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报纸发行

“一天五百份,每份银一分,总计五两,需要探听、编写、印刷、卖等七八人……”郑扳着指头算道:“亏钱的可能,高达八成。”

包有才和石柱也点了点头,他们也能够算出,这样办报根本无法赚钱,还不如抄报房,就是抄抄邸报,一份卖个几两银,再加上平常订阅的也有十份左右,做得轻松,也能赚钱。

“不用算了,”李彦笑着摆了摆手:“这报纸啊,咱们一定要办,还要好好办”

作为穿越者,李彦太知道媒体的力量了,甚至被称为立法、司法、行政以外的第四权力,掌握了媒体,便等于掌握了话语权,既然明代的官府对出版的管制很宽松,他当然要试试。

当然,他也知道言论这玩意,基本上是一把双刃剑,搞得不好,伤不了人,还会伤了自己。

包有才他们都不解地看着李彦,明知道不赚钱,为什么还要做呢?

不过,在见证了李彦身上生的诸多奇迹以后,他们也已经习惯不去多问,只要按照李彦的要求去做,等待奇迹的生便是。

至于印刷的问题,李彦一直在着手解决,如今已有所进展,他以五笔字型的编码、拆字方法为基础,整理出繁体字的拆字编码规则,并将字母代码用数字及天干地支的组合来代替,这样一来,只要检字工能够根据字型拆分、编码,就可以顺着编码去检字,甚至不一定要认识字。

又根据新的编码方式,对检字转轮进行改进,使用了新的滚柱轴承和弹簧,前者让转轮的转动更加灵便。后者则使得字模可以自动弹出,配合清晰规范的排列方式,使得检字的效率大为提高。

改进了检字的方式以后。活字印刷的效率大为提高,利用活字排版印刷报纸地条件也已经成熟。

李彦亲自担任总编,并以石柱作为编写组组长、包有才作为采风组组长,次日便编写好一期报纸的内容。

这期报纸采用连续折页地形式。类似于官员使用地那种奏章。一共有十二个折页。其中第一页是报头、版画。并用寥寥数语重申办报地宗旨。是为了让农人、工匠、商人知道天下地事情。命名为商报。自然更加侧重于商情。

随后两页。摘抄了邸报上地一些内容。涉及到大明当前地重要新闻。并以大篇幅摘抄了直隶巡按卢谦关于直隶屯田地奏疏。以及朝廷对此事地态度。

接下去地两页。就是一些地方上地新闻。内容也涉及到屯田。其中地一则消息就说到月牙河畔地风车。报道了华夏工场制造风车地情况、温家大量采购风车地情况。并以另外一篇短文。介绍了风力水车地作用。

再接着就是民间地新闻。比如天津大户崔家老太爷过八十大寿、大直沽彦吉酒坊酿造出“黄金酒”。另外还做了一个专题。以采访地形式。登出一些百姓对于屯垦水田地想法。

这一期商报地内容。差不多都是围绕着直隶屯田这个主题。从头至尾。作为报纸地编纂者。都没有表达自己地立场。但是通过摘抄、采访地内容。想要表达地东西。却很立体地展现出来。

报纸地最后。则刊登了几则广告。包括彦熙楼地新式菜肴、彦吉酒坊地“黄金酒”。以及华夏工场地风力水车。

这期报纸一共印刷五百份。为了能够得到一个好地开始。李彦组织了二十多人的销售队伍,除了争取一些店的支持。还深入到酒楼、码头甚至街市卖。

“卖报卖报《华夏商报》,十文钱一份”

“每天捧读华夏报,家中就知天下事,十文钱一份,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知晓”

温让最近很忙,在他的指使下,温家靠着白河的几块田头都竖起了高大的风力水车,这么一来,很多有地的士绅就坐不住了,纷纷出请帖,邀请温让赴宴,其实是要探听朝中的动静。

“三爷,温家真打算改水田了?就不怕朝廷到时候加税加赋?”三岔沽的赵员外不解地问道。

“是不是,朝廷屯垦地事情已经定下来了?”

温让伸出筷夹了一粒玉米放进口中,嚼了两下,微微笑道:“朝廷地事,哪是温某能知道的?温某只知道,那些田地荒着,确实可惜,听说改成水田地产量不错,就想试试看,至于朝廷的税赋,身为大明百姓,自当依额缴纳。”

虚伪赵员外心中暗骂,却不得不打着哈哈,恭维道:“三爷说得是,只不过近几年里,不是旱灾就是蝗灾,那些刁民都不愿意种地了,这田荒着也是没有办法,至于水田,虽然不错,可万一明年又是干旱,却要如何?要知道南运河也有干涸的日。”

“总要试试才行?”温让微微笑着,不置可否。

温让不急,其他人却焦急万分,土地荒着那也是他们的,凭什么要让朝廷收回去垦种?要让他们组织垦种,也没有那个财力投入,或者是不愿意投入。

至于朝廷要兴修水利,那自然是好事,但要让他们缴银,却是万万不能,以前修的水利也有很多,从来就没有什么效果,凭什么还让他们出钱?

他们本指望温家这种地方大户带头抵制朝廷的做法,最好是让南方官吏提出来的屯垦水田之策胎死腹中,谁也没想到温家突然转变了态度,竟然开始积极准备屯垦水田了,他们只能认为,温家已经得到内部的消息,朝廷是真的要动手了。

“《华夏商报》?似乎以前听说过?”温让听到街面上有人在叫嚷,而且似乎提到了屯田的字眼,便叫来活计:“外面喊的那个《华夏商报》,去买一份,记饭钱里面。”

伙计连忙点了点头,很快出去拿了几份《华夏商报》进来:“这个《华夏商报》,每天一份,内容比邸报还多,据说可以订阅的。”

能与温让坐到一起的,都不缺钱,觉得好奇,便要了几份,看到上面的内容,赵员外不禁叹了口气:“看来,这个屯垦水田怕是要势在必行了。”

温让拿起报纸,随便翻了翻,嘴角不由翘了起来,弄出这个小报的还真是个可人,简直就是专门来帮助他的,有了这份小报,那些占着荒地的中小田主,一定会更加担心,出售田地的心情也会更加迫切。

到时候,他温让就会适时出现,以较低的价格收购这些田地,至于朝廷的屯垦,那不过是一些生提出来的计划,朝廷要保着运河的漕运,哪里可能容下水田来抢水?已经有人和他说过,这次不仅北方的官员反对,就连和南北漕运有关的官员,也会站出来反对,要想推行屯垦,何其难也?

至于水田,温让觉得那确实是好的,但他只关心自己的土地,若是能够通过水田改良,倒也不错,就是投入大了些,似乎不太划算。

温让觉得,他的安排严丝合缝,自然会心想事成,与从前一样,他又要为温家得来许多田地。

《华夏商报》的出现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也成为天津城的热门话题,报纸的销售量虽然一直没能达到五百,最多也才三百多份,但其形成的影响力,却已经覆盖了整个城市。

酒楼、茶肆、街角,这些往常热闹的地方,相互之间谈话时常说的“听说”,如今变成了“《华夏商报》上说”。

这个年代,人们获得消息的来源相对狭窄,突然出现这么一处“规范”、“权威”、信息量又大的渠道,自然成为热议的焦点。

《华夏商报》一连几期的主题都是关于屯垦水田,人们议论的焦点自然也是这个问题,很多人从前并不能接触到这个层次的信息,也只是听到一些传言,开始都感觉惴惴不安。

《华夏商报》的第三期上,也特别对水田屯垦的优劣进行了分析,得出屯垦的好处十条,疑问十条,虽然没有表明态度,但很多人还是看出,若是水田屯垦成功,那么对种田的农户、拥有土地的地主和国家,都是一件好事。

当然,诸如担心官员办事不力的疑问也是确实存在的,而这些疑问多数是怀疑朝廷无法做好屯垦这件事,而不是屯垦不好。

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华夏商报》提出了另外一种模式,即由农户自己屯垦,朝廷予以补贴,而不是由朝廷收购荒地再行屯垦。

关于水田屯垦的议论越来越多,温让现事情渐渐有失去控制的苗头。

第250章 政党第165回 冬季无战事第201回 血色战场第14回 去青楼第89回 办报可行性第125回 食品问题第46回 人命值几个钱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25回 图穷第70回 展销大会第40回 狭路相逢第173回 恶劣形势第204回 一战功成第2402回 格物院第44回 大杀四方第43回 长枪直刺第231回 立宪第234回 舆论第59回 宝锁问世第261回 我有一个梦想第221回 表决第26回 买人第50回 特务头子第193回 秋季攻势第81回 酒楼开张第27回 退缩第125回 食品问题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76回 舆论力量第59回 宝锁问世第66回 效率第一第21回 红颜第201回 血色战场第152回 内外交战第31回 训练家丁第175回 双城战记第147回 难以置信第55回 锁匠徒刑第78回 妙计退婚第23回 尾行第260回 新内阁第139回 金州防线第41回 献策酿酒第153回 炮打复州第235回 言论第171回 初战告捷第118回 机器蓝第84回 风力水车第6回 后 台第157回 战后调整第22回 银钱第187回 辽海战区第14回 去青楼第150回 产业升级第154回 两只乌龟第237回 建设第240回 商税第249回 私宴第30回 农事第121回 欲往辽东第228回 见驾第65回 谁人得胜第2402回 格物院第171回 初战告捷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95回 广而告之第71回 皇孙来访第234回 舆论第26回 买人第108章 布商大战第198回 简单方式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68回 人才路线第66回 木工作坊第213回 交锋第225回 图穷第174回 决战辽南第43回 长枪直刺第153回 炮打复州第165回 冬季无战事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250章 政党第95回 广而告之第142回 兵临城下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164回 旅顺造船第106回 轮番大战第7回 寡 妇第237回 建设第156回 攻取复州第166回 辽东军情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100回 机器时代第129回 东林非党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219回 弄权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31回 工厂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