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章 新船的捕捞能力

bookmark

趁着冰雪还没有融化的几天日子,于秋开始进行了戏水场的图纸规划,自从有了小孩后,各个水上游乐场于秋每年夏天都是要去很多次的,以现在的工艺技术,自然是做不出像后世水上游乐场那些先进设施的,不过也可以做到差不多的样子,只是将许多电动力的装置改换成人力推动装置。

为了让洺州所有的孩子们都不怕水,这个戏水场最首要的要求,就是大。

整体十几万平米,让几千人可以同时放开了玩,不显得拥挤,是必须的。

洺州在脑海里回想了一番之后,决定把位置设在洺水县,那边有一段非常宽阔的浅滩,铺上沙子,就是一个大型的露天沙滩戏水场。

至于室内恒温戏水场,则是直接与露天的戏水场相连,在冬天的时候,关闭室外游乐场就好了。

很多滑梯上水的位置,需要有人踏水车上水,一些漂流,玩巨浪的位置,则需要很多大型水车上水,这也难不倒于秋,在室外设计几个大的风力水车,就可以将人力的使用减少许多。

各种攀爬的设施也很好打造,洺州的木匠多的不得了,又有机床的辅助,一两个月就可以做出很多套大型的滑梯,爬楼之类的游乐设施出来。

只是现在没有塑料,需要用比较耐水泡的木料来打造,桐油浸泡过之后的木料,打磨的十分光滑基本就可用了。

水池则全基本部用瓷砖建造,可以设儿童池,浅水池,深水池,甚至跳水池。

室内热水,则是可以通过地下锅炉进行加热,这套系统同时可以为泳场进行供暖。

为了不让大家冻伤,于秋还要将房子好生设计一番,空间很大的话,就需要足够的采光和空间设计,否则就需要点灯,产生持续的消耗。

最后,于秋决定直接用砖木结构框架加玻璃墙来建造,反正不过是一个两丈左右高度的环形房屋,内部结构并不复杂,在靠洺水河滩的位置设计八扇一丈多宽的双开推拉门,这样到了夏天把门一拉开,室内室外戏水场就连成了一体。

各种设施虽然没有什么技术难点,但是需要设计的方面却非常多,尤其是救生安全方面的,于秋硬是画了七八天图纸,才把各个方面搞齐,再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只有等建起来之后再慢慢修改调整。

眼瞅着洺水中的大冰块越来越少,两岸的积雪越来越薄,于秋便下了通知,让所有负责建设的班组以上管理到洺津渡来开会,他要将洺州内部三大建造工程一起交待下去。

除了建设在洺州城内的洺州图书馆和在洺水县的戏水游乐场之外,选址在洺山主峰的洺山书院,才是洺州未来最大的建筑工程,虽然构想图纸于秋早就画了出来,并且已经让人做了先期准备工作,但是今年下半年之前,最多也就是将山顶的校舍,和住宿区修建起一两座来,至于其它的教学设施,以及园林化的美观,则需要长达几年的后续修建。

因为,光是一条从洺津渡通往洺山主峰的盘山公路,在没有搞出水泥之前,也不是那么轻易能完成的,最开始的一两年,肯定还是要和去山庄一样,走泥土山路的。

再之后,就是洺州以外的越冬场的建设了,好在最近这段时间,各县的县令去周边各州忽悠来了不少人,分一分倒是能组成几个队伍,开始一些建造方面的培训,等化雪之后,便可以开始在各个工作岗位干活了。

正月下旬,比洺州天气更加暖和的关中已经开始春耕了,上游来水越多,也终于让洺水河道上勉强可以走船,于秋布置完各处施工的工作之后,便和阚棱一起,带着三百多艘洺州最大的船只往黄河水道而去,虽然走的慢些,却比在关中忙活春耕的李建成早了十多天到达山东境内。

没办法,在李唐的制度里,春耕就是最大的,皇帝都要下地耕籍田,不先种好了田,关陇的世家是不会让属下的青壮出征的,不耕种,朝廷即便是在前线打了胜仗,后方没有吃的,也比打了败仗还惨。

而于秋却是没有这方面的顾忌,在洺州,耕田并不是获得食物的唯一途径,出海打鱼,或许更重要。

“哗啦啦!”

一丈多高的吊架上,滑轮滚动,一张有数丈长宽的大网,被于秋几人从船侧的水面拉了起来,里面,数百条大鱼,挣扎的正欢实。

鱼喜欢迎水,这种顺水拉网法,正好让迎水的鱼,一头钻进了网兜,不得不说,这个时期的生态环境是真好,即便是在黄河里,也有许多十几斤以上的大鱼。

“这,一网只怕有几百斤都不止吧!”看到甲板上活蹦乱跳的各色鱼获,即便是经常在淮南河道打鱼的阚棱也有些发愣道。

“何止几百斤,我看至少超过千斤,看到那些两尺多长的黄河大鲤没有,一条最少就有十几斤,咱们这一网,应该有有二三十条这样的大鱼吧!还有这种鲢鱼,都超过三尺长了,得有三四十斤以上了吧!这些大鱼留在河道里就是祸害,一年不知道吃掉多少小鱼或者小鱼的食物,咱们得让大家一齐开动,给黄河清清场了。”于秋笑着道。

这种后世渔船惯用的拉网设计,一如他想象中那么好用,虽然没有电机启动器将鱼网从水里吊上来,但通过滑轮吊臂,和几个成年人手动拉,也同样能起到将渔网吊上船的效果,只是多费了些人力,就是这鱼获量,多的有点超出于秋的想象,要是在后世一网能有这么多鱼,渔民估计一年就能奔小康。

在没有电船捕捞和工业废水污染的时代,内河河道里的鱼货都如此丰富,那么海里呢?

“难怪你说运作好这些新式渔船,就足够为洺州弄回去足够多的食物,咱们这几艘新船一起开动,一天就能拉几十船鱼回去吧!”阚棱信心满满的道。

“出海之后,每五天,将货船装满一趟拉回洺州,就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了。”于秋点头道。

这次随行的船只中,除了六艘尖底的大新船负责捕捞,其余的都是淮南或洺州原先的旧船,除去十几艘专门的军舰,其运量加起来,至少有好几万石,每五天捕捞几万石鱼虾,那么,一艘船每天至少要起网好几十次,而且,每次的鱼获都要比刚才只多不少。

从未在海上捕捞过鱼获的阚棱对此没有什么信心,道,“几天捕捞好几万石,就算海里的鱼更大的一些,也不太可能吧!”

于秋则是自信满满的道,“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你只要找到了鱼群的位置,别说几天捕捞几万石了,一网下去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可能就能上来数千斤鱼,这也是我安装双排滑轮组在吊杆上面的原因。”

他可不像这个时期的人一样,不知道哪些海鱼能吃,哪些海鱼不能吃,作为一名大型连锁餐饮业的老板,他几乎对所有食用鱼类都有了解。

而且,他既然都亲自出海了,那么就绝对不止捕捞打鱼这么简单,将各州沿海的百姓发动起来,为自己做事,才是他的目的。

所以,当船过了出海口之后,于秋让阚棱带着捕捞船去海上打鱼,他自己则是和带着船队,到了沧州沿海的河口县,这里,褚飞已经等候他多时。

第一百五十七章 使节团去向第一百五十六章 洺州规划第两百六十五章 长孙教子第九十七章 释义马贼第一百七十四章 发难第九十三章 制冰第四十章 好奇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然发展的思潮第一百二十五章 城破第九十章 大变样的寡妇村第七十六章 一出大戏第四百章 李渊的送亲家宴第一百二十六章 讨债第两百一十四章 羡慕的眼光第三百二十四章 长安的九月第三百九十四章 组建维和部队第四十二章 理智的思维第四百二十九章 推动对外雇工第两百六十章 打破固有社会模式第二十章 北地的未来第三百二十七章 军政法体系第一百六十九章 教学狂魔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个铜钱买魔都第四百二十章 新年新事务第五百一十五章 卫星升空第四十七章 小树林会谈第六章 哭成一团第五百章 惊神第一百九十八章 谈判进行时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钱请人去长安第一百五十章 晚宴第三百八十九章 金氏父女的套路第九十五章 善用阳谋的于秋第一百二十七章 以牙还牙第五百二十八章 百年大计第两百四十九章 颠覆收到的奇效第一百八十一章 于秋的选择第一百六十四章 和稀泥的李渊第六十一章 阚棱第四百四十五章 夏国的比赛第一百三十九章 獒犬阻路第三百二十八章 于秋准备的东西第一百七十七章 提请自治第四百七十八章 出访西域第两百九十九章 卖香水和送礼物第三百一十章 照相合影第两百一十四章 羡慕的眼光第五百三十二章 人才都得利用起来第四百七十八章 出访西域第三百一十七章 于秋的施政方略第三百三十九章 接待宴会第两百二十六章 较量开始第九十二章 芙蓉香皂第两百五十六章 乐业安居第三百九十九章 李秀宁奏三事第四百四十四章 洺津渡购物第一百四十七章 长安来人了第两百三十章 春耕第五百零一章 日新月异的科技第三百五十七章 抢救第六十一章 阚棱第两百零一章 返程第四百四十二章 夏国的火车第四百五十六章 外交谈判第三百四十章 让人一头汗的推测第三百三十八章 掌控商业的步伐第四百三十一章 李渊北巡第五百二十六章 改变开始第三百零三章 离间计第三百三十四章 阉猪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知道怎么学到点子上第两百七十八章 立规矩第六十二章 于秋的忽悠技能第五章 河上漂尸第一百二十五章 城破第三百一十二章 吐蕃的问题第七十章 准备第六十七章 不好卖的豆腐第八十六章 最好的自救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服来战第六十四章 计策开始奏效第五十九章 寡妇村的军议第九十八章 于秋出品的巨额商品第四百零八章 天灾人祸第四百零八章 天灾人祸第八十一章 一切尽在谋算中第三百零七章 对于书院的一拨推销第四百零三章 埋下一颗种子第五章 河上漂尸第两百六十二章 给阚棱的援军第五百一十一章 对世界的呼吁第两百四十七章 洺州七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联合军演第三百零九章 什么是科学技术第四百二十七章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百八十章 李唐有夏国第两百三十一章 小旱之年第四百三十九章 向好的积极性第六十二章 于秋的忽悠技能第五百三十二章 人才都得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