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夏国的火车

李渊总归是不死心的,他不相信,夏国所有的地方都已经像蔡桥村一样好了,当然,他也不能待在村子里一直白吃白喝了,蔡老七虽然有好几个子女,平时吃喝用度不愁,但也不能承受太大的开支。

所以,他让朱荣帮自己去买火车票,他想去沿途其它地方看一看。

朱荣往火车站去了一趟,按照李渊的要求,他并没专门给李渊买独立包间的票,只是买了和普通大众挤坐在一个车厢里的车票,发车时间是下午。

又在蔡老七家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饭的李渊临走前给蔡老七留下了五百贯的钞票,是偷偷的放在他昨晚睡觉的房间里的。

送他去火车站之后才返回家里的蔡老七整理屋子的时候,发现了厚厚的一扎钞票,以及李渊写的一封短信。

内容是:“朕知道你不会要朕给你的钱,所以,这些钱并是朕给你的,而是朕留在这里的赌注。

就赌你们武安县的建设计划,会不会如你所说的,在半个月之内动工,你赢了,这五百贯是你的,朕赢了,等朕北巡结束,返回长安的时候,再带着妻小,到你家吃一顿大餐。”

看到这封信的蔡老七笑了,他是拿李渊当朋友的,朋友到家里来了,请他吃几顿饭,那是应有之义,根本没想过要钱。

可如果这些钱是赌资的话,那就不一样了,要是几年前,甚至是一两年前,跟皇帝打赌这样的事情,他是想都不敢想的,可现在不一样了,接收到了海量信息,多次见过于秋的为人处世风格的他,已经并不觉得皇权是什么神圣的,平民不可接触的东西了。

只要他这场赌真的赢了,这钱他就收的心安理得,大不了李渊回去的时候,再请他吃一顿大餐。

所以,在将钱交给老妻,让她好好保管之后,蔡老七立即赶着自己的车去了县衙,这几天,乃至于今后的半个月,他都会准时参加住建署的会议,争取在半个月以后,将这五百贯钱存进自己的银行账户里去,让它成为自己的钱。

火车很长,很大,而且,为了让其更加美观,于秋还专门让人用油漆,在其表面画上了翻滚腾飞的华夏神龙的彩绘,仿佛一条条巨龙,用身体在守护着火车的安全一样。

李渊和众多妃子和皇子皇女们在站台上参观了好一会这列大车的外型,才迈步登车,而火车内置的格局,与后世相当,分左右两排,一侧三个座位,一侧两个座位,中间是一个过道。

每两排座位,相对而坐,中间有一个案几,一个相对而坐的卡座,左右可以坐十个人,李渊一家子加上朱荣等人,不过是坐了车厢中段三个卡座而已,几乎能听到车厢内大半的人说话。

全面推进夏国本土的基础建设,是今年于秋亲自落实的项目,所以,在春耕结束后,招募到了大量外来劳工的夏国,四处都是工地,都在搞建设。

一个方圆不过五百多里的地方,如果有近两百万人在不停的搞建设的话,那么它的变化是极快,极大的。

所以,李渊上车了之后,除了看到武安县各处长势良好的农田,还看到了各处劳作施工的场景。

夏国今年的各种矿产的开采量比去年翻了两三倍,但铺起铁路,造起汽车轮船,修建起大楼,铺起电力系统来,仍然显得捉襟见肘。

他系统里面的物资兑换点,因为不断的给造车厂,造船厂或北大营里的武器装备研发组兑换关键部位,已经捉襟见肘了,连积分,也降低到了十万以内,这让他不得不考虑下一轮收割积分,补充资源点的计划了。

系统全面升级了之后,物资点的收储上限,已经不是原来的十万点了,而是百万点,相当于百万吨重量,这可是不少了,如果是稀有金属一类的,就算是在这个时代,价值可能也超过千万贯。

西域的有色金属很多,所以,于秋在这一天,和鞠文泰,统叶护,迪卡尔等人达成明年西巡,访问西域诸国的协议。

李渊是在火车的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的,如果不是听到同车箱里几个夏国百姓的议论,他还不知道,于秋访问西域诸国是一件对于未来有多么重大意义的事情。

前年底到去年的上半年,于秋访问了洛阳,荆州,扬州,苏州,泉州,广州。

然之后,洛阳的几处矿产开工了,荆州的码头和垸田开始修建了,养殖业也开始大面积发展了,扬州的调味料产业做起来了,苏州沿海,一座围绕港口建设的新城,开始动工了,泉州的茶产业,水果种植产业做起来了,岭南的,那就太多,简直说不过来。

而这些产业做起来的好处,都体现在了李唐去年的财税报表上,而今年,随着这些产业的逐渐成熟,规模的扩大,李唐的财税将会得到更大幅度的增长,这还仅仅是在李唐国内的。

琉球岛,夷州岛,林邑国,百济,新罗,高句丽,都因为于秋的一轮访问,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与中原地区的交流多了,运送到中原来的各种原材料物资,也是翻了倍的往上涨。

“你们说,夏王殿下明年去西域诸国,会给那些西边的国家,发展起来多少产业?”一个农夫装扮,外表看上去憨憨的,一点也不像是能讨论国家政治的中年大叔向对坐的几个年轻人道。

“这还用说,几处矿产是免不了的,咱们夏国现在缺这些东西。”一个正翻看一本不知记录了什么的笔记本的年轻人抬头看了他一眼答道。

“矿产集团不是在报纸上说,今年的采矿规模和矿石进口规模,将会比去年大三倍以上么?怎么咱们还会缺矿?”那面憨的大叔不解的道。

“够不够,可不是看产量的,得看需求和消耗。你看看这一列火车,得用多少钢铁制造?

还有这铁路,一里就得用多少钢铁铺设?

还有遍布全境的电机,电线,盖楼时扎的钢筋,那都得是多少矿冶炼出来的?

咱们要用到这些金属矿物的地方太多了,别说产量增加三倍了,就是五倍,十倍,又哪里够用呢!”坐在那个看笔记的年轻人旁边的另外一个年轻人笑着接话道。

“那夏王殿下的意思是?让所有人都帮咱们夏国开矿咯?”憨大叔好像想通了什么的样子,恍然大悟道。

“还别说,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夏王殿下是想让更多的人来推动咱们夏国的发展,然后,再由咱们,来带动别的国家的人的发展。”看笔记本的那个年轻人闻言,点头认同憨大叔的论点道。

夏王于秋在广播里说过,作为夏国的年轻一代,不懂得知识,没有技能不可怕,可以慢慢学习,思想思维不想着学习进步,才最可怕,只有思想思维进步了,才知道怎么做是对自己的未来有好处的。

而作为一个每天听广播,做笔记,认真分析夏王于秋每一句讲话的好学青年,他早已看出了夏国的一些发展脉络。

他知道,光靠自己人闷头苦干,就算再怎么辛苦,发展也是很慢的。

财富,必须得建立在劳动力上,只要能让更多的人,为夏国劳动,才能让夏国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还让夏国的百姓,也获得一些享受的空间,一些幸福感。

夏国目前不缺钱,也不缺好的生产技术,用商业发展的手段,将外部的劳动力化归己用,帮助夏国本土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这就是在强化夏国未来的竞争力。

因为,在未来,只有基础建设完备,生活水平优越的国家,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为你贡献自己的劳动力,这是于秋不经意间说出来的一句话。

而通过这句话,这个青年已经悟到了,夏国只要保证了人才优势,就将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夏国只要处在领先地位,就不会介意让那些为自己输出低端劳动力的国家吃饱穿暖。

他这些内心里的这些领悟并没有说出来,所以,只是听到他与那个憨大叔对话的李渊,心中一阵震惊,于秋现在外出访问,帮别人发展产业,就是了剥削别人的劳动力?

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因为,若真是这样的话,千万人口的李唐,肯定是被于秋剥削的最惨的,现在李唐国内,不说有一半的人是在为夏国的产业劳作,至少也有三四成的青壮劳动力,是在为夏国的产业工作了,这些人的劳动力生产出来的财富,本应该是属于李唐的。

越想,李渊的心里越是不岔,可是,他又不得不佩服于秋的厉害之处,同样的这些人,他们在李唐治下好几年,李唐也没让他们创造出什么像样的财富啊!

可是到了于秋这里,一下就行了。

你现在要是切断跟他的合作,那么,他完全可以不带你玩,因为,他有太多的选择了。

李唐已经深深陷入到于秋打造的死结之中,无法自拔,根本不可能切断合作。

不过,很快,李渊又听到了火车的收音机里播放的另一条消息。

是电台对夏国财政部长卢鑫的专访,他在节目里,透露了夏国各个集团第一季度的业绩报表,成果十分喜人,有两倍多的增长,预计今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增幅,同样巨大,所有股东在年末的分红,都将会非常丰厚,可能是去年的一倍多。

这就让李渊喜不自胜了,同时,驱散了自己心中刚才狭隘的想法,并且信了那个看笔记的小伙子的后半句话。

夏国也不是自己一家吃独食的嘛!这么多的利润分给其它的股东就是证明,他们只是想做带着别的国家发展的领跑者,就像带动这列火车行驶的火车头一样。

第九十九章 局势第三十四章 杀猪第三百八十章 李唐有夏国第一百九十九章 吓尿颉利第两百八十六章 再到河口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编阚棱第两百二十章 新船的捕捞能力第三百一十一章 开始上课第两百一十五章 挖坑小能手李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仪式开始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断进步中的夏国管理体系第一百一十章 忽悠第两百七十八章 立规矩第三十八章 收入夹袋第四十一章 蓄水养鱼第两百三十九章 洺州图书馆的建设第四百八十三章 给世界制定新秩序第一百六十六章 送钱的来了第两百五十八章 山庄来客第五百三十五章 时光如梭第一百五十三章 收割第两百二十九章 长安事发第两百零九章 新年新开局第四百七十章 李世民的深度解析第三百八十八章 返程第四百三十六章 夏国的钞票第七十章 准备第一百零七章 训犬第三百一十二章 吐蕃的问题第一百四十七章 长安来人了第两百四十七章 洺州七子第五百三十五章 时光如梭第七十三章 救人从来都不简单第四百四十七章 货比三家第两百四十二章 崔氏之谋第一百一十章 忽悠第两百四十四章 想不透的大事情第四百七十二章 长安事第十章 一切尽在掌握中第三百五十五 抓捕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西域的商业布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谈定第四百零三章 埋下一颗种子第五百一十八章 略带优越感的微笑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心思第两百四十四章 想不透的大事情第二百零三章 又来一拨送钱的第一百零三章 瘟疫阻路第一百一十五章 无工不商第三十六章 醋火第一百一十一章 牛神大黑第一百三十二章 圣旨到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陆军的任务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礼第五百二十八章 百年大计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个铜钱买魔都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服来战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之大第两百三十六章 长安的回应第三百二十九章 关市集镇第五十三章 大黑牛第一百七十六章 给属下将领开蒙第两百八十九章 吐蕃使者第八十五章 营啸第一百四十八章 迎接布置第五十二章 耕种神器问世第一百六十一章 使团到长安第两百七十二章 洺州的守护神第五百三十四章 环球游第五百零四章 回到夏国第五十八章 赚到了?第两百六十三章 于秋平时传授的知识第四百四十二章 夏国的火车第两百三十五章 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第一百五十章 晚宴第两百八十章 抓细作第三十九章 打开研究创新的大门第三百八十九章 金氏父女的套路第一百四十八章 迎接布置第九章 好吃到流泪第三百七十二章 倭岛消息第四百九十九章 完美夺冠第两百二十章 新船的捕捞能力第九十二章 芙蓉香皂第三百六十章 倭岛问题第四百四十二章 夏国的火车第二十一章 于秋的商业谋划第四百六十一章 统治者应该干的事情第五百三十章 越来越像后世的世界第一百四十七章 长安来人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谈判的意向第一百四十一章 岔开话题第四百七十三章 任命皇帝第一百八十章 做驸马?第四百四十四章 洺津渡购物第四百二十九章 推动对外雇工第四百八十九章 开始阅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洺州的十月第三百六十六章 抽线第四十一章 蓄水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