涯。

这听起来不是什么雄魁的发言,倒像是一个丑话说在前头的免责声明。

我蛮夷也,所以可以无礼。

我顽劣也,故而能够无状。

在一个绝对不能犯错的位置,摆出一种我随时有可能犯错的姿态,实在有一种天翻地覆的精神。

不免叫左嚣和伍照昌都加了一份谨慎。

熊咨度继续道:“朕之惶恐有三。一怕轻慢国臣,二怕有负黎庶,三怕荒嬉前功!”

“国师,你记一下。”他提醒。

“哦,噢!”梵师觉反应过来,抬手一抹,便是一篇花鸟体的楚文,虚悬在空。把熊咨度刚才说的话,一字不漏地复刻下来——熊咨度说大楚国师当知楚文字,他也就老老实实下过苦功。

熊咨度抬手把“皇帝谓国师,曰‘国师,你记一下’”那段抹掉了。继续道:“父皇何以事国梁,朕当同奉之。父皇何以礼贤长,朕当倍礼之。朕有天下,天下楚人之家。”

左嚣和伍照昌都默默地听着,表现出了尊重,也继续观察。

熊咨度又道:“御极礼事,一切从简。天下知朕不必从诏书,楚民知我也当自国事——朕登基不过是国柄交替,暂未见什么利国利民的大喜事,不必大祝。一应礼制,以不伤农时、不误民事为宜。是百姓奉朕以尊位,非朕创业庇苍生,天下不必礼朕,朕当礼于天下。三年免赋,花甲以上老人赠绢米,新生儿女益钱粮。百官若要有贺,贺字即可,不许奉礼。”

“这贺字该写什么呢?”梵师觉总感觉小师弟在盯着自己看,便努力扮演国师,认真尽一个国师的本分:“我……臣以为,这些当官的,写字祝贺也没什么用,有时间不如多上工。”

熊咨度看他一眼,颇有一种‘想不到你心这么黑’的意味,但只道:“有暇者可奉国策一封,事繁者字‘国泰民安’即可,不贺字也可。朕当见贺心于‘磨勘’。”

磨勘即官考也。

新皇要看他们做什么,不看他们说什么。要看他们官绩如何,不看他们奏章如何。

梵师觉很懂一样地点点头。

那柄刚刚拿到手的赤凰帝剑,被皇帝握在掌中。他就这样披甲握剑而顶冠,对着淮国公和安国公行礼:“国家大事,有赖亲长。于祀于戎,不敢独专。朕既不敏,唯笃学虚心,不求明见万里,唯求不毁前功。朕登基后,十年之内,旧制不改。不修新殿,不建行宫,不动干戈,与天下休养。”

他表现天翻地覆的姿态,但真正落在实处的治政理念,又实在谨慎!

他为皇子时,在狱中养望十年,所有人都以为他登基后会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不同于其父皇的政治理念——他也一直表现出很多不同。

他出狱即太子位的那一天,朝野中支持他的人很多,反对新政的人觉得他会让国家回到正轨,支持新政的人觉得他会改革得更彻底。

但在他真正登基为君的这一刻,他说自己还太稚嫩,所以先学习、先观察——没谁能说他做得不对。

这十年不改旧制的决定,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帝国的稳定,保证了权力的顺利交接,可以说是给楚国臣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局势绝不会比现在差。

又在事实上,确保了新政的彻底推行。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熊稷刚刚离位去国,十年不改其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伟力自归。倘若一切顺利,则未尝不可以如景文帝旧事,离位后仍能保持绝强衍道的姿态,找机会另证超脱。

凰唯真这个时候已经彻底离开,超脱者不需要给任何人交代。留一双眼睛看完熊稷传位,已是祂极大的尊重,是祂和楚国仍有一份牵系在的证明。

左嚣拄旗垂首,白发丝缕于空:“国赖明君,陛下永寿!”

伍照昌全甲而半礼:“天子仁德,是苍生幸事。臣为楚人贺!”

章华台里,十二枢官皆拜服,一应吏属尽跪倒,高呼“吾皇永寿!”

姜望默默地看完了这场皇权交替,对新皇行了一礼,便带着小财神离开——去左家吃饭,和拷问净礼的事情,就过几天再说吧。新君登基,国公不免忙碌。而净礼……且让他过几天国师瘾。

熊咨度御驾归郢,扯了扯梵师觉的衣角,梵师觉也就一步三回头地跟上。

看到小师弟,看到小师弟安全,梵师觉当然是非常开心的。

他其实有很多话想跟小师弟说,想聊聊三宝山上的三宝,想说说他孤独的调查,想讲一讲角芜山的故事,还有那位苦性师叔……但好像还都不是时候。

当然,小师弟那样聪明,都看不出他的伪装,他也是非常自豪的。

“国师。”熊咨度暗暗地提醒:“你老回头看,容易暴露——”

他的提醒戛然而止,因为就在他眼前,那呵呵笑着、眼睛明亮的梵师觉,身形忽而一晃,那凝如金刚的宝体竟变为虚影,仿佛阿鼻鬼窟深处的魂灵……

“国师?!”他探手一抓为空,泡影散如烟。

而天边尽处,已经化虹飞出陨仙林的姜望,蓦然回身!

第241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十一卷总结兼感言第1722章 互为鱼饵互为钩第1230章 ?都是人间第871章 归祭第1100章 ?乘风第748章 云霄第351章 平生未见临淄第1515章 河山刺(为盟主劳燕分飞嘛加更!)第1396章 我的路第二十二章 紧急征调第344章 冤冤相报第1914章 今夕何夕第1171章 剑可通神(为盟主杨骚骚加更3/3)第1068章 天下英雄应知我(为月票六千五加更第1344章 ?十营(单章还更3/3)第1907章 劳燕不可分飞第1233章 ?功过论第1765章 一口欲吞十万兵第2223章 烛火熄,日月晦,我心光明第677章 除夕夜第1680章 子落棋枰第2395章 一剑横目第706章 割肉奉珠第2253章 渔夫第一百二十三章 黑暗漩涡第1026章 太庙第1330章 知则易苦第692章 残阳如血第1555章 百万大军如海,向剑锋山奔流第1189章 ?内府何在第1700章 法无二门(为盟主重仓抄底妙玉 是第937章 再来人间时第871章 归祭第2316章 仙瞳第634章 交锋第380章 请为君戏第730章 故见第1187章 ?恩赏何极第1490章 西雨南晴第657章 令决天地第1214章 观尸(求月票)第2321章 决战天涯台第2209章 百无禁忌,生来无涯第1821章 三恶劫君,问恶之局第1866章 薄幸郎君第594章 六恕第1055章 捷报第1151章 迦楼罗破阵剑指第433章 八枝第2392章 是否有仙第529章 追查第518章 地狱已至第2518章 月明如故时第2448章 缘来如此第386章 问心无愧第1297章 ?一个忠告第1435章 我不要两手空空第2224章 寿星嘉贺, 阖家健康第2613章 每个人的身份第一百三十一章 斩命第1536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第七十三章 万钧重担一脚翻第1162章 谁人不曾伤心第564章 土鸡瓦狗第2547章 夜踏风雪第823章 龙骨,有夏第194章 凶屠第415章 与凤同行第八十八章 毕竟几人真得鹿第2188章 度厄第1685章 少年得志者第九十九章 明月如灯落烛泪第1003章 ?都是浮云第983章 七个刀钱 (为盟主陈泽青加更!)第433章 八枝第2524章 来生须记第1146章 请指教(为盟主做坏事不遭天谴加更第1251章 ?申饬第1277章 同病相怜第243章 性命交修于一剑第1630章 我眼中的他们第888章 ?海疆榜第2337章 哀心在此,不妨成烬第482章 点青第913章 矛与盾第2589章 礼下庶人,刑上大夫第三十九章 诸圣时代第1405章 易胜锋第一百四十章 最后的时刻第2594章 岁穷月尽 挨年近晚第1555章 百万大军如海,向剑锋山奔流第427章 相狩第1567章 齐夏本一宗第441章 “谈判”第1896章 蜉州第1849章 问于时光第994章 ?且放此心 (为盟主陈泽青加更3/6)第九十三章 云中谁寄锦书来第五十章 王一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