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怎么才能投靠?(继续求月票!)

bookmark

第892章 怎么才能投靠?(继续求月票!)

沈知府与市舶司冯老爷在公馆大门外作别,然后沈知府却站在原地不动,目送冯老爷离去。

随后沈知府又重新走进了公馆大门,来到仪门外。

秦中堂到宁波城比较仓促,随行人手不是很充足,所以长随马二就临时充当了门子大爷,守在公馆仪门这里。

看到沈知府重新出现,让马二很是诧异,不明白沈知府又回来干什么。

沈知府走到马二身前,让左右随从都回避了,然后对马二问道:“烦请指点迷津,怎么才能投靠秦中堂?此后必有厚礼送上。”

马二一时间无语,这些年他跟着秦老爷,称得上见多识广了,但这么直白的询问“怎么投靠”还真是第一次听到。

于是马二也疑惑的反问说:“我就纳闷了,为何你们这些官员,只要亲眼见过我家老爷后,都想着要投靠?”

沈知府答道:“因为秦中堂风范高标,只要见到就令人心折啊。”

真实想法是,不亲眼看到秦中堂搞事,就想象不出搞事的上限有多高。正常人如果能选择投靠对象,当然要找这样精明强干的人。

马二便也答道:“也不瞒沈大人说,现在可就难了!你所能给的,我家老爷都不稀罕;我家老爷所求的,你也给不了。”

这话让沈知府很无奈,按道理说,秦中堂想在宁波做事,他这个宁波府知府或许能打个下手,派上用场。

但现在秦中堂已经甩开府衙,直接和三海卫连线了,他这个知府还有什么用?

想了想后,沈知府便又问道:“我听说,旁边绍兴府的刘大人,当年在大同犯了事,险些发配充军。

但他投靠了秦中堂,反而调到了绍兴府这样的好地方,他又是怎么做的?”

马二神秘的笑了笑,“沈太守可以自己去问,不过小的提醒沈太守,那刘大人的路子,伱是效仿不了的,只怕问了也白问。”

沈知府与马二聊了一会儿,就再次告辞了。然后走到大门时,又看见个独眼胖子,也从旁边侧院出来往外走。

沈知府就热情的招呼了一声:“严大人这是要去哪里?可以用府衙的仪仗送你过去,免得又有不长眼的人冲撞了严大人!”

放在往常,一个知府入不了严大爷的法眼,而且到处都能看到这种热情的笑脸,根本不足为奇。

但最近这段时间比较特殊,在秦中堂那不怀好意的阴影下,严大爷一直过着爹不疼娘不爱,动不动有人要他狗命的生活。

如今再看到沈知府这种热情,严大爷忽然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似乎已经很久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了。

看来还是在体制内的人明白事理,知道尊重严阁老儿子这个身份啊。

感念于此,严大爷也难得对小小知府和颜悦色了一次,点点头道:“只是捞个人去,不敢劳驾府台了。”

沈知府立刻反应过来了,“莫非是那位叫徐惟学的人?”

前段时间就这个疑似海商的人与严世蕃一起运丝绸到宁波,然后次啊惹出了许多是非出来。

严世蕃也没想瞒着,回应说:“他如今陷在宁波卫镇抚司,但今后我还要用这个人,便去把他接出来。”

沈知府笑道:“距离也不远,我与严大人同去,那边人要卖我面子。”

本来通过定海卫指挥使马逵,已经与宁波卫镇抚司疏通好了,再加严世蕃有秦中堂的手谕,顺利带人出来不成问题。

不过严大爷不介意多一个知府当“随从”,人都是有虚荣的。

于是两人一起往大门外走,沈知府看似无意的问道:“听闻严阁老与秦中堂向来不是很和睦?”

以严世蕃之聪明,也没猜透沈知府忽然冒出这么一句是什么意思。

如果沈知府因此而感到畏惧,那刚才就不会主动跟自己打招呼了。

沈知府又道:“在这样情况下,严大人还能被秦中堂屡屡被委以重任,也当真是不容易了!”

严世蕃越发迷惑了,你这个知府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委以重任”这几个字听起来怪怪的,难不成是在开嘲讽?

最后沈知府才说出了真实目的:“我就是想知道,怎样才能像严大人一样,被秦中堂放心的委以重任?”

严世蕃:“.”

本来还以为这懂事的知府想舔自己,结果还是为了舔秦德威!

如果你有个能当秦德威政敌的父亲,你也会被秦德威想方设法的委以重任!

“我还是自己去接人吧,真的不劳驾沈太守了!”严世蕃冷哼一声说,头也不回的先走了。

沈知府追上几步,见严世蕃还是不肯理睬自己,也就作罢了。

做人要有分寸,在秦中堂的眼皮底下,总不能过于讨好这位严大爷啊。

最后关于如何投靠秦中堂这个问题,沈知府还是没有头绪,只能怏怏不乐的回到府衙去。

也不能怪谁,只能怪自己一开始误判了形势,总想以和稀泥的身份出面。

沈知府刚在后衙坐定,翻看今日公文时,就听到门子禀报说:“府学的谢教授来了!”

这让沈知府有点诧异,盖因府县学校的教官虽然地位不高,也没什么实权,但毕竟教官身份要端着,轻易不到府县衙来拜见。

随即府学的谢教授被门子带了进来,慌里慌张的说:“大事不好!”

看到谢教授这模样,沈知府脑门子顿时就有点疼。

但凡是个经验丰富的地方官,就能判断出来,能让教官这么慌的,除了学校生员也就是秀才联合闹事,还能有什么?

众所周知,大明中期以后,地方生员势力,尤其是科举鼎盛的地方,就跟马蜂窝差不多。

他们依仗政治特权,动辄聚众闹事,让官府都吃不消,抓也抓不了,动刑也动不了。

而官府往往碍于“优待读书人”的政治正确,面对聚众作乱的读书人束手束脚。

专门有个名词叫“破靴阵”,就是形容这种现象的。

在历史上,真有些官员都被闹事的秀才围殴过,甚至还有堂堂的封疆大吏巡抚被逼的跳墙而逃。

“这又是怎么了?”沈知府很不想问,但又不得不问。

谢教授连忙说:“刚才府学和县学都在串联,互相传话说为了遭受不公的杨承闵杨同学,明日要去公馆闹一闹!”

在今日在接风宴席上,十分敢说、直接指责秦中堂的年轻人杨承闵,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是他结局不太美好,据说要被秦中堂免去功名、终身禁考了。

谢教授继续说:“不只是杨承闵遭受不公的事情,还说同时要抗议秦中堂意欲在宁波倒行逆施、搜刮民财!”

沈知府又问了个关键问题:“是谁在串联?”

谢教授显然也是打听明白了,很准确的答道:“是陆家的陆孟观!”

沈知府苦笑几声,又跳出个陆家的人。这样杨、陆、张、屠宁波城四大家族的人,都轮着出来了一遍。

四大家族里,杨和陆有联姻,所以杨承闵遭遇不公,陆家的人跳一下也正常。

再说近年来风气如此,地方势力如果对官府不满,煽动读书人聚众抗议的事情,也时有耳闻。

四大家族在本地豪族里之所以拔尖,就是因为同时也是读书科举世家,动用破靴阵来对付秦中堂,完全也在预料之中。

谢教授问道:“这可如何是好?”

沈知府本来正想着自己的心事,听到谢教授的询问后,下意识地说:“甚好!天赐良机也!”

谢教授迷惑不已,这知府很不对劲!

沈知府自知失言,连忙挥了挥手,“本府知道了,你且下去!”

但谢教授还没有走出门,又被沈知府叫了回来,而后沈知府又问道:“在府学中,你可有信得过的生员?本府要找三五个办点事,但请放心,是好事!”

同时沈知府又打发了亲信长随,去公馆向秦中堂通风报信。

及到次日,果然有大批秀才开始在府学聚集,还有很多凑热闹的童生。甚至童生参加这种读书人活动,比有功名的秀才更加积极。

在宁波府这种科举发达的地方,生员数量本来就多。而且宁波城又是府县同城,同时有县学和府学,生员秀才数量起码数百人。

再加上数不尽的童生,那所谓“读书人”的数量就更多了。

到了上午时候,府学这里便已经聚集了二三百读书人。

府学的头号“学霸”陆孟观,站在明伦堂前檐下,朝着聚集在此的同道们慷慨激昂的说:

“杨承闵何错之有?只不过是说了几句别人不敢说的话,就遭受巨大不公!我们岂能坐视不理,誓要讨个公道!”

阶下几个好友一起鼓掌,把气氛带了起来。

人群里又有人叫道:“我听说秦中堂到宁波来,只为敛财二字!我们读书又为何事?如果不能为民请命,也枉为读书人了!”

在集体正义的气氛下,个人情绪是很容易被带起来的,当即众人就出了府学大门,朝西而去。

宁波城里,大部分衙署都在西北,唯独府学在宁波城的东北区域。

气势汹汹的准备前往公馆抗议的读书人们,才走到巷口,便看到有个官员堵在了巷口的正中间。

大部分读书人都认识的,不是全宁波府的父母官沈知府又是谁?

很多人敢于盲从,但却不敢冒尖,见到父母官亲自拦道,就缩到了后面去,不敢与知府老大人对线。

唯独真正有底气的人,才赶上前去,比如这次读书人聚众抗议的领头羊陆孟观。

出身大臣辈出的四大家族是一方面,他父亲陆钶也是官至巡抚的,前年才被免职回家。

有这份底气,陆孟观自然不怕沈知府,所以就带着几个朋友,围了上去。

他甚至还主动询问道:“老父母何故在此站街?”

沈知府反问道:“你们不在学校里会文,出来闲游做甚?”

陆孟观却正色道:“并非闲游,实乃为民请命去!总不能眼睁睁看不公之事发生,心里还无动于衷。”

沈知府依旧不肯让步:“太祖高皇帝有诏旨,生员在校,只许精进学问而已,不可随意议论政事。

无论你们有什么动机,本府就在这里拦着你们!除非尔等从本府身上跨过去。”

陆孟观看了看日头,有些焦躁,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跟沈知府在这里磨蹭毫无意义!

如果磨蹭的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还有几个人能继续“作战”?

陆孟观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甚至企图将父亲搬出来用时,却见身后突然冲出来几个同窗。

其中一个指着沈知府,破口大骂道:“你这狗官,定与秦德威同流合污!我们前往公馆,是为了弘扬正义,偏生你这狗官在此夹缠不清!”

另一个人也气势汹汹的说:“听闻秦中堂已经定计要大肆征敛,百姓人心惶惶,不能安居乐业!

我们为了府境上下的安宁和万千百姓的福祉,正要前往声讨,你这狗官却拦在这里碍事!

莫不是你和秦中堂串通好了,要拿百姓来充当你的晋身之阶!你挡的了一时,却挡不了一世!

别说不敢从你身上跨过去,正义的车轮终碾着你继续前行!”

后面人群里顿时欢呼,为这两位言辞异常激烈的人喝彩!

先前的领头羊陆孟观很吃惊,他自己已经够激进了,难道队伍里还有比自己更激进的人?

关键是,似乎谁越是激进,谁就越受己方人群的欢呼。

陆孟观是绝对不愿意看到其他人出风头的,或者说抢自己的风头。

所以他连忙又站了出来,对那两个痛斥沈知府的读书人说,“二位同道慎言!我们要有理有节,不要随意牵涉旁人!

沈大人是一个好知府,他只是担心我们引发祸乱,从而导致不可测的后果!”

那两人便喝道:“原以为陆同学是心存正义的同道之人,没想到也是个只会妥协的!没有卵子的软蛋就退下,不要妨碍我们为了正义前进!”

陆孟观:“.”

他有点迷,怎么连自己也骂上了?难道只因为自己不如他们更激进?

正当陆秀才还在迟疑时,有几个人忽然就冲了上去。

沈知府大叫一声:“秦中堂心中自有锦绣,绝对不许你们这些幼稚的书生去干扰秦中堂!”

然后他奋力张开了双臂,堵在了巷口,甚至还伸手去抓住想要越过自己的人。

再然后陆秀才就看到,沈知府被那几个被骂成幼稚的“愤怒”的人推搡着,而后不知怎么,沈知府的红色官袍被扯烂了,乌纱帽也很不吉利的落地了。

糊里糊涂间,又有一群人兴奋的跟了上去。然后沈知府在狭窄的巷口被人群淹没了,狼狈不堪的摔倒在地,又蹭着泥土翻身滚到了墙根。

一个新的疑惑在路秀才心里出现了,衙役们呢?堂堂的知府出来,身边怎么会没有衙役?

另外也许是自己眼花了,倒地不起的沈知府嘴角似乎带着一丝神秘微笑?

还有月票剩下吗?

(本章完)

第139章 这不就熟了吗?第176章 不要慌!第133章 一屋子的中老年男人第69章 “县衙巨变”第876章 判断第423章 即将到来的离去第848章 劳民伤财第418章 战罢文场笔阵收第667章 各种消息(求月票!)第721章 魔幻的一天第494章 十七岁的忧伤(上)第95章 再信你一次第630章 南巡之前(中)昏昏沉沉躺了一天,还是请假吧第563章 讲理(中)第496章 传你双修之法第185章 多谢夸奖!第302章 为难的亲事第830章 父与子第178章 才子和美人(上)第579章 卧龙凤雏第556章 南北平衡第450章 穿朝服的大人物第90章 发帖和回帖第279章 这就是政治第778章 父慈子孝第102章 糟老头子坏得很第589章 真打?假打?第317章 冤家路窄第866章 我是一个人质第278章 天威难测(下)第808章 都不明白第934章 是不是天赐良机第154章 会所采风(上)第809章 好像有什么不对!第258章 进宫的那个男人第916章 海图霸业一场空第428章 不出手则已第201章 谁仗谁的势第3章 我要读书(下)第79章 门房秦大爷之蜕变第386章 何为宗师(下)第561章 秦德威足矣!第755章 三岔口抉择(上)第582章 浮生半日闲第198章 体验特别差!第298章 集体懵逼的东朝房第19章 公卿司马何须问第58章 暗战(上)第435章 真实的朝堂斗争(中)第831章 父与子(下)第851章 谁最嚣张第613章 玩这么大!第138章 大明好弟子(下)第178章 才子和美人(上)第879章 丝绸去哪儿了?第268章 辞官这种事第150章 真·短小无力第183章 老干部茶话会第302章 为难的亲事第675章 我给你看个好东西第70章 镇静养气第198章 体验特别差!第693章 两座大门第68章 物质文明的时代第819章 三种推演第646章 嫉妒使人扭曲第251章 商业精神(中)第827章 皇上还是皇上(上)第452章 熊孩子是祸根!第116章 尚未出道就夭折的组合第568章 恃宠而骄第345章 前夜第912章 三日后第144章 有话好好说!第920章 千古奇冤(求月票!)第784章 修仙和女人第605章 秦失其鹿(上)第71章 都是钱闹的第304章 都这么有个性吗(下)第13章 贵圈水真浑第647章 遍地名人第611章 历史转折中的秦学士(下)第88章 那又如何?第662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68章 物质文明的时代第238章 你礼貌吗?第176章 不要慌!第358章 在天牢的日子(下)第473章 灰飞烟灭第798章 殿试中的猫腻第297章 听你一次!第491章 不咸鱼了第831章 父与子(下)第174章 盗用官印者,斩!第718章 纷乱的筹备第611章 历史转折中的秦学士(下)第690章 说点奏疏上不能写的事第12章 新来的大鱼第674章 冷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