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后浪拍前浪

第902章 后浪拍前浪

此时王廷相开始后悔了,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也许不该多嘴!

刚才严嵩拟定殿阁大学士名单的时候,有意无意的忽视秦德威,所以王廷相对此感到不忿,忍不住把话挑明了说。

但是王廷相只顾得站在秦德威立场上考虑问题,一时间忽略了秦德威和张潮的特殊关系。

结果被严嵩所利用,反手制造出一个“师徒争位”的噱头。

如果秦德威在场还好说,或许师徒可以当场凭借互信形成默契。

可如今秦德威在三千里外,万一因为沟通不畅出了问题,造成师徒离心就不好了。

见一时间没人说话,严嵩又再次主动提议说:“那我就先表个态,我认为向圣母进奏的阁臣名单里,秦德威班序应该位列第二。”

大明从来没有内阁自行拟定大学士名单的前例,法理上也绝对不可能有。

但如今情势实在特殊,如果事事还是请皇上下旨,那朝廷就要瘫痪,什么也干不成。

然后严嵩又对张潮说:“你以为如何?”

张潮忍不住苦笑几声,他还能怎么说?难道还能毛遂自荐说“秦德威不行,我来当第二”?

大明官场从上到下,没有自己举荐自己上位的机制,道德上也不允许。

可是真要让秦德威当了第二,“抢了”老师的位置,只怕也要引起外人的道德指责。

所以对“秦德威第二”这个提议,张潮既无法赞同也无法否定,只能哑口无言。

严嵩看向新入阁的张璧,很有技巧的问道:“你觉得秦德威如何?”

张璧也是个老资格词臣了,对礼法问题也有自己见解,便答话说:“今天在此议论阁臣名号和班序,直接目的是为了应付新年各项大典!

而秦德威远在浙江,肯定无法参加朝廷的典礼,所以研究秦德威的班序毫无意义!

我看先将秦德威搁置了,把其他人的班序排好了就可以!秦德威的问题,等他回朝的时候再说!”

浙党大佬张邦奇还指望看到“师徒内战”的好戏,哪能轻易就放过去,便对张璧说:

“名不正则言不顺,班序怎么就没有意义了?难道秦德威还能跳出五行外?我觉得将秦德威明确排到阁臣第二,甚为合适。”

张璧对严嵩这个首辅可能还给点尊敬,但对排名比自己还低的张邦奇则毫不客气,喝道:“班序问题,对秦德威本就毫无意义,何必多此一举!

那秦德威只要愿意,穿出正一品袍服,班序就必定是所有文臣之首!

你张邦奇不过一个侥幸入阁的新人,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给秦德威拟定班序?”

张邦奇:“.”

秦德威身上的光还太多了,差点忘了这厮还是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

确实就像张璧所说,只要秦德威自己乐意,班位直接就是文臣之首,比最高从一品的首辅还靠前。

所以给秦德威拟定班序,排名第几第几的,又有什么礼制上的意义?

严首辅也想明白了这个,忽然感到索然无味。只要秦德威不翻车,在这些小伎俩上纠缠完全就是无用功。

张璧先喷完了比自己还菜的张邦奇,最后才说:“故而完全不用议论班序,只要敲定名号就行了!

首辅晋为谨身殿大学士,张潮和秦德威俱为武英殿,暂时不分先后,这样就可以。

本朝历代殿阁大学士,又不是没有过两人同用一个名号的前例。

而且师徒同为武英殿大学士,也算是本朝佳话盛典了!”

张潮感激的看了眼张璧,这个问题他确实不好出面说话,今天全靠张璧在这里顶住了。

而张璧这个提议,算是暂时缓解了张潮和秦德威师徒两人谁大谁小的问题。

让师徒两人都先挂个武英殿大学士名号,排名不分先后,将来的问题,等秦德威回朝时再说。

严首辅已经没多大兴趣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用礼制议题收拾秦德威的想法简直可笑,于是直接说:“就按张璧所说的奏报!”

然后这次内阁办公会就散了,王廷相离开文渊阁,回到西苑军机处值班。

到了下午的时候,王廷相早早离开军机处,在午门外等候大学士张潮。

“伱有事要说?”张潮走出午门后,看到迎上来的王廷相,还有点奇怪。

王廷相拱手行了个礼,“我今日一时不察,说错了话,险些酿成师徒纷争的恶果,实在是罪过!”

张潮叹口气,摆了摆手说:“不瞒你说,我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的!

所以真不怪你,即便没有这次,也会有下次,问题一定会出现。”

王廷相很能理解张潮的心情,一是也不知说什么好。

张潮继续说:“归根结底,是因为我这个老师挡了秦德威的路,妨碍到了秦德威继续上升啊。

如果在不同道路上,或许还可以错开,偏偏我和秦德威走在了同一条路上。

虽说早有预感,但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原本我以为,在致仕之前还不至于发展到如此地步。”

张潮说的语序很乱,但也能反应出他的复杂心情。

无论是谁发现,自己成了挡路的那个人,大概都会感到有点伤自尊吧?

王廷相劝道:“已经到了这岁数,做人就想开点吧!你看我,如今不也只能指望秦德威给我写墓碑了?”

走到长安右门外,两人分开时,张潮又说:“如果没有秦德威,我或许仍然只是个遭受冷遇的老臣子罢了,所以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其实我今天想了想,等秦德威回朝时,我也许就该考虑致仕了,免得秦德威不好做。”

又次日,阁臣都到文渊阁办公,其实大家也没别的心思干活了,就等着新的殿阁名号被赏赐下来。

虽然说殿阁名号也只是个名号,改变不了实际权势的问题,但是人都有虚荣心,热衷于青史留名的文官更是少不了虚荣。

殿阁名号加宫保衔,大概就是文官们最高的虚荣之一了,写道墓碑上也是好看的一笔。

又不是人人都是秦德威,官衔一大把,虚荣多的数不清。

严嵩作为首辅,代表内阁去了慈圣宫,觐见摄政的张太后了。

等从张太后那里取了旨意回来,大家的新名号就可以昭告天下了,也象征着新一届内阁班子正式成型。

不过当严首辅重新跨进文渊阁中堂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

众人连带跑过来看热闹的王廷相在内,一起诧异的注视严首辅,就是走个程序的事儿,怎么还有空手回来的道理?太后的懿旨呢?

严嵩面无表情的说:“圣母又生了思亲之意,谕示内阁督促有司,将张延龄从天牢里释放出来。”

众人无语,没想到老太后这会儿又犯病了!

众所周知,张太后有两大心病,一个心病是前一二十年幽居冷宫,被宫人所慢待;另一个心病就是兄长张延龄一直被关在天牢里,说杀也没杀,说放也不放。

废了前司礼监掌印张佐后,第一个心病就消除的差不多了,虽然取而代之的秦太监似乎与张太后也不是一条心。

但是第二个心病,老太后念叨了很久了,但大臣们装聋作哑,全当没听见。

首先,当初张家横行京师,不知让多少人家破人亡,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审问时都罪证确凿的,稍微爱惜羽毛的大臣也不愿意庇护张延龄。

其次,张延龄是皇上钦定的死刑,只是一直处于待斩状态。没有皇上的旨意或者等同于皇上旨意的命令,法理上也不好放人。

第三,当时张太后刚刚摄政,地位似乎不稳固,大臣也犯不上为了讨好张太后而释放张延龄。

别人还没说什么,王廷相怒道:“张延龄的事情,与赐予诸公殿阁大学士官衔,又有什么干系?娘娘当真是糊涂!”

张太后老糊涂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他真有那么精明,当初也不至于连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皇帝也搞不定。

严嵩没搭理王廷相这个外人,继续说:“圣母说了,赐予诸君殿阁大学士官衔的旨意,都在她那里放着。

谁愿意支持释放张延龄,便可以去慈圣宫,单独领回赐官的旨意!”

张邦奇自己没什么主意,忍不住问道:“严阁老意下如何?”

严嵩笑了笑:“谁没有骨肉至亲?我当然是支持圣母的诉求。

再说如今圣母已经摄政,但圣母的兄长还在天牢里关着,也实在有失国体,诸君以为如何?”

众人总觉得严嵩肯定有别的想法,但谁也猜不出来。

张邦奇完全跟风严嵩,答道:“附议!”

另一个大学士张潮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疑惑的想了一会儿,也没想清楚。

但他能认定一点,从“正义”的角度来看,完全没有放张延龄出来的道理!能让张延龄苟延残喘的活着,就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严嵩见张潮不说话,就转身向外走,“太后的谕示,我已经传达到了,诸君好自为之。我这就去再次觐见圣母娘娘,接受封赏旨意。”

张邦奇也毫不犹豫的跟着严嵩出去了,他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和严嵩站在同一阵线。

再说他入阁至今,还没有加上殿阁大学士的官号,一直心痒难耐,如果同意放张延龄出狱就能换取官号,似乎也可以接受。

目送严嵩和张邦奇离去后,文渊阁中堂里只剩下了三个自己人,说话就更加大胆起来。

王廷相皱眉道:“圣母娘娘这样行事,简直如同无赖!为了自家私事,用朝廷礼制大事来要挟大臣,岂有此理?”

当初秦德威还在京师时,曾经私底下骂过张太后政治水平是村妇级别,如今看来果不其然。

就为了一个劣迹斑斑的兄长,拿殿阁大学士的官号做要挟,这是真蠢呢还是真蠢?

和张邦奇一样还没有殿阁大学士官号的新人张璧则想的更多些:“是不是圣母娘娘如今已经稳住了局面,便想利用张延龄培养宫外势力?”

王廷相却说:“圣母娘娘从来不足为虑,也就是身处摄政位置,才有犯蠢的机会。真正可虑者是严嵩,谁知道严嵩在想什么?”

张潮三思之后,然后才开口说:“无论别人在想什么,吾辈总要根据事实,坚持本心。

依我看,已经罪证确凿、审问明白的张延龄不能无缘无故的放了!不然就是对法纪的巨大破坏!”

王廷相当过刑部尚书,那阵子正好是张延龄入狱的时候。

后来他又深度参与过秦德威一些事情,所以对秦德威和张延龄的恩怨十分明白。

于是又忧心忡忡的说:“张延龄确实不能放,此人若还在狱中,尚可制约。

如果被放了出来,又有摄政太后的撑腰和庇护,再胡作非为起来,只怕任何法司都很难管住他,很难制住!

况且张延龄与秦德威积怨很深,如果他不管不顾的找秦家胡闹起来,只怕也是头疼事情。”

张璧在象牙塔呆的久了,对有些事情不是很清楚,“张延龄能找秦家胡闹什么?”

王廷相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当初张家被抄家后,有一小部分资产流入了秦德威手里。

比如张家被逼着源丰号存过一大笔银子,后来张家被抄家后就不翼而飞了,而且抄张家也是秦德威提议的。”

张璧无奈的摇摇头,似乎秦党的“正义”好像也不那么纯粹啊。

当日,太后两道旨意传至朝廷内外:严嵩加少保、谨身殿大学士,张邦奇加太子少傅、东阁大学士。

至于另两个阁臣,完全没有动静,也么有任何封赏下达。这些信号,又让朝廷上下又感到了紧张的空气。

原本年底已到,大家都已经习惯性的躺平了,有钱没钱都要过年。

就是内阁调整也没有引起太大波澜,用什么官号无非就是走个形式,不值得过于关注。

可是都没想到,本以为风平浪静的年底,忽然又掀起了波澜。

又被迫站队的众朝臣心中都在呐喊,这帮人累不累?从年头一直到年底,争斗起来没完没了!

嘉靖二十年发生过太多事情了,就不能消停些吗!

今天状态支离破碎的想到哪写到哪,能更新就不错了,虽然我痊愈了,但家里老人又一个接一个的发烧,真是闹心和无奈,我们这地方居然成了群体免疫先行示范区了。

(本章完)

第494章 十七岁的忧伤(上)第424章 板桥西畔夕阳斜第569章 你理解不了再请一天假第788章 问题的根本第203章 机智的李洞主第933章 徐千户三打夏首辅第699章 不通夷务就少说话第441章 有人想搞事!第547章 都说你跋扈第176章 不要慌!第797章 也不怕折寿!第415章 舌灿莲花第159章 只知道跟我谈钱?第941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第460章 我跟你们不一样!第740章 一人得道第518章 翰林该做的事第756章 三岔口抉择(下)第233章 这是你该干的事吗?第427章 心惊肉跳第130章 淡淡的失落第331章 京城不好玩第322章 这事没完!第290章 帮老夫出这口气!第800章 魔幻之年的开端战战兢兢决定更新推迟到明天中午第238章 你礼貌吗?第334章 君子之争(上)第467章 放狠话第270章 去或者不去(上)第508章 威逼利诱第137章 大明好弟子第787章 一通混战第936章 人之将走第165章 学官话第173章 来了就别想走!第536章 无题第250章 商业精神(上)第37章 与你何干?第54章 并非结束第326章 想输的和想赢的(上)第22章 得加钱第325章 文坛之争第338章 你对得起姐姐吗!第823章 没有预判的未来第25章 杠精本杠第620章 宁错杀不放过第347章 你不如辞官算了!第928章 一丝丝不对劲第606章 秦失其鹿(中)第714章 高难度技术活第705章 天不生我秦德威第415章 舌灿莲花第465章 狭路相逢第22章 得加钱第436章 真实的朝堂斗争(下)第80章 一篇词第785章 修仙和女人(下)第662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703章 修身齐家第379章 社会毒打第826章 责任重于泰山(下)第761章 一念之差第149章 那个开挂的男人第612章 不上不下第220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第228章 谁更好玩?第751章 一条道走到黑(上)第49章 诸神之战(上)第933章 徐千户三打夏首辅第498章 光明磊落(上)第415章 舌灿莲花第759章 三人行(下)第224章 一片混战第319章 人生到此凄凉否?第273章 反套路比拼第778章 父慈子孝第865章 不服不行(求月票!)第736章 还有一个第862章 四大家族第515章 看不见的手(中)第342章 扑街老翰林第304章 都这么有个性吗(下)第666章 诸事议定第616章 双学士第272章 筹钱和赶路第864章 跟上脚步的人(求月票!)第815章 君恩第793章 年末最后的闹剧第651章 这并不是帮我第142章 他说出来了!第367章 指导菜鸡第306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476章 望父成龙第725章 人在塞外飘到失联(下)第547章 都说你跋扈第279章 这就是政治第213章 历史宿命般的相遇第606章 秦失其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