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机的选址

宋应升看向朱舜的目光,多了一丝敬佩,回答道:“这正是朱先生的高明之处。”

“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先以恩,安抚民心。”

“然后以利,安定民心,有了土豆面粉,基本上能保证老百姓能够吃饱了,只要有饭吃,就不会闹事。”

“过去,在下也一直不明白,以新式机械惊人的生产力,再加上皇上的重视,朱先生为何没有快速扩张。”

“现在看来,朱先生深得一句话的精髓。”

宋应升很快就说服了其他人,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工厂主们停止了争论,视线全部放在了宋应升身上,认真听他一层一层的剥开这里面蕴含的深意和庙算。

宋应升停顿了片刻,在工厂主们期待的目光下,说出了那一句话。

“大国治理,当镇之以静。”

宋应升说到这里便不说了。

这里的工厂主们,要么是周员外这样饱读诗书的乡绅,要么是从小苦读经史子集的将种子弟。

都有一定的学识,听了宋应升的最后一句话,全部陷入了沉思,细细品味里面的含义。

心里渐渐充满了对于朱舜的敬佩,这一次不是敬佩朱舜的发明能力,而是说上一句经世济民都不为过的治国才干。

如果真是莽撞的快速扩张,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工厂主这方要死人,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也要死人,最终受益的却是东林党和晋商。

宋应升敬佩朱舜,朱舜对于他也多了几分惺惺相惜。

一项新的发明,再是先进,想要真正推广,必须要考虑到复杂的政治因素和社会环境。

上来就傻不拉几的要称霸这里,称霸那里的,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朱舜很明白作为一个穿越者,最缺少的不是银子,不是兵权,也不是地盘。

而是聚拢在身边的人脉关系。

没有深厚的人脉关系,没有利益的捆绑,在边疆当了几年兵就能称王称帝?就能拯救大明?

可笑。

睡着了,半夜谁给上一刀都不知道。

宋应升似是看出了朱舜的惺惺相惜,话锋一转,再次说道:“但是这个问题,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不过嘛,朱先生既然喊我们来了,应该是找到了对策。”

宋应升说到这里,又不说了。

如同隔靴搔痒的工厂主们,哪里能耐得住性子,一起催促起来。

“老宋,卖什么关子,有什么话赶紧说出来,俺老黄都快急死了。”

“应升贤侄,尽管畅所欲言。”

“宋先生,赶紧赶紧。”

朱舜没想到一直在祠堂教书育人的宋应升,竟有这等的战略大局观,也来了兴趣,示意他继续说。

宋应升温文尔雅的笑道:“梳棉机。”

“手工经济的棉布价格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棉花的价格高,只要咱们给老百姓提供廉价的棉花。”

“嗯,梳棉机生产出来的是棉条,更加节省了老百姓的时间。”

“在下已经计算过了,一担原棉所需要的棉种、粪水、租借农具这些成本,也就在五六分银子左右。”

“而官僚乡绅们的收购价一般都在七八分银子左右,最多不超过九分银子。”

听到这里,工厂主们不免骂骂咧咧的大骂官僚乡绅真黑。

七八分银子收购的棉花,转手一卖,就是二两银子一担,崇祯初年的时候甚至涨到了四五两一担。

周员外刚才还在得意自家有不少的棉花地,听到工厂主们的破口大骂,脸红的争辩道:“为了把原棉挑拣成干净的棉花,可是要耗费不少的人力。”

“请人就要花银子,为了挑拣棉花,花的银子都快超过收购价了。”

宋应升赞同道:“不错,为了挑拣棉花确实要花不少的银子,原棉挑拣成棉花,大致会把成本提高到一两四分银子左右。”

听到这里,工厂主们全部明白了,明白宋应升说的怎么彻底解决了。

有了梳棉机这个堪称神仙机器的存在。

工厂主们完全可以用一两银子的价格收购棉花,再用一两二分银子的价格卖给老百姓。

棉花的价格从二两银子一担,骤降到一两二分银子一担,老百姓手里纺出的棉布,成本就降下来了。

工厂主们收购的价格高了,还能让种植棉花的老百姓赚来更多的银子。

一来二去,手工业经济不仅没有因为工业化的冲击,瞬间摧毁。

还会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老百姓也就成了真正的既得利益者,倘若东林党敢摧毁永定河岸边的蒸汽工厂,估计一定会被顺天府老百姓,愤怒的撕成碎片了。

有了梳棉机的量产化和廉价化,只是两分银子,工厂主们也能赚来大笔的银子。

难怪宋应升说了一句镇之以静。

这样一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得到了推广,本土的手工业经济也得到了保护,甚至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还避免的革命流血。

三赢局面。

周员外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恍然大悟道:“难怪当初宋老爷子要把顺天大幅布的价格,定价为一两五分银子一匹,朱先生死活不同意。”

“原来是因为这个,真的是要降到一两五分银子一匹,咱们确实还能赚钱。”

“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就算是发明了梳棉机,老百姓还是赚不到钱。”

工厂主们在宋应升的叙述下,已经想清楚了里面的关节,朱舜就不用再浪费口舌继续说了。

只是关于梳棉机的蒸汽工厂问题,还有一些细节要敲定。

朱舜喝了一口钧窑翠色茶杯里的茶水,开始交代一些细节,主要是蒸汽工厂的选址。

因为没有完善的交通道路系统,永定河岸边的蒸汽工厂,最多辐射方圆三十里以内的乡里村子。

再向外的话,单单依靠两条腿走路,老百姓花费走路的时间,一来一回就要五六炷香,来不及上工了。

走的多了,还涉及到要多吃粮食,多买草鞋,更加不划算了。

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给工人们建造临时住宅,但住在一起的人数一旦多了,公共卫生就是个大难题。

在水泥还没发明以前,这个计划职能搁浅了。

所以现在只能把梳棉机蒸汽工厂的选址,像面粉蒸汽工厂那样分散在各个县了。

朱舜等人一直到黄昏时分,还是没有商讨好,这其中涉及分配、河流、棉花地等等很多实际问题。

没个三五天,商量不出来一个结果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业革命的根据地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们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业派的力量第四百九十六章 范家的家破人亡第一百零四章 崇祯的人情六百零九章 工业学院等级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报传到工人会馆第五百九十六章 轻工业中心第十八章 搬迁王恭厂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业中心的工厂规划1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浇铸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复合肥第一百零三章 飞梭织布机的效率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义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业派召集人马第一百零三章 飞梭织布机的效率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库和旱情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医学院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黄金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敌,朱舜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袭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体系第三百一十八章 争抢朱舜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术突破口!第九十八章 新式织机诞生了第三百四十章 科学实验和节操哪个更重要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窑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决腐败问题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们见到了工业之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铁丝网开始发挥威力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四百零四章 内有东林党拆台第五百五十三章 顾炎武的归属感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二十三章 标准化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报传到朝堂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枪爆头第四百六十一章 当谋士碰上工业化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纸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个世界级?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赏赐第九十二章 爆发瘟疫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业革命的根据地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变第三百零七章 胜券在握是东林六百零七章 十万工业学子第十八章 搬迁王恭厂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谈心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抢水泥?第二百一十三章 见到了机械锯床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线的工人们第五百九十六章 轻工业中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压力水井第五百八十一章 战略处的争执第五百四十三章 群众举报第七十九章 传染病的预防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钱砸死你第二百三十七章 矿石工厂对兴安伯的影响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学堂第十四章 崇祯的宣德炉第二百七十五章 杀建奴攒积分第五百一十三章 乡绅们的罪行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业派对山海关的影响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二百七十二章 东风快递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边基建分局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个世界级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种基因库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赏第五百六十五章 孙传庭的信徒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国杀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个世界级?第二百二十二章 缺木材的新宁伯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五百五十三章 顾炎武的归属感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级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书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勋贵第二百四十六章 正式成立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个世界级?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柜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们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战炮的神威第二百八十八章 开始建立军火公司第五百一十三章 乡绅们的罪行第四百零四章 内有东林党拆台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级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业之城的办法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岗位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岗位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业革命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俭的地位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库和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