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

“用修,都安排好了,如果没有意外现在这笑话,就已经传到黄锦的耳朵里面了。”王鹤年说道。

杨慎点点头说道:“辛苦王兄了。”

王鹤年说道:“都是为陛下做事,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只是我有一点疑问,想请教用修。你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王鹤年对杨慎所做的事情,一点头绪也摸不到,说他是先讨好黄锦吧,不像是。说他不想讨好黄锦吗,送给黄锦的东西,足够礼部一两月的开销了。

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到底想做什么?

这是王鹤年不明白的地方。

杨慎说道:“嘉靖也是昏了头,他派人过来,不过是想探查东雍的底细,还有示好。安抚之意。我不过绝不相信,嘉靖会甘心让殿下在南洋站稳脚跟,雍国壮大一日,嘉靖就不安一日,如此下去,他恐怕连睡觉都睡不着。”

“那与黄锦有什么关系?”王鹤年问道。

“朝廷上还是有明白人,家父在时就阻止嘉靖对东雍做战,想来杨一清等人也是如此。即便他们没有家父的威望,但也能给嘉靖带来足够麻烦了,这时候给嘉靖一个南下的支持者,就非常重要了,黄锦可是好称内相,他如果积极推动,朝廷南下,那么大明南下之策,就已经几乎确定了五成。”杨慎说道。

王鹤年大吃一惊,说道:“你要致殿下于死地吗?”

杨慎说道:“何谓我要致殿下于死地?王兄常年在东雍,难道不明白东雍真正的力量?说实在的,在我看来,殿下努力南下,在蛮夷之地开拓出土地出来太不容易,还不如挥军北上,即便胜则为天下至尊,败也可从沿海掠夺人口,加快南洋的发展,而且东雍水师天下无双,即便是败了有东雍水师在,也没有什么危险。”

王鹤年支支吾吾的,还是觉得不妥,如果他知道,杨慎要做这样的事情,他绝对不会帮忙的。

当初王鹤年也是有杨慎的帮助,才能在东雍站稳脚跟的。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沉沦下僚的人都是怀才不遇,更多的是他只有那一点本事。

王鹤年就是这样的人,不过一个庸吏而已,他只因为资格老,才当上了东雍吏部尚书,三品官,功成名就。

但是实际上,他的能力与大明当知府知县的官僚高不到哪里去,这个时候就慌了神。

杨慎冷哼一声,他就知道王鹤年成不了什么大事,说道:“慌什么慌,这件事情有我,没有你什么事情,你只管将心思放下就行了。我会亲自去向殿下解释。”

杨慎在这里设计黄锦的时候。夏言来到了东雍心腹之地。

夏言没有想去见黄锦。他先是在南斗宫外面转了一圈,既是看宫殿,也是看宫殿外的士卒。

这都是东雍精锐之中的精锐。一个个看上去呆如木鸡。

夏言暗道:“东雍的实力是有,但是东雍到底有没有不轨之心,却不是看这些能看出来的,怎么才能探访东雍动向啊?”

夏言远远的看着丞相府与南斗宫之间的广场。

按说这个广场是开放的,不限制进入,如果有所不公,只要敢来这里喊冤,立即会不被朱厚煌知道。

但是一般百姓都胆子小,很少敢来这里游荡,而且南都城之中的人口尚少,这个广场除却几个扫地的没有几个人。

夏言也不敢过去,他怕自己太显眼,这里不远处都是东雍的军机要地,不论是丞相府,枢密院,还是南斗宫,夏言如果有机会进去看看,定然能知道,东雍的近况。

但是夏言知道自己根本进不去,忽然夏言想到一个地方。他暗道:“这里或许能知道东雍的动向。”

这个地方,就是东雍太学。

东雍太学的前身是东雍府学。迁到这里之后,就变成太学了。

东雍太学的考试非常严苛,一般能通过东雍太学考试的,大半都能考过吏试,成为东雍官府的一员。

东雍太学虽然严厉,但在学风之上,还是毕竟宽松的。

夏言进去之后,与几位学生辩论,不过三言两句,就说的他们哑口无言了。

毕竟东雍太学的重点从来没有在儒家精义之上,而在实务之上。不过,儒家在东雍已经根深蒂固了,不可动摇了。即便朱厚煌再怎么削减,也不能将儒家删除。

“夏先生的学识渊博之极,可惜之极。”一个学生说道。

夏言说道:“哦,却不知道我有什么可惜之处。”

“可惜夏先生一身才学,总就没有用武之地啊?”另一个学生说道。

夏言说道:“此言为何?”

“殿下最喜欢前汉,向来将‘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 乎?’所以在东雍,先生这一身学问,吃不开的,反而会被上面另眼相看。没有什么前途。在东雍出仕很容易,但是想出人投地,就必须多学实务。”

夏言一听此言,本来对雍王有一点点好印象,立即变得更加糟糕起来。夏言忍着没有说,说道:“东雍吏试考什么啊?”

“经义与策问,经义不过是贴经而已,策问才是重点。”

夏言说道:“策问的题目一般是什么?”

“一般都是东雍实务。殿下为了让太学多了解实务,在太学之中有一个图书馆,放着很多东雍的档案资料。”

夏言一听大喜。暗道:“没有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立即从这几个学生口中套出进入图书馆的方法。

太学的学风很宽松,不过想学到东西,就必须刻苦了。

夏言费了一番力气,与太学之中的教授谈论一番,这教授只觉得夏言在儒学的造诣,还在自己之上,立即开了证书,夏言才得已进入图书馆之中。

夏言抬起头看见“天一阁”这三个字,走了进去。

天一生水,四六成之,这本是易经之中的一句话。图书馆最怕的就是火灾,所以,以天一两个字,来压制火灾。

这个名字也不是朱厚煌想出来的,天一楼在浙江,是后世最大的民间藏书馆。朱厚煌不过借用这个名字而已。

一进去天一阁。夏言就感到太大了。

数排图书一书架一书架的摆放在一起,几乎充塞了所有地方,这里还仅仅是图书馆的一个馆而已。

不过,夏言细细看去,却发现了问题。

这里的图书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大明传统的经史子集。

这方面在夏言看来,这个藏书虽然多,但是并不是多全的。另一部分就是东雍的资料,这就比较多了。

几乎上每年归档之后的文书,都在这里留上一分。这里不过是一个备份的地方。朱厚煌为了让这些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事,几乎将各县的文档全部在这里备份了一分,让所有人学习一下。

当然了真正机密的不能让外人知道的东西,还在大内,或者说丞相府之中。

第三类,就是夷人的译本。

这一类并不是太多,但也并不是太少了。

东雍与西班牙的交流虽然大概只有一年一次。不管怎么说彼此之间,也有所交流了。

朱厚煌推动了翻译西方书籍的运动,麦哲伦虽然还在水师学堂之中挂名,但是他对这次翻译书籍的运动,有极大的推动,他邀请了好多学者来东雍,或许这些学者并不是第一流的。但是对与东雍来说,已经足够了。不过时间尚短,这些书籍还是比较少的。

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庆攻防战十八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来东雍第二百三十章 安庆攻防战五第三百一十六章 苏禄四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云动第七百四十章 东雍新印象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来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庆攻防战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庆攻防战十六第五百三十二章 该元嘉靖第七百五十二章 亚齐的兴起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视戚氏第二百七十三章 争功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桥之战十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东雍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宝座的诱惑第十一章 佛郎机第五百九十章 浮桥之战九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苏禄七第三十八章 决胜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晋府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战第六十章 土盘算法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锅第八百三十三章 东雍之战七第六百零五章 升龙围城战十第五百六十一章东雍近况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经年之后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势第七十七章 李良钦【二】第三章 侍卫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龙城内第八百六十七章 胜负手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苏禄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东雍三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一百五十章 和议第五百三十七章 麦哲伦的遭遇二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二百零九章 过节第三十五章 应州之战王勋【三】第七百四十章 东雍新印象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国吏试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阳明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云动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势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双城战记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马六甲海战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袭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对淡目国的作战准备第二十章 经纬【3】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一百八十三章 征蛮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龙城围城战三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三百五十章 军法司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应第二百二十二章 宁王之乱之黄石叽之战二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战事六第一百五十六章 许蓝与许松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云动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归来第三百五十一章 杂事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乱之加剧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龙会战三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军?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乱之加剧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厦门湾之战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张翰的先发制人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锅三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阳明第四百章 善后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阳明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内的对策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三第六百零三章 升龙围城战八第一百零二章 神医薛已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师学院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阳明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后收心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九百零七章 兵临城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华守福宁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龙城下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战事七第一百六十六章 扫平矿区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运兵第七百三十章 杨廷和之死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争贡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