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本身就代表着大义。
即便嘉靖现在的权力被杨廷和限制的死死的。
但是在张璁看来,那根本不是问题所在。
只要嘉靖谨言慎行,广施恩德。甚至什么也不用做,只要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坐的时间够久,很自然的就有权威。
这样的先天优势实在是太大了。所以皇帝与权臣的对决,除非权臣下决定要谋朝篡位,否则权臣就输定了。
没有第二种可能。
所以,张璁看来,嘉靖想要扳倒杨廷和,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何找杨廷和的错处,而是要立身正。让杨廷和找不到嘉靖的错处。
不能让杨廷和找到废立的把柄。
不过,这一点几乎不用怎么担心了。
因为嘉靖登基本就是杨廷和违逆正德的意思,否定雍王。才嘉靖登基之事,如果杨廷和再将嘉靖给废了,且不说杨廷和有没有这个威望,毕竟杨廷和力主否定雍王登基,并不是杨廷和一个人,而是整个文官集团都希望雍王登基。
但是嘉靖远远没有到这个程度。
即便是杨廷和可以做到,杨廷和在天下人心中立即从力挽狂澜的贤臣,变成了心怀莫测的奸臣。
杨廷和现在的最大财富,就是士林声望。
被士林推崇,百官拥戴,才是杨廷和能与嘉靖掰手腕的底气。如果杨廷和失去了这些。他的下场可想而知了。
但是嘉靖想听的不是这些。
嘉靖如果有足够的耐心,就不会在殿试上表现的这么明显。
“朕难道要容忍杨某人这么长时间吗?”嘉靖说道。
张璁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的确他刚刚对嘉靖说的是大道正理,按照这样做,嘉靖一定能将杨廷和按在地面上摩擦的。
但是这个结果,却不一定合乎张璁的利益。
因为嘉靖如果按照这样行事,张璁这冒头的小官,不知道被杨廷和扔到了什么地方去了。说不定就在西南,西北的某个县城之中一辈子冒不出头来。
张璁说道:“陛下,预先取之,必先与之。如今杨廷和是百官之首,权倾朝野,但并不意味着满朝上下都信服杨廷和,臣以为,陛下要除去杨廷和。先除去王琼。”
嘉靖皱起眉头问道:“王琼不是杨廷和的对手?朕如何要帮杨廷和?”
张璁说道:“王琼乃先帝任命的吏部尚书,前日卧病在床,才有陛下登基之事,否则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先帝固然任杨廷和以大任,但依旧令王琼为吏部天官加以制衡,如今陛下登基,杨廷和以拥立之功,声望凌于众人之上,再除去王琼,则满朝上下势必不能制。文武百官拥戴杨廷和,是先帝之时,朝纲混乱,非杨某人不能与宦官争权。而今陛下登基拨乱反正,他们自然生出离心。”
嘉靖问道:“这些人都杨廷和的党羽,这样做真的有用吗?”
“陛下,即便他们不背叛杨廷和,陛下也可多亲近一下大臣啊?”张璁说道。
嘉靖恍然大悟,他立即明白,先除却朝中的异类。不是嘉靖一定要除去王琼,而是王琼是正德的死忠。嘉靖断断不可能留用的。
除去王琼之中,杨廷和必须给自己麾下的人论功行赏。但凡这种事,必定有厚薄不一。嘉靖再越过杨廷和,去和其他大臣接近。如果能拉拢过来,自然是好的,嘉靖在外朝就有人了。即便拉拢不过来,也无所谓。他就不相信,杨廷和的心真的这么大,一点点疑心都没有。
而且张璁所言,是彻头彻尾的阳谋,从头到脚,即便杨廷和知道了,也无所谓。
怎么清理前朝余党是错,而是皇帝接近大臣是错。
嘉靖细细一想,忍不住的说道:“好。张先生此言让朕茅塞顿开。”
嘉靖还与张璁商议了很多细节,对于如何拉拢分化大臣,说了好多。嘉靖送走了张璁,心中依旧激动的不能自已。
他立即纷纷黄锦,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让张璁留在京师。
嘉靖的这么多动作,如何不让杨廷和察觉。
不过,短短数日之间,王琼罢官回家,而嘉靖也在频频与各部大臣于宫中密谈。连杨廷和也弄不清楚,嘉靖与这些大臣说了些什么。
杨廷和捏了捏鼻梁,有些疲惫。
自从嘉靖登基以来,杨廷和就感到非常之忙。
先是处理雍王遗留下的问题,雍王离开大明之后,又开始拨乱反正,将正德遗留下来的问题,给一个处理了。
虽然正德在武功上有所建树,但是在内政领域之中,却平庸的一塌糊涂。如文官的不和,也让朝政之中不知道埋下了多少隐患。正德的近臣之中,固然有能征善战之将,但是可惜这些能征善战之将,本身都不是什么好鸟,剥削起百姓来,更是一个赛上一个,更不要说那些太监一个比一个没有底线。
在正德看来,只有兵权在手,武力强盛,这都是小问题。
正德一出生就是命中注定的天子,看问题很少从底层看起,这也算是正德的毛病所在。杨廷和却不能如此。
所以这几个月来,一直在清理正德留下的烂摊子。
这个烂摊子还没有清理好,嘉靖会不安分起来,让杨廷和感到苦恼之极。
“父亲,”杨慎看见杨廷和的样子,有些担心,他觉得自从嘉靖登基以来,杨廷和操劳过度,日日憔悴。让杨慎看了心疼不已,说道:“凡是皆有定数,势不可用尽。父亲莫不如急流勇退,陛下想要什么给他便是了。父亲何必如此啊?”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杨慎也看的分明,他知道,如果杨家没有篡位的决心。当这个权臣,是弊大于利。终究有一天,大权还要还给陛下,如此还不如急流勇退。
杨廷和看着杨慎,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我儿不知,这一段时间,我时常梦见先帝。先帝责我,这就是我给大明挑选的贤君吗?我告诉先帝,当今年龄尚小,还没有定型,尚有挽回的余地,老臣定当竭力规劝,不会让陛下失望。所以我万万走不得的,不过慎儿,为父可以先放你一任知府,当风平浪静之后,再做仕途进步如何?”
杨慎心中暗叹一声,说道:“爹爹不走,孩儿也不走。”
其实杨慎很了解自己父亲。
自从正德去世之后,杨廷和的心中的就有一块心病。
这一块心病就是违逆正德的意思,将兴王扶上皇位。虽然杨廷和自己给自己解释这是权变,这是为了大明好,为了天下好,也为正德皇帝身后名好。
但是事实如何,却是不容反驳的。
还有就是嘉靖居然不想继承弘治一脉。弘治皇帝一脉居然有绝嗣的危险,让杨廷和更是觉得自己对不住正德。
现代人无法理解古代人对子嗣的看中。这样更让杨廷和觉得对不起正德。
这样内疚折磨,让杨廷和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一想起了就觉得自己要想办法补救。他受两代君王知遇之恩,岂能没有报答之心。
所以他一定要嘉靖承嗣,就是这个原因。
否则杨廷和心中根本过不去。
杨廷和是一个忠臣,不过,并不是完全忠于嘉靖皇帝,比起嘉靖皇帝,他更忠于大明,忠于正德,乃至于最忠于弘治皇帝。
所以,他觉得于情于理,他必须将弘治皇帝,与正德皇帝身后承嗣之事料理的清清楚楚,再做退步的准备。
他可以将朝廷大权拱手相让,但是万万不能弘治与正德两帝在地下无人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