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开启华夏纪元

第70章 开启华夏纪元

陈景恪并不知道朱元璋在想什么,对马秀英和朱标的夸奖,自然是谦虚应对。

话题聊到这里,差不多已经可以完结了。

毕竟听过他梳理出的生产力这条线,朱元璋三人也没兴趣再关注,他们在宫外的那点事情了。

不过陈景恪却准备继续说一个计划。

一个早在给朱雄英讲华夏领土扩张的时候,就想好的计划。

之前还在想,该怎么将这个计划抛出,现在正是时候。

于是他就说道:

“虽然暂时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读书人能力问题。”

“但我刚刚想到一个主意,或许可以略微改善一下这种情况。”

朱元璋眉头一挑,道:“哦,是何主意?”

马秀英和朱标也惊讶不已,没想到还有这转折。

只有朱雄英,一点都不觉得奇怪,甚至认为理所应当。

在他心里,这个世界就没有陈景恪不懂的问题,也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麻烦。

如果有,那也只是外部条件不合适,他不愿意多说。

陈景恪说道:“方才娘娘和太子殿下说读史可以明智,可以知兴替,那不如让读书人读史。”

朱元璋皱眉道:“史书浩瀚,咱也才只看过其中一角,那些读书人又能读多少?”

“况且你也说了,普通人家供养一个读书人就已经竭尽全力,哪里有钱买这许多史书。”

陈景恪笑道:“此事好办,朝廷编撰一部华夏简史即可。”

朱标疑惑的道:“简史?”

华夏他懂,史也懂,简史还是第一次听说。

“简史顾名思义,就是简略的史书。”

陈景恪就将简史的概念解释了一遍,然后说道:

“我们可以从上古传说的有巢氏、燧人氏等为起点,简略的讲述华夏文明史。”

“只介绍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阐述重大事件发生的前因、过程和后果,造成的影响……”

“比如牧野之战,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的人物,造成结果。”

“整个夏朝只需要简单的讲一讲大禹、夏启和夏桀,就足够了。”

“再梳理一下各个朝代的特点,衰亡的原因等等。”

“如此华夏数千年历史,可以浓缩成数十万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其实已经足够了,更多的细节他们读之也无用。”

“如果他们真对历史感兴趣,待功成名就之后,再购买书籍研究也不迟。”

朱元璋却眉头皱起,虽然没有直说,但很明显并不支持此法。

对此陈景恪并不意外,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看来,读史是必须的。

甚至国家为了增加民族凝聚力,还要求义务教育必须学历史。

可在古代恰恰相反。

古人最初写史并不是为了记录文明什么的,而是为了给统治阶级提供参考资料。

这也是‘读史可以知兴替’的由来。

后来随着学问普及,贵族政治的没落,史书才逐渐走入民间。

统治阶级虽然没有阻止,却也并不希望太多人读史。

因为读史还可以明智,懂的道理就会变多,想法也会变多。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人心乱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其核心,还是愚民政策。

朱元璋现在是皇帝,自然也不能例外。 不只是他,马秀英和朱标也都是差不多的想法。

陈景恪也知道这一点,既然提出了这个建议,自然也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老朱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尤为重视大明的正统性。

为了证明大明的正统性,他不惜承认元朝。

而陈景恪也正是要利用这一点,来达成目的。

“陛下,华夏简史不只是可以帮助读书人明智。”

“只需一点小小的改动,更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明就是天地正朔华夏正统。”

果不其然,听到这话朱元璋马上就坐直身子,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他:

“细说。”

陈景恪见他上钩,就知道事情成了一半,很是开心:

“可以启用双重纪元法,就是黄帝纪元加陛下您的年号纪元。”

朱元璋眉头皱的更紧,年号事关重大,岂能轻易更改?

若非知道陈景恪不会无的放矢,他早就发怒了。

“给咱解释清楚,到底何意?”

陈景恪并不害怕,详细的解释道:

“黄帝乃人文始祖,亦是王朝的第一代建立者。”

“陛下不妨以黄帝登基之日为开元元年,意为开启华夏纪元之意。”

“如此开元二年三年以至万年……”

“我计算过,黄帝登基之日距今约4065年,以此计算我大明建国之日当为开元4065年。”

“采用双重纪元法,大明建国之日就是开元4065年洪武元年。”

“今年就是开元4079年洪武15年。”

“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时间就是开元2476年,唐朝建立为开元3315年武德元年。”

“如此,只要看过华夏简史之人,谁敢不认大明为天下正统?”

朱元璋越听眼睛越亮,这比祭祀一百遍昊天都管用啊。

他想的更多,不只是华夏简史,往后所有史书提到时间的地方,也必须要加开元纪年。

到时候,谁还敢说咱大明不是正朔。

不过事关重大,他并没有直接认同,而是问马秀英和朱标道:

“你们觉得此法可行否?”

朱标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我以为可行。”

马秀英思考片刻,才缓缓点头:“我也以为可行,但藩属国的年号该怎么办?”

朱元璋愣了一下,是啊,若藩属国也采用双重纪元,岂不是和大明一样了吗。

陈景恪也同样愣了一下,这一点他也给忽略了,确实是个很大的漏洞。

略微思索,很快就有了解决之法。

“此事好办,藩属国采用三重纪年,开元加洪武加藩属国主年号。”

朱元璋忍不住叫好道:“好,此法好,能更好的向诸藩国表明,大明乃宗主之国。”

到了这里,意味着朱元璋已经同意了此法。

而在洪武朝堂,只要朱元璋同意,就意味着这个政策必定会得到推行。

读书人群体确实可以阳奉阴违。

然而,一旦启用开元纪年的消息传出,读书人绝对是最支持的群体。

原因自不用多说,不外乎法统二字。

但陈景恪的话依然没有说完,他弄出华夏简史和开元纪年,可不是为了替老朱证明大明正统性的。

而是有着更深一层次的目的。

所以等三人消化了这个观点,他才继续说道:

“华夏简史再略微改动一点,也可以用来证明,大明对四夷统治的合法性。”

(本章完)

第493章 有为无为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386章 分封的深层次谋算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339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第419章 再补一块短板第384章 两极反转215.第214章 太孙出巡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157.第156章 蓝玉:请太孙示下135.第135章 太孙天命在身第485章 将相之才第334章 我们已经被渗透了第346章 血第462章 kong家必须消失第361章 各人的命运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第480章 李善长眼中的大同第366章 法第43章 暴毙第408章 巾帼不让须眉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448章 太子的强硬第251章 新的课题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478章 发表第256章 历史赋予的使命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第339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第387章 不打西域打天竺第490章 无题第395章 燕王要造反?第480章 李善长眼中的大同第15章 太孙伴读第403章 借题发挥第49章 给老朱父子上课请假一天第280章 你的心真脏啊126.第126章 温寒变第441章 他配吗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第21章 从调教太孙开始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第385章 阁老们头上的人第270章 这就是朱雄英第459章 欺老朱年迈第351章 无题177.第176章 异常235.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35章 大本堂开课请假一天第49章 给老朱父子上课第77章 成为时代的探索者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113.第113章 这些可都是棋子第396章 你们太欺负人了第350章 时代的需求第7章 将计就计221.第220章 啥条件我们都答应205.第204章 某高丽(完)第362章 大明周报第358章 你们心里没有本太子啊第280章 你的心真脏啊第49章 给老朱父子上课第366章 法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开线了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第299章 继续无题第64章 朱雄英突袭方孝孺第486章 秦国,危第313章 见闻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480章 李善长眼中的大同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300章 闪电战127.第127章 如果万一呢。第67章 温馨的一家四口第319章 天竺攻略第447章 摊牌第365章 沧海第357章 皇上就是败家子啊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第390章 太子长子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390章 太子长子第9章 脑回路不正常的陈远第367章 你们准备好钱了吗95.第95章 将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337章 解缙的震惊第454章 华夏在我肩上担着第466章 围杀197.第196章 一切从揭皇榜开始第7章 将计就计第66章 傲娇的父子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