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对策二

“该如何才能调动安南兵力?”朱厚煌皱起眉头。

东雍方面一直对安南是又用又防。

安南体量其实比东雍两府强得多了。所以到安南的物产,给了东雍很大的帮助,放着安南这么多人丁,怎么多财力不去运用,那才是傻子,但是又要防,防安南反客为主。毕竟的安南的人口,财力,物力,都在东雍两府之上,也就是雍王南迁之后,特别是奴隶政策公布之后,东雍的国力迅速增长,才让雍国的国力,渐渐超过安南的摸样。

当然这里面,也有东雍持续从安南抽血的缘故。

自从嘉靖登基之后。大明移民从合法变成了非法,从大规模移民,成为私底下的小动作,大明移民也从正德年间最多的时候,一年数十万,到了每年不过三两万,甚至还在持续减少之中,因为官府的限制,所有移民的人都来自沿海省份,特别是福建。

但福建再怎么移民,也支撑不住,十年如一日的移民,东雍的移民有接近一半,都是来自福建的。所以福建赤贫阶层,几乎都跑海去了,甚至福建民间,也将移民东雍视作平常之事。

所以,想要开辟另外的移民,就是应有之事了。

东雍另外的移民地,就是安南。

东雍先是官方引导,比如说,安南各营驻扎各地,允许携带家属,到了各地之后,让家属依附军营开垦良田。并将良田分给家属。即便是军队再调走,军队家属,也舍不得走了,因为舍不得自己家的田地。毕竟安南很有中华文明的基因,就是视地如命。

这样那样的官府手段,从安南调出人来,还有私底下,有安南百姓也想移民,甚至这几次吏试,也有安南士人应试,成为了东雍官员的一部分。

虽然没有明面上的引导,但是私下里什么办法都有。

如此一来,东雍才费力深入控制安南。但是如果将安南全力动员起来,被东雍压制住的安南世家,定然会兴盛起来,那时候对雍国来说,却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殿下。汉高祖为何能得天下?”杨慎问道。

朱厚煌说道:“愿闻其详?”

论汉高之所以得天下的论断实在太多了,朱厚煌也不知道杨慎要说的是那一点。

杨慎说道:“汉高将天下尽分功臣,自己所得不过原秦之地而已,天下人皆是为自己而打天下,而不是为汉高打天下的,故能竭尽肝胆,勠力同心。而项羽得功臣而不赏,失天下之心,安南固然重要,但安南岂能比得上中原,殿下愿得中国,为何还留恋区区安南之地,臣请命郑绥为安南相,令起组建二十万安南军,北上广西,牵制两广。”

朱厚煌吃惊道:“你是要孤放弃安南?”

郑绥是什么人?是安南清化世家的代表人物,虽然在东雍内部任职,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信任,如今担任占城相,与占城王已经占城内部的贵族斗法好几年,让占城渐渐的纳入东雍的体系之中,而郑绥回到安南,简直是龙入大海,简直是不能复制了。

郑绥回到安南,可以说朱厚煌从两次安南战争,得到的安南内部的影响力,几乎都被放弃,朱厚煌数年之功,毁于一旦。

与朱厚煌之前的所有政策都是背道而驰。让朱厚煌如何不吃惊。

“是。”杨慎说道:“臣不仅仅劝殿下放弃安南,还请殿下放弃南洋,殿下只有能入主北京,荣登九五,要什么没有。就连当初成祖为了得到朵颜三卫的支持,放弃了大宁一带边城,撤里关外数百里。与中国相比,南洋荒芜之地,简直是不值一提。请殿下,让西金洲与佛郎机人,罢爪哇之战。抽掉各地兵力,竭力北上。靖难之事,不成则死,殿下也没有其他选择。”

朱厚煌藏在袖口之中的拳头,死死的握紧了,噼里啪啦的骨节之声爆响。他心中恼怒之极,恨不得立即向杨慎饱以老拳。

简直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东雍在南洋的存在,是朱厚煌十年之功,如今全部都要放弃,朱厚煌如何肯?如果朱厚煌在重生这几十年,就是为了当一任大明皇帝吗?

不,不是。

朱厚煌为什么动摇,为什么犹豫是否要起兵靖难,就是因为朱厚煌再权衡未来的功业。

他只要能将南洋一地,留在中华文化圈之中,在功业之上,不下于任何大明皇帝,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在想,他如果是大明皇帝,他能做的事情可以更多,所以朱厚煌这才犹豫。

但是他绝对不能容易放弃南洋。

就好像成祖为了靖难,放弃了边防,直接将北方的边防线收缩到长城。这也是成祖一生最大的污点,特别是后人分析明亡的时候,都从地理上说北京缺乏纵深。

其实北京并不是缺乏纵深,至少在太祖时期,有大宁城,等一系列塞外的边城,支撑起来的防线,北京是有足够的纵深的。至少都源于成祖时期的放弃。

这也是后世论断,成祖不如太祖的支撑之一。

朱厚煌将南洋视为自己的毕生功业,他宁可不靖难,也不会放弃南洋的。

但是朱厚煌也知道,杨慎很讨厌,但是杨慎的意见,绝非是他自己的意见,而是很多文官的意见,他即便是重重的责罚杨慎也没有用。

朱厚煌看了一眼吴明,却见吴明依旧鼻观眼,眼观心,朱厚煌心中狠狠不已,暗道:“吴明不是枢密之才。”

杨慎的意见,简直是放弃整个雍军十年的胜利果实,吴明居然可以无动于衷,或许吴明骨子里面是一个大明武人,根本不是一个雍国贵族。为什么大明武人对于这种战略方面的商议,根本不用插嘴,只需听令就行了,但东雍贵族却是朱厚煌打造出来的统治集团,对这样关乎社稷大计的问题上不发言,根本就是不称职。

“兹事体大,孤一时间不能断绝。”朱厚煌说道:“此事明日再议吧。”

杨慎说道:“是。”

杨慎知道朱厚煌绝对不会接受的,但是他必须提,让朱厚煌知道战事一起,绝非是与安南,爪哇这样的战争,而是一场规模极大的战争。任何掉以轻心都是自杀。即便东雍士卒精锐,但区区数万士卒放在大明的土地之上,根本不能保证朝廷的存在。

即便杨慎所说的三十万大军,兵分两路,未必能打下来。

必须给朱厚煌足够的刺激。

朱厚煌等杨慎等人一离开,立即召见了戚景通。

戚景通直接用步撵抬进了南斗宫之中,朱厚煌将所有的情况问戚景通,说道:“戚将军以为如果想要靖难功成,当如何?”

戚景通心中有些激动。

这种国家危难之际,君主屏退群臣,问计于自己,那种强烈的使命感,让戚景通恨不得燃烧了自己。士为知己者死。从来是很多人士大夫的信条,为什么诸葛亮为什么被万古传颂,就是因为,诸葛亮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士为知己者死。

三顾茅庐,临危受命,数次北伐,以一隅动中国,忠心不二,即便是在国家破灭之际,诸葛家族也竭力奋战,几乎满门死绝,这样的情操看,如何不让人佩服啊。

戚景通深吸一口气,说道:“殿下,杨慎危言耸听,成祖靖难,真正的胜负手,并不在大军对决,而是在成祖绕过南军主力南下,直逼南京。”

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陆之间的交锋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龙会战十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关门海峡之战三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后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战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百五十七章 应对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师学院二第三百零四章 真腊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桥之战六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战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给出的出路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战升龙四第七百零九章 后宫琐事三第四百五十三章 犹如此案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战第七十七章 李良钦【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烧赣江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八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龙会战十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龙城下三第四十七章礼第三百零六章 暹罗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苏禄六第七十六章 李良钦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八百六十八章 胜负手三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袭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烧赣江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六百七十一章 对马岛之战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台湾海战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后宫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三百四十章 升龙之变五第九十五章 大风暴第六十章 土盘算法第三百章 安南终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后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战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宁王之乱之黄石叽之战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声寒的上位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阳明二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二百八十二章 东雍现状第七百七十章 与淡目国的交涉第五百三十二章 该元嘉靖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争功四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二百一十章 铁作与炮场第二百五十章 锁城法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一百零九章 许小妹第二十六章 系统问题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桥之战十三第五百一十八章 脱离北京二第九百章 影响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阳明的遗产第八百三十二章 东雍之战六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战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龙会战十二第七十六章 李良钦第九十五章 大风暴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三百九十章 升龙会战四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铁忠骨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四百八十章 亚伯奎的意志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太后与莫登庸第八百八十五章 胜负手二十第二百七十章 争功第七百零六章 矿产问题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庆攻防战第八百七十五章 胜负手十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一百章 伤寒第一百三十八章 吴家宝藏第四百五十三章 犹如此案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东雍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仪的准备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战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桥之战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计划