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降维打击(下)求月票!

bookmark

第891章 降维打击(下)求月票!

秦中堂的每一句话,都能让冯恩很费力的理解一会儿,但旁边的沈知府理解起来就快得多。

毕竟沈知府政务经验更丰富,在宁波时间也更长,很快就明白了关键所在了。

目前走私的模式是这样的,首先第一步,丝绸之类的主要货物品种从苏杭等产地运送到宁波,有专门的内地行商做这个。

但内地行商能把货物运到宁波却下不了海,从陆地到下海这个最关键环节向来都是由豪族控制的。

无论是把货物送到双屿岛,还是海商偷偷开船来收,只有本地豪族过手的货物,才可以安全的完成交易。

如果没经过本地豪族过手,就算把货物搬到了停靠岸边的海船上,也会被海防卫所以走私的罪名查禁了。

这就是本地豪族和沿海卫所的利益捆绑,正常情况下是非常牢固,很难切割的。

而秦中堂这个先禁船然后收钱放行的做法,本质上说就是利用官方权力,把本地豪族从走私游戏里踢出去了。

用五百年后的话来说,就是“国家队”进场了

在原有的模式下,主导权在本地豪族手里,卫所是合作对象,是被动的。

而秦德威的新模式就是,先把大船集中到指定港湾,然后由卫所查验登记,想出海“打鱼”就先交钱。

在这种模式下,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管理了,非常具有主动性,与原来的被动完全不同。

而秦中堂所能给卫所提供的,就是来自幕府的授权和背书。

而且利益分成上来说,如果原来豪族拿到的是“八”,卫所只有“二”的话,那么以后卫所拿到的肯定不止是“二”了。

毕竟秦中堂只是一个人,或者说只有幕府一家,怎么也不可能比四大家族那么多人加起来还贪的多!

好处如此之多,难怪三海卫指挥使今天毫不犹豫抛弃了杨家人,直接站在秦中堂这边了,什么禁船什么收钱,全都无脑支持。

除了卫所受益更多,其他对于那些出海的船主,或者偷偷停靠的海商来说,同样也是有好处的。

第一,交钱有标准,更加透明,不必忍受本地豪族随心所欲的盘剥,当然是好事。

第二,不用再受豪族操纵,可以自主决定行船的事情。他们可以不用看再看豪族的脸色,直接从内地行商手里收货了。

第三,从卫所这里交钱拿船引,相当于有一定官方背书,心理上更有安全感。

总而言之,这个新模式下,可谓是三方得利,唯有本地豪族被踢出去了。

而且两种模式相比较,原有模式显然是非常简单粗暴的,非常原始的操作手法。

而秦中堂的新模式就是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把整个走私环节都制度化了。

秦德威说完了后,又补充说:“以后各港湾能停靠多少船位,各卫所能发放多少船引,都由幕府派人来核定和分派!

这样可避免卫所肆意胡作非为,以及互相冲突抢地盘,影响到船主的出海!”

当然很多机密都没说,比如攻打双屿岛、控制贸易中心的计划。

沈知府仿佛看到了一张庞大的走私网络缓缓形成,突然就心里惴惴不安了。

自己居然听到了这么多“内幕”,不会被秦中堂灭口吧?

不过秦中堂既然敢说出来,那就说明是阳谋吧?既然是阳谋,也不怕自己听到吧?

正当沈知府陷入了莫名的惶恐里时,旁边的冯恩也终于理解明白了。

冯老爷再联想起秦德威曾经说过的话,顿时恍然大悟!

先前秦德威口出狂言说要成为天下最大的走私头子,原本以为是在开玩笑,难道说的都是真的?

想到这里时冯老爷叹口气,有点忠言逆耳的说:“霸王之勇可以横行一时,最后又如何?

秦板桥你这样做,朝廷不可能不知道,你怎么向朝廷解释?”

秦德威却毫不在意的说:“这些走私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蛀虫们占领!”

作为有免死金牌的人,搞个有组织的走私又是多大的事?又不是造反!

沈知府却帮着答道:“这种事不是没有先例,朝廷的开中法不就是这样吗?

为了边镇抗击北虏,朝廷鼓励商人向边镇输送物资,以此换取盐引。

而今次为了平倭,船主向官府交纳平倭银,换取出海的船引,与开中法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而且这样做的好处,不只是收钱支持平倭,还可以对大船形成有效管理,避免有人通倭!

再说秦中堂此举大概也是非常之时的临时之计,等倭乱平息后,平倭银自然也就撤销了,朝廷诸公应该能理解!”

秦德威惊奇的看了眼沈知府,再平庸的人也能有闪光点啊。

只会和稀泥的人果然特别擅长找借口糊弄事,但这里的“糊弄”是个褒义词,有时候想做正确的时候就需要糊弄住别人。

冯老爷不禁又又又陷入了深思,有钦差官方背书的、大规模的制度性走私,那还能叫走私吗?

如果将来禁海令真会撤销,那这个走私模式完全都不用变,不就是现成的由官方管理下的海贸渠道吗?

想到这里,冯老爷下意识的说:“这事儿应该归市舶司管!”

秦中堂惊讶的失声道:“什么时候你冯恩也学会了争权夺利?”

冯老爷自信的说:“不用户部市舶司的我,还能用谁?秦板桥你没得选!”

秦中堂胸有成竹的说:“其实我打算让严世蕃出面,来负责这个业务的。

毕竟他是工部官员,而工部在很多要津也有对货物抽分征税的权力。”

冯老爷:“.”

你秦德威居然宁可用严世蕃,也不用他冯恩了?

秦中堂拍了拍冯老爷的肩膀,送客说:“你想知道的,我都告诉你了。

别多想,这事就这么定了!我也乏了,你们早点回去歇了吧!”

沈知府和冯老爷便一起往大门外面走,沈知府忍不住对就冯老爷问道:

“听闻冯大人与秦中堂乃是起于微末的老相识,斗胆敢问,秦中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冯老爷还沉浸在自己不如严世蕃的悲伤中,随口答道:“前首辅夏阁老,你听说过吧?”

沈知府点了点头,那是一个强势刚愎的人。

冯老爷又问:“现内阁执政严阁老,想必你也有所耳闻吧?”

沈知府再次点了点头,虽然不敢说,但心里还是知道,严阁老是个专横的权奸。

于是冯老爷就总结说:“你想象一下,夏阁老和严阁老两个人合起来是什么模样?秦板桥大概就是这样的人!”

沈知府:“.”

可恶,好想也有这样的一个老相识。

被关了一个月烦死了,还看不到出去的希望,求保底月票安慰啊啊啊啊!!

(本章完)

第674章 冷笑话第307章 完美的剧本第519章 状元的下限第376章 立身之本第215章 主角自有贵人相助第250章 商业精神(上)第737章 二选一第405章 秦德威不在!第925章 深谋远虑第378章 看不懂了第472章 拿着鸡毛当令箭(下)第764章 就不能像个正常人吗!第447章 老师但请放心!第910章 你更重要!第732章 你听说过莫须有吗?第371章第526章 私事很多第30章 战神归来第334章 君子之争(上)第867章 陈年老瓜第298章 集体懵逼的东朝房第762章 我也是为了你!第611章 历史转折中的秦学士(下)第428章 不出手则已第853章 听我一句劝第399章 县衙与巡抚(下)第98章 不安分的人(下)第64章 长大有力第554章 改良的窗口期第870章 开海与禁海第913章 瞒天过海第818章 八年憋一句!第394章 为什么不爽第111章 战争已经开始了(求订阅!)第659章 五年后的偶遇第654章 请从世蕃始!第83章 看透又说破第689章 小题大做第462章 深夜传书第2章 我要读书(上)第924章 这就是政治第697章 又是一个春天第535章 不肖弟子第9章 乌衣巷口第627章 诬陷也是一门技术(下)第392章 水到渠成第128章 江宁县新时代第337章 都是你的错!第258章 进宫的那个男人第446章 琼林宴第383章 还是不是主角?第773章 一面之词(下)第385章 何为宗师(中)第511章 他想搞事(下)第444章 脸有点疼第486章 状元有毒第556章 南北平衡第292章 怪物少年第365章 办案去!第691章 不在一个层面第732章 你听说过莫须有吗?第288章 到达京师第944章 只有娘娘你能去做了(上)第519章 状元的下限第708章 问鼎之轻重(下)第192章 你不要来添堵第458章 遍地废物啊第798章 殿试中的猫腻第189章 又吹牛了第399章 县衙与巡抚(下)第406章 政治的背后是经济第386章 何为宗师(下)第487章 都是为了你好!第62章 谁是麻雀?第654章 请从世蕃始!第871章 新官上任第182章 非你不可啊第489章 这门亲事......第220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第776章 猪队友第149章 那个开挂的男人第40章 南市楼街第488章 讲究个合理性第350章 年少无知(上)第662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393章 讲王法第655章 叫破喉咙也没用第655章 叫破喉咙也没用第556章 南北平衡第705章 天不生我秦德威第394章 为什么不爽第516章 看不见的手(下)第702章 政治大年第211章 社会人第839章 孤独的穿越者第876章 判断第501章 双喜临门第939章 萧规曹随第589章 真打?假打?第5章 一进江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