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张璁四

皇帝本身就代表着大义。

即便嘉靖现在的权力被杨廷和限制的死死的。

但是在张璁看来,那根本不是问题所在。

只要嘉靖谨言慎行,广施恩德。甚至什么也不用做,只要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坐的时间够久,很自然的就有权威。

这样的先天优势实在是太大了。所以皇帝与权臣的对决,除非权臣下决定要谋朝篡位,否则权臣就输定了。

没有第二种可能。

所以,张璁看来,嘉靖想要扳倒杨廷和,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何找杨廷和的错处,而是要立身正。让杨廷和找不到嘉靖的错处。

不能让杨廷和找到废立的把柄。

不过,这一点几乎不用怎么担心了。

因为嘉靖登基本就是杨廷和违逆正德的意思,否定雍王。才嘉靖登基之事,如果杨廷和再将嘉靖给废了,且不说杨廷和有没有这个威望,毕竟杨廷和力主否定雍王登基,并不是杨廷和一个人,而是整个文官集团都希望雍王登基。

但是嘉靖远远没有到这个程度。

即便是杨廷和可以做到,杨廷和在天下人心中立即从力挽狂澜的贤臣,变成了心怀莫测的奸臣。

杨廷和现在的最大财富,就是士林声望。

被士林推崇,百官拥戴,才是杨廷和能与嘉靖掰手腕的底气。如果杨廷和失去了这些。他的下场可想而知了。

但是嘉靖想听的不是这些。

嘉靖如果有足够的耐心,就不会在殿试上表现的这么明显。

“朕难道要容忍杨某人这么长时间吗?”嘉靖说道。

张璁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的确他刚刚对嘉靖说的是大道正理,按照这样做,嘉靖一定能将杨廷和按在地面上摩擦的。

但是这个结果,却不一定合乎张璁的利益。

因为嘉靖如果按照这样行事,张璁这冒头的小官,不知道被杨廷和扔到了什么地方去了。说不定就在西南,西北的某个县城之中一辈子冒不出头来。

张璁说道:“陛下,预先取之,必先与之。如今杨廷和是百官之首,权倾朝野,但并不意味着满朝上下都信服杨廷和,臣以为,陛下要除去杨廷和。先除去王琼。”

嘉靖皱起眉头问道:“王琼不是杨廷和的对手?朕如何要帮杨廷和?”

张璁说道:“王琼乃先帝任命的吏部尚书,前日卧病在床,才有陛下登基之事,否则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先帝固然任杨廷和以大任,但依旧令王琼为吏部天官加以制衡,如今陛下登基,杨廷和以拥立之功,声望凌于众人之上,再除去王琼,则满朝上下势必不能制。文武百官拥戴杨廷和,是先帝之时,朝纲混乱,非杨某人不能与宦官争权。而今陛下登基拨乱反正,他们自然生出离心。”

嘉靖问道:“这些人都杨廷和的党羽,这样做真的有用吗?”

“陛下,即便他们不背叛杨廷和,陛下也可多亲近一下大臣啊?”张璁说道。

嘉靖恍然大悟,他立即明白,先除却朝中的异类。不是嘉靖一定要除去王琼,而是王琼是正德的死忠。嘉靖断断不可能留用的。

除去王琼之中,杨廷和必须给自己麾下的人论功行赏。但凡这种事,必定有厚薄不一。嘉靖再越过杨廷和,去和其他大臣接近。如果能拉拢过来,自然是好的,嘉靖在外朝就有人了。即便拉拢不过来,也无所谓。他就不相信,杨廷和的心真的这么大,一点点疑心都没有。

而且张璁所言,是彻头彻尾的阳谋,从头到脚,即便杨廷和知道了,也无所谓。

怎么清理前朝余党是错,而是皇帝接近大臣是错。

嘉靖细细一想,忍不住的说道:“好。张先生此言让朕茅塞顿开。”

嘉靖还与张璁商议了很多细节,对于如何拉拢分化大臣,说了好多。嘉靖送走了张璁,心中依旧激动的不能自已。

他立即纷纷黄锦,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让张璁留在京师。

嘉靖的这么多动作,如何不让杨廷和察觉。

不过,短短数日之间,王琼罢官回家,而嘉靖也在频频与各部大臣于宫中密谈。连杨廷和也弄不清楚,嘉靖与这些大臣说了些什么。

杨廷和捏了捏鼻梁,有些疲惫。

自从嘉靖登基以来,杨廷和就感到非常之忙。

先是处理雍王遗留下的问题,雍王离开大明之后,又开始拨乱反正,将正德遗留下来的问题,给一个处理了。

虽然正德在武功上有所建树,但是在内政领域之中,却平庸的一塌糊涂。如文官的不和,也让朝政之中不知道埋下了多少隐患。正德的近臣之中,固然有能征善战之将,但是可惜这些能征善战之将,本身都不是什么好鸟,剥削起百姓来,更是一个赛上一个,更不要说那些太监一个比一个没有底线。

在正德看来,只有兵权在手,武力强盛,这都是小问题。

正德一出生就是命中注定的天子,看问题很少从底层看起,这也算是正德的毛病所在。杨廷和却不能如此。

所以这几个月来,一直在清理正德留下的烂摊子。

这个烂摊子还没有清理好,嘉靖会不安分起来,让杨廷和感到苦恼之极。

“父亲,”杨慎看见杨廷和的样子,有些担心,他觉得自从嘉靖登基以来,杨廷和操劳过度,日日憔悴。让杨慎看了心疼不已,说道:“凡是皆有定数,势不可用尽。父亲莫不如急流勇退,陛下想要什么给他便是了。父亲何必如此啊?”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杨慎也看的分明,他知道,如果杨家没有篡位的决心。当这个权臣,是弊大于利。终究有一天,大权还要还给陛下,如此还不如急流勇退。

杨廷和看着杨慎,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我儿不知,这一段时间,我时常梦见先帝。先帝责我,这就是我给大明挑选的贤君吗?我告诉先帝,当今年龄尚小,还没有定型,尚有挽回的余地,老臣定当竭力规劝,不会让陛下失望。所以我万万走不得的,不过慎儿,为父可以先放你一任知府,当风平浪静之后,再做仕途进步如何?”

杨慎心中暗叹一声,说道:“爹爹不走,孩儿也不走。”

其实杨慎很了解自己父亲。

自从正德去世之后,杨廷和的心中的就有一块心病。

这一块心病就是违逆正德的意思,将兴王扶上皇位。虽然杨廷和自己给自己解释这是权变,这是为了大明好,为了天下好,也为正德皇帝身后名好。

但是事实如何,却是不容反驳的。

还有就是嘉靖居然不想继承弘治一脉。弘治皇帝一脉居然有绝嗣的危险,让杨廷和更是觉得自己对不住正德。

现代人无法理解古代人对子嗣的看中。这样更让杨廷和觉得对不起正德。

这样内疚折磨,让杨廷和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一想起了就觉得自己要想办法补救。他受两代君王知遇之恩,岂能没有报答之心。

所以他一定要嘉靖承嗣,就是这个原因。

否则杨廷和心中根本过不去。

杨廷和是一个忠臣,不过,并不是完全忠于嘉靖皇帝,比起嘉靖皇帝,他更忠于大明,忠于正德,乃至于最忠于弘治皇帝。

所以,他觉得于情于理,他必须将弘治皇帝,与正德皇帝身后承嗣之事料理的清清楚楚,再做退步的准备。

他可以将朝廷大权拱手相让,但是万万不能弘治与正德两帝在地下无人祭祀。

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庆攻防战三第六十六章 许家第四十章 决胜【三】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六百零八章 升龙围城战十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桥之战十一第七百五十九章 亚齐人在行动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许松在马六甲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龙城外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九十九章 狭路相逢第八百八十四章 胜负手十九第三百三十三章 锦衣卫在行动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遗书第七百三十一章 诏狱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乱之谢氏灭门案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战七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五第八百八十七章 宁波城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战七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战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战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宁王之乱之黄石叽之战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张璁二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战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战十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从第七百三十三章 论杨慎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东雍?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二十七章 秋风起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盗会盟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乱之加剧第三百七十章 等后援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东雍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七百七十章 与淡目国的交涉第三百零八章 暹罗四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备第一百四十二章 恶风南来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战三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军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离北京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六章 不服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舰队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仪的野望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宁王之乱之黄石叽之战二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给出的出路二第二百七十章 争功第六百七十四章 对马岛之战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争功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龙会战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给出的出路第二百八十四章 东雍渔业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隶法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马六甲海战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师学院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姜谋略第二十章 经纬【3】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三第一百八十七章征蛮六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晋府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亚齐人在行动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麦哲伦的遭遇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三百四十四章 战前商议第一百八十四章 征蛮三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一百八十九章 征蛮八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九第三百三十八章 争贡之争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鲜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战八第七百五十五章 杨一清督师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桥之战第三百五十五章 云海关下三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场列阵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双城战记四第四百四十一章 总结成败第三百四十章 东雍与大明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龙会战十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二十八章 云飞扬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龙会战八第三十三章 应州之战 王勋【一】第二十一章 经纬【4】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一百七十五章 杨慎走马荐陆完第三百三十三章 锦衣卫在行动第五百六十九章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