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经济控制基本完成

一旦有了可以在海上肆意航行的轮船,那么整个世界的格局就变了,大海变成了一片坦途,去往任何一个地方,大致都可以计算直线距离,于秋命名的这个叫新加坡的位置,简直是太好了,从这里起航,无论是到东亚,南亚,西亚,甚至非洲都不算太远。

只要控制住了这个地方……

李世民脑海里现在有无限遐想,都不消于秋说什么,他就决定了,必须去新加坡。

只是,去到新加坡需要怎么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他却是要好好请教请教于秋。

让他想象不到的是,于秋让他带着足够多的乐师和歌舞团队去,以文化宣传主,至于建设方面,交给夏国的工程师做主导,来引领当地人做就行了。

“想要一个地方的人民彻底归心,有一点必须做到,那就是文化相同,而想要文化相同,就需要有不断的文化熏陶,如果你能将中土的语言,文字,服饰等等等等习俗带到那里去,在那边扎下根,那里就很难再与中土分开了。

如何能让他们更加喜欢,接受我们的语言,文字,服饰等各方面呢?

得用音乐,歌舞,甚至电影。

你这次去新加坡,我除了会派船给你,还会支援你十台发电机和十套电影放映设备,你们设置好了官府之后,不要急着找他们收税,也不要将建设任务排的太慢,每天两三个时辰的劳作之后,让他们学习歌舞,文化,多看看电影就行了。

人只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就能形成一些习惯和爱好,三到五年的时间,就能懂得熟练一门语言……”

于秋说了很多,李世民也领悟了很多,这也就是夏国分不出太多人手来干这些事情,否则,也轮不到他来捡便宜。

“那个,飞艇……”

“飞艇的事情就别想了,明年一年我属下的人都会忙活的很,机组人员大多都要用于培训新人,你最好能尽快把那边稳定下来,因为,我明年下半年可能还有其它地方让你去拓展。”

“什么地方。”

于秋指了指地图上道,“吕宋,我们去南美洲的一个非常好的补给点,那边应该也有几十万民众,设几个州是没有问题的。

你再往更远的地方看,这边随便一个岛,都比朝廷治下的一个州道还大,还有这里,澳洲,比整个中原还大,而且,这里现在很可能是无主的地方,这么大一片土地,上面有多少矿产资源,多少适合开发种植业的土地,难以想象,你难道不想占?”

“呃……”

李世民看了看那些海岛的大小,又看了看大唐现在的版图的大小,咽了咽口水,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

现在,夏国有了那么犀利的轮船,这些地方不占,可就白瞎了,可是,这么占下去,啥时候是个头啊!

这些地方要是全部都归到李唐,那么,李唐现在的疆域直接就会翻两三倍,这得多少人去治理,开发啊!

“你现在是不是觉得,自己属下的人才不够了?”看到李世民的表情,于秋笑了笑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同样不知道说什么好。

“所以,推行全民教育,势在必行了。”于秋又道。

“可是,朝廷没有那么多钱啊!”李世民郁闷道。

“我们夏国银行在长安的分行已经开业了,我给于知行的批款权限是两千万贯,在洛阳的分行也即将开业,我给卢望的批款权限,也是两千万贯。

扬州,荆州,蜀中的分行,在明年下半年也会开业,我给他们各个分行的行长的批款权限,是一千万贯。

将其中一部分借出来,你就可以在所有的县,甚至乡里修建学校,让所有适龄的孩子上学了,有我打招呼,他们不会不借的。”于秋看向李世民问道。

“七,七千万贯,你,你们夏国银行,怎么会有这么多钱?”李世民的喉头连续咽了三下口水道。

“年初拿下倭国之后,四五月份开始,倭国的金银矿石,就在不断的往我们夏国的冶炼作坊拉,按照流水上面来看,每个月至少五百船,而且每船的运送量都在百吨以上,你说能冶炼出多少金银?

我们去大食的两艘三千吨货轮,虽然都只装了半船的货,却即将拉回来两满船的金银铜,足足六千吨,你说可以铸造多少钱?

当然,这都不算,夏国的二十多个集团产业,每一个的年盈利都在三百万贯以上,你说,一年能盈利多少钱?”

于秋一连串的问题,问的李世民更加发懵了,李唐的税收涨三成以上,他都已经欣喜若狂了,而夏国的收入,不是每年涨三倍,而是至少每年翻三翻,这简直是太恐怖了。

要知道,现在的钱币的购买力,可是比两三年前战乱频繁的时候大了很多,夏国铸造这么多钱是想……

李世民现在突然知道于秋为什么在那些钱币上印上简单易懂的数字符,标示公元纪年了,他是想全世界都使用夏国的货币。

“所以,你这是钱太多,怕它贬值,来向我推销贷款的喽?”李世民的脑筋确实发达,居然让他想到了这个层面上来。

“怕贬值?”

于秋笑了笑又道,“你觉得,要是我不想让钱贬值,谁能让钱贬值?”

“呃……”

李世民不得不承认,于秋这句话虽然嚣张了一些,但确实是实话。

以夏国的经济量体,已经足以做整个东亚经济的话事人,什么贵,什么便宜,于秋都有话语权。

所以,对现阶段的于秋来说,钱已经只是一个数字,怎么样让这个经济体制更加稳固,利用这么强大的资本发展下去,才是于秋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

在于秋的帐篷里讨论了两天之后,李世民有些郁闷的走了,大唐确实在夏国的帮助下,越发强大了,然而,他却感觉,自己和于秋的差距却越来越远了。

李唐明明是夏国的宗主国,然而,却是然他感觉,李唐像是帮夏国打杂的小弟,只要于秋不愿意干,抽不出人手干的事情,才会交给自己干。

这让他有种自己是电影故事里的小配角的感觉,很不爽。

最关键的是,目前这个情况究竟是好是坏,他说不上来。

反对于秋?

他确实是让李唐的百姓的日子过的更加好了,甚至,都快要让普通百姓读上书,普及全民教育了。

支持于秋?

他最终可能强大到可以任意指使大唐,将宗主国和藩属国的位置颠倒的地步。

而实际上,他们连选择反对的权力都没有。

所以,他真的上奏朝廷,自请出海了。

而且,出发的时间,还定在了年前,他要尽快的按照于秋的意愿完成任务,这样或许结果能更好一些。

至于代表李唐的首席议员,他建议让房玄龄担任,因为,他身边最能接受于秋的思维的,也就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三人了。

长孙无忌他要留下来打理秦王府名下的各种产业,由于有了之前了一千多万贯贷款,今年他也算是狠狠的扩张了一拨。

杜如晦,则是他选定的推广教育的人,毕竟,京兆杜氏的能量,还是比较大的。

时间进入腊月之后,于秋依旧在玉龙雪山这边挨冻,夏国,李唐朝廷,乃至东亚各国,都进入了年底的清点盘算期,而且成果非常喜人。

李唐朝廷今年的税收结余,居然达到了六百万贯,其中来自于商税的收入,高达四百万贯,一下子比农税多出了一倍,而由于降税的政策,导致了李唐的耕种面积和纳税人口增多的情况下,农税方面的总额,也出现了好几十万贯的下降,只有两百万贯左右。

总体将近八成的税收增长,成果还是十分喜人的。

当然,相比于夏国各个集团产业开启的第一轮年终分红,这六百万贯,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几乎在夏国各个集团都占有一定股份的李渊,在长孙无忌送过来了夏国这边各个产业的财报和分红后,看长孙无忌的眼神顿时就亲切了好多。

国税才收六百万贯,内府库来自夏国的分红,却达到了七百五十多万贯,这叫他怎么不喜,大宴群臣庆祝一番是必须的,给将这么多钱弄到内府库来的长孙无忌升官加爵是必须的,宰相之位或许还不够资格,当一个主管天下财权的民部尚书,这小子绝对能行。

只是他没有考虑到,这个任命对于李建成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甚至险些让李建成绷不住了。

长孙无忌当了民部尚书,那么东宫想要用钱的时候,还能宽松?

人家上任之后的第一项政策,就是减除国库对于诸宫和内府库的用度供应,因为,李渊拿分红都能拿到七百五十多万贯,比国库的税收结余还多了,诸宫这两年又因为养鸡鸭,养牛羊牲畜,种高产作物所得的收入不少,何必再要国库的供养呢!

人家夏王府,就不要夏国的财政收入供养。

拿到了比国库的钱还多的钱的李渊对此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可李建成就苦逼了。

国库不给诸宫拨钱,他一年至少就少了几十万贯的份例,长孙无忌把国库卡死,他想调用公款都不能,这让他以后要钱的时候,就必须得去找李渊,从内府库拨出,谁喜欢一个老找自己要钱的儿子啊?

李世民出这招也算是真狠,因为,他自己可以在夏国分好几百万贯的红,而且他自己诸多产业的盈利,也多达数百万贯,年总收入近千万贯。

而有了这么多钱,他明年不仅可以还夏国的一部分欠债,又可以做更多的产业,来赚更多的钱,自己这输在了原始资本累积上,以后在财力方面,就完全无法跟李世民比较了。

现在,他感觉什么五姓七望,简直是弱爆了,跟着于秋混的那些个关中家族,仅仅是一两年的时间,就在财力上追赶上来了,再过两年,说不定就会全面超越他们,他们继续抱守着那些农奴,田地和传统产业,只能勉强养活自己,甚至,因为开销的不断增大,他们会出现入不敷出,啃老本的现象。

所以,东宫也紧急召开了一次会议,李建成准备大量集资,来入股夏国未来开办的产业,全面跟夏国合作做生意了,而且,他的集资目标不小,最低三千万贯。

因为只有这个规模的投资,才能让他追上李世民在夏国产业中的投资,在未来,收入与李世民比肩。

赵郡李,荥阳郑,太原王,以及山东那边保存下来的各个世家,几乎要将一大半,甚至八九成的现金供应出来,才能凑齐这么多的钱。

口袋里装着一大叠夏国刚印出来的新版不记名存票,又称之为钞票的长安夏国银行分行长于知行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呵呵一笑的就准备给于秋写信,他之前交待的任务,自己差不多完成了,等将这些家族的现金收拢了之后,夏国银行全面发行纸钞的问题应该就不大了。

第九十六章 尘埃落定前夕第四百三十八章 夏国的政治第一百八十九章 为未来铺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杀敌本领第一百五十一章 谈定第一百五十二章 所谓礼尚往来第四百零三章 埋下一颗种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海军演练展示第三百九十三章 没有选择的商量第九十一章 神奇的山庄第三百二十章 一对一千第七十三章 救人从来都不简单第三百章 兑换枪械样品第两百一十一章 新技术上线第四百一十四章 经济控制基本完成第五百一十一章 对世界的呼吁第两百七十五 长孙无忌的构想第一百六十四章 和稀泥的李渊第二百零四章 套中有套第三百三十四章 阉猪第三百九十四章 组建维和部队第四百二十九章 推动对外雇工第一百零七章 训犬第两百一十七章 于秋施行的是圣人之道?第三百零七章 对于书院的一拨推销第三百零六章 洺山书院的教学方向第六十九章 于秋所谋的出路第三百六十六章 抽线第四百八十六章 论道第五百三十章 越来越像后世的世界第四百三十八章 夏国的政治第四百七十一章 都有好算计第四百四十六章 夏王有喜第四百一十一章 得好好学第一百五十二章 所谓礼尚往来第两百一十二章 发展资本力量第两百二十四章 山东情形第两百八十六章 再到河口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然发展的思潮第三十一章 给刘黑闼的建议第三百四十五章 名义上的女主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对持劝降第四百六十八章 有子封赵王第二十五章 寡妇村的秘密第一百七十八章 世界之主第四百九十七章 承接国防业务第四十四章 带话第四百五十三章 又长知识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给属下将领开蒙第两百一十八章 王猛的长安行第三十七章 房谋杜断第四百四十章 夏国的村落第九十五章 善用阳谋的于秋第三百五十八章 输血(骑猪虎爷万赏加更)第两百九十九章 卖香水和送礼物第一百六十三章 谁在隔岸观虎斗?第四十九章 再见刘黑闼第四十八章 参观作坊第五百二十四章 交给你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泉州和琉球第四百三十九章 向好的积极性第五百二十五章 建设吐蕃的工作第四百三十一章 李渊北巡第四百八十九章 开始阅兵第两百七十九章 连锅端第三百六十八章 吓尿第四百八十八章 夏军进场第五百零八章 真正的人才第八十五章 营啸第四百六十四章 新州情况第五百一十六章 最大的改变第四十七章 小树林会谈第两百四十三章 墨家田襄子第五百零九章 至尊人皇第一百八十七章 掐准心思第三百三十四章 阉猪第六十二章 于秋的忽悠技能第三百九十二章 各有打算第四百八十六章 论道第两百零一章 返程第三百二十七章 军政法体系第一百四十章 迂回的方式拉盟友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然发展的思潮第四百八十八章 夏军进场第三百七十章 偷鸡窃取第五十四章 精致农庄第四百三十三章 夏国就是一个糖罐子第四百九十章 于秋的下一个目标第三百七十七章 后知后觉第九十三章 制冰第九十八章 于秋出品的巨额商品第八十二章 碰到狠人就忽悠第两百三十四章 组建商业同盟第七十四章 物品奖励任务线开启第两百九十四章 图书馆开馆第三百七十八章 泉州和琉球第三百八十六章 好吃的宵夜第四百二十四章 陆军的任务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服来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全是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