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 治国显学

麻将是四个人的游戏,三个老头子,显然是不成行的。虽也能拉了年轻人陪着他们打,但这基本都已经退休的三老头就是三无赖,谁能打得过他们啊?

真敢赢了他们三,也要被他们事后找由头穿个小鞋……比如朱棣,胡了老朱几局之后,就真被老朱当做家丁使唤着端茶倒水了。

谁让他扮的是家丁呢?

这种盘外绝招,就和大汉棋圣的棋术一般威力强大,使得这三老头人人都有了大明雀神般的实力。

不能胡这三个老登,和这三老登打麻将,也就成了队伍众人的煎熬。好在,很快就另有一个有分量的人顶上了这陪三老登打麻将的位置:宋濂来了。

宋濂虽然权位上比不上三大老登,但没奈何他在文人之中的地位,此时已是顶级。新学虽是朱肃创立,但归根结底,朱肃仰仗的也只是穿越者的眼界,自身其实远没有那份学问。

朱肃所提新学的概念,其实只是后世诸多学问思想的糅杂。那些学问和思想在后世都经过了无数实践检验,自然是难以寻出错处的。

在这个朝代更替,没有一个真正得用的思想学问,只剩下一个腐朽理学即将成为显学的年代,骤然说出那些更为先进精炼的观点,自能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

但也仅此而已了。毕竟朱肃所言,只是一个框架。或许连框架也算不上,只是些许零零散散的碎片而已。

真正将这些零零散散的碎片一点一点拾起来,拼凑、组合,和儒学相互糅合,创造出一个名为“新学”的,大明后世真正可用的学问纲领的,其实是宋濂和刘伯温。

两位老人家是这个时代一等一的博学之士,有了观点骨架,还得有他们为新学填上真正的血肉。新学能发展至今,朱肃这个所谓的创始人不过是个甩手掌柜。

两人在故纸堆中寻找各种论据、圣人之言,儒学为体,新学为用,一篇篇的文章、一本本的著作从他们的笔下抛出来,一场场的讲座培养出一个个新学门生。朝廷的推动固不可少,但也是有了他们的宣扬,新学才最终成为了大明的显学。

真正的功劳该归给这两位老人家所有才是。

而今,刘伯温已然逝世,唯余宋濂仍存。或许是因为这位老人家比心系政事的刘伯温更纯粹的关系,治学数十年、心无旁骛的宋濂反而越来越精神矍铄。

他如今已是接近新学圣人一般的地位,论起名望来,比之老朱这样的人间帝王,也不遑多让。更何况老头子如今都快九十岁了,又无所挂碍,一心学问,自是百无禁忌。

追上了这车队,和凤阳三老登的组合打起麻将来,一点也不带留情面的。

“碰!呵呵,陛下,两位国公,承让,承让。”

“老臣又胡了!”

宋老头儿将自己面前的麻将子儿一推,笑呵呵的一副甚是快意的模样。他鹤发童颜,早年间也确实当过道士,此时看来,倒确实有一股道骨仙风一般的感觉。

只是接下来伸手要钱的动作,就多少显得有些气人了。宋濂来了以后,老朱输的最惨,此时便免不了的老小孩儿一般叨叨两句:“你这老倌儿,先前怎没发现你这般死要钱。”

“莫非也动了贪财之念,赢了咱这么多钱去,要购房置产不成?”

“呵呵,学宗之名,能值几钱?”宋濂呵呵笑着,将老朱丢在桌上的宝钞捡在手中,甚至还用手指沾了吐沫市侩的点了点,确认数字无误之后,这才心满意足的收进怀里。

“购房置产,倒是不必。陛下早年间赐的那两进小院,足够老夫一家居住了。”

“这钱可是个好东西……有了钱,便能印书,钱越多,书便能印得越多。”

“老臣幼年时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是深知这无书之苦啊……到老了想起这事来,就养成了贪财的这毛病。”

“老臣贪点财,坏一些名头,哪怕只多换来了一本书本,给一个有向学之心的孩子们看,这事儿都值当,太值当了。”

拍了拍怀里赢来的宝钞,感受着他的厚度,宋濂一脸满足的模样。

其实老朱这些年给宋濂赐下的赏赐不少,在朱肃的推动下,宋濂的那些文章著作,也都有稿费可拿。

可老人家始终过着清贫的日子,只将自己的余钱都用来印书,甚至亲自践行新学的务实之念,沾染“鄙贱”的商事,私底下让家人开了一间书店,专程用过来给囊中羞涩的学子们赠书。

这书店自然是不赚钱的,老爷子本也没有什么经商的才能,这门生意,甚至被他经营成了无底洞。他也不求名声,这事儿在都中都没有几个人知晓。但在场的老朱几人,却是知道的。

现在宋濂说出这话来,老朱自也不再多说什么。其实他何等样人,本就不会为了这区区些许宝钞而生出怒意。不过是因景适情、应应景儿罢了。

而今天色已晚,这四人又沉迷牌局,外头二虎便从馆驿官儿那儿拿来了饭食,验看过后给四人端了进来。

见端来了饭,四人便也止住了牌局,在八仙桌上围了先吃晚饭。

而今大明的馆驿系统建立未久,大头的资金都用去铺设关键城市之间的水泥官道,许多道路上的馆驿就显得有些简陋。

那主管馆驿的官员原是军中的老兵,初时知道是太上皇来了,激动的浑身打摆,只觉得自己招待不周,险些就要去把当地的吃食全都搜刮了来。

不过老朱不欲扰民,便只要他送了几个胡饼面片之类的吃食,故而送来的食物倒也简朴。

四个在当今天下几乎有第一等权势地位的老登,此时坐在八仙桌旁啃着胡饼,倒也和四个正围坐在桌前话家常的老农没什么区别。

“倒是没想到宋老大人会随队而来。这往来路途遥远,老大人年事已高,也不怕颠簸么。”徐达啃了一口胡饼,笑呵呵的对宋濂搭话。

宋濂是跟着朱标向老朱汇报国事的车队来的。老朱虽然不愿意再管国事,但朱标显然不打算真的把老朱撇在一边。故而两边其实始终都有联系,奏疏往来不断。

“何来颠簸?这一路上皆是这水泥大道,舒服的紧啊。”宋濂吃着胡饼,吃的也是一嘴的饼渣子,却也自有一股当世学宗的洒脱风范。

“格物致知,经世致用……这真真的当世顶好的学问。”

“若非有如此平坦的水泥大道,老夫我将近九十高龄,又如何敢出门游学?”

“你这老倌儿,还不是沾了咱这队伍的光……”老朱笑骂道。皇家的队伍预备齐全,又有御医甚至是神医戴思恭在侧,再加上这平坦康庄的水泥大道,比之在家安养也不遑多让了。

若非有这样的配备,宋濂这般大的年岁,如何还能出京。“不过,老倌儿你说是游学,却是不知要学何物?”

“你都这般大的年纪了,还有甚好学的?”

“哎,陛下这话就说的岔了。”宋濂轻描淡写的,说出了否定皇帝的大逆不道之言。“老臣我写了一辈子的书,却始终没亲眼见过,如今这大明被新学变成什么样子。”

“这闭门造车,岂有可为?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莫说是九十岁,便是百岁,老臣也是该出京看看的。”

“老臣这后半辈子心血,都在这新学里。新学与旧学最大的差别,就是这格物致知,和经世致用这四字。”

“而今大明也已发展了几十年,若是不能亲眼看看老夫推行的这新学,是否真能使大明百姓丰衣足食……老夫如何安心?”

“倒也是这个道理。”对于这位治学严谨的老者,老朱心里其实是有几分钦佩的。要不然,也不会将许多的皇子皇孙全都交由宋濂调理。

“西安城,恰好便是一处践行新学理念的工业重镇。早年间老二镇守西安的时候,老五特地给老二弄了个什么五年发展计划。”

“这事儿,咱也是知道的。咱还给老二抽调了不少的新学官员管理西安。”

“那西安城自此之后,便成了北边数一数二的赋税大城之一。”

“那五年发展计划,便是按照格物和经世致用的道理,从新学之中化用而来的。”

“足以看出新学于国,有着怎样的大用。”

“是么?”宋濂整了整身形,连脊背也直了几分。“若是如此,老臣定是要好好看一看了。”

“不知我等何时能入西安?”

“按这路途……想来后日吧。”汤和道。说完又忍不住感叹:“这水泥路,真是妙用无穷。这几千里路程,竟似乎短短几日时间,便已走完了。”

“倒显得我大明更小了几分也似。”

“哈哈哈哈,有一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水泥路所起功效,倒是和这半阙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宋濂笑道。

“若是这道路能联通天下,那么,我大明便是占有天下所有之土,也不怕管辖不力了……想来这也是格物之学的一桩妙用。”徐达道。“可笑先人竟有斥责此等学问,为奇技淫巧的。”

他的草原封地靠的就是这四通八达的水泥道路,以及一座座汉人榷场立足,因此对水泥路的战略威力,理解的更深一些。

“嗯,这格物之学,确实有大作用。”老朱亦是点头首肯道。

他们一路沿着水泥大道,果然在后日便到达了西安城。西安是关中重镇之一,也是老朱心中暗自瞩目的迁都地点。

因此,对于西安的考察便带着几分审慎的味道。

明初时北方人口凋敝,经济萧条,西安亦然。但因为其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这里是被当做北方的工业和商业重镇来经营的。

但饶是如此,前元给与的深刻伤痕,其实一时半会还是没有办法回复抹平。且大唐时候的长安城何等名头,老朱对西安其实是抱有厚望的。

此时踏入这座古朴的城市,第一眼给老朱一行人的印象其实是失望。西安城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长安大,虽然大明建国了三十年,但因为北方饱经战乱的关系,仍是显得凋敝。城中虽也不算冷清,却是人人皆显得衣衫简朴、行色匆匆。与老朱和宋濂印象中的“新学影响下的重镇”大相径庭。

老朱先前在宋濂面前吹下了海口。此时自觉脸面挂不住,更因为感觉西安百姓生活并不圆满的老朱,叫来了朱肃和曾经在这里就藩的朱樉。

“老二,这就是你口中,被你治理的井井有条的西安城?”面对一脸懵然的朱樉,老朱面色不善。

“还有你,老五,这西安,是按着你的计划,咱批准了你复建起来的。”

“如今就建成了这般模样?多好的一座长安城!”

“而今就建成了这副模样?”

老朱面色有些不善。这不善主要是对准朱樉,对朱肃的则大多是迁怒。他是想起了西安往年押入京中的赋税,又想起了早年间这二儿子的残暴性格。

或许,西安城那让朝中觉得亮眼的赋税,其实是这二儿子为了向他这个父皇邀功,而向百姓们横征暴敛来的……老朱心中已经转过了这样的想法。

朱樉一脸无辜,看了看老朱的脸色,又看了看马车外的百姓,嘴里还嘟囔着“这不是挺好的嘛……”之类。

倒是朱肃先是怔愣了一番,看了看马车外,那有些行人稀疏,且多只有黑白灰色调,因而显得凋敝的城市,似乎猜到了什么。

“父皇莫不是觉得,这西安是一座穷城?”朱肃笑了,笑得前仰后合。

“看了百姓们的装扮……莫不是,还觉得这西安百姓们生活困苦,民不聊生,因而起了恻隐之心,故而训斥我与二哥?”

“怎么,难道不是?”老朱眼睛眯起,狭缝中露出危险的光。

“咱亲眼所见,还能有假?你莫不是还想强词夺理。”

“咱倒是要看看,你这逆子的嘴里,能说出什么样的花来!”

第701章 朱棣动向第338章 我乃燕王朱棣(上)第889章 拒不开城第566章 蒙古大汗!第83章 上架感言第127章 英雄血泪第702章 帖木儿之军略第576章 李善长的降维打击第418章 砸场子第374章 张赫归来第273章 以仁德服人第822章 火里逃生第475章 一块肉饵,舆论封锁不攻自破第219章 疫病自何来第88章 父慈子孝第314章 老四提前看上了于谦第1037章 为后人戒第13章 太子朱标第517章 成王败寇第426章 热气球升空!第363章 火力不足恐惧症第858章 廉州榷场第808章 援军驰至第1002章 搅动风雨第1142章 搜山检海第79章 毛骧!第540章 逼宫第663章 鸿胪寺第275章 谈心朱棣第777章 放手一搏第946章 鬼力赤第126章 会见第735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358章 千骑破万敌第274章 将计就计第713章 战壕天堑第232章 黄巢故事第356章 张玉起事!第272章 大兵入府第959章 暗流第782章 劳动改造第471章 百姓自会选择第785章 西夷的窘境第139章 咱其实,遇见过仙人第820章 夜里生事第15章 老四啊,时代变了第713章 战壕天堑第404章 老朱家易溶于水,竟然被发现了?第245章 复仇的火焰烧遍朱明江山?第1129章 反攻西征第1098章 定音一锤第1030章 变却故人心第782章 劳动改造第411章 宋濂:我悟了!第943章 夜战第617章 神明之城第246章 捞鱼收网第223章 重开丝路第251章 审问(上)第973章 二贼合流第265章 驱民攻城第255章 倭寇!!第330章 兵将离心第94章 议定婚约第885章 剑拔弩张第795章 黄雀在后第410章 朱老五忽悠宋大儒第44章 朱棣夜访第820章 夜里生事第244章 被忽略的茹太素第386章 空手套中两只狼第1083章 新朝气象第298章 天下还有这样的贱皮子?第141章 赶鸭子上架第309章 筑成京观第742章 带你见真祖第592章 雄英染病第316章 赴倭屠龙第993章 安南有请第643章 招降马哈木第715章 前所未见的战术第932章 安南季氏第139章 咱其实,遇见过仙人第536章 重兴百家第601章 孔家,九族勿论第709章 侵略如火第297章 自惭形秽的藤原第423章 与黄子澄辩斗第341章 趁机海运第456章 老朱的苦丁茶第495章 推广毛衣,美人恩重第309章 筑成京观第879章 马后病重第108章 老朱你个浓眉大眼的也偷诗词?第1095章 南北榜案第18章 大明之亡第1014章 三顾茅庐,请个内奸第96章 分封外疆第618章 金山堡第692章 先人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