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太医令

朱厚煌说道:“小王请薛神医怜惜东雍百姓,孤苦无依,每有疫病,只能等死而已,还请薛神医在东雍坐堂开馆。”

薛神医叹息道:“老朽年事已高,早就半个身子进了土了,早就没有什么别的念头了,唯独想死在故乡,能葬进祖坟之中,落叶归根,兔死首丘。这一点点小小的念头,还请殿下恩准。”

朱厚煌长叹一声,觉得威逼一个老人家,有些不大好。特别是这个老人家刚刚救了你的命。但是朱厚煌经过这大病一场之后,朱厚煌知道在东雍面对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土人,也不是气候,更不是刚刚来到东方的西方人,而是疫病。生命到底有多脆弱,也只有朱厚煌这样在死亡面前走了一遭的人才能明白。

朱厚煌不得不说道:“小王想请薛神医在此建医馆,还请薛神医坐镇。并且薛神医一人才能医治多少人,不过万之一二,小汪想让薛神医在东雍广开门徒,多收弟子,为百姓诊治。”

薛神医闻言露出一丝笑意,说道:“殿下可是用前宋之制吗?”

“什么?”朱厚煌有些不明白,他的想法根本就是后世的医院与医学院的结合体吗?

薛神医见朱厚煌没有注意,才说道:“我家世代行医,颇知掌故,在前宋之时,多有医官,还有太医局培养学徒。但是后来都成为一纸空谈。其他原因,关于朝政,老朽也不大明白。但是多收弟子,殿下你以为老朽不想吗?首先好苗子难找啊?”

薛神医感叹一声,说道:“我收这七个弟子,有一半是薛家子弟,从识字都是从汤头歌开始,从五六岁起一直到成年,这十几年时间,日日背诵,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等,数十部医经药书,都要倒背如流,不比寒窗苦读轻松多少。但凡有资质下得了苦功的,谁不去考状元啊,来跟我学艺啊?”

“二来,我的精力也有限的紧。这行医不比别得事情,别的事情有点差错,还有挽回的可能,但是行医一旦有一个三长两短,就是一条人命啊,故而我每收一个弟子,在这个弟子出师之前,不会再收别的弟子了。非手把手将他培养到出师,我没有心力再培养其他人。像殿下所说,就好像是开学堂一样,哗啦啦一大堆人,根本就是误人子弟。”

朱厚煌皱起眉头,他意思到,薛神医的意见也是有道理的。难道普及医疗就这么难吗?

朱厚煌忽然想起了中成药,问道:“薛神医,小王想开扩东雍,多遇瘟疫,那些疑难杂症想不要说,常见疾病,如桂枝汤之类,能不能事先制成药丸,等有病自行治疗。”

“那怎么能行?”薛神医露出一死厌恶之感,说道:“人与人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要根据人来下药。就如殿下,如果殿下不是身体正少,生机强盛,我也不敢用这虎狼之药。不管所有病症差异,用同一种药,那不是治病,那是害人。”

“但是后世,是这么干的?”朱厚煌脑袋里面转了一个圈,越发相信自己的判断,说道:“薛神医,孤不论这是不是害人,只问这样做行不行。”

薛神医虽然讨厌朱厚煌一刀切的态度,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样做是有效的。而且有很多人都这样做过了。只是他不习惯这样做,这也是与他的习惯有官,薛神医这一辈子都是宫廷御医。在宫廷之中行走,用药谨慎之极,哪里用这些中成药,每一个药方都斟酌再三。就和收弟子一样,不敢多收一个,唯恐分散精力,教导不好了。

薛神医说道:“此事可行,殿下要办此事,乃东雍百姓之福。”

朱厚煌乘热打铁,说道:“孤别人信不过,唯独信薛神医你,还请薛神医留下来帮我。孤的雍国现在还算上不得台面,但是将来定然是会重整官职,到时候雍国太医令,就是薛神医了。”

薛神医暗道:“我连太医院院使,我都当过。你小地方所谓的太医令有什么意思。”

朱厚煌察言观色的本事,有了一些长进,虽然薛神医还没有开口,但是朱厚煌一眼就看出了薛神医的心意,他暗道:“我只有拿出最后一招了。”大声说道:“一万两。”朱厚煌干脆的说道:“建立医馆制度,是我雍国现在的头等大事,孤拨出一万两银子,为雍国太医院第一年的拨款。”紧接著朱厚煌诱惑薛神医说道:“薛神医,孤知道薛神医医术无双,但是百年之后,又有谁知道,薛神医医术天下无双啊?如果薛神医作为雍国的首任太医令,为雍国创立医官制度。那么将来雍国修史,也少不了,薛神医一笔。再者印薛神医余音,孤的太医院也少不了薛姓之人啊。”

最后一句打动了薛神医。

薛神医年龄大了,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唯有舔犊之心不灭,回乡也有为薛家养望的心事,此刻他心头一动。区区一个王府官,薛神医不在乎,但是薛神医却在乎自己的儿子能不能有一个官身。说来惭愧,薛神医的儿子也是一个医生,但是在薛神医看来,完全是没有开窍,根本没有继承自己的天分,不过是普普通通一个庸医而已。

自己不为他们筹划,自己在的时候,有一个神医的名头,别人还能看中几分,如果自己去了。这薛家谁支撑了。

“罢罢罢,就将这把老骨头买给雍王,希望老朽百年之后,雍王殿下能兑现今日的承诺。”薛神医思来想后,最后说道。为了为后辈弄一顶官帽子,哪怕是王府官的官帽子,薛神医也算是豁出去了。

朱厚煌大喜过望,说道:“那就多谢薛神医了,全岛上下生死大事都托付给薛神医了。

薛神医说道:“臣领命。”

薛神医虽然是为了给后嗣留一个官位才留在这里的,但是如果朱厚煌没有表现出自己仁慈坚定的一面。让薛神医觉得朱厚煌和那些荒淫无度的藩王不是一路人。所以才答应留下来了。

朱厚煌见薛神医答应下来,立即叫人过来,吴行之马上过来。

朱厚煌交代吴行之说道:“给薛神医拨一万两银子,让他在大员澎湖台湾三地开馆。今后薛神医就是我雍国的太医令。”

吴行之说道:“恭喜薛神医。”

朱厚煌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伤寒流传的怎么样啊?”

吴行之说道:“大多已经控制住了,幸好雨及时停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朱厚煌一想起那三天三夜的瓢泼大雨,心中为之一寒。他从来没有像今日害怕大雨,说道:“吃一堑长一智,现在什么也不说全部都给我盖房子。”

这一次的事情,说起来而已是他们疏忽大意,如果所有人房子都非常结实,一场台风也不至于让大员满目疮痍。一想起来朱厚煌还有一点余恨难消,说道:“唐先生了?让唐先生来一趟,我要亲自交代唐先生这一件事情。”

吴行之张张嘴,欲言又止的样子。朱厚煌皱起眉头说道:“说,怎么了?”

“唐先生病倒了。”吴行之说道。

“什么?”朱厚煌大吃一惊,虽然朱厚煌对唐寅在应对台风上有一点不满,但是更知道现在是离不开唐寅的。听道唐寅病倒的消息,心头一惊,立即对薛神医说道:“还请薛神医妙手。”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东雍现状第六百七十七章 对马岛之战七第四百零四章 回归东雍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战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庆攻防战 二十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烧赣江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后杨慎时代的来临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战第六百四十五章 经济危机第六百零六章 升龙围城战十一第七百五十九章 亚齐人在行动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桥之战七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后第一百四十四章 台湾海战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庆攻防战完第六百七十五章 对马岛之战五第七十一章 银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国兵制第十九章 经纬【2】第六百八十三章 关门海峡之战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黄士龙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气象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马六甲城下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战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云动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庆攻防战 二十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战三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袭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东雍三第十八章 经纬【1】第二十章 经纬【3】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庆攻防战十七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五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战五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绽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军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烧赣江三第四百零三章 枭雄莫登庸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龙城下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桥之战六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华守福宁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与追击第三百二十六章 扩军二第七百零八章 后宫琐事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战余波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云海关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庆攻防战十七第六百二十四章 马六甲城下二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六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东雍新印象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东雍渔业第八百八十章 胜负手十五第一百七十章 夜袭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归二第八百七十一章 胜负手六第三百四十九章 赏功罚过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战六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桥之战二第六百零九章 升龙围城战十四第六百章 升龙围城战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吕宋许家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战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传来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关第六十章 土盘算法第十四章 地图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应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游戏第七百零八章 后宫琐事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绽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国人在西班牙第八百零四章 奴隶贸易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马六甲城下二第八百三十八章 东雍之战十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四百二十章 古晋之变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龙城破二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树镇之战第三十五章 应州之战王勋【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厦门湾之战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罗三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温州第十八章 经纬【1】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战六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七百九十一章 亚齐的覆灭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杂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一百八十七章征蛮六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从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龙会战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