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 淮动2

擎举的如林旗帜之下,鱼骊而行的漫长队伍径直开进向北而去,隆隆的车马踢踏行进声和全身披挂撞击摩擦的沙沙响交错在一起。

出了这些事情之后,无论是为了必先考虑,还是纯粹的防渐杜微,都不能再让这只已经被朝廷渗透过的模范后军所部,再继续留在这淮南当地了,不然在其中还不知道残留多少漏网之鱼和眼线耳目之下,我构筑的淮南防区就是一个完全的笑话;

因此,整只部队将集体北移,其中大部将度过黄河驻防和加强到河北地区去,一部分在淮东进行重新遍练和补充,这样就算其中还有什么异议分子和暗藏杂音,也不太可能千里迢迢的越过黄河和长江的天然阻隔,而重新与南朝取得联系;至于到了河北之后,难道他们要给河北的张邦昌部,或又是平卢的韩忠彦部通风报信么。

而模范后军留下的现成防区和基本盘,则是预期是由安东调动过来的防戍第四军——东宁军接管;这只新扩充的军序主要是以淮镇派遣的将校士官为骨干,填充以来自安东境内的辽西子弟为主体,从历史渊源上说对大梁朝廷既缺乏足够的认同感,也没有任何多余的利益纽带和干系往来。

再加上他们的身家财产(主要是军分田和家眷安置地),也都在淮镇的严密掌控之下,国超想要再打动收买和渗透进去就再也没有那么容易了。

这就是长期军政行令统一而军队制度化建设的成果,无需任何的开拔费用和犒赏加恩,一声令下就立刻启程奔赴所在。

自有沿途的粮台院、粮所和运司的漕仓,按照通秉的公文组织划拨一应所需;并提前从附近的屯围和编管地、劳役营里,调配征用相应的辅助输送人役和畜力,乃至请求附近驻泊往来的车船队澄水运力量的帮助;再不用过多自扰地方的情况下,比较顺利得完成相应地段的接力式的承运过境工作。

目前在淮南境内的十五州之地,尚在淮军控制下的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楚州、高邮州、(南)通州,泰州、扬州,以及通漕的支干线所达内陆的真州、滁州和濠州的部分地区;

至于位于中部和西部的寿州、庐州、和州、无为州、舒州、蔺州、黄州、光州等地,基本还是处于地方上自生自灭而各种放任自流,遍地山寨坞堡林立而盗匪、流民与土团、义勇交替错杂,的无序和混乱状态。

其中,又有相当部分是北伐当中所败退下来或是逃往回来的大量溃兵、游勇,所就地盘踞和占领的地方;其中势大者据有一城到数邑之地,小者也不过一村一乡之格局,然后又与当地以宗族大户牵头自发涌现出来,联结坞堡村寨以自守和保全的土团、义勇们,各种争斗厮杀侵并不止当中。

当年朝廷以宁总管在江北善后局面,进而建立起玉淮镇相邻的淮南行营,未尝就有在输送补给便利的东部沿海地区站稳脚跟之后,在继续收拾淮南乱局的打算和后续方案,并且对于内陆地区这些错杂纷乱的地方势力,进行招抚、收编和清理,将其重整成为朝廷的助力和可以利用的地方资源;甚至就连相应的委任状和赦免书都准备好了,只待开始接触之后就伺机给赐出去。

只可惜天不随人愿,宁总管在淮南行营的一番苦心经营和布局,最后还是要让位于朝廷二次北伐的大业,而不得不随着一次次的抽调走的军力和资源,逐渐削弱下去直至消亡撤废的那一天。

而接管老帅刘邵能在奉命转任山南之后,相应司属的图舆文书簿籍帐册,也被当做某种私下交换的一部分,暗中移交给了我领导的淮镇;甚至就连其中相当部分留在当地维持秩序的书吏和文员,都在陈夫人那边的关系牵线搭桥之下投奔了淮镇的治下,所以对我麾下的人马掌握淮南境内的局面,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助力和便利。

当然了,以我目前掌握下的淮镇实力,在淮南道境内投入和维持两道三个军,就已经是某种极限了;就算是马上全体动员起来进行扩军的话,在人员训练和加紧生产装备的整合上,最少也要几个月到半年时间,才能够见到基本成效,或者说是勉强派得上用场的。

毕竟,淮镇一直走得是精兵强军的路线,坚决贯彻“不教不征”的动员体系和方略;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把治下百姓,强制从田间地头拉出来而发给武器或是徒手编队,就能送上战场听天由命的传统做法;那淮镇随时随刻轻松调集起“十万大军”来根本不在话下的。

这也就是那些藩镇之间的争斗战报,经常会产生动辄数万、十数万的起兵规模和战果的真实缘故。

当然了,就目前而言我也不用强求囫囵吞下整个淮南道,只要维持住面对江南诸道的一线就好了,从基本形式上说除了已经在掌握当中,对岸就是江东道的扬州和南通州,也就是隔江比邻江西道的和州和无为州,需要优先纳入当下掌控当中。

然后,发兵深入清理和驱逐当地的各色势力,控制住少数几个可以大规模泊船往来的渡口和桥津,在几个驻军要点之间广建警哨和燧台,以防备和警戒来自南岸的偷袭和抢渡;紧接着集中人力抢先修通道路和运河水系,保证相应区域内军事调集的机动性和反应能力。

最后,才是反过头来逐一的清理和经营,内陆的平原地带,建立起一个个新的编管地和屯垦区来;至于相应坐镇的人选,我准备把杨再兴从海东之地调遣过来,而留下吴玠就够了。

正所谓是,自古以来南北对抗的天下胜势是“守江必守淮”,而以北略南也“取江必先取淮”;据有了两淮也就据有了背靠东海,而面向中原和江南腹地的一大片侧边地带,在用围棋表达的天下大势中,属于金角(安东和新罗之地)银边(淮北道)当中走活连成片的一部分。

因此,在将来南北对抗的预期当中,又很大可能将遭到大梁朝廷来自江南方面全力反扑和攻势,相比已经有所基础的扬州的南通州,刚刚要纳入掌控的和州与无为州,显然就是沿江布局上的那个薄弱环节。

而且,因为我的南洋水师是冒险进入长江水域,来进行接应和封锁隔断的任务;虽然有来自海上的船坚炮利优势,但是在沿江地区既没有相应可以驻泊的港口,也没有相应配套的维持和修缮设施和基础;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局势的变化,这种江面上的隔断和封锁并不能一直继续保持下去的;

船上人员的疲惫和器械的消耗固然可以替换,但是相应战船巡航、作战期间的船体劳损和使用周期,需要定期进入专业的港坞里进行保养和维护的。而在目前淮镇治下的沿海港口和驻泊、避风地地虽然不在少数,但是能够提供战船维修和建造功能的,却只有寥寥无几的数处;距离最近的也就是海州的郁洲大港和位于夷州的桃山新港。

虽然我已经下令正在黄海和北海之间活动的北洋水师,抽调一部分适宜进入内河航道的船只和人手,南下来接替南洋水师的后续勤务;但是,能够留给我们整顿内部和梳理好后方的时间和缓冲期,委实已经不算很多了。

所以在当地驻留和考察期间,随着各方咨询的收集所逐步形成方案是,摒弃了江岸上的滩头对抗与反登陆,转利用沿江哨塔燧台的预警体系,再将有限的兵力集中起来,利用时间和空间上的代差在机动游走当中,将先后登陆成功而立足维稳的敌人,各个击破和大量杀伤,属于比较具有弹性的反守反击战略;

另外,位于扬州和南通州、泰州境内,多处淤塞和改道而变成连片水泊的漕河故道,也必须加紧抢通了;这样的话,江北地区新建立的沿江防线和警戒区,也就可以得到来自淮水的泗州水营在内,成队水轮炮船的火力支援和蒸汽车船运兵运粮的输送能力。无论是对于镇压地方还是经营和建设,都是相当程度的助力和便利。

这一切林林总总的布置下来,顿然让人很有些任重道远而千头万绪之感。

此外,刘延庆还是暂且告辞我走了,不过不是回到长江以南去,而是带着一只重新配备齐装满员的卫队,向西前往内陆的长江中游地区,去拜见那位五军正帅如今的荆湖副总管兼枢密副使刘邵能,兼带更进一步的寻找自己的答案去了去了。

接下来在下一批后援抵达而我的队伍再次启程之前,就该处理一下我私生活有关的内务了;比如那位被我带回来,这段时间又有些冷落下来的小晋君。

第672章 出援22第671章 出援21第139章 际会第885章 反动5第950章 破釜10第369章 接敌第943章 破釜3第1139章 潮新9第492章 闻惊2第64章 游园惊梦(下)第311章 淮北纷纷四第473章 渐变3第939章 惊破19第248章 内察第688章 新气4第693章 暮气3第478章 渐变8第172章 惊现第1121章 浪奔第451章 天倾19第1288章 旋灭8第83章 转变第898章 反动18第305章 战淮北十九第837章 云起7第484章 渐变14第539章 风雨9第329章 猛进第544章 风雨8第628章 怅怀28第992章 跌宕2第247章 归附、选址第68章 入死第706章 启东(6)第158章 中军、收获?第1136章 潮新6第1162章 沧澜6第1285章 旋灭5第1007章 夷变7第828章 启新18第655章 出援5第724章 异梦4第339章 防要第800章 肘腋10第600章 期新10第591章 期新第573章 决意3第426章 战局9第852章 风动12第一百八十八 掌进退第212章 年会第140章 多卯蒸钢?第532章 风雨2第35章 逃离第532章 风雨2第733章 抉择3第836章 云起6第1002章 夷变2第500章 根本第436章 天倾第762章 忧乱2第850章 风动10第672章 出援22第206章 诸事第1142章 潮新12第189章 港乱第936章 惊破16第1077章 立新7第914章 临峙14第35章 逃离第451章 天倾19第1058章 零落8第1209章 淮动9第715章 大罗(5)第793章 肘腋3第302章 战淮北十六第405章 忧喜5第99章 薄发2第198章 航归上第932章 惊破12第695章 暮气5第822章 启新12第1102章 归远2第1207章 淮动7第1159章 沧澜9第811章 启新第656章 出援6第1270章 又决10第263章 计议第1263章 又决3第75章 绸缪第157章 不该来的第697章 履新第686章 新气第69章 生天第404章 忧喜4第50章 在扬州第1145章 潮新15第920章 临峙20第1229章 平卢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