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鸟铳制造

王承恩的建议挺不错,但是为了能让崇祯更加震撼,朱舜觉的还是另一个办法比较妥当:“王公公,现在的这个王恭厂里面没有储存火药,不会对皇上的安全造成威胁。”

“我觉得皇上还是微服私访一次新王恭厂比较好。”

这句话要是别人说出来,王承恩绝对会让东厂的人立即把这个人拿下,以叛逆的罪名处死。

看着永定河岸边那一排排的水力钻床,王承恩居然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暂时忘记了皇上的安危。

王承恩没有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脚步匆忙的从新王恭厂离开了。

朱舜看着王承恩匆忙的身影,笑了笑,这件事十有八九是成了。

果不其然,天色刚刚黑下来,崇祯带着锦衣卫和东厂番子,静悄悄的走进了新王恭厂。

下午四点的时候,就已经放衙了,王恭厂里的匠人们全部回去睡觉了。

现在刚过了八点,朱舜哪里睡的着,就点着煤油灯,坐在书案前编写着一本书籍。

崇祯自从登基以来,几乎是每天批改奏章都要批改到半夜,看到朱舜都已经天黑了还在处理公务,心中突然多了一种碰见知己的认同感。

早先对于朱舜的恼怒立刻就没了,再加上朱舜是难得一见的廉吏,心想着就算朱舜完不成一千支鸟铳的交付,让他去地方上做个父母官也不错。

朱舜感觉王恭厂里好像来了人,抬头一看,正好瞧见了崇祯,不慌不忙的收好硬毫毛笔,走了出去:“微臣,参见皇上。”

崇祯听了王承恩的叙述,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水里钻床,虚扶了一下说道:“爱卿免礼平身,让朕见识见识那个水力钻床。”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朱舜准备让崇祯先见识一下传统的鸟铳制造,再演示水力钻床的威力。

朱舜带着崇祯等人走进了一间匠作间,穿上了一件全是火星点子的麻布对襟,走到了一个火炉旁边,先是把火炉里面的火点燃,然后让一名锦衣卫帮忙拉动风箱。

“皇上,制作鸟铳一共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三段接合式,一种是双层复合式。”

朱舜等到火候差不多了,就从火炉旁边的砧板上抽出来一根钢条,长约三十公分:“这个第一步叫做制管。”

“打造鸟铳的枪管,要先拿一根钢条当做冷骨。”

朱舜又从火炉里夹出一块烧的火红的铁胚料,盖在冷骨上面,拎起铁锤不停的敲打铁胚料。

直到铁胚料卷成一根铁管,在这个过程中,朱舜不停的把冷骨抽出来,泡在水槽里冷却,防止冷骨和铁胚料焊在一起。

制作完一节枪管,朱舜拿着一块又黑乎乎的布巾,随意的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道:“敲打铁料谁都会敲。”

“难就难在枪管的厚度,一定要保持在三分左右,这样枪管才会结实,经得起十几次的连续射击。”

“所以一个铸匠的手艺好坏,从这一步就能看的出来。”

第一步制管演示完了,朱舜又拿过来两节打造好的枪管:“这个第二步叫做焊接。”

“因为技术的限制,做不到直接打造一整根枪管,所有就要分成三节铸造,第二步焊接就是把三节枪管焊接在一起。”

“这个步骤是最关键的,决定着鸟铳制作的成败,因为如果焊接的不好的话,很容易造成炸膛。”

“这一步比较耗费时间,臣就不演示了,就是把一节节的枪管烧红了以后,套在一个更长的冷骨上面,不停的大力敲打。”

“在这个敲打的过程中,辅锤手不断的把白铜粉撒在焊接口,等到三节枪管焊接在一起,枪管的主体也就制造完成了。”

“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用一种比较简陋的钻床修整枪膛,把枪膛里面修整的大小合适,膛面光滑。”

“完成前面所有的步骤,一支鸟铳最重要的枪管就制造完成了,接来下把木托还有一些小零件组装在一起就行了。”

崇祯看着朱舜的演示,忍不住说了一句:“这也太复杂了,需要多少天才能制作好一支鸟铳。”

朱舜说出了一个让崇祯觉的很合理的数字:“鸟铳的制作就在于枪管,制作一根枪管,最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只要把枪管制作好了,组装一支鸟铳就很轻松了,把零部件组装好就行了。”

崇祯拿起一节枪管,仔细打量了几眼说道:“只要能把枪管制造的时间缩短,就能加快鸟铳的制作。”

“不知道爱卿发明的水力钻床,需要用多长时间。”

没有见过机械化生产的人,第一次看到机械不要人力畜力就能转动,都会感到很大的惊叹。

朱舜还是决定先给崇祯演示一遍:“皇上请跟我来。”

一群人走了没有几步,就来到了水流湍急的永定河岸边,朱舜走进放着一架水力钻床的棚子,拿起了一根圆柱形铁棍,长度和制作完成的枪管一样。

朱舜拿起圆柱形铁棍放在张力钳上,转动张力钳旁边的转轮,用力把圆柱形铁棍夹紧。

拉动启动杠杆,启动了水力钻床,慢慢的把张力钳往前推。

钻头和圆柱形铁棍摩擦在一起,瞬间就有耀眼的火星子溅射了出来,晚上看起来尤其刺眼,只用了半柱香的时间,就钻通了一部分。

崇祯看着钻通的长度,计算了一下需要的时间,算出了一个大概的时间:“半个月?”

朱舜关闭水力钻床,笑着说道:“一天。”

崇祯听到这么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字,嘴里有些发干,不敢相信的再次确认了一遍:“爱卿可不要胡说,真的只需要一天?”

朱舜郑重点头,认真的说道:“一天。”

崇祯深吸了一口夏夜里的凉风,平复心里的炽热和震撼,正要开口说话,看见了永定河旁边一排排的水力钻床。

怔住了。

如果说燧发线膛枪的发明变革了一个时代。

那么,发明了水力钻床。

崇祯就站在这个时代里。

第七十五章 要结束了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五百四十五章 全部杀光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业革命的改变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满桂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赏赐六百一十三章 东林党坑工业派?第八十八章 欧罗巴的科学院第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四百九十一章 范家的第二个图谋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一百七十七章 纺织协会第三章 家里的骄傲第八十四章 施粥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爷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税法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绪失控的东林党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进献火器第七十九章 传染病的预防第五百一十八章 灭亡满清的战略大计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业之城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军火公司第四十六章 卖田卖地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四百三十九章 蛮不讲理的陆军讲武堂学员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抢朱舜第九十五章 朱舜的面子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顺天府第二百三十章 买矿山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铸炮法第五百二十七章 让满清见识近代化堡垒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机械局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六百一十五章 学位的价值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报传到朝堂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们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应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队伍去密云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传员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祯六年的总结大会第六十九章 黄永贵的金砖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一百八十八章 带你见识火箭的威力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来水厂第一百五十五章 线膛枪+夜不收的化学效应第四百六十七章 陆军讲武堂的行动第五百三十章 杀光西方骑兵第四十四章 东林党又作妖了第五百三十三 孔有德得知儿子惨死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厂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机械局第四百章 作战系统工程第二百一十三章 见到了机械锯床第三百零五章 眼馋朱舜的皇太极第六十九章 黄永贵的金砖第五百七十章 清点财物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宝级的明末科学家六百一十章 大明的学位和职称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爷眼里压力水井第五百七十九章 让工业派去天津府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会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万匹布第一百六十四章 压力水井第一百一十七章 来买近代纺布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经济奇才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年终总结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后……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年终总结第一百六十九章 开始招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朱舜是我大哥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关的哗变事件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厂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机第三十三章 燧发枪运到边疆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宁伯卖的木材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医学院第一百六十九章 开始招生第五百二十七章 让满清见识近代化堡垒第五百六十三章 战略处的应对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议大凌河堡第一百四十二章 买走一片矿区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验收第二十二章 建立军工线第五百九十九章 简陋的知府衙门第二十四章 准备建厂第五百九十五章 钢铁工业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凌河堡完工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二百七十九章 气急败坏的多尔衮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场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压蒸汽机第五百三十三 孔有德得知儿子惨死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积薪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