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话题并不是重点,杨一清只是感叹一句,直接说战事。
“东雍的要害,就在此处。”杨一清重重的点在地图上的一点,正是北港。
“这里有东雍最大的铁作,也有最大的炮作,不管是火炮,还是刀枪都是从这里产出的,一旦北港有失。整个东雍就没有兵甲可以用了。”杨一清说道。“所以我们这一次进攻的目标就是这里。”
不得不说杨一清的眼光很毒。他说的不错。
铁矿已经是限制东雍发展的瓶颈之一。
北港的铁矿储量并不大,而从东雍开采以来,这一处铁矿供应了东雍所有的铁器,甚至一段时间之内,甚至让东雍以铁器为商品大量出口。开发的越大,这些铁矿就消耗的越大,当然了,这个时代的铁,再怎么消耗,让一个铁矿全部开采出来,还是很困难的。
因为冶铁工艺的问题。
朱厚煌重赏之下,很多冶铁技术更新,让铁大量出产,但这里的大量,不过是与之前散漫的冶铁业相比的,实际上,北港的铁产量,一年也不过一万吨上下。要消耗完一个铁矿,好需要一段实际。
第二个原因,就是采矿的技术限制,很多时候,并不是有多少矿产都能开采出来的。因为不划算。
不过,杨一清的问题朱厚煌也知道。不过令人遗憾的问题,东雍境内只是在安南找到大铁矿。由于安南在东雍体系之内的种种问题,让朱厚煌有些犹豫,要不要在安南境内大兴炼铁。安南本身的冶铁业被北港冲击的不成样子了,毕竟规模化的冶铁业,要比零星的铁匠铺要强的多。
北港一时半会儿,也开采不完,这事情也就耽搁了,不像采铜,早已在吕宋找了好几个矿苗,不过还没有找到大矿。而吕宋与安南相比,简直就是荒芜之地,没有足够的人口,干什么都不行。
不过,现在情况好一点了,东雍的官奴制度让开矿的进度一下子有很大的进展。不过,杨慎已经决定在南都附近建立一座如同北港一样的城市,还没有选好址。这也限制住东雍冶铁的发展。
不过,杨一清的目光毒,并不意味着,这个事情就好完成了。
杨一清只是轻轻在地图上一点,但是要完成这个人任务,却需要大量的规划。
比如从什么地方出发,从哪里登陆,派多少人,等等问题。
杨一清做好一个协调者,比如渡海的方略,就要徐海想办法,不过徐海只要完成任务,他提出的任何条件,杨一清都一口答应下来。而攻陷北港需要什么,只要沈希仪提出来,杨一清也会一口答应下来。
这就是杨一清所谓的知兵。
杨一清当三边总制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一方面往下面参沙子,让下面没有任何事情能瞒过他的。然后提出目标,分割任务,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办,他只需做好后勤工作便是了。然后再根据完成任务的多少,论功行赏,如果失败,则大力处罚便是了。
就是这个办法,让杨一清获得知兵之名。
说来也对,在这样的上司下面打仗,恐怕已经是大明武将们梦寐以求的了。
这一次会议,不过是一个碰头会。是一个开始。
毕竟渡海作战,很多情况都是非常复杂的。
就连徐海,沈希仪两人一时间也不知道要注意到什么,他们回去之后,立即收集情报,比如说收拢船只之类的动作。只是他们不知道,自从杨一清南下之后,杨一清所在之地,就是绣衣卫关注的重点。这些种种异动,迅速汇总之后,传到了东雍。
东雍方面立即确认,杨一清的动作很不寻常。这个消息很快,从东雍传到来了朱厚煌手中。
朱厚煌只觉得手中好像捏着万斤重担一样,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结果。
正如嘉靖所认为的,这是一个好机会。
东雍的主力一部分陷入爪哇,一部分在看着佛郎机人与亚齐人的战争之中。还有大部分船只都是南都。对东雍的布防也是有些缺陷的。
而且这样的布局,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更改过来的。
比如淡目国,椰城一战,淡目国伤亡惨重,此刻大军压上,一点点逼迫过去,一两之内,就能让淡目国灭国,而一旦撤军,就会前功尽弃,甚至下一次过来,需要投入的资源就远远超过了这一次。让朱厚煌现在就撤,他不甘心,而西金洲那边,也是如此。
佛郎机人是朱厚煌面对最危险的敌人,现在朱厚煌将佛郎机人赶出了东南亚,只剩下亚齐一地,佛郎机人与亚齐人之见的战争还在继续。不过朱厚煌很清醒,佛郎机人一向以贸易为主,不会占领大面积土地,只是想赚钱而已。现在与亚齐之间的矛盾,虽然掺杂于宗教战争之中,但是彼此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旦有亚齐一方,有一个强势的君主,割让一个港口,并给佛郎机人一点优惠,佛郎机人是有罢战的可能的。当然了佛郎机扶植出信仰基督教的部落,让这个部落代替佛郎机人与信奉回回教的部落战争,将佛郎机人与亚齐人之间的战争,变成亚齐人的内战,也是一种办法。
总之,防备佛郎机人,时刻不能掉以轻心。
所以南边的雍军力量,一点也不能调动。一时间朱厚煌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朱厚煌一面暗骂自己贪心,一边立即召集吴明,与杨慎,许松,吴凤仪,刘老刀,等众人商议。
朱厚煌也不多话,直接让吴凤仪将消息传递给他们,直接提出议题,现在东雍该怎么办?
朱厚煌看着吴明,心中悠悠一叹。暗道:“戚景通还是离开的太早了,否则现在就是该咨询戚景通的时候。吴明远远不如戚景通。”
的确如此,吴明的底子太薄了,即便是吴明一直在学习,但是进展也不大,所以吴明一直在所有会议之上,三缄其口。轻易不发表意见。而戚景通却不是这样,不用朱厚煌去问,他就提出很多意见。
不过,朱厚煌早就知道这一点,不就是因为吴明比戚景通听话吗?不过这个时候,朱厚煌也顾不得其他了,立即准备会议一结束,就去派人传见戚景通。
也幸好,戚景通封地的条件太差了,戚景通一双腿又不能见风湿。所以只有等戚景通封地之中的宅院建成之前,他是不会离开南都的。
“殿下。阳明先生在的时候,不是已经布置好了吗?”杨慎淡淡说道:“殿下可以用此策。”
朱厚煌皱起眉头说道:“你的意思是,让杨一清攻东雍?”
这是王阳明提出的后发制人之策,不过,朱厚煌也知道,王阳明之所以这样说,很大程度,是他不愿意让东雍与大明翻脸,秉持能拖就拖的原则,想拖下去。
东雍岛对朱厚煌太重要了,不说别的,只说雍军军官的籍贯,百分之八十都是东雍两府的,这里面有很多政策倾斜,东雍岛是朱厚煌的根本,是绝对错不了,如何东雍岛失陷,雍国能不能打下去,先不去提,单单说雍军上下,立即就变得不可靠起来。
而雍军是支撑朱厚煌王座最粗的一根柱子,一旦雍军的可靠性动摇了,朱厚煌的王座立即会受到很多方面的挑战,东雍内部的事务,就让朱厚煌焦头烂额了,那时候不要说什么北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