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平乱(下)

自张伟决定引蛇出洞,施琅便定下了这先示敌以弱,衰敌锐气,然后四散包围,用G4卫士冲击敌阵来破敌的方略。张伟自知自已虽了解历史进程,但真正的临敌做战,却是远远不及这未来的名将,因此大概方略虽是自已做主,做战的细节却全凭施琅安排。

施琅却是谨慎的多,站在高处眼见不远处敌方火把渐乱,显是对方人心慌乱,乃下令道:“鸡丝卫士先待命,待四面火把亮起,便从镇东杀入,记得,不要杀那个人领头的郑氏家人,一定要抓活的。至于其它农人,不须客气,大杀特杀好了。”

何斌在一旁说道:“杀的太过也不好,他们也只是受了盎惑。”

施琅横了一眼,道:“何大哥,咱们自已人的命便不是命了?不大杀特杀,吓破他们的胆,咱们可就要多死人了。”

何斌叹了一声,不再说话。张伟也是狠不下心,原也想说话下令少杀,不过见施琅如此施为却也没错,又见何斌碰了钉子,当下便将求情的话又吞回肚里。

施琅也不理会两人,一遇战阵此人的将军本色便显露出来,若仍只是随着张何两人忙于琐事,只怕周刘等人永远不会服从他的指挥,现下此人脸上杀气腾腾,浑然不理外事,只指挥着身边的亲随传达命令,张何两人也在心里暗赞,此人颇有大将之风。

当下由施琅发号施令后,围在四周的张何施三人精选的上千健壮家人一齐点燃火把,纵身大呼起来,虽然队列排的稀稀拉拉,不成行伍, 不过手中的兵器到是张何两人数次从内地运过来的精良兵器,在光火映射下当真是刀枪如林,寒光四射,虽然与那北港镇上一样皆是由农夫上阵,不过看起来是威风的多了。

那镇上众农夫正在四顾茫然之际,忽闻震天介喊杀之声,又眼见得四周火光亮起,黑暗中只见四周皆是火光,也看不清对方有多少人,只觉得对方刀枪如林,杀气腾腾,原本就心慌意乱的众人气势衰减的众人更觉得手脚发软,只是叫一声:“苦也”,至于如何应敌,却是全无主张。

正在慌乱之际,从镇东杀进一伙黑衣大汉,逢人便砍,尽管众农夫拼命抵抗,对方也只不过是百人左右,可是无人是他们任意一人的一合之敌,对方手起刀落,便是有人惨叫而死,这些人皆持精钢打造的薄刃长刀,力大劲沉,刀锋又锐利异常,一时间砍的镇上众人心胆欲裂。待这群凶神恶煞杀到张伟宅外,已是无人敢挡其锋,众农夫发一声喊,将手中碍事的兵器往地上一扔,乱纷纷向北港镇方向逃去。

说来也怪,那些打火把手持大刀长枪的到是并不阻拦,见镇上众人逃来,便将去路一让,自让那些吓跑胆的农人逃了回去。镇上众人此刻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正拼命逃跑之际,见对方让开去路,自然是鱼贯而入,从缺口处逃的远了。那郑氏家人,却也混在人潮中溜了。

待G4卫士们将四周残余的农人肃清,张伟宅院内外已是遍地鲜血,残肢内脏也抛洒了一地,待张伟赶到,皱眉道:“快些安排人将此处打扫干净。廷斌兄,今晚我只得到你宅中歇休一晚了。”

何斌也苦笑道:“虽是做了海盗,到也是第一次见这种场面,太惨啦。”

施琅冷笑道:“不知死之悲,安知生之欢。死上一些人,对人对已都是好事。待你们见了多了,就会习惯了。”

张伟亦叹道:“施倔驴这话说的有理,咱们现下还是太婆妈气啦。周全斌?”

“爷,属下在。”

“今次咱们打死了多少,自已又折损了多少人手?”

“回爷的话,打死了两百多,伤者无数,咱们自个儿只死了三位兄弟,伤十几位。”

“嘿,这伙人还真了不起,竟然打死了咱们三个人,全斌,好生安葬了他们,给家人送去抚恤银两,咱们可不能亏待了这些弟兄。”

周全斌诺一声,自去办理善后事宜,张伟眼见此处混乱不堪,便与何斌一同回府休息,安排人手追击抓捕,自然就落在施琅的身上。

直至日上三竿,方传来消息,在镇外三十里处抓到了逃走的郑氏家人,张伟听闻抓住此人,只吩咐人将此人带去码头,写上供词,与几个农夫人证,一并带上船送与郑芝龙解释此事。

待过了数日后,张伟接到澎湖郑芝龙回信,信上到也简单,只说这镇上众人自寻死路,与他无干。若是不欲留在台湾,可回澎湖,或送回内地。若愿留下,自此便需听张伟使令。

张伟接信,自去镇上当着众人念了,当下有大半人随来台的郑氏属下回了澎湖,只有数百人当即表示愿奉张伟为大哥,留台听令。

自此,张伟宣布改北港为镇北,方能正式自立为龙头。从这一日起,除在台南的荷兰人外,这台湾无人能与张伟相抗衡。

郑芝龙听得张伟正式自立为龙头,扛旗称霸,只在鼻子里冷哼一声,并不在意。他此时扫平了海上大大小小的群盗,除了广东刘老香外,再无人是他的敌手,在他眼里,张伟与何斌在土里钻沙,只是个土财主罢了,虽然现下很是碍眼,到也不值得公然翻脸动手,只吩咐郑芝虎,对张何二人的商船多抽些银子,也就罢了。

第69章 相峙(三)第65章 治平(十一)第49章 镇倭(九)第22章 新竹(下)第51章 骑射(二)第44章 定台(上)第15章 卧龙(下)第60章 鼎革(十六)第66章 北伐(九)第59章 爪哇(八)第50章 和谈(一)第63章 倭乱(五)第64章 关宁(五)第61章 伐明(十)第57章 试探(六)第49章 镇倭(一)第70章 决战(十三)第56章 返台(五)第48章 灭郑(三)第63章 倭乱(六)第51章 骑射(一)第42章 围城(下)第57章 试探(六)第61章 伐明(十四)第31章 立威(中)第22章 新竹(上)第47章 辽东(七)第53章 造反(一)第4章 火拼(上)第45章 设县(上)第66章 北伐(二)第64章 关宁(二)第32章 坚船第66章 北伐(五)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55章 偷袭(二)第62章 江南(二)第68章 灭明(五)第64章 关宁(三)第61章 伐明(十五)第59章 爪哇(七)第62章 江南(六)第15章 卧龙(下)第65章 治平(五)第60章 鼎革(十一)第44章 定台(下)第46章 制约(下)第49章 镇倭(二)第66章 北伐(二)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55章 偷袭(十一)第63章 倭乱(一)第65章 治平(三)第55章 偷袭(二)第64章 关宁(十)第57章 试探(七)第19章 甘蔗(下)第51章 骑射(一)第33章 利炮(上)第61章 伐明(九)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28章 保甲(上)第59章 爪哇(六)第9章 争拗(下)第71章 定鼎(一)第64章 关宁(二)第70章 决战(十一)第67章 激战(三)第59章 爪哇(五)第60章 鼎革五第61章 伐明(十二)第66章 北伐(十二)第49章 镇倭(十一)第3章 出海第49章 镇倭(五)第27章 协议(上)第70章 决战(三)第60章 鼎革(二十六)第30章 械斗(上)第43章 攻城(中)第18章 平乱(上)第68章 灭明(五)第30章 械斗(上)第61章 伐明(八)第67章 激战(四)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41章 大员(上)第73章 南洋(五)第61章 伐明(四)第49章 镇倭(八)第73章 南洋(二)第73章 南洋(八)第73章 南洋(七)第55章 偷袭(一)第71章 定鼎(七)第64章 关宁(七)第62章 江南(一)第68章 灭明(五)第34章 开矿(上)第55章 偷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