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

看着沉默不语的群臣,陈景恪不禁再次为李善长的智慧感到敬佩。

他将所有可能会遭到质疑的计划剔除,只留下了一目了然,而又利国利民的部分。

就算是傻子都知道,这些计划都是善政。

这就堵住了群臣的嘴,让他们无法直接拒绝执行这个计划,只能以扰民、财政为借口反对。

当皇帝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他们就彻底失去了反对的理由。

强行反对,就是把刀主动往皇帝手里送。

如果是之前,他们或许还敢试探一下,朱标的刀够不够锋利。

可之前爆出,有人利用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的机会,故意行不法之事。

皇帝派遣锦衣卫四处出动,专门查办此类案件。

并且还下达了一条带着血腥味的旨意,凡此类案件,一经查实就地问斩。

蒋𤩽已经杀疯了。

过年他都没回京,而是在地方度过的。

只不过和朱元璋不同的是,朱标懂得克制没有大肆牵连。

被杀的基本上都是直接犯事之人,很少牵连中枢高官,所以才显得如此平静。

可有句话叫杀鸡儆猴。

那些被杀掉的都是鸡,被震慑到的是天下的官吏。

新皇已经证明,他是能杀也敢杀人的。

自然没人敢主动往刀口送。

大明第一期五年计划就此通过。

朱标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由李善长担任组长,另一名内阁学士耿光担任副组长。

专门负责工作计划之事。

群臣对此并无什么特别看法,这种牵扯全国的计划,找一名有经验的官员全权负责,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朱标此举是为再一次扩大内阁权力做铺垫。

驳斥权的意义,之前已经说过。

一旦将这个权力交给内阁,那么它就将成为大明最高行政机关。

中枢的运作模式都要跟着变动。

如此大的变动,即便是有徐达和李善长坐镇,也会带来极大的震动。

这是朱标不愿意见到的。

所以一点点的移交权力,到最后顺水推舟,是最好的办法。

而五年工作计划,就是最好的契机。

接下来朝廷的工作重心,肯定是五年工作计划。

各种相关政令,都要从这个工作小组发出。

最终的工作情况,也要向小组汇报。

说的更直白点,议政和执行两大权力,都变相的交给了这个小组。

等群臣适应了这种模式,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将驳斥权交给内阁,完成最后一步改革。

对于朱标的手段,陈景恪叹为观止。

“看看,陛下这手段才叫高明啊,一切都是那么的丝滑,将变革带来的动荡降到最低。”

朱雄英也是同样的看法,但嘴上习惯性的反驳道:

“磨磨唧唧,换成皇爷爷,这会儿新内阁已经正常运转了。”

陈景恪吐槽道:“换成太上皇,这会儿也已经血流成河了。”

朱雄英摇头晃脑的道:“咔嚓一刀,所有的反对声音都消失了,多省事。”

陈景恪知道这货是叛逆期到了,习惯性的嘴硬,也没当真。

——

大明第一期五年计划的事情,很快就传开。

民间的反应,再次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主要是出乎了陈景恪的意料。

老百姓多持担心态度,认为朝廷又要折腾了。

反而是读书人群体,态度比较两极分化。

有人认为这都是善政,新皇是个有作为的君主。

证据自然是史书上那些名臣的例子,基本都有修桥铺路,建设水利设施的事迹。

这说明啥?

说明这种事情是利国利民的,要不然为啥会被史书重点记载?

既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朝廷主持去做,有什么不对?

更何况,为了支持新政,新皇每年还从内帑拿出六百万贯补贴国库。

这要不是有作为的君主,啥才是?

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是劳民伤财。

现在百姓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朝廷的计划虽好,但太过于理想化了。

而且允许截留赋税,简直就是助涨贪腐之事的发生。

两派不停的打嘴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说服不了谁。

朝廷一直在收集舆情信息,相关情报很快就汇总到了朱标手里。

朱标等人看过之后觉得很正常,事情在可控范围内。

而且竟然有那么多读书人支持,反倒是意外之喜。

陈景恪没太关注读书人的看法,两派互喷口水,前世互联网上他见过太多了。

什么事情都能争,什么事情都要争。

你要真把他们的话当真了,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

他更关注的是百姓对变革看法,基本都是反对。

明明是造福当地的良策,百姓却不支持。

理由很简单,怕朝廷折腾。

怕折腾,所以宁愿什么都不变。

这个现实,让他非常的无奈。

因为百姓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变革或许会让世界变得更好,可期间产生的波动,却可能让很多人家破人亡。

谁都不想成为被牺牲的那一批人。

所以大家宁愿不变。

可不变……永远都不会变好。

这就是矛盾所在。

想到这里,他由衷的说道:

“治大国,若烹小鲜,先圣真至理名言也。”

朱标好奇的问道:“哦,景恪有何感触?”

众人也都看了过来,不知道他从这份情报里看到了什么东西。

陈景恪就趁机将自己的感悟说了一遍,在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始终是看着朱雄英的。

因为这个道理朱标和李善长等人肯定知道,只有朱雄英不太了解。

事实也确实如此,听到他的分析,朱雄英很是有些不以为然:

“变革总会有牺牲,但会让大部分人变得更好,这些牺牲都是值得的。”

朱标等人其实也都认同这一番话,陈景恪自己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有更深的想法:

“话虽如此,但我们却不能将这种牺牲当做理所当然,要想办法降低变革对百姓造成的不利影响……”

末了,他说出了前世互联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

“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听到他前面的话,众人其实都有些不以为然。

什么都考虑,会增加变革的成本。

既然走了这条路,那就要做好一往无前的准备。

朱标也是同样的想法,不过对于陈景恪说出这番话,他并不觉得意外。 这一直以来都是陈景恪最大的弱点,心太善。

也是皇家对他放心的真正原因。

你自污就能打消皇帝的怀疑了?天真。

可你心善,是真没威胁。

但陈景恪的最后一句话,却让所有人都忍不住心中一沉。

这句话实在太贴切,太形象了,是对变革的最好总结。

不,甚至可以说是对所有历史变迁的最好总结。

让人情不自禁的产生代入感。

朱标开口说道:“此言甚妙,百姓在变革面前是如此的渺小。”

“而我们在时代洪流面前,又何尝不是微不足道的呢。”

“人同此心,诸位在施政之时,要多加考虑,尽量减少对百姓的伤害。”

李善长等人齐声说道:“是。”

陈景恪心中长舒了口气,有朱标这句话,今天这一番话就没有白说。

至于朱雄英……呵,小子,你思政课上的还是不够啊。

朱雄英没来由的打了个寒噤,他疑惑的四处瞅了瞅,没有漏风的地方啊。

——

下班回家,刚到门口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个波斯人阿扎萨。

阿扎萨也看到了他,立即迎上来,用娴熟的官话说道:

“陈伴读,冒昧来访还请海涵。”

陈景恪听着他那,比很多官吏还正宗的官话口音,笑道:

“我的朋友,能见到你我也很开心……你的官话说的不错。”

才两年时间,就熟练的掌握一门语言,这天赋确实很高。

难怪之前在中亚的时候,他能游历诸国。

两人寒暄了几句,陈景恪就把他迎到家中,聊起了这段时间的经历。

这两年阿扎萨再次发挥了他的能力,游历了大半个大明,对生活在这里的古老国度进行了调查。

考察的结果让他无比的震撼。

果然不愧是让祖先都心悦诚服,甘愿以藩属自称的族群。

强盛、辉煌。

不过他也知道了很多华夏的历史,知道这个族群并不是一直强盛,而是存在着周期。

有秦汉隋唐那样的强大帝国,也有两晋两宋那样的屈辱时刻,还有被异族统治的历史。

大明是驱逐异族之后,建立的全新政权。

这非但没有让他小觑华夏,反而让他更加感到不可思议。

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这种坚韧是其他族群所不具备的。

至少他知道的族群,只有华夏做到了。

波斯曾经创造过辉煌,跌倒过很多次,也爬起来过很多次。

可是在数百年前那一次跌倒,他们就再也没有爬起来过。

非但如此,他们还丢失了祖上传下来的习俗文化,被迫接受敌人的文化。

而华夏族群,即便是在最低谷,依然没有丢失自己的传统。

两相对比,让他更加的钦佩。

于是他摒弃了宗教观念,开始全面了解华夏文化,试图从中找到复兴波斯的机会。

然后他就发现了一件事情,大明正在推行的种种善政,出现的时间并不长。

最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那一部分政策,基本都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

而且江湖传闻,这一切都出自那位年轻的陈伴读之手。

七八年前他才十二三岁,这是何等的天纵奇才?

他几以为,陈景恪莫非就是华夏族群的先知?

否则,怎么能做到这些?

然后,他心中冒出了一个念头,对方似乎对波斯有所了解。

那么,是否可以从陈伴读那里获得一些提示呢?

如果他愿意出手指点,波斯复国或许就能看到一些曙光了。

不过阿扎萨并没有直接来找陈景恪,很简单的道理,别人为什么要帮你?

至少他要对华夏有足够的了解,对那位陈伴读有了一定了解,才能更好的去寻求帮助。

于是,他按捺住冲动,继续游历大明。

并将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全部都写了下来,有些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历时两年,终于重新回到这个老大帝国的京畿,他第一时间就来到陈景恪门前守候。

本来他还有些忐忑,对方会不会忘记了自己。

等真见面了,陈景恪一眼就认出自己,让他心中松了口气。

一阵没营养的废话说完,阿扎萨趁机拿出了自己的见闻录:

“陈伴读,这是我两年来游历大明的所见所闻,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哦?”陈景恪有些惊讶,没想到他竟然会来这么一出。

好奇的接过翻了几页,更是感到大为震惊。

写的很细致,也没有一味吹捧或者贬低,缺点和优点一并记录。

让陈景恪对大明的基层情况,对变法带来的种种影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是他还用中亚那边的情况作对比。

虽然这种对比不多,可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对陈景恪的帮助实在太大了。

将手中的书合上,他由衷的说道:

“非常感谢伱,我的朋友,这本游记对我太重要了。”

阿扎萨心中一喜,客气的道:“陈伴读客气了,不过是举手之劳。”

陈景恪小心的将书放在桌子上,沉吟了一下,说道:

“不知你可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

阿扎萨按捺住狂喜情绪,说道:“不知陈伴读对波斯有何看法?”

陈景恪心中已经隐隐有了猜测,这还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啊。

本来还在想着,怎么鼓动他搞波斯复国搅乱当地局势,没想到他自己送上门来了。

当即不动声色的道:“古波斯是个伟大的族群,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现在吗……”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那种不屑显而易见。

阿扎萨非但没有觉得屈辱,反而非常兴奋。

他对曾经的波斯有好感,那岂不是正好吗。

陈景恪似乎觉得这样不妥,露出了一个尴尬的笑容,转而说道:

“居鲁士创造了波斯第一帝国,是何等的强盛辉煌……”

“也为整个极西诸国,树立了榜样。”

“虽然后来波斯第一帝国覆灭,然沉沦数百年后,再次建立了萨珊王朝,成为当地的霸主。”

“波斯人于我华夏的友谊,也是在那时候建立的。”

“两晋南北朝时期,双方就频繁的交往,隋唐时期正式建立邦交……”

“萨珊王朝还曾向大唐求援,只是当时大唐亦内忧外患不断,实在无力出兵。”

“等后续腾出手来,萨珊王朝已然覆灭,实在令人遗憾。”

说到这里,陈景恪脸上浮现出深深的惋惜:

“更让人痛惜的,不是波斯第二帝国覆灭,而是波斯人被伊教彻底驯服。”

“曾经辉煌的波斯文明成了过眼云烟……波斯历史上的英雄史诗,也被人所遗忘……”

“如果换成在华夏,这就是数典忘祖,所有后人都要以死谢罪。”

阿扎萨既羞愧又兴奋,终于吐露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不是我等不愿意复兴祖上荣光,奈何敌人太过强大,如之奈何啊。”

191.第190章 海贸啊第460章 久违的上课第442章 这孩子一定大富大贵第438章 不要寄希望于敌人愚蠢184.第183章 兄弟齐心第289章 政变第383章 传统技能发动163.第162章 抠抠搜搜的像什么样子第398章 南洋乱局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第281章 自绝于军方第275章 百万常备军第271章 进退有据第345章 血染淡马锡第28章 给朱元璋讲史188.第187章 党同伐异第52章 解决之法185.第184章 什么重要?第39章 圣人言可杀人第453章 孔97.第97章 继续说啊第299章 继续无题第463章 杀驸马以正法令第375章 花钱是一门学问131.第131章 犹豫啥,联姻啊。第472章 太圣皇第280章 你的心真脏啊第434章 学傻了第380章 凿穿战术再现第417章 给过年增加点颜色第43章 暴毙142.第141章 被吓出病的李文忠第301章 去阎王殿开会第270章 这就是朱雄英166.第165章 新都设计图第35章 大本堂开课119.第119章 新钞问世惊群臣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第406章 父母之爱子第46章 回家第423章 玩敌养寇166.第165章 新都设计图第46章 回家第368章 谨言慎行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第49章 给老朱父子上课170.第169章 江南重税第474章 水无常形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学天赋第442章 这孩子一定大富大贵173.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180.第179章 蓝玉竟成嘴替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第348章 屠杀继续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448章 太子的强硬第481章 二杨相会第367章 你们准备好钱了吗第394章 一国两分治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187.第186章 定黄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第240章 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232.第231章 扣你一个月俸禄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320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第419章 再补一块短板185.第184章 什么重要?159.第158章 蓝玉:谁敢居功自傲我杀谁137.第137章 朱标酿成的恶果(求月票)第14章 生活处处是神话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103.第103章 我搞定无酸纸第342章 无题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159.第158章 蓝玉:谁敢居功自傲我杀谁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写史?第261章 乱认祖宗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马皇后第415章 最后一块死角232.第231章 扣你一个月俸禄第404章 朱标的帝王课138.说下加更的事情吧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第256章 历史赋予的使命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121.第121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363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459章 欺老朱年迈第425章 朱老四好样的啊第280章 你的心真脏啊第256章 历史赋予的使命第406章 父母之爱子第55章 正义执行第356章 当面抽老朱大嘴巴子第424章 土鸡瓦狗第454章 华夏在我肩上担着第376章 老朱亲自斟茶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开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