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挑选厂房的地点

远在王恭厂的朱舜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崇祯带来了怎样的震撼,就算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这件事。

他这段时间正忙着买材料打造水力珍妮纺纱机,累了就拿出原先的那块木板,又在上面写写画画,设计另一样东西。

一种很简易的精密机床,欧洲大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没多久,就有人发明出了制造燧发枪的精密机床。

蒸汽机比较复杂,还很容易爆炸,朱舜现在没有那个闲钱研究蒸汽机,只能一步步的先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

一点一点的改变大明王朝。

现在有了水力机械了,只需要稍微改动一下,就能制造出一台用来钻孔的简易机床。

大明的火绳枪制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三段接合式,一种是双层复合式,不管是哪一种,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最后对于枪膛的修整。

好在大明的火绳枪和欧洲更为先进的燧发枪,都是滑膛枪,只需要用钻头把枪膛给钻大钻的光滑就行了。

这个最后一步,却是最耗费时间的,虽然大明已经有了钻床,但是非常的简陋。

这是一种用木头做框架,用圆形石盘做惯性轮,绑上牛皮条用人力拉动,借助圆形石盘的惯性钻膛的钻床。

钻好一支火绳枪的枪膛,往往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这也就造成了王恭厂制造的火绳枪产量不高,因为这种工艺想要提高产量,需要大量的熟练工匠和钻床设备,对于粮仓里都能跑老鼠的大明来说,显然不太现实。

朱舜设计的这种简易水力钻床,一天时间就能钻出一根枪膛,提高了整整三十倍。

王恭厂现在大概有五百多名工匠,只要等到朱舜把这种水力钻床打造出来,就能把王恭厂一个月一百余支火绳枪的产量,瞬间提高到三千支。

一年的话,就是从一千二百余支火绳枪,提高到三万六千支。

这就是工业革命的力量。

立夏,芒种,夏至。

朱舜又是闷头苦干了一个月,等到夏至时节,终于把水力珍妮纺纱机打造好了,水力钻床的机械设计图也敲定了。

朱舜一个人霸占了一间匠作间,站在匠作间里的他,看着面前的水力珍妮纺织机,说不出的成就感。

现在机器有了,只需要把厂房和工人搞定,大明的第一家近代纺纱厂就能开办了。

朱舜拿着一条铁链子,把匠作间的大门锁上,踩着土路走出了王恭厂。

朱舜刚离开,一群铸匠就从后面一排排的瓦房里走了出来,趴在门口探头探脑的看看里面有什么。

大门已经锁上了,匠作间的四周也用木板挡的死死的,趴着看了好长时间,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这群铸匠只能悻悻的散去了。

“老孙,你说朱头这段时间在干什么?”

“别一口一个朱头了,朱舜现在不是匠头了,他现在可是咱们王恭厂的一把手了。”

“哎,这小子也不知道走了什么大运,竟然让皇上瞧上了,以后看来得多巴结巴结他了。”

天黑了没多久,朱舜就走回了家里,这些天太累了给爹娘打过招呼,就回自己的屋子睡觉了。

第二天晌午吃饭,朱忠仁捧着一碗稀饭蹲在院子里,津津有味的喝着,随口问了一句:“儿子,不年不节的你怎么回来了。”

朱舜也是端了一碗稀饭,不过手里多了一个面饼,撕下来一半泡在老爹碗里,咬了一口另一半说道:“夏至放三天假,我就回来了。”

“三天?”朱忠仁笑眯眯的把面饼又夹给了儿子:“当官就是舒服,放这么多天的假。”

确实是舒服,冬至还放七天假,朱舜在心里默默补了一句,快速扒拉几口把稀饭喝完,手里的面饼放在老爹碗里,放下碗筷就出去了:“爹,我出去一趟。”

朱忠仁刚想把面饼再夹给孩子,瞧见他出去了,念叨了一句这孩子,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朱舜这次回家,是为了找一处比较好的厂房,因为这个水力珍妮纺织机需要借助河流的流动力量,所以就需要选在一段合适的河岸边。

这几天田里没什么事要做,朱舜叫上几个在家里闲着没事干的弟弟,几个人高马大的弟弟一人拿着一根棍子,跟着大哥就出去了。

走出村口的石桥,正好碰见了里长儿子,以前见了朱舜恨不得鼻孔朝天,现在只是唯唯诺诺的打了一个招呼,带着一帮人灰溜溜的离开了。

朱舜没有那个闲工夫理睬他,走过村口的石桥,带着几个弟弟向西边走去。

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听见了‘哗哗’流动的水流声,眼前也出现了一排排的垂柳,随着微风不停的摇摆。

走的再近一些,朱舜就看了一条广阔的大河,波光粼粼,宽约一百多米:“这应该就是永定河了。”

朱舜清楚的记得京城附近有一条流经蒙古、山西、河北三省的大河永定河,全河长约七百多公里,又被叫做小黄河。

重点是永定河因为靠近太行山脉的高台地附近,在比较短的距离内,水流落差从四百五十米骤降到一百米,落差很大,水流就比较湍急。

朱舜向北边望去,根本望不到边际,只看到一群群鱼鸟在永定河宽阔的河面上飞来飞去。

不过朱舜脚下的这段河岸,不太适合当厂房,这两天就带着几个弟弟沿着永定河转了两天。

在京城西面的石景山附近,找到一段适合做厂房的河岸。

几个弟弟跟着自己也累两天了,就在第三天的时候,朱舜让他们回去了,自己一个人去了一趟县里的河伯所。

明代初年朱元璋认识到湖渔池利对于税收的补益,就设置河伯所管理各个州县的河流鱼税,朱舜想要在永定河旁边建立纺纱厂,就要得到河伯所的批文。

想要找衙门里的人办事,不管是什么衙门,都得有熟人介绍,黄村里正好有一位河伯所的坝官。

说是官其实就是一个小吏,朱舜戴上乌纱帽,穿着绿色鹌鹑补子官服,就去了一趟河伯所的公廨。

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战炮的神威第三百九十九章 当晋商碰到陆军讲武堂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开端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实业家第二百五十章 国运之战第八章 科学研究太费钱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胜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开端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弹第九章 比试开始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会第二百五十七章 经济奇才第五百六十七章 开始展示水库的作用第五百三十四章 孔有德来尝铁丝网的威力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占据南洋的办法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里实业家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极因为舆情要大宴群臣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处六署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热的耐火砖第三百四十章 科学实验和节操哪个更重要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东林党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三十二章 处理匠头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战斗素养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达辽东第二十三章 标准化第五百三十三 孔有德得知儿子惨死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旧社会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们第五十五章西法党人的狂笑第五百七十章 清点财物第三百七十三章 孙承总的痛快第四百八十七章 范家买走造纸作坊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关的战术部署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锤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学驴叫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门的整合机会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声音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业派对山海关的影响第二百一十五章 购买机械锯床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业革命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七十四章 什么是工业化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访者第四百五十三章 东林党三大错觉第二百一十五章 购买机械锯床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祯的态度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报传到工人会馆第七十八章 新式厂房第一百五十五章 线膛枪+夜不收的化学效应第十四章 崇祯的宣德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个勋贵一台戏第五百八十五章 东林党七君子第二百一十章 总结大会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关的战术部署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机的排水效率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宁伯卖的木材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军第四百三十七章 洗煤厂的落成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报传到朝堂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伟人计划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织布厂可养多少军士第四百零三章 孙传庭绝对不可能赢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贪官署第一百四十七章 钳工等级第四百八十五章 纸张控制舆情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毕第四百八十八章 舆论危机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报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线机第二百九十四章 汤若望的新发明第一百零三章 飞梭织布机的效率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敌,朱舜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七十章 世界级天才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个勋贵一台戏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医学院第三百二十三章 军火公司的成果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霉的大宗药材商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台蒸汽机第四百三十一章 东林党的柴薪作坊主们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级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陆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个世界级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业化红利和延续国祚第三章 家里的骄傲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三百四十章 科学实验和节操哪个更重要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传署署政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学院第五百六十八章 开闸放水第十六章 衙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