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落入诏狱的内阁大学士

第171章 落入诏狱的内阁大学士

有时候,手段残暴也真的能够成为一种很好的震慑敌人的手段。

从长门杀到肥前,再从肥前杀回长门,再一路杀到石见银山,仅仅只是在石见一带安分了一个冬天,朱瞻壑就再次带着人从出云杀到了山城,逼到了平安京脚下。

这途中还在出云建了一座京观,又在丹波和山城一带重新执行了光政策。

倭国的京畿,也就是仿照唐朝的京畿道所划分的区域,包括了山城、河内和伊贺等封国,其中山城已经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空国了。

只有土地,没有活人。

在与山城直接接壤的河内封国,大封建主已经逃走了,武士阶层已经回守平安京,剩下的普通百姓则是拖家带口地朝着南方的大和、纪伊等地逃窜。

可以说,现在不管是倭国的幕府还是天皇,都已经威严尽丧了,以后还能不能号令倭国百姓都成了一个问题。

不过,朱瞻壑并没有让人直接进攻平安京,而是将平安京以北的地区清扫干净后,直接在山城驻扎了下来。

倭国对朱瞻壑的行为也感到很是费解,但不得不说,朱瞻壑的举动还是给了他们希望。

希望朱瞻壑愿意放他们一马。

不是他们怯懦,也不是他们悲观,而是面对这样一支士气如虹的队伍,别说是倭国了,就算是瓦剌过来了,马哈木也得挨上两个大逼斗。

山城,琵琶湖畔。

在山城,朱瞻壑挑选的驻扎地就在这里,因为琵琶湖是一个地上湖,实在山顶上的,脚下就是平安京,占据了绝对的地利。

琵琶湖也不愧是倭国的第一大湖,在后世,这座湖为一千四百多万人提供水源,所以也被称作生命之湖。

不只是后世,对于现在的倭国,现在的平安京来说,琵琶湖也是生命之湖,整座平安京里的人,甚至是山城、河内一带都靠着琵琶湖的水生活。

“世子殿下,您……”

朱瞻壑看着琵琶湖一脸的若有所思,而陈懋看着朱瞻壑则是有些小心翼翼的。

“您……该不会是打算下毒吧?”

“下毒?下什么毒?”朱瞻壑一时之间没有反应得过来,因为陈懋的思维实在是太跳跃了。

给一座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大湖下毒,这属实不是个正常人能够想得出来的法子。

“您应该是想要以之前的那些方法来处理这平安京的人吧?尤其是幕府和天皇那些人,您现在看着这湖,所以末将以为……”

……

朱瞻壑很是无语地看着一脸期期艾艾的陈懋,他实在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话来评价这个人。

“先不说这么大的一座湖,这里可是活水!活水!”

“在活水里下毒,你觉得我是这么傻的人吗?”

“嘿嘿……”陈懋挠着头傻笑,想要以此来掩饰尴尬。

“那肯定不是……”

“算了。”朱瞻壑见状微微摇头,也不打算从陈懋这里能够得到什么启发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原本就没想着陈懋能给自己什么建议,因为两个人的思想不同,心里背负的东西也不同,最终想到的对付敌人的方法也就不同。

比如朱瞻壑,他能在筑前、豊前等地让明军大开杀戒,甚至掠夺一切可用的资源,这就是陈懋干不出来,也想不到的做法。

而现在,面对这平安京,朱瞻壑也没希望从任何人那里得到合适的建议。

“陈懋……”

不知过了多久,朱瞻壑双眼一亮,计上心头。

“传令下去!封锁营地方圆五百米的地方,不得让任何人靠近!”

“除此之外,除正常巡逻和守备之外,调动一半的士兵过来!”

“现在!立刻!马上!”

“是!”

陈懋不知道朱瞻壑在想什么,但服从命令已经刻进了他的骨子里,更何况在倭国的这段时间,他早已经被朱瞻壑所折服。

很快,在倭国人看不懂的目光中,明军迅速调动了起来,整个琵琶湖西岸一带都被明军所戒严。

明军不出,倭军也探不进去。

只有明军自己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

就在朱瞻壑占领山城,压在了平安京的头顶时,应天这边也收到了朱瞻壑的“最新”战报。

朱棣挡得了一次,但是挡不了第二次了。

此前随朱瞻壑征讨倭国的沐家军不会乱说,自诩汉王麾下的三千营也不会多说,神机营人数太少,再加上还有一部分在海上,说了也没什么用。

不过在拿下石见银山之后,朝廷先后两次派兵支援朱瞻壑,累计人数达到了八万人。

八万张嘴,终究还是不能像在豊前、肥前时那样守口如瓶了。

这次,当朱瞻壑再次采用光政策的时候,消息就随着后勤部队传回了应天。

上次有朱棣施压,再加上文官也没有事先准备好,所以事情被压了下来。

但是这次,文臣们早早地就在谋划怎么打压发现高产粮种的汉王一脉,又恰逢朱瞻壑送上门来,他们迅速反应了过来。

皇宫,奉天门。

每天例行的早朝上,陈谔作为永乐朝第一言官,他也是第一个站出来的。

“陛下!臣有本奏!”

“汉王世子于征讨倭国之际,屡次下令杀俘!倭国多地方圆千里不见人影!光是在宍道湖就筑起一座由三十余万尸骨堆砌而成的京观!”

“手段残忍!实非皇室血脉可为!此外,此前在交趾,汉王世子下令火烧群山!造成当地部落死伤无数!”

“我大明乃是天朝上国,以人为本,以仁孝治国,汉王世子所为极大地破坏了我大明的威严与脸面!”

“是以,臣建议!革除其汉王世子身份!废为庶人!以平诸从属国之愤!”

“陛下!”黄淮立马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

解缙、胡俨、杨溥、方宾……

上到文渊阁大学士,中有刑部、兵部两部侍郎方宾,下有官职更低的文臣十数人,全都站出来声讨朱瞻壑。

一时之间,朝堂仿佛变成了一言堂,就没有其他的声音,全都是革除朱瞻壑世子身份、废为庶人的声音。

“陛下!臣反对!”

终于,不同的声音响起,引得众人齐齐转头。

是夏原吉。

“陛下!臣亦反对!”

这次是张辅。

张辅能站出来可以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让解缙等人心中咯噔一声。

张辅,可以说是永乐年间仅存的武将天花板了。

洪武一朝还有常遇春、徐达等大将,但到了永乐年间时,被杀的被杀,病逝的病逝,除了张辅外,唯一一个在资历上能够扛起大旗的丘福还葬身漠北。

现在,永乐一朝能够独当一面的武将也就只有张辅了。

他站出来,这让天平的倾斜程度发生了极大地改变。

然而,还不止如此。

“陛下!臣亦反对!”

最后站出来的金忠让所有人都感觉心下一紧,让解缙、黄淮等人更是瞬间就感到了绝望。

金忠,看似只是一个兵部尚书,基本上不会参与政事,存在感也不高,可但凡能在这奉天门站着的人,谁不知道金忠的重要性?

靖难第二功臣,直接左右了皇帝立储的人选,这样的人,光是一个字的分量都比他们整个人都要重!

“启禀陛下,臣于昨日收到了一份密折,是户部尚书之子夏瑄于倭国发给微臣的,还请陛下过目。”

众人闻言,诧异地看了看夏原吉,又看了看金忠,似乎是在奇怪他们两人什么时候搞到一起去的。

金忠一边说着,一边从袖中掏出了一份密折,将其递给了走下来的总管太监小鼻涕。

就在小鼻涕将密折呈给朱棣的时候,金忠也再次开口。

“眼下,汉王世子正在东征倭国,其起因大家全都知道,就是为了彻底平定沿海一带的倭患。”

“不过诸位同僚可能不知道,世子殿下在登上倭岛之后,先攻长门、后转筑前、豊前、肥前三地,克敌数量未做详细统计,但最少有二十万余。”

“此后,汉王世子率军攻占石见银山,为我大明户部每月提供十余万白银。”

“可是这……”眼看着金忠越说越顺,解缙站出来想打断他。

然而,他才刚开口,就被人给喝了回去。

“让他说完!”高坐于龙椅之上的朱棣沉喝出声,把解缙吓得一激灵。

“此后,汉王世子率军驻扎石见,期间击退倭国进攻数次,这也就有了陈谔所言的那座京观。”

解缙的插嘴并没有打扰的金忠,他就好像是什么都没听到一般继续说着。

“此前,微臣也在疑惑,为何汉王世子连破数城,都犯下了滔天的杀孽,但在这里,在夏瑄给微臣传回来的密折上,臣找到了答案。”

“我大明军队驻扎石见期间,待倭国百姓优厚,不仅以工抵税,还在工的同时管他们温饱,以粮食为薪资。”

“但据夏瑄所言,在过去的这个冬天里,石见接收了很多其他地方跑过来的倭民,他们都是听到了汉王世子优待倭民的消息才跑来的。”

“同时,这些人里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微臣称他们为……汉民。”

“自洪武一朝始,倭寇就不断骚扰我大明海疆,抢夺钱粮、掠夺人口,而这些汉民,就是来自于这里。”

“一个冬天的时间,石见银山接收了汉民一万六千余人,其中男人三千二百余人,女人一万二千余人。”

“在这些人的身上,微臣看到了被倭寇掳走的汉民过得是何等生活。”

“男人骨瘦如柴,据他们所言,他们每日里要做繁重的工作,但换来的却是连温饱都做不到的微薄口粮。”

“但,这只是最好的情况。”

“被掳走的汉人女子,不仅要做工,还要为那些倭民生儿育女,甚至是在生完孩子后就会被转卖到下一家,如此反复,完全沦为了工具。

“我大明百姓,被倭寇所掳走的人数已经无法统计,有多少人死在了异国他乡也尚未可知,但据这些汉民说,他们每个人都曾见到几个,甚至是十几个同胞不堪受辱,含愤自尽。”

说到这里,金忠微微躬身,拱起双手。

“微臣要说的说完了,一切但凭陛下决断。”

说完,金忠就返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随着金忠的停下,整个朝堂都恢复了最开始的平静,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咳咳……”

突然,高坐在龙椅上的朱棣轻轻地咳嗽了一声,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嗯,传下去看看吧。”

将手里的折子交给了小鼻涕,朱棣闭上了双眼,不再作声。

那封密折上面的字数其实很少,几乎是几眼就能看完,因此连一炷香的时间都没用得上,那封密折就重新回到了朱棣的手里。

“还有谁想说些什么吗?”朱棣微微睁开双眼,扫视着下面的众臣。

奉天门内,林林总总三十余人,奉天门大殿门外外还有百余人,没有一人开口。

“既然没有人想要再补充些什么,那么……”朱棣坐直了身子,双眼完全睁开,散发着让人不禁低头不敢直视的目光。

“纪纲!”

“臣在!”纪纲闻言迅速站了出来,声音铿锵有力。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打从金忠说完那番话,再加上平日里所了解的点点滴滴,他就已经猜到了朱棣要做什么了。

“将,陈谔等人押入诏狱!等汉王世子班师回朝之后再做处理!”

“是!”

朱棣的话音一落,门外迅速冲进来了几十个锦衣卫,将最开始的陈谔、黄淮等人,以及支持他们言论的所有官员全部拿下,带出了奉天门。

一时之间,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噤若寒蝉。

“太子……”看着一个个的人被押走,朱棣缓缓开口。

“你以为,如何?”

朱高炽那肥大的身体很是引人注目,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

“父皇英明。”

——

倭国,琵琶湖。

朱瞻壑并不知道朝堂已经因为他发生了巨变,因此此时此刻的他正在忙着逃命。

倭国是没有这个本事的,在倭岛,能让他逃命的就只有老天爷。

倭岛,这个处在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小破地方,在地震次数这方面,他们可能是全世界都首屈一指。

“殿下!别看了!”朱凌满心焦急,想要带着朱瞻壑离开,但朱瞻壑却总是忍不住看向平安京的方向。

“以后我们有的是时间回来看!眼下,还是先转移到安全地带再说吧!”

周六加更2/2

说明一下,明天不加更了,正常1W字更新,马上过年了,要出去理发和买东西了。

(本章完)

第129章 一纸诏书第209章 找麻烦的人第369章 合纵之术第172章 天时,地利第89章 世子出府第97章 汉王,仍有追随者第88章 朱棣第461章 来自明军的警告(下)第358章 说来简单,但朱瞻壑只有一个第446章 背叛的结果第321章 覆地!第488章 蹑景追风第152章 虎父犬子第429章 两极反转第349章 天大的笑话第228章 朱瞻壑所带来的影响第144章 整军,出征!第119章 对与错第510章 殊途,同归第213章 白色黄金第468章 一个人的器量第67章 没钱怎么办?第169章 以恶,治恶第528章 是谋逆,还是勤王第535章 无处可逃第24章 疯了吧?这是疯了吧?第312章 贼第43章 这梁子算是结下了第2章 黑衣妖僧第251章 有学有样第524章 有些人,总是莫名的自信第368章 上帝之鞭第483章 科技的优先级第289章 最喜欢内斗的群体第504章 第503:“惊世骇俗”第40章 天大的漏第81章 大明的财神爷第388章 窘迫的法兰西王国第299章 是庸人自扰,还是先见之明第129章 一纸诏书第224章 犯错,就付出代价第234章 耍小心思是要付出代价的第426章 开春,也开战!第138章 恶毒的少年第417章 眼中的未来第321章 覆地!第301章 动荡的大明第280章 带有目的的姻亲第451章 真正的毁灭第138章 恶毒的少年第45章 隐藏的联系第470章 权欲熏心的人都该死第537章 最后的宗室之乱(下)第235章 重压之下的反弹第460章 来自明军的警告(上)第190章 找茬?不,是收复失地第158章 银山第331章 国基第343章 人终会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第284章 心愿第531章 所谓男人第85章 真实的自己第24章 疯了吧?这是疯了吧?第335章 瓦剌惊变第32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454章 维也纳之围第142章 资本积累第357章 权利,让人心生贪念第467章 钱忠的战争第230章 可止小儿夜啼第123章 东宫的钉子?第305章 历史的替代者第390章 被黑暗逼退的圣光第201章 2+3,五个护卫所第423章 即将革新的时代第137章 还来这一套?好用啊!(二合一,四第314章 聪明人该做的事情第141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456章 反间之计第147章 抢滩登陆(二合一)第479章 熟悉的味道第381章 我们的老大哥第26章 乱起来了……第412章 明者,日月也第410章 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性帝国第64章 制衡第510章 殊途,同归第440章 突然逆转的形势第359章 狼和狈第378章 朱瞻壑鲜为人知的一面第531章 所谓男人第285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491章 亚琛的末日第78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36章 胪朐河,一切的开始第391章 丧家之犬第296章 恐惧的后遗症第328章 阳谋第351章 最近胃口不好,见不得油第372章 自己人和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