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兴建聚居地

原也只是临时起意,但这个念头浮现之后,铁铉越发坚定了要先建起一座黄帝祠堂的想法。

他们中所有人身份各异,有官员、有士卒、有农人、有匠户。

还有无家可归的流民,赦罪流放的犯人。

各种阶层,各色各样,无所不有。

他们远渡重洋来到了这个梦寐以求之地,完成了足以载入史册的功业。但也有许多人于半途中便已葬身大海,他们为了这片美丽的大陆而来,却还没能看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眼,就永远的沉眠在了远离故土的深海他乡。

他们的尸骨,甚至都无法葬在安稳的土地里。

这其中,最让铁铉痛心的不是死于暴风、死于巨鲲的袍泽,而是为了平定船队叛乱,而死在旧日同胞的屠刀中的袍泽。所有人本都是抱持着和其他人同样的理想踏上甲板,最终却有一部分人没能承受住海面上那近乎无穷无尽的绝望……本该众志成城的同胞们走向了分裂,这是让铁铉最为痛心的事。

他不止一次的庆幸师尊有着先见之明,向陛下要来了精通探察监视之道的毛骧……虽然毛骧过于阴私的手段让他不敢苟同,但铁铉也不得不承认,因为有毛骧在暗处掌握大局的关系,这支船队才能避免迎来更为可怕的叛乱与分裂。

这也让铁铉清晰的认知到:要想开拓疆土,最难的不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地势有多么多么的崎岖,野兽有多么多么的凶狠骇人;而是如何让本就不多的同胞们始终保持团结。只要所有华夏人能抱起团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铁铉坚信,即使这凤鸣洲上已经先驻扎了敌对的百万大军,他们也必定能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为华夏民族分出一杯羹来。

毛骧用他自己的方法抑制叛乱,而铁铉,却想用他自己的作为促进团结。

而要如何让华夏子弟们团结起来,毫无疑问,就是让所有人牢记他们源自于同一个祖先。

听到是给先祖立祠,所有工匠们更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瓦匠顾不上危险钻进林子里采挖黏土,烧出的瓦片纵使熬着夜,也要一片片的亲手打磨的锃亮;建墙的石匠拿着凿子一点一点将每一块石头都凿成块状,但凡凿的有一点瑕疵,闹到铁铉面前也要将那有瑕疵的石头弃了;祠堂的木工部分更是老丁头亲自操刀,老人家无比认真的挑选着每一根梁柱,这是给祖宗在这片地方建起的第一座祠,可万万马虎不得。万一出了问题,对不起黄帝祖宗不说,日后整个凤鸣洲的华夏人,都要戳他老丁头的脊梁骨。

负责塑神像的师父就更不用说了,每日里亲自遴选黏土,照着铁铉的要求,一点一点塑出轩辕黄帝的身形,连每一根头发丝都力求还原。

就在建黄帝祠的地方,每到黄昏下工的时候,总有负责其他事务的人们会来这里看看,不论是兵是民,亦或是匠户、罪人,都会在这里驻足一会。也不知他们是在关注祠堂的修筑进度,还是透过这座还没建起的祠堂,想到了千里万里之外的家乡。铁铉成为了这个正在兴建的城磐的大家长,不止要归化、调配人手修筑各种建筑,还要负责分配日渐开始捉襟见肘的物资,为未来做好谋划。他还心念着老朱和朱肃特意交代的“神种”,每天都要仔细辨认其他同胞们带回来的在华夏故地未曾见过的草木。第一拨远征声势不壮,没办法带上太多文人,这些事也只有铁铉自己亲力亲为。幸赖毛骧接手过了周边的防卫与探察工作,否则,如何护卫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平民,防范原始丛林中钻出来的层出不穷的野兽,就足够他铁铉喝一壶了。

好在一周之后,铁铉迎回了他的另一个得力的帮手:前去探索水路的张赫带着手下的将士们,回到了这个渐渐已有些模样的驻地之中。

“此地的东面、北面都是大湖。”张赫比划着他绘制出的舆图,在驻地入海口的东、北两面分别是一个连成一片的大湖。“此中十分广大,恐怕不下于鄱阳、洞庭。我大明水师若来,无论多少都能装下。”

“铁小哥选的这地方正好,是在两座湖的枢纽之处。足以规避风浪。我等可在东边修筑船厂,等船只修好之后,只需转过此地,便能进入大海踏上归途。”

“可惜这凤鸣洲大陆太过辽阔,即便是周王殿下,对于此地的地形也只只知道个大概……仅凭现在已经探明的地形,还不足以知晓我们是在哪处登陆。”毛骧道。

“不知晓便不知晓,日后总有知晓的时候,等我们站稳了脚跟,架船绕着这凤鸣洲开上一圈不就晓得了?”张赫倒是十分乐观。“能寻到此处,足以说明五殿下所言不差。这凤鸣洲好地方还多的是,我们还能只窝在这一处不成?”

“航海侯说的不错。”铁铉点点头,“左右我等也需要补给,慢慢探索,总能知道确切的位置。”

“再不济,我等便蒙着头往西。已经知晓故地方位所在,还怕不能回去么。”

他们来时是顺着洋流,要回返的话是无法原路返回的。不过他们已经成功找到了新大陆,证明了那张坤舆万国图并非虚言。海上最可怕的是那无边无际的、似乎永远不能到达目的地的绝望。可现在已经能确定家的方向就在西方,还怕不能探出条航道来么。

于是三人开始在这里分工合作:铁铉负责统筹人手和筑城,毛骧负责维护治安与护卫城池基址不被野兽袭击,张赫则负责指挥人手,从陆路探索地形、完善舆图,探知周边的具体情况。

聚居地的建成进度有条不紊的推进,每个人都过得繁忙且充实,直到有一天,一个探马带来的消息打破了聚居地的宁静。张赫万分郑重的在临时府衙中召集了铁铉和毛骧。

“发现人烟了!”

第1011章 黎氏入瓮第1144章 大明海盗第6章 战报送达,老朱由喜转惊!第618章 金山堡第795章 黄雀在后第476章 朱肃授徒第763章 再会朱樉第749章 帖木儿之死(中)第680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739章 大位之争第298章 天下还有这样的贱皮子?第820章 夜里生事第818章 孤山之上第688章 到达波斯第342章 巩昌侯郭兴第197章 将去苏州第341章 趁机海运第151章 无知果然是原罪第915章 仁义之君第849章 廉州情况第498章 倭国 高丽,两面为难第592章 雄英染病第996章 宋濂的规劝第751章 帝国黄昏第34章 专克神童第938章 太孙监军第698章 种姓之辩第530章 目标,平安京!第378章 不断汲取养分的朱棣第867章 不教而诛第697章 杖责立威第1044章 安南事变第676章 帖木儿帝国的绊脚石第552章 高丽反了!第787章 黑吃黑第1089章 治国显学第725章 帝国黑纛第1140章 占据城堡第794章 声东击西第147章 织毛衣,愿天下百姓不受寒第608章 试探第1067章 杀敌!立功!第72章 落水第175章 老胡你个老六!第137章 殿中遭劾第650章 亲王相迎第874章 霭翠献土第573章 平衡之道第999章 抵达安南第11章 朱肃复学第150章 小公爷们,接客啦第883章 毁于一旦第1015章 范淮献策第486章 筹建报社第227章 张陈后嗣第76章 字辈第37章 咱后来,真废相了?第890章 狼子野心第520章 设套第899章 不让须眉第370章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第468章 把这个刺客给本王拿下!第349章 元军攻城第814章 革囊渡河第729章 反攻之时第283章 四面合围第795章 黄雀在后第839章 刘伯温遗奏第929章 朱标之举第193章 兄弟相谈第373章 强敌仍伺第623章 化夷为夏第1078章 安南收复第822章 火里逃生第236章 阴影中的蠹虫第1142章 搜山检海第389章 老子有援兵!第501章 什么京都,分明就是土村子!第746章 孤注一掷第153章 胡惟庸的蛊惑第813章 傅普信第176章 大哥你也要卖我?第551章 火器破敌第873章 舍兹夫人第419章 干脆搞个大新闻第663章 鸿胪寺第948章 大明第一次文艺汇演第1102章 刘三吾悟道第126章 会见第851章 后发制人第102章 酒会论道第56章 小公爷来访第688章 到达波斯第884章 再入贵州第489章 向老朱要钱第999章 抵达安南第197章 将去苏州第459章 勋贵膺服第366章 倒卷珠帘第867章 不教而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