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儿臣便没有顾虑。”朱厚照看着弘治皇帝拍拍屁股起身,接着行礼道:“多谢父皇成全。”
“先别着急言谢,朕还没同意呢。”弘治皇帝侧身,表示不接受朱厚照的行礼。
“父皇,话都到了这份上,你不同意有点说不过去吧。”朱厚照抽动着嘴角,整个人显得很郁闷。
“朕听刘大夏上禀,说你想重开海运?”弘治皇帝无视朱厚照的神情,将玉腰带扣在腰间。
“是的。”朱厚照见弘治皇帝岔开话题,内心不解的说道:“海洋广阔无垠,如同满天繁星。”
“儿臣有预感,在往后的岁月,海洋上的其余国家,将会称霸海洋,届时其患比我大明周边的国家还要难以对付。”
“因此儿臣觉得需要抢占先机,先开海运通商,赚取银钱用来建造改良我大明宝船,建立庞大的水师,掌控整个海洋的主动权。”
“父皇有所不知,在海洋中有很多珍贵之物,不但能富国富民,还能让我大明越发强盛。”
“李氏大唐能做到万国来朝,我大明又为何不能做到。”
弘治皇帝皱起眉头:“朕先对你的话,不做评断,但你可知开启海运,所付出的银钱人力,是何其的庞大。”
“万一有所闪失,遇到的阻力将会是巨大的,你可明白?”
“明白。”朱厚照知道弘治说的是什么,不屑的说道:“那些鼠目寸光的人,只顾眼前的利益,不会放眼世界,只会禁锢我大明变强的脚步。”
“文以治国兴国,武以护国保家,商以富国强民,学先贤之美德,不是曲解先贤之言给人戴上紧箍。”
“新奇的东西,可保守步步探索,而不是一言否决,学以致用的意思,如今明白之人少之又少。”
说着,朱厚照看向下方刘大夏五人:“看什么看,说得就是你们这些人,不懂变通寻路,只会照本宣科,照此下去你们只会在原地转圈,永远也走不出自己规定的圈子,看不到新奇的美景。”
“太子爷所言有理,臣等知错。”刘大夏五人苦笑的躬身认错,不敢去反驳朱厚照的话。
因为他们觉得朱厚照说的挺有道理的。
“你有这份认知,朕很欣慰。”听到朱厚照所言,弘治皇帝微微点头。
对于朱厚照的治国理解,弘治皇帝首次没有去否决,正如朱厚照说的那样,有些东西需要去稳步证实,万一真的是对大明有利呢?
往前看几朝的沉浮,国祚最多也不过是四百来年,没有一国能千秋长久,这证明沿用从古到今的治国之策,是有问题的。
兴衰也许跟当时的统治者有关,还有其他的,弘治皇帝也说不出来,更找不到症结所在。
他鄙视其余帝王,抗拒新奇的东西。
反而是在尝试着去变通治国之策,否则哪有如今的中兴之态,但做到这一步,弘治皇帝知道他想再往前踏步,已经是不可能了,到达了他自己的瓶颈。
于是下定决心,对着朱厚照说道:“只要不动摇国本,照儿你放手去干吧。”
“不过,你也要多听取朝中老臣的意见,毕竟他们对大明的了解,比你还要透彻。”
“父皇放心,儿臣绝不会因小失大,更不会做出过分之事。”朱厚照连忙保证。
此番有了弘治皇帝的支持,朱厚照是非常的兴奋,当即说道:“儿臣现在就回西山安排好所有事情,还请父皇保重身体。”
说完,朱厚照转身就走。
在自己插科打诨下,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等等。”
见朱厚照走的利落,弘治皇帝连忙叫住朱厚照:“朕跟你一同去西山,瞧瞧你在西山的所作所为。”
“啊?”朱厚照身形一僵,侧头回望。
“怎么,你心虚了。”弘治皇帝起身,笑吟吟的看着朱厚照,他需要去西山确定一件事情。
“没,没有。”朱厚照回身摇头道:“儿臣只是没有想到,父皇会有此兴趣。”
“这普天之下都是父皇的,父皇想去哪儿不成。”
“只不过,儿臣有一事想请求父皇。”
弘治皇帝说道:“你说。”
“儿臣想恳请父皇,叫上文武百官一同前往西山。”朱厚照躬身,低头那一刻,还朝刘大夏眨了眨眼。
收到信号的刘大夏会意,当即出声道:“皇上,老臣也想请朝中同僚,前往西山一观。”
有趣。
弘治皇帝见刘大夏附和朱厚照,微眯了眯眸子,看向马文升四臣:“尔等四人,也是否想去西山一观。”
都是老狐狸的马文升四臣,那会不懂弘治的意思,连忙躬身道:“是的皇上,臣等也想去。”
其中马文升更是说道:“老臣听闻西山种种事迹,内心早已好奇不已,奈何没有太子爷同意,不敢私自上山,此番陪同皇上前去,正好满足老臣的好奇心。”
弘治皇帝笑道:“既然你们都想去瞧上一番,那便通知文武百官,同朕一起去西山,切记不可大张旗鼓,惊扰百姓。”
文武百官同游西山是大事,不是弘治皇帝一句话的事情,需要朝中重臣支持,不然有些老顽固,又要之乎者也的,生出许多麻烦来。
这也是弘治皇帝治国的弊病,喜欢重用年纪大的老臣,虽然他们稳重,理政经验丰富,但同样思想固守。
“臣等遵命。”刘大夏五臣应声,躬身退下前去传令。
而这时的朱厚照,转动了两下眼珠,向着弘治皇帝说道:“父皇,儿臣这就去后宫找母后同去。”
“你母后就不必去了吧。”弘治皇帝神情复杂的说道。
到现在他对张皇后都有意见,盖因张家两兄弟的事情,让弘治皇帝觉得张皇后的心,太偏向自己的娘家。
以至于这一段时间,从未踏足仁寿宫。
“父皇,家和万事兴。”朱厚照劝解道:“母后维护娘家,此乃人之常情,经过张延龄之事,想来母后也有所感悟,何不给母后一个机会。”
“儿臣相信母后看到西山的种种,今后将不再失之偏颇。”
“你都如此说了,便依照儿你吧。”弘治皇帝无奈的摆摆手。
清除外戚之患,首当其冲的便是张家。
这也是弘治皇帝疏远张皇后的主要原因。
并非弘治皇帝无情。
谁让他是皇帝,一切都要以国为重,任何事情都要靠边站,包括他与张皇后的夫妻感情。
孤家寡人,这是皇帝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