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学习

张希孟并没有骑马,而是安步当车,同众人一起,往济民学堂而来。这条路他倒是不陌生,毕竟当初他还在这里养过病呢!

“变化了不少,路也宽了,铺面也多了,颇有兴旺气象啊!”张希孟笑呵呵赞叹着。

刘三吾陪在身边,同样笑道:“当初张相主张成立济民学堂,到了今日,才有这天下头一等学堂的气象……实不相瞒,如今文气云集,星辰显耀,毓秀一方。江西的文气,当真是挡不住啊!”

张希孟大笑道:“这话没错,眼下江西人口最多,适龄学童最多,入学比例最高,师资积累最深厚,确实是天下第一。但是再过些时候,只怕就未必了。”

齐泰、练子宁等人都以一怔,心说张相是什么意思?

“讲文气运数,自然有这么一说,但是我更喜欢分析经济条件……毕竟供养一个读书人,几乎要耗尽全家的财力,供养一个普通学堂,需要一个县的财力,好一些的学堂,就要用到一省的资源,到了济民学堂这种,就需要倾全国之力,每年光是从国库里就要拿出许多钱财。”

张希孟道:“所以我想说,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牢记一点。济民学堂,是天下人的学堂,招揽天下英才,为大明培养人才!”

刘三吾慌忙躬身,“张相教训的是,我都记下了。其实在济民学堂,有三成以上,是外地学生,其中不乏精英人才,他们之中,有应天的,有湖广的,也有陕西的……相信很快张相就能见到他们。”

张希孟点头含笑,“正要见识学生风采……我方才说学堂是靠着财力支撑起来的。对于江西来说,论起地理环境,和淮东省,浙江省,甚至是福建,都有些差距。尤其是淮东省,苏松常镇,皆是富庶之地,工商业繁荣,财力充足,在办学上面,舍得投入,一年两年,或许看不到效果,但是坚持几十年,过了两三代人,他们必定会崛起,这是挡不住的。”

“站在江西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江西要发挥人才优势,从脑袋里面寻找财富,要善于利用工商业发展的良机,朝廷给了支持,万万不能错失良机。”

听张希孟这么说,齐泰立刻就道:“张相,其实我们也很鼓励学生发明创造,就说现在,有个学生牵头,成立了书坊,印刷识字卡片,这可是有大功于教化的事情。”

张希孟怔了怔,随口道:“我在应天,倒也是看到了……听说他们用的是活字印刷?”

齐泰立刻点头,“确实是活字,用的是木活字,这是一位前辈,叫王祯的元朝官吏发明的,不过我们已经能做到推陈出新,书籍印刷这一块,我们是当仁不让。”

刘三吾也笑道:“咱们学堂出了能人,这是好事情……就是不知道师生办作坊,会不会有问题?”

这话问的是张希孟。

“创业自然是好事情,但是有几条必须要弄清楚。如果一个老师,不顾自己的本职,一心到了钱眼里面,这肯定是不行的。再有,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智,但是切记,不能把学生变成苦力,更不能滥用学生工,必须要有妥善的规定。如果确实出现老师一心求财,逃避责任,役使学生的情况,我不会客气的。就算法条上没有详细的规定,也会比照类似案子,三倍以上重罚!”

张希孟扫视着身边的人,“师道尊严,尊师重教!老师首先要立身正直,要真正作为学生表率。对于那些害群之马,身为老师的人,要有正确的态度!”

刘三吾等人再度齐声答应。

张希孟这一次过来,不光是讲学,还要整顿教务,针对学堂的经营行为,做出规范。

刘三吾等人心中凛然,知道这一次事情不简单,可别觉得张相过来,是给他们脸上贴金,从此让济民学堂飞上九天!

万一让张相抓到了问题所在,狠狠惩办两个,到时候他们的脸皮也就不剩什么了。

众人一边谈着,一边向前走,离着济民学堂还有十里左右,顿时两边锣鼓喧天,彩旗招展。

前来欢迎张相的师生,已经塞满了两边道路。

张希孟可不只是鲁王,右相那么简单,他这些年书写历史,重定纲常,本身在学界的地位,甚至比朝堂还高。

说是夫子在世,圣贤重生也差不多了。

如果不是张希孟一再要求,不要安排外人迎接,只是学堂的就可以。半个江西都能跑过来。

别的不说,三司的官吏,赣江上的税吏,各地粮长百姓,还有富商名流,甚至是许多老兵将士,都会跑来。

甚至连张希孟都不知道,会有什么人慕名前来!

他的地位影响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境界。

朱皇帝,张相公,这俩人是可以并列的。

最直观体验到这一点的人,就是张庶宁。

在此之前,他只知道老爹很厉害,很有权势。尤其是在看到张希孟训斥老朱的时候,张庶宁简直震惊了,原来老爹锋芒毕露起来,竟然是那么可怕!

可是到了今天,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看法还是太单纯了。

张希孟凭什么那么大的名气?

凭什么那么大的权势?

凭什么能让老朱害怕?

就凭他长得好看啊?

显然这是不够的……张希孟辅佐朱元璋,制定了太多的规则,毫不夸张讲,整个大明朝,八成以上的基本国策,都是张希孟定下来的。

就拿均田这事来说,张希孟不只在起家的时候,定下了均田,数年前又重申了均田,补齐漏洞。

哪怕是勋贵武臣,谁敢触碰田制,就要掉脑袋。

哪怕藩王,也只有五百亩。

能把田制做到这份上,天下九成的农民,都感激着张希孟。

正是有了土地制度作为基础,才有兴学,才能让数以百万计的学生,进入学堂,读书识字。

有这一点,学生们就该敬仰这位当世的夫子。

他可不是写了几篇“背诵并且默写全文”的文章而已,他是实实在在,让大多数学生有了上学的机会。

再说过来,张希孟又是个主张发展工商的人,他给天下的商人争取了太多的利益。除了那些豪商巨贾,靠着元廷遗留的陋习发财的那些人之外,商贾是把张希孟视作保护者的。

到了济民学堂这里,当初分出去好多土地,都是给了有功将士。

几年下来,他们终于知道了,这块土地意味着什么。

只要在临近居住,孩子就能进入济民学堂的蒙学……虽然只是蒙学,但是那也是济民学堂办的,都是名师教导,教材编写合理,学生前途远大,考上济民小学的比例在一半以上。

这是全天下这么多行省,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哪怕是勋贵巨贾,也都垂涎这块土地。

要不是有着严格的禁令,不许染指土地,济民学堂的地,早就被人巧取豪夺了。

一句话,张希孟对天下有恩!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张相公都是大家伙的恩人,而且还是那种恩同再造的大恩人。

毕竟是张相公倡导民本,主张万民平等,才让大家伙摆脱了元朝末等人的悲惨处境,让大家伙挺直腰杆,活得像个人了。

大明立国十年,百姓们还忘不了这些!

那种发自肺腑的敬仰,铭刻骨髓的感激,绝对做不了假。

有这样一个爹,还真是压力巨大啊!

其实坦白讲,张庶宁或许比朱标还难。

毕竟朱元璋只是个区区开国雄主而已啊!

他爹才是货真价实的圣贤!

张庶宁甩了甩头,打起精神,他突然没有那么惶恐了,毕竟身为张希孟儿子这件事,是会伴随他一生的,难道还能换个爹不成?

就算现在不暴露,早晚有一天也会暴露!

反正横竖都是一刀!

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张庶宁把心一横,竟然冷静了许多。

他猛然抬头,想远处望去,只见一群人出现在天边,正在向这边过来……与此同时,就有人高呼,“张相到来!”

随即爆竹声响起,有人安排二十对学生,捧着清水,自道路两边走过,洒上清水,遮掩尘土,欢迎张相到来。

与此同时,有人到了张庶宁的身边,塞给他一束鲜花香草,让他送给张相。

古人有折柳送别,如今以鲜花迎接贵宾,倒也说得过去。

其实这是欢迎凯旋将士的礼节,主要是把花瓣洒在地上,踏花凯旋。

渐渐的,也有人送上一整束鲜花。

张庶宁齿白唇红,一个俊俏的小帅哥,身上大红的衣服,十分鲜艳,再加上一束花的装点,更是宛如新郎官似的好看!

“张庶宁!打起精神来啊!”学生群中的夏知凤,突然扯着嗓子大喊。

相比起张相公,她觉得张庶宁这个同学兼好友,更加重要。

张庶宁也是一振,他略微沉吟,露出了笑容……毕竟就算父亲再了不起,但是还有人把自己看得比张相公还重要!

这就是朋友的意义吧!

想到这里,张庶宁迈着大步,果断迎了上去。

双方距离越来越近……当张希孟看到儿子的时候,他受到的震惊,丝毫不比张庶宁小,只不过张希孟更加老道沉稳,没人能看得出来罢了!

儿子!

那是我儿子!

他明明不是第一,怎么能代表济民学堂?

张希孟大惑不解,正在这时候,旁边的齐泰就说道:“张相,这位学生也姓张,叫张庶宁,就是他办的书坊,印刷识字卡。孩子品学兼优,又聪慧异常。学习成绩好,还少年老成,非常不错!”

张希孟眉头挑了挑,终归只是点头,“学堂钟灵毓秀,人才辈出,自然是好事情!”

这时候张庶宁直接到了张希孟面前,爷俩四目相对的时候,张庶宁突然觉察到了老爹的一丝意外和吃惊。

原来尴尬的不光我自己!

张庶宁想到这里,竟然不那么怕了,反而涌起一丝看热闹的心,高高举起鲜花,送到张希孟手里。

“欢迎张相莅临,恭祝张相健康!”

张希孟下意识接过,顿了顿,说道:“也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战场第六百零二章 什么叫洪武大帝啊!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罗马的结合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处罚第七百七十九章 这日子没法过了第四百一十章 欢迎投降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军侯的格局第四百零八章 单向透明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动送上门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显神通第四百零五章 阅兵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万民一心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试成绩出来了第九百零一章 大兴土木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养储君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七百四十六章 马皇后的恩典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张相回京第六百九十三章 请张相为学生复姓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门败落第五百四十一章 来自皇家的肯定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乐第一百一十四章 为继续做人而战第五百七十章 换了人间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岭南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围攻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群贤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还债第三百九十五章 筹备登基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军侯的格局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军侯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游戏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四百一十六章 巨贪第六百二十九章 请你吃牢饭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虏王保保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学习大明第十章 夫人在行动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杯白刃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龙第六百二十二章 张希孟的财富第三十章 淮西第四百三十一章 张相公破城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七百六十五章 张家也有逆子第八百七十章 飞天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单的张相公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门槛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儿辈的婚事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赐金笔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八百二十四章 爱好种田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后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谢天恩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决战第一百九十五章 刘伯温归心第三百零八章 怎么当吴王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长的选择第三百九十五章 筹备登基第九十八章 元军六十万第七百一十三章 来自张希孟的报复第三百三十六章 为反贼立传第七百六十九章 张庶宁的苦读计划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谈判之列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张相的终身大事第十八章 不屈第一章 元末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闯关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饭,使朱家的钱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五十四章 杀出来的公道第二百五十一章 驻守洪都的人选第五百八十七章 张希孟的小发明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剑诛心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圣贤第三十章 淮西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九百零三章 张太师的境界第三十七章 优势在我第五百六十九章 盐第一百二十五章 挥军下扬州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长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愿叫我一声大哥第四百九十章 一对难缠的君臣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无知第二百三十七章 赘婿噬主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