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回 训练家丁

等一切布置妥当,天色已经擦黑,回家路上,正看见郑书让人将两担番薯挑进屋子,李彦脸上露出笑容,远远招呼:“郑书,收了几亩地?屋里还放得下吗?”

郑书听到李彦的声音,忙转身作揖行礼:“已经收了七亩二分田,共计收获番薯一千三百四十八斤五两六钱……”

“等等,你是说七亩地才收了一千三百多斤,一亩才一百多斤?”李彦难以置信地问道,他记得后世番薯的产量,亩产都是五六千斤,甚至上万斤,而这时的亩数,还要比后世略大,就算品种差,可也不能连稻米的单产都不如吧?

“是七亩二分田,收获番薯一千三百四十八斤五两六钱,亩产一百八十七斤三两,”郑书认真地说出精确的数字。

“你确定已经挖得足够深,没留下什么吧?”李彦皱了皱眉头,感到非常疑惑,难道说盐碱地并不适合番薯的生长,又或者这时候的番薯产量本来就低?

“田地已认真翻挖,应该不会遗漏,”郑书看出李彦是对这个产量不满意:“相对别处盐地的麦黍只收得三五斗来说,亩产一百八十七斤,已经高出一两倍了。”

李彦知道郑书说的是实话,这个时代田地的产量还处在一个很低的程度,特别是天津附近的盐碱地,亩产三五斗也就是八九十斤已经非常不错。

但这还是鲜薯,用升斗计量的话反而要少些,折算成谷物肯定不划算,李彦记得后世都用五比一折算的。

李彦心中疑窦重重,亲自去田里看了一次,发现郑书说得果然不错,田地翻得很彻底,不过挖出的番薯个头小、数量也少,确实不像高产的样子。

看来要向徐家打听打听,问问番薯在南方的产量,弄清楚到底是品种问题还是土壤问题,李彦觉得无趣,便让长工们今日到此为止,暂且回去吃了晚饭,明天再来干活。

长工们都有些不愿离开,除了干活的热情高涨,还觉得第一天就吃两顿好饭,还有馒头与肉带回去,再算算下午做的活,也就每人挖了二百斤番薯,听说这东西灾年救荒,平常用来当饲料喂猪,就算和大麦一个价,也不值几个钱,都怕东家觉得不划算,以后就没有馒头吃了。

闻香楼的后院中,王好贤弥勒佛一般肥大的身躯陷在宽大的木椅中,目光阴森森地盯着躺在床上的王兴,要是李彦能看到,一定不会相信这个满脸戾气的胖子就是那个满脸堆笑的闻香楼老板。

“王兴,你这个贪钱的毛病能不能收收?”王好贤压低了声音怒道,充满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王兴哼了两声,目光中全是忿恨:“三叔,那可是一百多两银子,可以买十几个清官人,凭什么给那个农夫?”

王好贤目光一闪:“和你说过多少遍,咱们是要做大事的,区区一百多两银子又算什么?”

“大事?那是要掉脑袋的,要我说搂银子就是大事,”王兴没好气地冷哼道:“不管怎么样,今天这场子我要讨回来。”

“父亲和我经营三十年,闻香教信徒数百万,何愁大事不成?”王好贤冷冷地看了一眼王兴:“这个李三娃是要教训,但不是现在,这段日子,你就安心留在后院养病吧!”

说完这句话,王好贤将手上的茶盏重重顿在桌面上,起身离开房间。

屋内,王兴突然敏捷地跳下床,暴躁地将书桌上的茶盏物品扫落在地,像只受伤的狼般,露出凶狠的目光:“李三娃,咱们等着瞧。”

次日上午,王好贤亲自来到小直沽李家,以少许高出原来商定的价格,韭黄每斤两钱银、番薯每斤五分银、玉米每斤二分银的价格,分别购买了三斤、十斤、十斤,并签下为期一年、保证独家供应的字据。

在这次交易中,李彦总共得银一两三钱,比较起来,单靠菜谱就换到一百二十两银子,确实不少,要知道这三样东西的价格相比普通蔬菜已经高出一大截,市场上猪肉的价格也不过三分银一斤。

光种地还不行,价值太低,暴利机会只有一次,李彦迫切感受到寻找新办法的必要,不过眼下还是要将田地种好,这是他起家的基础。

虽然番薯产量有些低,李彦却没有怕花银子,又让包有才去募了六七个长工,而从原来的长工中,又选出两人,与夏二狗、崔石头一起,组成李家的家丁队伍,由宋大牛领着。

连续与周彪、王兴发生冲突,还有直觉王好贤笑里藏刀,也不是个好人,与这样的人做生意,双方处在的位置并不平等,也让李彦将安全问题提升到首要位置。

除去每天锻炼身体,练习拳法,并尝试使用棍棒,提高自身武力值外,就是打造可以信赖的家丁队伍。

家丁们平常不用下地干活,主要进行训练,项目由李彦亲自制订,包括对身体的锻炼、打熬力气,以及简单的格斗术和棍棒。

李彦不是军人,但他有练拳的经历,更重要是能全面、科学的分析、思考,至少从表面看,这套训练计划条理清晰、且涵盖了各个方面。

每天早上,在村头的菜地会合后,首先是担水浇地以锻炼腿部力量,李家的菜地少,用不了两桶水,连带将不远处徐二娘、宋里正等邻居家的菜地也照顾到。

然后就是在荒地里做俯卧撑,锻炼手臂力量,做完后围着村子开始长跑,这是要练耐力、肺活量,都做好了,才能吃早饭,进行休息。

白天要进行的训练,上午徒手格斗,下午棍棒,家丁们不需要掌握复杂的套路,一开始都是练习最基本的动作,如直拳、勾拳、直踹、侧踢等。

至于棍棒,李彦也是在摸索,从基本动作开始操练,无非是直刺、横扫、抡砸,其中又以刺练得最多。

李家的这些动静被人看在眼里,自然是风言风语不断,都说李家三娃败家,要将父母留下的遗产挥霍一空。

与北方普通中田亩产八九斗、五六斗,下地二三斗相比,盐地上能种出一百多斤庄稼,还算不错,但在外人看来,产量就是差不多,又从未见过,不知道能不能吃,自然是相当不划算。

再提起之前用亩产一石多的水田交换盐地的传闻,李彦在胆小鬼的名号以外,又有了“傻蛋”的绰号。

对这些说法,李彦并不在乎,实力才是一切,除了家丁的训练,田里的农活也在郑书与石柱子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虽说番薯产量让李彦大失所望,不过近四十亩地,也要收七千多斤。

此外,十亩玉米的产量也很糟糕,亩产只有六十斤,能收六百斤。

李家只有两间土屋,才收到一半,屋里已经放不下,李彦也觉得有改善住房条件的需要,所以他决定建房子。

——————

PS:番薯、玉米并不适合盐碱地生长,其优点是能在沙地、山地长得很好,并且比较耐旱。这一点已经有书友指出,所以将亩产调低,为此时番薯正常产量“近千斤”,玉米“180市斤”的三成左右,其中又以番薯影响大些,设定单产为200斤,玉米60斤。

如果有人认为原始的盐碱地不适合番薯及玉米的生长,那么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部分旱地是经过徐光启初步改良的。

第214回 问罪第24回 休妻索娉第98回 单车少年第230回 内阁第257回 举子第250章 政党第131回 工厂投产第69回 路遇老农第208回 兵锋第37回 力量对比第207回 对策第106回 轮番大战第258回 国士第41回 献策酿酒第253回 变局第236回 整编第56回 精密制造第158回 海上贸易第16回 才子第13回 番薯第216回 后路第85回 是男是女第99回 京城发展第247回 对手第36回 风雨欲来第3回 大官第39章 满城风雨第218回 前夜第120回 再论辽东第69回 路遇老农第228回 见驾第199回 大军鏖战第82回 谁更霸道第95回 广而告之第1回 骗子第38回 惊天发现第161回 开辟财源第259回 班底第156回 攻取复州第204回 一战功成第174回 决战辽南第159回 东江攻略第5回 单挑第259回 班底第196回 营造舆论第29回 施恩第234回 舆论第196回 营造舆论第218回 前夜第46回 人命值几个钱第45回 负天下人第167回 东江计划第18回 论兵第133回 准备出征第112回 制造火器第210回 针对第7回 寡 妇第169回 诱敌出城第40回 狭路相逢第95回 广而告之第193回 秋季攻势第30回 农事第101回 机器展会第112回 制造火器第215回 职守第122回 大练新军第171回 初战告捷第102回 代言人第204回 一战功成第158回 海上贸易第177回 鏖兵大虫河第123回 火器部队第39章 满城风雨第258回 国士第18回 论兵第178回 长枪如林第219回 弄权第148回 战守之策第95回 广而告之第96回 招商大会第3回 大官第231回 立宪第183回 加官进爵第88回 水田灌溉第99回 京城发展第102回 代言人第15回 装腔作势第187回 辽海战区第192回 治理结构第184回 发行纸钞第34回 徐光启发癫第99回 京城发展第215回 职守第2402回 格物院第113回 兵战游戏第100回 机器时代第247回 对手第199回 大军鏖战第42回 闻香教民第121回 欲往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