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人老成精,又跟刘备朝夕相处了十年,早已把这个弟子的心思摸得清清楚楚,对刘备所说的“更加容易”也心知肚明是什么意思。
之前吕布在张扬那里混不下去,带着恢复了些许元气的并州狼骑东出太行,去袁绍所在的邺城当了一员客将,其中并非没有窥探袁绍虚实,借机鹊巢鸠占的心思。
刘备之所以选择冷眼旁观,也是因为他知道吕布这个人薄情寡义、反复无常,如果关羽在袁吕两家刚刚结盟的蜜月期就大动干戈,在幽州军的巨大威胁之下,这两家很可能会抛弃各自的小心思,更加紧密地抱团取暖,到那时候,或许关羽需要面对的就是骁勇善战的并州狼骑和被逼入绝境的袁绍集团,反而不利。
所以,还不如暂时给他们营造出一个和平的假象,让贪得无厌的吕布和把对方当作棋子的袁绍发生摩擦,最好是让他们内斗起来、落得两败俱伤,然后再寻找机会一举荡平。
如今吕布南下兖州,在张邈陈宫等人的协助下占据了绝大部分兖州领土,他与曹操之间,势必会爆发一场不死不休的战争,此战无论谁赢谁输,都不可能在一两年时间内结束。在刘备和幽州集团高速扩张的势头下,这就意味着,曹操已经很难实现当初横跨豫兖两州,凭借中原之地来对抗其他诸侯的战略目标了。
收拾三四个弱小且相互有矛盾的敌人,怎么也比对付一个强大的敌人要轻松。
这也就是刘备仍然信心满满的原因。
“玄德,依你看来,兖州之战最终的胜者会是哪一方?”卢植放下情报,随手端起茶杯嘬饮一口,徐徐问道。
“吕布必败。”刘备不假思索地答道。
“哦?”卢植浓眉一挑,饶有兴趣地望着刘备,如今整个兖州士人集团都已经倒戈,曹操一方仅仅占有兖州东北部的三座城池,形势可以说是极度不利,为何刘备还对他这么有信心呢?
刘备笑道:“曹孟德虽然错误估计了人心,并且因怒兴兵,带走了兖州绝大部分军力去攻打徐州,但这一举动误打误撞,反倒是救了他的性命。先生请看,吕布进驻兖州之后,首先做的事情不是趁势东进,切断曹军回援路线,而是缩进濮阳征募士卒,任由曹孟德返回兖州;陈宫虽然巧舌如簧,让兖州八个郡国全部倒向吕布,但真到了战场上,他连区区一个仓亭津都拿不下来,这说明了什么。”
“吕布兵力严重不足,需要时间来积蓄实力。”卢植眼前一亮,大声说道。
“正是如此。”刘备点点头,继续着自己的分析,“自从吕布出逃长安,一直颠沛流离,先投张扬、后投袁绍,兵力和物资不足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坐在千里之外,都能通过这些端倪看出来,曹孟德近在咫尺,又是知兵之人,肯定也会抓住这个机会站稳脚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刘备并没有指明,那就是在兵员素质和兵力来源上,双方也有较大的差距。
吕布麾下的并州狼骑是天下最顶尖的骑兵部队,从将领到士卒,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并州北部,他们武艺高强、骑术精湛、作战剽悍勇烈,战斗力凌驾于目前曹军任何一支部队。
正由于并州狼骑的兵员素质太高,在颠沛流离的几年时间里,吕布几乎没有办法补充这支部队的数量,骑兵最重配合,新征召的士卒完全跟不上老兵的战斗节奏,非但无法提升战力,反倒会把整支部队弄得乱七八糟,所以在两年的尝试之后,吕布最终还是放弃了扩编狼骑的想法,转而组建步兵部队。
但是,步兵又是对装备和训练要求很高的兵种,吕布穷得都快当裤子了,又没有属于自己的温故根据地,哪有钱来添置装备,所以他新组建起来的步兵部队也就是杂牌军,战斗力更是连狼骑的边儿都摸不到,根本做不到步骑协同。
反观曹操这边,虽说顶尖部队的战力比不上并州狼骑,骑兵数量也少,但经过对青州黄巾、黑山贼、匈奴人、袁术和陶谦的数次战争,包括曹操自己在内的将领们已经知道怎样去打仗,怎样才能打胜仗,整支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是很有韧性的军队。
除了现役的部队之外,曹操最大的优势就是保住了兖州东北部的屯田基地,还有数十万归降的青州黄巾、数万解甲归田的黄巾军战士,这些人虽然跟正规军比不了,但比起吕布陈宫等人可以通过征募普通百姓和流民得来的部队,又要强上不少。
“战争前期,吕布会凭借强悍的核心部队占到优势,但只要不能速战速决,狼骑部队在不断的战损之下实力下降,战局就会一点一点地逆转,直到曹孟德获胜。”通过预测这场战争的走向,刘备最终下了结论。
毕竟狼骑将士死一个就少一个,这是不可逆转的。
新兵会成长为老兵,弱者会进步成强者。
但死人绝不会重生。
“归根结底,还是吕布那些人不肯下功夫钻研步兵战法,否则有这两年时间,怎么也能组建一支像模像样的步军了。”卢植叹息起来。
“都是他自己作的。”刘备冷笑道:“先杀丁原、后杀董卓,即使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董卓更是人人得而诛之的恶贼,但食人之禄、还要利用他人的信赖和器重来反咬一口,这种恶狼谁敢真心相待?”
吕布固然骁勇无敌,并州狼骑更是令所有人垂涎,但是,从王允到张扬,再到袁绍,这些人都是在利用吕布的同时,也对他严加防范,甚至通过克扣军资军粮的手段限制其扩编军力、有意无意地赶他离开,难道说这些人都有眼无珠,看不出谁是能打的?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吕布做的事情太不地道,让这些人都担心自己会落到丁原和董卓一样的下场吧。
人在世上活一遭,总是要讲道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