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

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

朱元璋一拍大腿道:“咱一直纳闷,读书人应该是个顶个的聪明。”

“为何科举选拔上来的,多是空谈之辈,原来问题出在了这里。”

“要不咱就增加一些科目,考较读书人做事的能力?”

陈景恪连忙说道:“万万不可,普通人供养一个读书人本就困难,已无余力供其读更多的书……”

“若增加科目,恐怕用不了多久满朝皆是公卿子弟,普通人再无翻身的可能。”

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的点点头:“你说的对,是咱考虑的简单了,你可有法子解决这个问题?”

陈景恪点点头,又摇摇头:“办法有,但以现在大明的国力,极难做到。”

朱元璋猛然就坐直了身躯,问道:“你说要怎么做?”

马秀英和朱标也同样看向他。

陈景恪心中一动,决定趁机给他们普及一下生产力的概念。

不管有没有用,先灌个耳音,时间长了总能有点效果的。

“发展生产力。”

朱元璋虽然不懂,却非常的兴奋。

盖因陈景恪每说出一个新词,都会提出一个新的方向。

关键是,这个新方向都是有的放矢,能帮助到大明。

所以这会儿又听到一个新词,他自然很高兴。

马秀英和朱标也差不多。

朱雄英对陈景恪更是信服,听到他要讲课也很是高兴。

“什么是生产力?”

“生产力就是……”

陈景恪就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详细的给他们解释了一遍。

“远古时期人们茹毛饮血,掌握了火,就开始吃熟食……”

“有巢氏发明了房屋……人们从树洞山洞走出,在平原居住……”

“神农氏尝百草,人们掌握了医药,寿命得到延长……”

“铜铁的发明和使用,人们的工作效率更高……”

“原本做一套家具需要几个月,锯子、凿子等工具出现后,只需要十几天。”

“曲辕犁出现……原本需要两人两牛才能做的活,现在只需一人一牛……”

“同样的人畜,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

“良种的培育、水肥的使用等等,都有效的提高了粮食产量。”

“千年前亩产不过百斤,现在可达两百斤,若耕种得法三百斤亦非不可能。”

“印刷术出现之前,书籍靠手抄非常珍贵,只有高门大户才能读的起书。”

“印刷术出现后,书籍价格降低到了普通人也能购买,一般百姓人家也能读的起书。”

随着一个个例子说出,众人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认识就越发深刻。

陈景恪最后总结道:“百姓能读得起书看起来很简单,深究起来就是数千年发展生产力的成果。”

“若无房屋火焰,若无铁器曲辕犁,若无粮食高产,若无纸张印刷术的出现……”

“就不可能有现在百姓可以读书的大好局面出现。”

“所以,这一切都可归功于生产力的发展。”

“若大明重视生产力发展,许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未来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工者有其业……百姓衣食无忧,亦非不可能。” 朱标喃喃道:“耕者……这就是大同之世啊,真的可以实现吗?”

朱元璋也有些向往,但随即就清醒过来:“伱小子别忽悠咱,你也说了,数千年才发展成这个样子。”

“且这些发明多为不可控,我大明就算想发展也无能为力。”

陈景恪心中叹息,反问道:“陛下,若您对火炮的威力不满意,会如何做?”

朱元璋随口答道:“自然是让军器局想……”

话才说一半,他突然停住了。

马秀英和朱标也同时醒悟过来。

军器局可以研究出威力更大的火炮,那别的衙门和工匠,自然也能研究出别的更好的东西。

生产力自然也能用相同的方法来提高。

只有朱雄英挠了挠头,不明白皇爷爷说的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就不说了。

不过这会儿众人可没空理他,都各自陷入了思考。

朱元璋迟疑了片刻道:“这需要投入大量钱粮啊。”

陈景恪说道:“是的,而且投入了钱粮还不一定会有成果。”

朱元璋点点头,叹道:“以咱大明现在的国力,没有多余的钱粮投入其中啊,此事将来再议吧。”

陈景恪心下有些失望,不过也没有继续多说。

盲目的去搞科研就是浪费人力物力,没有任何意义。

今天不过是给他们做个科普,让他们知道生产力的重要性。

等将来算学圈子壮大,他会慢慢的给大家传授一些基础理科知识。

再弄出一些高价值的成果,比如玻璃。

透明玻璃、平面镜在这个年代,那就是稀世珍宝,赚钱的速度堪比开印钞厂。

他为什么不在现在搞发明,帮老朱解决困境,顺便给自己赚取财富?

一开始确实是时机不成熟,现在则是在等一个机会。

一个让朱元璋重视理科和科研的机会。

马秀英赞道:“虽然暂时朝廷还无法主动去研究,但今日景恪又为我普……普及了一个新的知识。”

“也为大明找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前进方向。”

“我向来以为自己读书多,懂的道理也不比任何人少。”

“与你一比才知道,我其实和那些好空谈的读书人一般,读的都是死书啊。”

朱标也深以为然的道:“是啊,景恪说的例子我都在书上看到过,可从来都没有想过将其联系在一起……”

“都说读史可以知兴替,我们也都在读史,期望找到王朝兴衰规律,延长朝代寿命。”

“……但真正会读史的,天下唯有景恪一人也。”

朱元璋虽然没有说什么,但表情里也透露出深深的认同。

从认识到现在,陈景恪已经在史书中,为他们梳理出了好几条线。

每一条线,都能带给他们巨大的启发,影响着后续国策的制定。

有些已经在改变大明的国策。

陈景恪入宫才不到半年时间,对大明的影响,已经超过了除开国功勋外的大多数人。

照目前这个情况发展下去,未来他必然是大明的中流砥柱。

想到这里,朱元璋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本章完)

102.第102章 假钞195.第194章 组建水师衙门第379章 他一定没听说过慕容垂第320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第301章 去阎王殿开会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72章 共创佳话214.第213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第464章 送上神坛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372章 永绝后患第474章 水无常形第466章 围杀第480章 李善长眼中的大同222.第221章 太简单了没意思第47章 货币第424章 土鸡瓦狗第22章 突破口第315章 赶鸭子上架第336章 人才掠夺计划第262章 给你封个猴儿吧第335章 永恒的变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第378章 朱樉太卑鄙啦第448章 太子的强硬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482章 人权的二象性第412章 一票否决权第348章 屠杀继续第344章 血染淡马锡(上)第403章 借题发挥第482章 人权的二象性第370章 新大陆第342章 无题第415章 最后一块死角第34章 新篇章第241章 汉四郡第419章 再补一块短板第15章 太孙伴读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225.第224章 此生仅有的机会第444章 祸不单行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200.第199章 钱钱钱第380章 凿穿战术再现第474章 水无常形第249章 传说中的大人物第58章 唯儒独尊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375章 花钱是一门学问第320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第299章 继续无题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295章 思想武装第38章 圣人言第471章 禅让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133.第133章 天降异象195.第194章 组建水师衙门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362章 大明周报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么?第278章 朱标的五条措施223.第222章 心怀鬼胎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纷登场第36章 能不能换句话?224.第223章 太孙长大了第313章 见闻102.第102章 假钞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办事第300章 闪电战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107.第107章第264章 动起来的大名第359章 南洋清除计划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第488章 无间道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378章 朱樉太卑鄙啦138.说下加更的事情吧第80章 发个单章第332章 因为我们是兄弟啊第296章 博望侯第418章 死亡名单第406章 父母之爱子第32章 马皇后一刻三惊第51章 老朱强大的理解能力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299章 继续无题235.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第56章 别拍咱的马屁157.第156章 蓝玉:请太孙示下第487章 合纵连横第81章 老朱觉得自己又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