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天理昭彰(四)

王守仁回了京师,沈瑞并没有去拜会,只因王守仁、杨廷和都早早遣人悄悄来送信,叫这段时间他闭门不出。

如此避嫌,沈瑞便知道,这是通倭案最终审判的时候到了。

早在年初二时,沈瑞就已让长寿悄悄将贺勇及其口供,和从杜老八那边取得的其它证据都送进了大理寺衙门。

杜老八果然是逢赌必赢,如他所料,刘丰被丢回贺家之后,尸体很快出现在化人场,之后贺家陆陆续续竟送去了七八具尸首。

杜老八暗暗找人去看,都曾是贺家得力的管事、护院、打手。

留尸体下来当证据是不可能的,贺家既送了人来,就会盯着尸首化成灰再走。

但是化人场里杜老八至少能找出三个人证来,还拍着胸脯打包票,必将三个人证并签字画押的口供送过来。沈瑞自然放心。

而王守仁那边的消息,所抓两个宁王手下小卒子,其中一个曾在参与洗劫松江时同贺南盛的管事贺祥联系过,而另一个身边带着一对与贺家有关系的母子。

却是,贺勉在外的相好与私生子。

贺家曾以她和孩儿的性命要挟贺勉替贺南盛背下罪责。

女子却在还不知道贺勉已死的情况下,就已是委身跟了那绑架她的人,不过倒是舍不得亲骨肉,仍带在身边。

那人也不忌讳有个便宜儿子,因未回南昌,就直接把她母子带去了太湖。

这女子被俘后,听闻当初那个为她赎身又供养她数年的贺勉最终也为她而受胁迫,公堂之上碰柱而死时,竟也没怎么悲戚,嚎了两声抹了一把眼泪,便恢复了常态,也不用动刑,便乖乖将贺勉与她说过的贺南盛指使陷害沈家五房的种种统统说了。

有了这些人证、口供足矣,沈家是再不用操心什么,只安然等着最终结果。

最差,也就是沈珠与沈琭折在里头。

沈琭罪责还轻,想来也就一人获罪,沈珠则有可能牵连到三房。

三房沈涟早也有这个准备,家里最小的儿子已经悄悄送走了,这些时日也悄然在京中置了产业,留以他日供养儿子。

他更借奔走之际结交杜老八这样人物,以及刑部底层狱吏,若是倒霉满门抄斩也就罢了,若是判得流放,凭着交情,再打点一二,总能得些关照。

沈涟所为都落在沈瑞眼中,虽安慰他不必紧张太过,却也实在不能打包票必然无事。

所以沈瑞同三老爷并沈全商议了,当着沈涟面郑重允诺,若真有事,必然全力营救,将来无论松江还是京里,都会照顾他小儿子。

二房五房一向仁义,且见何氏与小楠哥都得到了妥善照料,沈涟自然后顾无忧,忐忑之心也去了一半。

沈家这边是静候结果,贺家那边却是鸡飞狗跳。

并不是贺家知道了沈家有什么证据送上去。

而是工部侍郎李鐩登门,来为嫡长子退了与贺东盛幼女的亲事。

工部侍郎李鐩是成化八年的进士,在水利修筑上大有建树,又曾上书条陈治理朝政事,深得弘治皇帝嘉许。

李鐩共有四子,长子次子均是庶出,发妻留下一儿行三,后娶继室,又添一个嫡幼子。

李家在河南汤阴县也是望族,族中读书出仕的子弟甚多,李鐩深得弘治皇帝器重,又在工部营造中极为权威,前途可期,而李鐩的嫡亲兄长李鈞更是官居三品苏州提督学政。

李鐩嫡长子李延清转过年不过十九岁,自幼聪敏异常,弘治十七年秋闱中了举人,但其授业恩师有意让他取个好名次,春闱便并未放他下场,不然现在当也是个进士了。

这样的青年才俊本当是婚姻不愁的,奈何,他上有两个庶出兄长,都是科举入仕,有了官身。

一个是同进士,如今在蜀地为从六品同知,一个是举人,捐了官,在北直隶下等县为知县。

下有异母嫡出幼弟,继母有亲生儿子,哪里会对他这个先头夫人生的、与自己儿子争家产的嫡长子上心?

门第相当的人家,都知道他家底细,闺女嫁过来要伺候继婆婆,而妯娌都是不好相与的,不是活受罪么,哪有肯嫁的?

若是往低处寻,李延清到底是侍郎嫡长子,身份又有不同,继室夫人也不肯担个苛待前头嫡长子的恶名,李鐩更不肯让嫡出的儿子随便娶妻。

一来二去竟成了难题。

倒是李鐩的同年为他与贺东盛搭了桥。

贺东盛四个女儿,长女、次女、三女都是嫡出,且都已出嫁,最小的幺女虽是庶出,但是生下来姨娘就难产去了,被贺大太太抱了去,亦记在嫡母名下,同嫡女一般养大的。

这姑娘族中行五,闺名霞姐儿,容貌随了她姨娘,便如那朝霞一般明艳,又同嫡女一样读书识字针黹女红学下来,是个极周全的姑娘。

只是虽如嫡女一般,但到底是庶出,这事瞒不了人。

此女这样的品貌,贺家又如何肯将就,便也拖了许久未曾看好亲事。

这同年一说和,双方都动了意,待李延清中了举人,贺东盛看好了李延清的前程、李鐩的仕途和李家的亲戚网,欣然同意了婚事。

去岁四月间,贺五姑娘及笄之后,双方换了庚帖正式订了亲。

本是拟定元年秋月里就成亲,这个年节两家还都是按照亲家礼仪走动的,不想年刚过了,李家竟来退亲。

李鐩的理由是,儿子重病。

说是去年冬日里李延清染了风寒,不想竟越来越严重,进了腊月几乎起不来床了。

李家生怕儿子有个好歹,拖累了贺家大娘子的名声——望门寡、克夫的名声可不是闹着玩的,两家那就不是结亲而是结仇了。

故此李鐩来提议退亲,男方有疾,与女方家脸面、声名都无碍的。

他亲自登门,也给足了贺家面子,只取走庚帖,其余流程都由双方官媒来处理。

贺东盛闻言便是一惊,虽说腊八等节李家大公子并未过府来给他这个未来岳丈请安,李府也来人说过李大公子病了,但他万没想到会病得这样重。

好像妻子也曾安排过人去李府探病,只不过内宅的事贺东盛从不过问,也没上心,妻子似乎也没说过李大公子病入膏肓啊。

贺东盛忍不住悄然观察了几眼李鐩,见他面上是确实带了几分疲惫之色,但是也并不像多忧心的样子。

不过这人又有续娶的娇妻,又有伶俐的幼子,且两个庶子也都成器,折了一个举人儿子虽然惋惜,却也真不一定作那如丧考妣之态。

贺东盛又不免“理解”了几分。

不过心下还是犹豫不决,无它,这是贺东盛最后一个未嫁的女儿了。

若他还有多几个女儿,哪怕再多一个,他都会毫不犹豫的继续这婚事,甚至冲喜也要把女儿嫁过去,便是让女儿过去就守寡,能拉住李家这么姻亲也是好的。

何况不过是个庶女。

可惜他只剩下一个在室女了,又是个相貌极好、知书达理的女儿,说要找侍郎府的嫡出公子未必能找到了,但也不是找不到旁的好人家。

比如勋贵那边的嫡子庶子的发妻,或者哪一位当权人物的继室,都是不错的选择。

贺东盛本是含混着,想着先打探打探李延清到底病到什么程度了再做决定。

但李鐩却是非常坚决,端方君子的执拗,让贺东盛完全抵御不了,最终只好松了口,答应退还庚帖。

庚帖是收在贺大太太手里的,她一听说要退亲就大皱眉头,贺东盛不知道李延清病情,她去探过病,是知道一二的,瞧着人是恹恹的没精神,但是没到下世光景,怎的短短十来天就能变化如此大?

小五虽不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可到底是她一点点拉扯大的,感情也极深。

转过年来就是十六岁的姑娘,再拖下去可就过了花期,且退了亲一时又上哪里寻这等三品高官人家去,这还是侍郎嫡子,嫡子!

“老爷这是糊涂了,怎的应得如此急?显得咱们家也忒凉薄了!若是开春天暖了,姑爷转好了,咱们家岂不是要后悔?”贺大太太忍不住同陪嫁嬷嬷抱怨着,又打发人去前面请老爷三思。

“就说咱们不是背信弃义的人家,这一二日我便往李府去看看姑爷,与亲家夫人好好唠唠。”贺大太太如是吩咐道。

下人将话传到了前面,贺东盛微觉尴尬,李鐩却是道不敢劳动亲家夫人,犬子病得厉害,莫要过给亲家夫人云云。

见他执意要回庚帖,贺东盛心下也颇为不快,倒像是贺家求着李家一般,便又命人去取,暗中吩咐人道叫夫人不要多事。

贺大太太虽是气恼,却也不得不听,刚拿了庚帖叫人送去,不想那边贺五姑娘霞姐儿得了信儿,也赶了过来。

平素斯斯文文的姑娘,这会儿手里竟擎着把剪刀,进了门往贺大太太跟前一跪,一把抓起浓黑的头发便含泪表明心迹:“嬷嬷们常教导女儿,好女不侍二夫,既定亲了,女儿便是李家的人。老爷太太今日要退这亲事,女儿不能说旁的,只能铰了头发做姑子去。”

贺大太太气得浑身发抖,一边骂下人道:“哪里来的长舌妇耳报神,抓出来就铰了舌头卖了去。一群混账婆子,怎的不看好姑娘!”

一边又骂霞姐儿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有姑娘家自己说亲事当如何如何的?亏你还是个大家闺秀!”

贺大太太房里的婆子忙都去拦着霞姐儿,想从她手里夺下剪子来,偏她是个倔强的,怎样都不肯撒手,已是手快铰下一团头发来。

满屋的丫鬟婆子顿时惊声尖叫,抢夺更凶。

霞姐儿攥得死紧,将手都勒出红痕,咬着唇也不吭声,豆大泪珠滚滚而下,一张素白的小脸极是让人心疼。

那拿着庚帖的下人也不知道该不该送过去了,傻愣愣的呆在原地,直到前面等不及了,又遣了人来催,才如梦初醒,又请贺大太太示下。

贺大太太早就有生吃了人的心,喝骂着让人赶紧去送庚帖,又叫人拿绦子将姑娘捆起来。

霞姐儿到底是个柔弱姑娘,哪里挣得过众多健妇,眼见着见送庚帖的人走了,哀鸣一声,竟然想掷出去剪子让那人回来,却是剪子没等脱手就叫人夺了去,她也被按下了。

虽然贺大太太喊着捆人,却都知道五姑娘虽庶出也极得太太心的,没人真敢去捆她,见没了剪子,反倒送了手劲儿。

霞姐儿见那送庚帖的人影消失在影壁后,心中愁苦绝望齐齐涌了上来,伏地便大哭起来。

还在相看时,李延清登门拜访,来给贺大太太请安时,她曾在屏风后面偷偷见过他的。

那是侍郎家的嫡出公子呢,清朗俊逸,沉稳内敛,满身书卷气,同她几位嫡出哥哥一般好的人品。

甚至,连那低沉的声音也分外好听,她一见就满心欢喜,认定了他。

且能嫁入这样的门第,她也是做梦都没想过的。

怎么可以退亲啊?!怎么可以退亲啊!

退了亲,她可怎么办?她的才貌仙郎,她的高门大户,统统没有了!

悲从中来,霞姐儿哭得昏天暗地。

贺大太太从小看她到大,见她哀哀欲绝,如何不心疼,三两句打发出去下人,一把抱过五姑娘也跟着掉眼泪,口中唤着她的小名“姣姣”,直道没什么的,还有更好的俊杰的。

不会再有更好的了。霞姐儿禁不住一声尖叫,撕心裂肺。

贺大太太气极,恨铁不成钢的使劲捶了她两记,可又万分心疼,捶完还忍不住揉搓一番,越发悲戚,忍不住哭道:“我苦命的儿呀……”

母女俩竟抱头痛哭。

内宅里闹成这样,自然惊动了贺老太太。

贺老太太打发身边的老嬷嬷过来问怎么回事。

贺家几位老爷都是事母至孝,贺老太太也不是那种恶毒婆婆,早年间贺东盛外放时,她从来都是叫媳妇跟着去,也从来不曾扣下过孙辈在身边。

后来进京荣养,贺老太太亦不曾对儿媳妇指手画脚过,贺大太太是打心底里敬重老太太的。

听闻惊动了老太太,她也不敢怠慢,忙忙收了眼泪,喊人来打水净面更衣,又把霞姐儿骂了几句。

霞姐儿哭了一场,倒也不似先前气闷,默不作声的也跟着重新梳妆,一并去见贺老太太。

小佛堂院内东厢房

贺老太太坐在临窗的暖炕上,见贺大太太母女进屋,便叫霞姐儿坐到她身边来,也没让贺大太太站着,而是指了对面的圈椅让她去坐。

贺大太太哪敢坐下,霞姐儿也颇觉方才失态,不好意思去瞧祖母。

且她本就同贺老太太不是特别亲近。

贺老太太在京荣养时,身边带着早亡的三子贺西盛的独女云姐儿。云姐儿比霞姐儿年长五岁,彼时自是事事妥帖周详。

霞姐儿年纪既小,又是庶出,比不得这位嫡出堂姐得老太太欢心,也就不大往祖母身边凑。

贺老太太待霞姐儿自然也不会像云姐儿那般慈爱,但也不会放着孙女受委屈不去管。

“我听说李家来退亲了,是怎么回事?”贺老太太再次叫人拉了霞姐儿安置在身边,却没再让贺大太太,径直问道。

贺大太太只能苦笑,将前后事说了。

正说话间,贺东盛已赶了过来,他是回上房才知道女儿来闹,惊动了老太太,心下责怪女儿不懂事,紧赶慢赶过来安抚老太太。

瞧见了儿子,贺老太太脸板得更严肃,又问儿子:“李家怎么说?”

贺东盛学了李鐩的话,又道:“李家虽好,但既话都说到这般,咱们是女家,又岂能上赶子巴结去,要退便退了罢。”

贺老太太却是面沉似水,半晌忽道:“你可想过,是否有旁的因有在?”

贺东盛眼皮一跳,直直望向母亲。

贺大太太虽不是个机灵人,但这么多年下来,和贺东盛的默契还是有的,贺东盛进得门来,她就打发走了下人,这会儿见贺东盛这般神情,便要带着闺女也退下去。

贺老太太已经向她们母女发话:“你们也听听。”又转向贺东盛道:“是不是李家听着了什么风声?”

贺东盛眼皮跳得更凶,什么风声?哪里来的风声?

先前,刘丰被人挖了髌骨丢了回来,但回来后更像是脑子被挖了,竟一句囫囵话都说不全了。

他也没耐心去听,刘丰这样形貌,就算是有人已经从他嘴里挖出来贺家的秘密,也没法让他上公堂,这证词也就没用了。

丢了废人回来的意思贺东盛也清楚,不过是想借刀杀人,让他自断臂膀。

可他能不断吗?他岂会留着对自己有威胁的人!

况且自从刘丰失踪起,他就已经开始命人清理人手。

还好一切顺利,再没有人失踪过。松江也传来消息,首尾都已处理干净。

所虑唯剩贺平盛,沈家叔侄当初从贺平盛那边窥得一二,但想来彼时他们也没证据,贺平盛也不可能自断前程为他们作证。

而如今,若是刘丰是沈家下的手,沈家知道了贺家的秘密,在证人证物都没有的情况下,就得要贺平盛为证了。

想到贺平盛,贺东盛就恨得牙根痒痒,悔不该一时妇人之仁,让他逃了命去,不过如今他已是进士出身,又有官职,当更看重前程,不会理会沈家吧?

贺东盛虽也派了人去监视贺平盛,只是贺平盛如今已是一县之主,又不是什么偏僻地方,若下手除去,未免动静太大。

但如今若是连李家都听到了风声,是不是还是先行除掉一切麻烦才稳妥……?

贺东盛不免想到了东厂那边,年前胡丙瑞来讨银子未果,过年时送厚礼都没得个好脸,年后竟然没来讨债……

贺东盛越想越是心惊。

贺老太太看着儿子脸色阴晴不定,不由皱眉,道:“当初那李侍郎的兄长李学政在松江旁听审案时,对咱们家颇有微词,只是上京来,看李家并未待咱家怠慢,只怕症结不在这里。是不是,王守仁回京了,他们觉着沈家有了胜算?”

贺东盛回过神来,微有惊愕,略略一想,便道:“母亲不知,李鐩兄弟应都是刘阁老的人,刘阁老已多次阻了王守仁父亲王华进内阁,李鐩不会盼着王守仁好。”

贺老太太手捻佛珠,半晌才道:“但愿如此。只李家这般行事,颇有蹊跷,你还是要慎重以待,莫中了小人奸计。”

贺东盛连连称是,又愧疚道:“儿子不孝,又让母亲操心惦念。”

贺老太太挥手道:“不是我多心,你也当对王守仁上心才是,当初若非是他,松江案子也不会断成那般。他与沈家有旧,必是偏帮沈家的,如今挟胜之势……”

贺东盛满眼阴霾,道:“母亲放心,儿子省得。”

贺老太太拍了拍霞姐儿的手,向贺大太太道:“明日你走一趟李家,请位好大夫,多拿些名贵补药,多带几辆车。”

贺大太太面色难看,几欲想说李家都退亲了,还这般上赶着作甚。李家是侍郎之家,难道自家不是?!却终是什么都不敢说,只唯唯应了。

贺东盛也皱了眉头。霞姐儿更是攥紧了拳头。

贺老太太却慢悠悠道:“李家儿子重病的消息总要让人知道,才晓得不是我家霞姐儿有错才被退亲。我家将礼数做足了,给了李家面子,未尝不是抬了霞姐儿的身价。”

霞姐儿愣怔的瞧着祖母,脸上带着茫然。

贺东盛夫妇相视一眼,贺大太太忙接口陪笑道:“到底还是老太太见多识广。媳妇明日就去。一会儿拟了单子来,还得劳动老太太给掌掌眼。”

贺老太太挥手淡淡道:“自家人不必过谦,你自按照以往的例去办就是。”

转而,她又仔仔细细瞧着霞姐儿,道:“小五这品貌,原就该当一份好姻缘的。也放出话去,我欲给心尖子孙女寻个进士女婿,李家退回来的嫁妆,我再添三成,给孙女添妆。”

霞姐儿如在梦中,一方面舍不下李公子,一方面又因祖母待自己这般好而生出或许能得一份好姻缘的期盼。

贺大太太松了口气,如此想是能弥补霞姐儿出身的不足了吧,只愿这老幺觅得良婿。

贺东盛却是明白贺老太太的深意,并非是寻个进士孙婿这样简单,也是要振一振贺家声势,莫让一些左右摇摆的人倾向沈家去,再影响了三司判案。

翌日,贺大太太便带着大夫和药材礼物去了李家,果然见着了面色青灰、呼吸沉闷似病入膏肓的李延清。

大夫诊治了许久,也没查出所以然了,只说脉象极弱,已是没必要开药了。

随后,李公子病重退亲,贺家厚嫁庶女的风声就传了出来,果然引得不少人家注意。

只是,贺家没等来官媒踏破门槛,先迎来了锦衣卫来踏门槛。

贺家被围,贺东盛、贺北盛被请进诏狱。

第二十四章 素车白马(三)第一百二十章 高飞远走(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慈母之心(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元复始(四)第一百零六章 风波再起(五)第六百七十三章 疾风劲草(五)第六百十三章 凤凰于飞(十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贞元会合(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风玉露(六)第九章 灵前孝子(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闻风而动(二)第八章 灵前孝子 (一)第五十七章玉软花柔(三)第四百九十章 引蛇出洞(六)第二百零六章 如意算盘(二)第二百五十章 褏然举首(二)第五百零八章 庐山真面(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恩甚怨生(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陷(四)第五百一十六章 螳螂捕蝉(一)第五百一十七章 螳螂捕蝉(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渐生嫌隙(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沈氏分宗(六)第二百二十一章 贞元会合(五)(第二更)第667章 向海图强(上)第一百四十章 万象更新(一)第七百七十八章 兄弟齐心(四)第五百三十五章 至亲骨肉(五)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鸟飞鱼跃(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恩甚怨生(二)第一六百十一章 凤凰于飞(十)第三百五十二章 两姓之好(二)第二百八十章 双桂联芳(二)第八章 灵前孝子 (一)第658章 田月桑时(六)第三百四十一章 添油炽薪(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鸟飞鱼跃(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暗度金针(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鹡鸰在原(七)第686章 朱阙牙璋(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闻风而动(一)第六百七十章 疾风劲草(二)第四百一十章 秋来风疾(六)200加更第三百章 慈母之心(六)第四百六十四章 回肠九转(五)第660章 向海而生(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以群分(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乐往哀来(四)第625章 晚来风急(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两姓之好(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红衣使者(五)第二百九十九章 慈母之心(五)第三百一十四章 金友玉昆(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与人为善(三)第675章 山重水复(三)第679章 花明柳暗(三)第632章 缑山鹤飞(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金友玉昆(五)第六十六章蜚短流长(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启程归京(二合一)第四百零一章 管中窥豹(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小人之道(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倦鸟知还(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时不待我(三)拜求月票第三十四章 景星凤凰(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桂子飘香(六)第686章 朱阙牙璋(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金风玉露(一)第六百七十四章 疾风劲草(六)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人之道(四)第六百十六章 凤凰于飞(十五)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元复始(三)第七百七十八章 兄弟齐心(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端倪可察(四)第四章 岁暮天寒(四)第642章 星河明淡(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真伪莫辨(四)第五百二十八 各方汇聚(三)第二百四十章 天作之合(三)第五百零四章 顺藤摸瓜(四)第三百九十章 归去来兮(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元复始(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双桂联芳(五)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心鬼蜮(一)第六十八章人心不足(一)第六百零一章 天理昭彰(六)第三百四十三章 添油炽薪(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乐往哀来(二)第649章 层云漫涌(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飞远走(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百年归寿(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风洗尘(五)第三百四十章 山高水长(五)第五百八十章 多方角力(六)第八十四章 今日酒醉(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时不待我(五)第一百七十二章 闻风而动(二)第二十四章 素车白马(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黄雀在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