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

不过朱厚煌随即收起自己的妄想。

以他现在的能力,是吞不下安南这样的大国。

船就要靠岸了,朱厚煌远远的看见一个肤色黝黑,面相庄严,有几分斯文之像。身穿安南冠服。看来是这一次迎接他们的正主。

王阳明当先从船上下来,此人说道:“外臣范嘉谟见过王先生,王先生海内大儒,有缘来安南之地,实在是安南之幸。”

王阳明笑道:“原来是武川伯的文胆,范先生,失敬失敬。”

一路上两人谈笑风生,好像是故友重逢一样。等范嘉谟将王阳明送进驿站之中,范嘉谟说道:“王先生一路旅途劳顿,还是在驿站之中休息一日,明日范某自会来拜会王先生。”

王阳明微微一笑,说道:“多谢范先生了。”

范嘉谟一离开。

朱厚煌就问道:“王师,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王阳明说道:“这个人是一个人才,即便在我大明也是进士之才。只是他对我们这一次过来,可是忧心忡忡。提防之心甚重。一路上没有一句实话。”

朱厚煌忽然想道:“王师,那么孤有没有进士之才?”

王阳明说道:“殿下,想要有进士功名,需再读书三十年。”

徐爱轻笑出声。朱厚煌也知道,他要是生在民间的想要考一个进士出来,恐怕三十年功夫未必能够。

王阳明对范嘉谟进士之才的评价,并不是轻视,大明的进士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范嘉谟回到武川伯府之中,莫登庸说道:“范卿,这位王阳明怎么样?”

范嘉谟说道:“王先生学兼文武,让人高山仰止。”

“雍王的目的是什么,这位王先生过来的目的是什么?”莫登庸说道。

“臣不知道,以臣的见识,从王先生哪里探不出什么消息,以臣之见,还是明天与王先生开诚布公谈一谈吧。”范嘉谟苦笑说道。

“是孤着急了。”莫登庸说道:“范卿慢慢的来,不要着急。”

由不得莫登庸不担心着急。

莫登庸废立之事,早已准备好了,就准备动手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忽然有一个明朝的使节过来,其中的意味让莫登庸感到意味深长,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明朝使节的来临,让莫登庸感到烦恼,因为对他来说,明朝使节是一个不受控制的因素。不过在他感到烦恼的时候,就有人感到高兴。

“母后,我家有救来了。”安南小皇帝在大殿之外,走的稳定之极,好像一个小大人一样,但是一进皇太后殿中,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差点摔倒在地。

“皇儿,莫要着急。”皇太后姓郑,也是安南大族,家族势力极大,见小皇帝差点摔倒,连忙上前扶住,说道:“你是做皇帝的人,要沉得住气。”

“是,”小皇帝正色说道:“不管怎么说,这一次大明使节来安南,都是一件大好事。朕已经暗中派出好几批使节北上请求册封,都被莫贼所阻,这一次,一定能联系到大明。有大明支持,这些乱臣贼子,也当有所惧。”

皇太后说道:“陛下,你要心里有数,北朝毕竟鞭长莫及,而且北朝始终是我朝大患,要小心提防。”

小皇帝不以为意,说道:“儿臣知道,不过是有轻重缓急,先让莫贼有所忌惮为上,等舅舅们领兵来升龙之后,除却莫贼之后,再论北事,也不迟。不过朕在升龙之中的一举一动都被莫贼盯死了,所以还请母后,给孩儿推荐几个人,能联系到明使。”

严格的说小皇帝夹袋里面的人,还没有他母后夹袋里面的人多。

虽然黎朝也实行科举制度,但是时间尚短,在安南世家大族的势力还是相当大的。

郑太后说道:“皇儿有心了,哀家这就让范献暗中去拜访一下这位明使。”

小皇帝有一点担心,说道:“千万不要让莫贼发现了。”

郑太后说道:“哀家办事,皇儿还不放心。”

话说到这份上,小皇帝不管放不放心,也不能多说话了。

第二日,范嘉谟按照约定来拜访王阳明。

王阳明也没有心思在安南多待,而范嘉谟也存了开诚布公的心思,所以他们两人一开始就进入正题。

“王先生此次来,是以天子使者而来,还是以雍王使者而来?”范嘉谟问道。

“哦,天子使者而来,又如何?雍王使者而来,又如何?”王阳明饶有趣味的问道。

“天子使者而来,外臣自然会上报陛下,请陛下接见,但是如果是雍王使者就不好办了,之前从来没有过藩王使者的先例。”范嘉谟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说道:“只能委屈王先生在安南委屈数日了。等朝中商议出结果之后,再接见王先生。”

王阳明说道:“无须如此,我只是受雍王所派遣,故而,无须贵国国王接见。”王阳明特别在国王这上面加了重音,用以否定范嘉谟嘴中的陛下之称。

不管安南皇帝在国内怎么自称皇帝,但是在大明臣子面前,他不过是一郡王而已。因为大明册封的南南就只有一个郡王。

“而且,雍王的事务紧急,只需见安南能做主的人就行了,比如武川伯。”王阳明说道。

王阳明作为一个儒生对安南国内的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没有一点好感,但是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不满归不满,但是事情还是要做的。

范嘉谟说道:“不知道,雍王有何事要与安南商议?”

王阳明说道:“雍国内部粮食消耗太大,有入不敷出之嫌,所以雍王殿下特地派出使臣出使南洋,就是为了在南洋采购粮食,安南向来是南洋粮仓,所以老夫第一站,就是安南。在海防的舰队上,有不少货物,就是为了以货易货。”

范嘉谟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暗道:“原来是这个事情?”只要大明没有心思插手安南政权更迭之事,范嘉谟就放心了。不过一想起粮食问题,他带着歉意说道:“让王先生失望了,要是往年,即便给雍王殿下筹出百万石粮食,也不是多困难,只是如果安南江山风雨飘摇,四方纷乱不定,幸有武川伯起于草莽之间,削平安南天下,这才有今日太平时光,只是这样一来,连年征战。粮食消耗太大,而且西京郑氏,南方陈氏尚在,也不能大两外借粮食。”

王阳明之前,也被吓了一跳。

他来之前,也被陆完叮嘱一番,让他在安南小心行事,就是因为莫登庸有篡位之心。作为大明朝,对莫登庸的篡位只有一个态度,就是乱臣贼子。

所以他推断,将来安南与大明之间有一场冲突。只是不知道这一场冲突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但是王阳明并不知道,安南乱成这个样子,简直是四分五裂了。

朱厚煌在后面听的眼睛都亮了,他敏感的感觉到了机会。占领安南的机会。

王阳明好像也明白朱厚煌的想法一样,问道:“贵国到底是怎么回事?”

范嘉谟本不想说,毕竟家丑不可外扬,但是这些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随便在大街上一打听,就能知道个七七八八的,再隐瞒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他只好哀叹一声说道:“是吾国不幸,实在有辱贵使清听了。”

随即他将安南这么多年的乱事,从头讲了起来,从源头上来说。安南现在的乱事应该在弘治十七年,安南肃宗皇帝死后埋下来的。

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势三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舰队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一百三十八章 吴家宝藏第五十七章 杨廷和的默许第二十一章 经纬【4】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给出的出路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归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桥之战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龙城下第四百零五章 陆完的病情第四百一十一章 托梅的宏愿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战六第八百三十二章 东雍之战六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九百零七章 兵临城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临时和议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仪的准备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四百七十四章 厦门湾之战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征蛮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吴家宝藏第四百四十一章 总结成败第五百九十章 浮桥之战九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桥之战四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渊第七十五章 平乱【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云海关下四第八百二十三章 对策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龙城外第一百八十五章 征蛮四第四百五十章 接战九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议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厦门湾之战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吴太后的命令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七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华守福宁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六百七十三章 对马岛之战三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后二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战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吕宋许家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十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运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许蓝与许松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九第三百四十八章 双城战记四第六百五十章 倭乱之谢氏灭门案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云海关下四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战事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云海关下四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备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袭二第三百一十章 横渡南洋第三百四十一章 东雍与大明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三百二十五章 吴太后的命令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桥之战十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庆攻防战 二十第一百四十五章 台湾海战下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十章 经纬【3】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战三第六百八十六章 长崎初战第八百三十八章 东雍之战十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龙城内第一百三十章 邵县第六百八十三章 关门海峡之战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国人在西班牙三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战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仪的野望二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给出的出路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苏禄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龙会战七第七百一十三章 长史府vs少府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六十章 土盘算法第八百零五章 奴隶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机人的准备第四百五十五章 远航的准备第一百六十四章 后杨慎时代的来临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龙会战十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庆攻防战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响二第七十二章 银子【二】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