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

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

陈景恪并不知道朱元璋在想什么,他也是越说越兴奋。

不过还保持着理智,比如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就没有说。

“孔夫子打破贵族对学问的垄断,才有了今日这般的地位。”

“商鞅变法,秦国推行军功爵制,才有了一统六国之伟业。”

“汉武帝首创举孝廉,才有了大汉的强盛。”

朱元璋忍不住说道:“哼,秦皇汉武不过暴君尔。”

陈景恪倒也并没有反驳,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三人,在二十一世纪是历代皇帝人气排行榜前三名。

但那是作为后人的我们,站在文明角度来考虑的。

秦始皇一统六国,为华夏大一统打下了基础。

汉武帝打出了大汉天威,开拓西域,将华夏文明的影响力传遍八方。

唐太宗将华夏文明的影响力,推向了封建史的巅峰。

三人对华夏文明的贡献太大了,现在人享受到了三人带来的福利,自然觉得他们雄才大略是明君。

然而在古代,站在民生的角度,秦皇汉武就是暴君,风评并不好。

秦始皇的严苛统治就不说了。

汉武帝大兴土木、极尽奢靡、卖官鬻爵、残忍嗜杀、压榨百姓。

喜好长生宠信方士,甚至将嫡公主嫁给方士。

可以这么说,如果将他的名字遮住,只看他做过的事情,绝逼会认为这是哪个亡国君。

然而他是汉武帝。

这三个人里面,只有李世民,被视为明君典范。

朱元璋出身底层百姓,对秦皇汉武没有好印象,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听到他贬低这二人,陈景恪并不意外,也不想反驳。

大家站的角度不同罢了。

没必要为了一个古人,争论这些有的没的。

但他也没有附和朱元璋,而是继续自己的话题:

“军功爵和举孝廉,在最初确实为国家发掘了大量人才。”

“然而随着官僚阶层的壮大,他们垄断了孝廉的举荐之路。被举荐上来的,皆为豪强子弟。”

“后来更是出现了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这也是东汉末年以及两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猖獗的主要原因。”

“隋唐两朝都致力于打击士族,科举制也就是在那时被确立。”

“然而当时士族力量强大,科举制也只是在士族政治上,撬开了一道缝隙。”

“直到唐末,黄巢和朱温二人将士族屠戮一空,才彻底结束了士族门阀统治。”

“宋朝就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科举制才变得名副其实,也是在那时得到完善。”

说到这里,陈景恪停下来喘口气。

朱元璋听的心痒痒,催促道:“快说,后面呢。”

陈景恪知道他已经被自己说动,心下很是高兴:

“文和武是国家的两条腿,无文则国不治,无武则国不存。”

“宋太祖得国不正,忌惮武将夺权就采取崇文抑武政策,相当于是先天瘸了一条腿。”

“所以宋代偏安一隅,竟被小小的西夏骑在头上,实在为天下人笑。”

“宋廷为了收买读书人,还说什么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无节制的恩荫官吏,导致了冗官。”

宋朝冗官还真不是科举造成的,三年举办一届,每届少则两三百,多则五六百。

怎么都不可能造成冗官。

真正的原因就是恩荫,只要是有品级的官员都可以恩荫子弟为官。

一品每年可恩荫十人……七品每年可恩荫三人。

是每年都能恩荫这么多。

一个人当十年七品官,就能恩荫三十个人。一辈子下来,家里的猫猫狗狗都能得一个官身。 这才是真正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当然,没有人会真的将这些名额全用掉。

如果受恩荫的子弟犯了罪,会连累到他本人。

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比较有能力的恩荫。

可即便如此,长年累月下来也是个庞大的数据。

宋朝从建国到王安石变法,才过了一百年,冗官已经成了朝廷三大病之一。

有些人考中进士后,要候补几十年才能碰到空缺。

有些倒霉的,一辈子都没机会真正做官,到死都是候补道。

纵观世界史,这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由此可见,无节制的恩荫带来了多大的恶果。

“不论是举孝廉还是恩荫,亦或是征辟,都极容易为人把控,滋养出豪强门阀。”

“只有科举制,才能杜绝门阀的产生。”

“虽然权贵子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在科举考中有很大优势。”

“可至少也为寒门士子留下了一条晋升道路。”

“所以,对比下来,科举制确实是历代以来,最优秀的选官制度了。”

朱元璋已经被彻底说服,但他嘴上依然不屑的道:

“可科举选拔上来的,多是只会读书的庸碌之人,如何能靠他们治国?”

陈景恪亦认同这一点,那些读书人科举当了官,自己没有能力治理一方,就只能请人帮忙。

于是师爷这个群体就粉墨登场。

可不要小瞧这些师爷,他们也会拉帮结派相互串联。

很多时候,坐在正堂的官老爷只是他们的傀儡罢了。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绍兴师爷了。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科举自然也有缺点和漏洞,这就需要我们去弥补了。”

“你说的倒是轻巧,如何弥补?”

“办法小子倒还真有一个,让科举取中的士人,去地方衙门当两年的刀笔吏,两年期满再授予官职。”

这是前世的考公制度,只不过前世是有两年基层工作经验才能参考。

现在换成考上之后要去基层锻炼两年。

听到这个办法,朱元璋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妙,这个法子妙啊。”

“刀笔吏是最磨炼人的地方,能考中的没有几个蠢人,让他们做两年刀笔吏自然也就懂怎么做官了。”

不过马上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吏的身份低贱,恐怕这些读书人不愿意啊。”

吏在宋朝之前并不低贱,很多人都是从吏做起,最后出将入相。

但到了宋朝吏转官途径被切断,且一旦为吏,就不能再参加科举。

所以吏就成了读书人不屑为之的低贱工作。

哪怕只是让他们去做一时的吏,也是不愿意的。

陈景恪轻笑道:“此事好办,读书人最喜欢折中了。”

“比如我们要求在墙上开个窗户,大家都反对;如果我们提出要扒开屋顶,大家就同意开窗户了。”

“科举也是一样,先告诉大家,考中之后一律从刀笔吏做起。”

“等大家都反对的时候,再告诉他们,去做两年刀笔吏磨炼。”

“如果他们还不答应,那这科举不开也罢,到时候大家就都会同意了。”

朱元璋秒懂他的意思,笑道:“哈哈……你小子够阴损,不过咱喜欢。”

陈景恪等他笑过,忽然严肃的道:“然之前的科举制还有一个很大的漏洞,以及一个很难避免的恶果。”

(本章完)

第240章 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第264章 动起来的大名第72章 共创佳话99.第99章 你们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490章 无题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183.第182章 秃驴,竟敢勾引公主。第339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第331章 陛下,时代变了第369章 凭空变出土地?第367章 你们准备好钱了吗第52章 解决之法151.第150章 内部提纯第301章 去阎王殿开会175.第174章 送子伴读第242章 新罗婢第350章 时代的需求第6章 锦衣卫带来的危险95.第95章 将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33章 学问哪来的?第23章 再出手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437章 世界是联系的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397章 死有余辜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150.第149章 太孙好像有点不正经162.第161章 咱当年也是个乞丐头第313章 见闻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258章 得偿所愿第241章 汉四郡第378章 朱樉太卑鄙啦第441章 他配吗第283章 留声机第52章 解决之法第358章 你们心里没有本太子啊第311章 用工荒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480章 李善长眼中的大同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计104.第104章 大户就是养肥的猪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第33章 学问哪来的?第386章 分封的深层次谋算第274章 团队力量第486章 秦国,危97.第97章 继续说啊第386章 分封的深层次谋算203.第202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第368章 谨言慎行第386章 分封的深层次谋算163.第162章 抠抠搜搜的像什么样子第22章 突破口第80章 发个单章第462章 kong家必须消失164.第163章 功勋九转第3章 夺嫡旋涡218.第217章 无题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第85章 咱的乖孙怎么样222.第221章 太简单了没意思第459章 欺老朱年迈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第41章 丞相彻底成为过去第358章 你们心里没有本太子啊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第352章 你特么想反皇权?第420章 官148.第147章 军功爵制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461章 无心之过127.第127章 如果万一呢。第419章 再补一块短板180.第179章 蓝玉竟成嘴替98.第98章 掀起医学革命第283章 留声机第297章 建文?嘉文?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马皇后第345章 血染淡马锡第489章 王者之师第430章 大洋彼岸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457章 布局开始203.第202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第347章 明朝的苏武第273章 大课堂第20章 听你爹我的188.第187章 党同伐异第341章 挖坑杀人第430章 大洋彼岸第360章 无题165.第164章 谁说儒生讨厌改革143.第142章 新都畅想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第387章 不打西域打天竺第442章 这孩子一定大富大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