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军事力量

小满时节,朱舜在京师大学堂认真研究工业母机,周员外脚步匆忙的走了过去。

差点要硬闯铁塔汉子护卫的0号实验小院,倘若不是铁塔汉子见过周员外几面,一拳都能打死这个老东西。

天气渐渐变热了,朱舜穿着一件轻薄的宋锦盘领衣,走进了正房,给他倒了一杯茶水:“什么事。”

周员外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但是想到这件事除了会长,也没别人能够帮到他了。

沉吟了片刻,难为情的说道:“会长,听说皇上要组建一支新的火器军,老朽的儿子周遇吉也是火器军的备选武官。”

“只是老朽家里没有什么关系,就想着....会长....能不能帮忙运作一二。”

朱舜早就料到崇祯会组建一支新军,前些年的那场建奴长途奔袭,崇祯已经见识到了三大营的武备废弛,同时也见识到了滑膛燧发枪的优势。

只是苦于没有银子,再加上接二连三的灾荒,一直没有实施。

自从有了土豆面粉,为朝廷节省了大笔的开支,过去一石粮食少说也得一两五分银子。

现在只要五分五厘银子一石,节省了将近三倍的银子。

手里有点余钱了,崇祯就动了建立新军的念头。

崇祯不想新的火器军被一名少爷带成少爷兵,见了建奴比文官跑的还快,更不愿意新军再次出现一位野心勃勃的军头。

周员外的长子周遇吉和其他几名骁勇千总,就进入了崇祯的视野,这几位千总除了骁勇以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没有什么复杂的背景。

崇祯很重视这支新火器军,朱舜也很重视。

顺天府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根据地,上面的知府是宋应晶,中间的乡绅被利益捆绑,下面的老百姓更是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好日子。

这样还不够。

根据地守成有余,进攻方面却没有一点建树。

只要掌握了这一支新火器军,根据地在顺天府的地位,就彻底固若金汤了。

以东林党在朝廷的权势,真的是要撕破脸皮,收买一支流寇响马过来洗劫。

以他们欺上瞒下的能力,拖住京营和卫所驻军三四天,没有问题。

王恭局的上百名凶悍边军,最多可以抵御一天的时间,东林党拖延了那么多天,足够流寇响马把永定河洗劫一遍了。

朱舜手里掌握了一支火器军就不一样了,一天的时间,足够新火器军从驻地骑马赶来了。

新火器军的作用,不是说真刀真枪的进攻流寇响马,而是为了震慑。

能在朝廷的围剿中活下来的流寇响马,哪个不是狡诈精明的伶俐人,很会掂量一件事值不值得干。

有了新火器军的震慑,洗劫永定河旁边的蒸汽工厂,明显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没有真金白银不说,还要面临被杀光的危险,基本上不会有流寇响马过来了。

周员外要是在过去来求朱舜,朱舜也没有办法,涉及到朝廷的武备,找王承恩和福王世子都是大忌讳。

现在不一样了,朱舜走到旁边的书房内,提笔写了一封书信:“把这封书信交给新宁伯,事情应该就成了。”

几天后,早朝。

大明的公侯伯爷有官职在身的,照例要参加早朝,没有官职在身的,在家养尊处优便可。

今天早朝,铺着临清贡砖的大殿内,却站着一群穿戴麒麟服白泽服的公侯伯爷。

平日里嚣张的东林党成员,见到这帮武勋勋贵,说话的声音都小了很多。

这是一群不讲理的人。

崇祯坐在龙椅上,看着前排清一色的麒麟服白泽服,莫名的安稳了很多。

这些都是跟着太祖和成祖打天下的武将后人,有他们在,接下来那件事应该不会出什么差错了。

皇上已经来了,兴安伯也就不等了,走出朝班说道:“皇上,为了京师的安全考虑,臣建议创立一支使用滑膛燧发枪的新火器军。”

关于这件事,东林党是最热切的,京城的三大营和十二卫,基本上掌握在军头和勋贵的手里。

只要能撬开一个口子,以东林党同流合污的能力,用不了几年就能彻底同化了三大营和十二卫。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大殿内少见出现了一片祥和景象,所有官员都支持建立新军,只不过新军将领的人选,接下来怕是要引起一番争夺了。

兴安伯继续说道:“臣,举荐周遇吉担任游击将军。”

周遇吉?崇祯看过周遇吉的履历,这人的战绩不错,也不是东林党的成员,对于新军也有很好的想法。

但是早先商量好的人选,却不是周遇吉,兴安伯怎么突然改口了。

不是兴安伯改口了,是新宁伯已经提前给他通过气了,说是朱舜的人情。

兴安伯一听说是朱舜的人情,那还得了,当即就同意了,这些日子因为长子建立的纺纱厂,兴安伯没少赚银子。

崇祯看着下方的勋贵们,没有人出来反驳,明显是经过了谨慎的商讨,周遇吉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

勋贵满意,崇祯满意,东林党可就不满意了。

吏部验封司郎中走出了朝班:“臣,举荐刘武元担任新军的游击将军。”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朝堂上再次出现了一片附议的声音,显然东林党早就谋划好了。

“附议卵!”兴安伯中气十足的大喝一声:“就你们这帮拎不起刀披不上甲的文官,有什么资格说举荐?”

对峙武勋伯爷,一个正五品郎中还不够格,工部左侍郎顾郎中走出了朝班,言辞激烈的说道:“如果没有我工部给你们提供兵器甲胄,你们拿什么打仗,你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啊....”

话还没说,兴安伯解开佩刀,用刀鞘狠狠的拍在了顾侍郎的老脸上。

兴安伯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拿什么打仗?老子手里的这口刀,是靖难之役时,成祖陛下赏给我家老祖的,你说拿什么打仗。”

顾侍郎果然被不讲理的兴安伯殴打了,东林党的各部郎中们兴奋的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好好的弹劾兴安伯。

听到成祖陛下几个字,全部都偃旗息鼓了。

谁敢弹劾兴安伯,就是对成祖陛下的不敬。

谁还敢?

不只是东林党成员激动了,勋贵们也是激动了,公然殴打东林党的机会可不多。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店了啊。

武勋们全部把手按在了麒麟服的刀鞘上,虎视眈眈的注视东林党成员,就等着他们出来乱叫。

二世祖不可怕,可怕的是二世祖有爵位。

东林党哪里还有人敢出来触这个霉头。

全部都是两腿夹着屁股,直到早朝结束,都没人敢说话。

平时恨不得这些东林党把嘴缝上的崇祯,竟是觉的有些可惜。

咋就没人出来反驳一下呢。

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辈出的陆军讲武堂第四百二十六章 吓退满清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热的耐火砖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绝户计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买办第三百六十二章 东林党争密云第三百一十八章 争抢朱舜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辈出的陆军讲武堂第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四百二十四章 气死东林党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发源地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业革命对于大明的初步影响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体系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个师的兵力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凌河堡完工第五百六十五章 孙传庭的信徒631.第627章 蓄热室第五百一十九章 满清攻打山海关的方法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义第五百四十九章 对全世界的布局第四百九十一章 范家的第二个图谋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进献火器第二百七十二章 东风快递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枪第四百三十一章 东林党的柴薪作坊主们第五百八十九章 军费开支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绪失控的东林党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业派召集人马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纸第五百一十章 工业革命对战争形势的改变第二百三十章 买矿山第四百四十一章 带太子去见识人间疾苦第一百一十一章 气缸第一百一十一章 气缸第二百四十一章 顾侍郎的后手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总局第四百九十一章 范家的第二个图谋第五百七十一章 杀了武官贰臣第一百九十章 工业魔改成功第五百四十五章 全部杀光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亚铁的颜色第六章 珍妮纺纱机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业化对辽东的影响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要建州城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机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实业家第三百九十四章 试炮结果第四百九十四章 压在成本线的硫酸纸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贪官署第四百八十四章 册封三顺王的目的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种第五百五十三章 顾炎武的归属感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获第一百二十一章 朱舜是我大哥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占据南洋的办法第三百六十九章 郑员外:你们不懂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获第五百二十七章 让满清见识近代化堡垒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枪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动派六百一十三章 东林党坑工业派?第一百六十六章 压力水井的价值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林党要压价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阁的反应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浇铸第九十七章 新式织布机的关键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战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钱砸死你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柜的结局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枪杆子第五百六十五章 孙传庭的信徒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边基建分局第一百一十四章 黄永发的算计第四百八十四章 册封三顺王的目的第四百二十五章 满清要攻西北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旧社会第二百三十章 买矿山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业化对辽东的影响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军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书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败家子第一百九十章 工业魔改成功第一百二十四章 墙倒了第四百八十章 李鲁生敢从大凌河堡走?第一百二十七章 纽可门汽缸第一百五十三章 汽缸的旋转问题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轰击和兰舰队第八十章 高炉水塔第十四章 崇祯的宣德炉第二百三十三章 厂房构造第六百零二章 抢天津府的土地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抢朱舜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织布厂可养多少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