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狮已醒

不知不觉辽东收复已经过去一年多了,现在的辽东怎么样了呢?

辽东这一年并没有什么变化,除了广宁到宁远一线能看见点人烟,其他地方仍旧荒野千里。并不是朱慈炅不想开发辽东,而是因为建奴未灭,辽东腹地并不是很安全。

建奴在遭遇去年的大败以后,可能不敢组织大规模的反扑,但是,如果把辽东腹地开发起来,到处都是粮食,到处都是平民百姓,建奴不来打秋风是不可能的。毕竟辽东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原,建奴要从建州到辽东腹地劫掠并不一定要走抚顺关,从抚顺关到定辽右卫上千里的区域并没有什么天险,只是路不怎么好走而已,他们想从哪里窜出来就从哪里窜出来,抢一把就跑,你能奈他何?

所以,朱慈炅干脆给他们来了个荒野千里,让他们一粒粮食都抢不到,直接断了他们的念想。至于辽东的开发,那就要等到孙承宗将建州拿下之后再说了。

话说这都过去一年多时间了,孙承宗的‘堡垒推进’搞的怎么样了呢?

其实年前孙承宗并没有搞堡垒推进,因为那时候离大雪封路也就两个来月时间了,要在两个月之内从抚顺卫推进到建州,基本上很难,到时候大雪一封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那就麻烦了,所以他干脆在关宁到抚顺卫一线修整队伍,准备工具,等到开春冰雪融化了,才开始向建州推进。

孙承宗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尽管他手下有四十万大军,尽管抚顺关到建州才两百来里地,他并不着急,而是稳打稳扎,慢慢推进。

要说当初明军之所以会在萨尔浒大败,其实主要还是败在萨尔浒附近的地形上,因为过了抚顺卫往西就不是平原地形了,而是丘陵地形,这丘陵地形你要不熟悉的话,跑进去等于就是钻进了迷宫一样,到处都是山林沟壑,到处都是羊肠小道,不在里面迷路就算不错了,明军当时的主将杨镐竟然来了个分进合击,最终自然是被熟悉地形的努尔哈赤各个击破,打的大败而逃。

孙承宗不是杨镐,他当然不会搞什么分进合击,他已经稳到了一定的水平,稳到了一定的境界,丘陵是吧,迷宫是吧,没关系,直接挖过去,他准备了半年多的时间可不光是在那里等,准备的东西多着呢。

比如说士兵的装备,现在每个士兵不但手里拿着武器,那背上还背着把锄头,什么板锄、条锄、鹤嘴锄应有尽有,大军从抚顺关开始,直接就挖开了。

他只留下定辽军守关宁、铁岭、辽海一线,其余三十万大军全部集结在抚顺关附近,轮流派出人马,直接向萨尔浒挖了过去。

抚顺关到萨尔浒也就三四十里地,三十万大军那挖路的速度是恐怖的,什么小山包,直接挖个缺;什么小山沟,直接填平;什么密林疏林,只要是挡道的,全部砍光,只能容一两人通行的羊肠小道硬是被他们挖成了能容十多二十人并排前行的康庄大道!

所谓堡垒推进自然不是光挖路,挖个二十里左右,他就把大军全部移过去,然后开始修城池,也不修多大,就能容纳个一两万人就行,反正现在明军火枪、火炮、手雷、地雷样样齐全,就建奴那十来万兵力,一万人守着他们也休想在一两天内攻破,只要大路修通,明军哪怕是从抚顺关跑到郝图阿拉也不用一天,他们要是敢来围攻堡垒,直接让他们有来无回!

面对孙承宗这种流氓手段,皇太极直接气的喷血,这个喷血不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而是真喷,史料就记载皇太极后期有流鼻血的毛病,有时候边打仗还要边拿个碗接血。不知道历史上他这个毛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过这次他直接被孙承宗气的喷出来了。

他之所以主动退到建州,就是想利用建州的地形拖住明军的脚步。经过辽东的惨败,他不得不承认,现在不管是在平原上,还是在城池里他都已经打不过装备新式火枪和火炮的明军了,但跑到他女真起家的建州就说不好了。

说实话,在建州,就算是明军六十万大军全冲过来他也不怎么怕,这里可不是辽东平原,明军来再多也只能淹没在茫茫的丘陵沟壑里,只要明军一冲进来,他的机会就来了。

如果明军分进合击,他就可以学习他的父汗努尔哈赤,利用熟悉的地形各个击破。如果明军抱团推进也没关系,在建州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五六十万大军怎么也集结不到一块,最少也要拉出上百里的长的队伍,到那时,不管是伏击骚扰还是断后劫粮,都够明军头疼的。

或许,运气好的话,他还能重现萨尔浒大战的辉煌,一举击败明军,再次占据辽东,继续威逼关内!

但是,现在,孙承宗这种搞法,他可以说一点机会都没了。

怎么打?人家这抱团推进可是真抱团,三十万大军集结在一起,压根就不上羊肠小道,直接挖路前进,挖到眼看有点机会要拉长战线的时候,人家又直接抱团移过去,修个堡垒!

伏击吗?山都快被他们挖平了,树也被他们砍光了,怎么伏击!

偷袭吗?人家三十万大军抱团在那里等着呢,过去找死啊!

皇太极唯有喷血后退,而且一退再退,从萨尔浒退到界凡寨,再从界凡寨退到古勒寨,然后又从古勒寨退到马儿墩寨,退到这里他就没法退了,后面就是郝图阿拉了,再退,他后金最后一座城池,他女真的起家的都城都要被明军占领了!

无奈之下,皇太极只能冒险去抄明军的后路,偷袭劫粮。

孙承宗会给他机会吗?那自然是不可能的,每次运粮派出四五万人不说,而且还在四周布满了斥候,皇太极的大军一靠近,运粮的队伍直接就往最近的堡垒跑。每隔二十来里一个堡垒,也就是说明军最多一个时辰就能跑进最近的堡垒,等他追上去的时候,人家已经躲进堡垒了,看着堡垒上密密麻麻的火枪火炮,皇太极唯有乖乖退走。

眼看着这堡垒就要修道郝图阿拉了,皇太极就这样完蛋了吗?当然不会!一代枭雄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就完蛋了,他还有最后一招,只是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用而已。

皇太极的最后一招是什么呢?当孙承宗辛辛苦苦耗费了半年时间将堡垒修到郝图阿拉附近,然后带着二十万大军直捣郝图阿拉时,他看到的不是建奴垂死挣扎,满带仇恨和恐惧的脸,而是一座冒烟的城市!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皇太极的最后一招就是跑路,建州呆不下去了就赶紧跑呗,难道要他死守孤城,引颈待戮?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好不好!

眼见事不可为,皇太极便让多尔衮和多铎带着一百多万女真族人先行向北迁移,而他则带着十万大军在赫图阿拉虚张声势。当孙承宗的大军集结二十万大军准备进攻赫图阿拉时,他直接把城一烧,率领大军赶上先行出发的族人,带着他们翻过茫茫的丘陵,绕过铁岭卫和辽海卫,跨过辽河,直接跑到漠南蒙古草原去了!

当孙承宗派人查探到他们的踪迹的时候,皇太极带着族人都快到察哈尔部了!

辛辛苦苦一场,好不容易把堡垒修到赫图阿拉,竟然一个建奴都没逮到,孙承宗唯有仰天长叹:“小子,算你跑的快!”

消息传回京城,朱慈炅气的直骂娘,这帮建奴简直太无耻了,难怪他们以百万人的小部落打下大明的万里江山八旗子弟总共才死了不到二十万,这他吗纯粹就是一群狐狸和恶狼的结合体,打的过就穷凶极恶,打不过就逃之夭夭,你能奈他何!

不过他们跑了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整个辽东现在算是安全了,终于可以搞大开发了。

辽东可有几千万亩肥沃的土地,而且并没有受到大旱的影响,可以说是个天然的大粮仓,如果经营的好了,整个大明北方就不会再缺少粮食了。

要知道西北连年大旱,朱慈炅虽然把大部分灾民都迁徙到四周没有受灾的省份了,而且还给他们引进了土豆和红薯这种高产作物,但是,周围省份的耕地就这么多,原本当地的百姓也就能混个温饱而已,现在猛然间迁徙一倍的人口进去,他们能保证自身的口粮就算不错了。

所以这几年北方各省一直都没有什么粮食盈余,辽东和京师近几年可是集结了将近百万大军,粮草从哪里来?全部是从南方运过来的!

百万大军的粮草有多恐怖?一个月就要消耗粮一百万石,草料将近一千万斤,明朝那会儿转运粮食靠的可都是马车,人吃马嚼的,从南方运过来多少粮草,途中就要消耗多少粮草,也就是说这个转运费用一个月都要一百多万两,如果辽东能保证百万大军的军粮消耗,这运费就算是省下来了,光这一项,一年就是上千万两。

这个人口迁徙当然不是说迁就能迁的,前期的准备工作很多,再加上辽东那边过两个月就是冰天雪地了,把人迁过去也没事干,朱慈炅干脆下令北方各省这几个月先统计人口和耕地,计算迁徙人口数量,准备迁徙物资,等来年辽东冰雪融化了再把人迁徙过去。

正当朱慈炅忙着安排人口迁徙的事宜时,东大营那边传来消息,第一批一级风帆战列舰已经建造完工,只等他去主持仪式,开闸放水,将战舰拉出船坞,开进大海了!

战列舰终于造好了,现在辽东已经平定,西北也尽在掌握,大明各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可以说,大明这头雄师已然惊醒,接下来......。

本卷终,接下来会如何,且看下卷分解。

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强求和第四卷 第二章 征兵计划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长安(下)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轻取两城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战舰翻倍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规范经营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发展经济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溃千里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战遵化上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达维亚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订终身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桥修路两不误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启海盗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来袭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铁血丹心第十二卷 第十章 经济入侵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将至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桥修路两不误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状元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准备开战,不服就干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矿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第四卷 第一章 剿贼方略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临果阿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广西学第二卷 第九章 辽东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级宝船第七卷 第六章 研制成功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实验有危险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内阁总理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发手雷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汉字的魅力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开发(上)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谈筹备中第三卷 第五章 史无前例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经纬度坐标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宝库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装甲战车亮相第十五卷 第四章 发展规划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赏赐群臣,布局全球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门第九卷 第九章 签订合约军服出炉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资转运第八章 闯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总督互掐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终入套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来乐土,东胜神州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盗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战遵化下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赏赐群臣,布局全球第九卷 第十六章 夺大名翁婿初登场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战争赔款,高到离谱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伤惨重第八卷 第七章 筹建特区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热火朝天建新城第三卷 第四章 飞梭织机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颜直谏第二卷 第七章 兵变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强干涉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军投降第六卷 第五章 调集兵马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门来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与热武器作战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将上第八卷 第五章 培养海盗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晋商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条约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拦截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辽右卫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军攻击更可怕第四卷 第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结盟请求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训练基地第六章 荣耀任务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举国上下齐选秀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卫新职能(下)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坚壁清野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级宝船第十四卷 第十四章 商战演练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国来使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群雄聚首,决战西洋(下)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败而逃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临果阿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亚动荡第二卷 第一章 规划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兽不如第十六卷 第一章 进步惊人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辽右卫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兰出面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贼御驾亲征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辽东沃土遭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