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给东林党埋颗雷

在王承恩的亲自督办下,崇祯又派遣一名心腹太监给内阁首辅温体仁通过气,封爵的票拟很快就交给了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的各位都督,全是由勋贵担任,在兴安伯新宁伯怀远侯三位伯侯的鼎力支持下,没有出现任何的风波,立即通知各部论定功赏。

兵部具朱舜的功绩,督师袁崇焕和山海关总兵满桂早就把书信送到了兵部,兵部当天就把功绩文书交给五军都督府。

在崇祯,勋贵,边将,三方的关照下,朱舜顺利走过了前三道具表,却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吏部具勋爵职名,再次遇到了衙蠹。

吏部也不说不同意,只是在说商议,准备用一个拖字诀,拖死朱舜。

官场上就说拖字诀最为难缠,小吏能用拖字诀耽误一县的课税马牧等等政务,拖的知县迟迟收不上来课税收,耽误税粮的漕运,掉了乌纱帽。

作为掌管天下官吏的吏部,显然深谙此道,就用一句商议,一直拖着具勋爵职名。

三四天过去了,一直没拿出个具表文书。

王承恩府邸的一名带着瓜皮小帽的亲随,抄着袖口,来到了白府:“我家老爷请伯爷去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

朱舜现在还不是伯爷,这名亲随就叫出口了,这股伶俐劲很讨人喜欢,随手赏给他一锭银子:“告诉王公公,酉时末准时到府邸。”

傍晚。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一顶蓝绸湘绣轿子停在了石狮子前,朱舜走出轿子,从侧门走进了王承恩的府邸。

顺着青砖小路,一直来到中庭,王承恩早就备好了酒菜在院子里等候。

一张黄花梨八仙桌上,放着四果脯四蜜饯四冷盘四热菜,一共是十六样下酒菜,旁边还放着一只官窑烧制的黄彩蟠龙酒壶。

这个黄彩蟠龙酒壶倒是见过一次,里面装的是皇室御用的椿龄益寿酒。

八仙桌旁边放着一只青花瓷大缸,烧制的是渔樵耕读花纹。

里面养着几尾锦鲤,两三株荷花。

天上挂着一轮明月。

景色宜人。

朱舜也不客气,坐在了王承恩的下首:“王兄找我应该是为了封爵那件事。”

这么长时间了,封爵的事情还没定下来,王承恩请朱舜喝酒只有一个目的,代替皇上宽慰他两句,让他别急躁,这两天就会有结果。

不过这个两天到底是多少天,王承恩心里也没数。

吏部尚书作为东林党的核心成员,又是下一代党魁的有力人选之一,在朝堂的党羽众多,真要铁了心要和朱舜不对付,这个封爵的事情还真就难了。

毕竟,现在是满朝的君子。

王承恩给朱舜倒了一杯酒,想着这件事怎么开口,顿了顿说道:“咱今天喊朱先生过来,是为了恭贺朱兄弟为大明添了一座神迹。”

“皇上为了堵住某些人的嘴,派遣马士英去了一趟大凌河,见到了那座大凌河州城。”

“这让皇上龙颜大悦,当即赦令内阁票拟封爵的奏章,只是到了吏部尚书那里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不过朱先生把心放在肚子里,要不了多久封爵诰书就会下来了。”

朱舜早就预料到东林党不会让他顺顺利利的封爵,肯定会千方百计的阻挠这件事。

毕竟以工业协会的同化能力,只要成为了勋贵的一员,对于东林党来说就是一股劲敌。

不过朱舜早就留好了后手,这也是当初没有把大贝勒代善的二子硕托杀了的原因。

一般官吏要是听说吏部和自己过不去,早就吓的魂不守舍了,朱舜却还是一脸的平静:“吏部尚书的儿子里,有谁在经商。”

王承恩作为六眼秉笔,脑子里装着很多官员的底细,斟酌了一下说道:“吏部尚书的三子,算是晋商的一员。”

朱舜明白这句话里的晋商是什么意思,不是特指的山西商人,说的是给建奴送铁器、鸟铳、粮食的卖国奸商。

本来只是想找一个借口给吏部尚书挖个陷阱,没想到吏部尚书家里就有一个陷阱。

朱舜平静的问了一句:“皇上是否缺银子。”

说到银子和晋商,王承恩大致明白朱舜的意思了:“朱先生的意思,咱家明白,是要用吏部尚书的三子敲山震虎。”

“这样是行不通的,如果朝廷就因为缺钱了,就拿一名富庶的官僚乡绅开刀,强行查抄了家产,会失去民心的。”

“今天可以拿吏部尚书的三子开刀,明天就可以拿一名大晋商开刀,肯定会闹个人心惶惶,全天下的官僚乡绅都会找一条后路。”

说到这里,王承恩就不说了,相信聪明人都明白下半句话的意思。

只要随便找个借口抄了一名官僚乡绅或者大商贾的家,这些权贵阶层肯定会想办法再找一个东主,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是不是自己。

这样一来通敌卖国的晋商就会更多,也会有更多的官僚乡绅暗地里投靠闯王,甚至是建奴。

朱舜拿起官窑斗彩酒杯,走到荷叶旁边,一口喝干了杯子里的滋补药酒:“王兄应该知道我在奇袭海州卫的时候,俘虏了代善的二子硕托。”

“在离开辽东的时候,没把他交给袁督师,而是带到了京城,现在正在白府里看押着。”

提到这个努尔哈赤的孙子,王承恩脸上先是泛起了一丝笑意,很快的眼皮子剧烈抖了一下。

朱先生好狠,他这是要借助这件事彻底铲除了吏部尚书这个障碍。

王承恩对于这些经常阳奉阴违皇上诏令的东林党,没有什么好感,还有不少的厌弃。

端起官窑斗彩酒杯,也是走到了荷叶旁边,喝干手里的药酒:“三天后,咱家会撤掉吏部尚书家里的番子。”

朱舜只说了一个硕托,王承恩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看来这个王公公还真是够心有灵犀的。

朱舜淡淡的笑了笑,坐回了紫檀八仙桌:“王兄的外甥魏裔鲁家里很清贫,前段时间过来了一趟,很想创办一家实业,为国分忧。”

魏裔鲁正在河北老家读书,哪里有功夫来京城,以王承恩的聪明劲怎么会不明白这里面的意思。

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压蒸汽机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祯的态度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获第一百六十一章 实验结果第三百零七章 胜券在握是东林第三百五十五章 农学院的情况第三百八十九章 实弹测试第五百三十四章 孔有德来尝铁丝网的威力了第七十三章 初中数学教材的威力第五百四十五章 全部杀光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战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业革命的改变第五百九十九章 简陋的知府衙门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抢朱舜第三百九十二章 铸新炮第二十章 鸟铳制造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业革命的根据地第三百七十三章 孙承总的痛快第七十三章 初中数学教材的威力第三百一十章 震慑人心的工业之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二百一十三章 见到了机械锯床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要建州城第二百零一章 卖火箭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二百七十九章 气急败坏的多尔衮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开始碰撞第一百二十一章 朱舜是我大哥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顺天府六百一十三章 东林党坑工业派?第二百一十五章 购买机械锯床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鲁生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够了六百一十三章 东林党坑工业派?第五百九十五章 钢铁工业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书第三百四十章 科学实验和节操哪个更重要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协同的开始第二百零一章 卖火箭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红利第二百八十六章 扎根松江府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轰击和兰舰队第六百一十四章 东林党公敌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军第四十一章 爱荷华膛线机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体大会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够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极的大笑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胜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个世界级天才第一百一十五章 巴结黄永发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三百五十八章 实业家的啪啪打脸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一百八十章 推广土豆第十三章 纺纱机的造价第二百八十六章 扎根松江府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占据南洋的办法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热的耐火砖第三百一十八章 争抢朱舜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业派对山海关的影响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纺纱机第四百九十一章 范家的第二个图谋第二百四十四章 军队编制第五十七章 工业化的必要条件第四十章 大明金砖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二百八十八章 开始建立军火公司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换反应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报传到工人会馆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纺纱厂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说土豆第三百一十三章 孙传庭的小改变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队伍去密云第十六章 衙蠹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绝户计第五百八十九章 军费开支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场第二百零二章 氪金真爽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极因为舆情要大宴群臣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万匹布第二百七十九章 气急败坏的多尔衮第三百九十八章 陆军讲武堂的概况第四百九十八章 欢腾的京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压力水井的价值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年终总结第五十七章 工业化的必要条件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线机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压蒸汽机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万匹布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四十五章 偷走线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