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房子,必须先选地皮,原来土屋周围的空地不多,不符合李彦的要求,他看来看去,最后决定将房子建在那几十亩旱地中,靠近卫河的一块高地上,大概有七八亩的样子。
高地上原来种着玉米,已经差不多收完,李彦便安排人平整土地,为了加快进度,在落霜前完工,又招募了一些人手,将长工队伍扩大到二十几人,加上泥水匠和木工,忙得热火朝天。
他还开出优厚价格,收购需要的材料,不仅商贩趋之若鹜,许多村民也将家中零星的材料拿出来转卖,只要是能用的,李彦都会收下。
“李家的娃子,又发傻了呢!”拿到银钱的村民,有的还主动帮忙,有的反而站在路旁,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酸涩地讥讽道。
“折腾吧,看他老母留下的家财,几时被败光,”几个村民聚到一起,说着说着就将李彦往日做过的“傻事”翻了出来,什么拿水田换盐地、捆菘菜叶子、给韭菜搭草棚、让长工吃肉,以及不务正业,和几个年轻人舞枪弄棒,当然也少不了在村外造房子。
“整天游手好闲,与几个年轻的娃子舞枪弄棒,还要天天吃肉,这样下去,有多少家财不败掉?”
“听说李家的娃子前两天又做了件蠢事,要出高价购买待收的菘菜,条件是要将菜叶扎起来,”有人轻蔑地笑着摇了摇头,显得非常得意。
“还有呢,这傻蛋居然还要高价收购最后一茬韭菜,就算是割了韭叶的韭菜根也要,难道真是有钱没处花了?”有人则提到另外一桩奇事。
“将菘菜捆起来,那还能长大?给韭菜搭个草棚子,难道就不怕冷了?年轻人呐,就是瞎胡闹!”
“你说傻蛋这么做,到底是想干什么?”
“傻了呗!”正巧走到路旁的严明抽了抽酒糟鼻,上次强逼退婚,想要打这几十亩的心思,却闹了个灰头土脸,让这老酒鬼一直耿耿于怀。
严明五十多岁,常年酿酒、贩酒,甚至身上也有一股酒糟的味道,今天似乎还喝了酒,摇摇晃晃地就向工地上走去。
李彦在工地上忙了半天,好不容易抽空和家丁一起吃点东西,隐约也知道自己的名声似乎越来越差,他抬头看了看不远处指指点点的村民:“包有才,最近村里都有些什么流言?”
“少爷,”包有才将尚未嚼烂的肉块吞进肚里,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实话,有些事情他也很不明白:“村里人都说……说用水田换旱地不划算,产量低,而且种出来的东西都不能吃。”
“你们也知道,番薯是可以吃的,”李彦看出包有才的怀疑,索性解释道。
包有才连忙点了点头:“我们知道,可其他人不知道,他们都觉得番薯产量不高,又不能吃,甚至还有人说用来喂猪都不好……”
番薯由徐光启从闽、广一带引种,试图在北方进行推广,不过人们囿于传统习惯,思想保守,并不相信他说的话,甚至遭人嘲笑,李彦遇到的也是同样情况。
特别是番薯在盐碱地上的产量并没有说服力,如果用升斗计量,甚至不比其它作物多,因而嘲讽他将水田换成旱地的人就更多。
徐光启也是首次尝试在北方种植番薯,对于这个产量也感到非常失望:“盐地里的番薯亩产不足二百斤,与沙土、山岭中的产量相比,差得多了,看来番薯也不宜在盐地上种植。”
徐光启听了徐管事的报告,正准备出门,突然想起那个要了五十亩盐地的少年:“前两天转让出去的几十亩地,那个少年可去收了?”
“收了,听说雇了十几个长工,天天吃肉和白面馒头,”徐管事说到那个传言很多的少年,不由露出讥诮的笑容。
徐光启愣了愣,他对农事清楚得很,闻言有些惊讶:“如此,他收得几千斤番薯,再无人要的话,岂不是要亏钱?”
“少年人不懂事,哪有长工天天吃肉的,照他这样的搞法,便是五十亩上好的水田,也要入不敷出,”徐管事略带讽意地笑道。
徐光启微微叹了气,坐上马车后,又掀开帘子对站在门口的徐管事道:“你去与那少年说,番薯可生吃,也可蒸或煮,虽然味道未必中口,却非无用。”
徐管事躬身答应,心中却不以为然,同样的话他曾对许多农户说过,但谁都不愿相信,即便是尝过煮地瓜的味道,也觉得不如黍麦,不愿接受。
看来,李家的长工以后要改吃肉为吃番薯了,不知道能不能习惯,徐管事站在门口,看着渐渐远去的马车,满心嘲讽地想道。
徐光启的马车驶进天津城后,径直去了城内最好的酒楼闻香阁,今日晚宴的主人是天津卫夏、温、梁、崔等几大家族,主客却不是他,而是刚从京城赶来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左都督骆思恭。
骆思恭又专门发帖请了天津道贾之凤、天津三卫的指挥使,以及即将奉旨入京的徐光启,名曰齐心协力,尽快侦破天津卫飞贼案件。
有明一代,文武殊途,文官对特务机构锦衣卫更加没有好感,骆思恭却是异类,与文臣的关系还算不错,特别在“争国本”、“梃击案”中,因倾向于太子而得到文臣们的好感,加上飞贼一案闹得沸沸扬扬,因而徐光启、贾之凤等文官也欣然前往。
这顿饭是为前来查案的骆思恭接风,宴席也有个名字,叫“金风宴”,主菜很特别,据说是三道正德皇帝御口钦封的“黄金菜”。
——————
PS:番薯、玉米都只是到清中叶以后才普遍推广,这里说番薯只能喂猪,是乡野流言,成见而已,在徐光启评传中,就有徐光启种番薯遭嘲讽的说法,而在历史上,不论松江也好,天津也好,番薯的种植在当时都未被接受。
有人说人饿了树皮都要吃,但问题是现在并非大灾之年,所以正常情况下番薯的推广需要这么一个契机。
也有人会明代肯定有没饭吃的,但这些人都是没田的,徐光启要推广番薯的种植,自然是找有田的,种田的要交税、交租,一般人自然也不敢随便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